常言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常言又道:“憨老大,精老二,调皮捣蛋是老三……”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不少兄弟之间的故事,有的情深义重,有的发人深省,有的则令人啼笑皆非……
卖香屁
从前有两兄弟,父亲宠老二而轻老大,去世前,给弟弟留了两头肥牛,只留给哥哥两条狗。哥哥想了个法子,耕地时在地的两头各放一个饭团,当两条狗看到饭团,耕地时便像公牛一般快。
弟弟听说了,觉得很奇怪,就要求哥哥把狗借他用几天,善良的哥哥答应了。可弟弟是个既吝啬又恶毒的家伙,不懂得在田头田尾放上饭团,所以那狗也就一动不动。弟弟一气之下把狗打死了,之后还把尸体扔到山沟里。
有一天,哥哥上山为妻子采药,无意间在一条山沟里看到了两条狗的尸体,非常伤心,但也很无奈,就把尸体背了回去,葬在自家房前。
过了一年,那狗的坟上居然长出了一簇茂盛的竹子。哥哥砍了两根,编了一个竹篮,挂在堂屋门前。
令人惊讶的是,所有路过的飞禽总会在竹篮里留下一颗蛋。弟弟听说后,又非常嫉妒,就把哥哥的竹篮偷来,挂在自家门前。可是,所有路过的禽类,都只给他拉一堆粪便留在篮子里,这让弟弟非常生气,一把火把竹篮烧了。
哥哥听说,伤心难耐,他在留下的灰烬里发现了两颗略微烧焦的蚕豆,就吃了。然后他来到了集市上,因为先前吃了两颗蚕豆,便忍不住放了个屁,不料这屁竟有一股奇香。不少达官贵人听闻,觉得新鲜,纷纷前来看稀奇,还赏了哥哥很多金银和布匹。
弟弟听说了这件事,又开始嫉恨哥哥了。他也效仿哥哥,烧了一把蚕豆吃了。到了集市上,他就大喊:“卖香屁,卖香屁。”可是,当他放了个屁时,把所有人都熏坏了,愤怒的人们只好把他赶出了集市。
兄弟打虎
从前,山里有兄弟二人,各有一身好拳脚。有一段时间,村里常发现有老虎出没,村民惶惶不安,于是兄弟俩商议上山打虎,为民除害。
这天,两人拿着钢叉和铁棍上山埋伏。时近黄昏,一阵冷风吹过,一只老虎从密林中闯了出来。老二年轻气盛,拿起钢叉,冲着老虎迎了上去,顿时惹得老虎抖起虎威,“嗷”的一声,跃起前腿,居高临下扑下来。老二不失时机,把钢叉对准老虎的脖子叉上去。老虎被叉在半空,前腿乱踢。这时,老大急忙用铁棍打折老虎的前腿,老虎便不能再抖威了,兄弟俩趁机双双举起铁棍和钢叉往老虎身上猛打乱刺。不一会儿,老虎就断了气。
从此以后,兄弟俩就以打虎为生,日子过得颇为顺心。一晚,老二向妻子讲起了打虎时和哥哥如何默契配合。妻子听后很不以为然,觉得丈夫出力多,和大哥平分得利实在不合理。
弟弟经不起妻子的怂恿,也认为自己吃亏了。就这样,夫妻俩打起了小算盘。
隔天,老二夫妻俩没叫大哥,悄悄拿了家伙上了山。埋伏了一阵儿,终于等来了一只老虎。老二拿起钢叉熟练地与老虎周旋几下,就把老虎叉了起来。可老二妻子见到老虎胆战心惊,站都站不稳,差点没昏过去。老二看到妻子没法帮他,心里也发慌了,就大声呼喊救命。他心里明白:如果不能把老虎前腿打断,就难得虎口余生。
正当危急之际,只见他的大哥拿着铁棍赶来了。原来,老大一早找不到老二夫妇,钢叉铁棍也不在,预感大事不妙,急忙抄小路赶上山,当看到人虎相持的架势时,老大赶紧挥动铁棍,把老虎的两条前腿打折。老虎趴下死了,老二也无力地躺在地上喘大气。
经此教训,老二的妻子再也不敢搬弄是非了,“打虎亲兄弟”这句话就流传开了。
爱撒谎的两兄弟
从前,有兄弟俩都喜欢撒谎,不同的是,弟弟的鬼主意更多些。久而久之,别人看穿了他们,都不愿与他俩来往。
有一天,弟弟对哥哥说:“咱兄弟俩撒谎成瘾,别人都不相信我们了。听说前山有个清水潭,只要去那儿洗个澡,就能戒除恶习,我们不如到那里去洗洗澡,洗去撒谎的习惯。”
哥哥点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兄弟俩来到水潭边,弟弟先脱下衣服,顺手从衣袋里摸出几块肉干,捏在手中,然后跳进潭里,潜入水中。
过了一会儿,他上岸来,摇头晃脑地嚼着肉干。哥哥见了,好奇地问:“你从哪里得来的肉干?”
弟弟回答说:“海龙王正在宴请宾客,见我去了,便赏给我这些肉干。味道非常特别,不知是什么龙宫珍味。”
哥哥听后,也脱衣跳入水中,谁知用力过猛,他一头撞在水里的石头上,碰得鲜血淋漓。哥哥好不容易浮出水面来,弟弟见了大吃一惊,连忙问道:“怎么回事,你的头怎么破了?”
哥哥愣头愣脑地回答说:“或许是龙王嫌我去得晚,命虾兵蟹将打了我一顿!”
家丑不可外扬
家里有两兄弟,哥哥在外从商,弟弟在家读书,弟弟学问虽长进不大,却仗着自己粗通文墨,喜欢到处卖弄,经常用一些虚词,以增加文气。
有一次,他写信给哥哥,讲述家里的情况。当时,邻居家死了一个人;市场上肉价上涨得厉害;他的嫂子怀孕,即将分娩,由于家里人手不够,所以新雇了一个佣人。
他给哥哥的信却是这样写的:“邻居家死了一个人,其肉卖至一百七八十钱一斤。家中新雇一个佣人,所以,嫂嫂的肚子又大了。”
由于他加进了“其”和“所以”这两个虚词,信的文气虽然增加了,意思却完全变成了丑闻、绯闻。
憨厚的哥哥读完信,大惊失色,急忙回信说:“家丑不可外扬,人肉岂容乱卖?”
勤俭匾
传说古时候,有个老汉日子过得挺好,乡亲们都佩服他有办法,纷纷登门求教。老汉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朝正屋墙上的一块朱红匾指了指,这匾上写着“勤俭”两个大字。乡亲们明白了,原来“勤俭”两字就是老汉过好日子的办法。
后来,老汉得了病,他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说:“儿啊,我死后,你们兄弟俩要照匾上的字过日子。”不久他就死了。
转眼兄弟俩长大成人,由于不团结,就分了家,他们分家可真彻底,一家分一间偏房,连正屋中间也打上竹笆,抹层泥,一家一半,匾也隔成两半。哥哥住东边,只能看见匾上的“勤”字;弟弟住西边,只能看见匾上的“俭”字。兄弟俩没有忘掉父亲的嘱咐,只是老大光顾“勤”字而忘掉了“俭”字;老二光顾“俭”而忘了“勤”。
老大夫妻俩起早摸黑,上山种田,成天忙忙碌碌,手脚不停。屋前鸡兔,后塘鹅鸭,栏栅里还圈着肥头肥脑的大猪,架上豆角棚上瓜,收得也不少,可是他们不注意节俭,大手大脚,一开春,米桶肉罐就空了。幸而还没有碰上荒年,要来个荒年可怎么得了呀!老大夫妻俩总是闷闷不乐。
老二夫妻俩计算着吃又计算着穿,从不浪费一点儿。身上总是穿着补补缝缝的旧衣裤,连巴掌大的布片片也都缝起来做裤衩穿。吃的又是什么呢?该吃稠的喝稀的,该喝稀的喝口汤,连一小块盐巴颗粒也砸开分几颗吃。可是他们俭而不勤,一到开春,米桶肉罐也都空啦,所以夫妻俩也总是闷闷不乐。
一天,舅公走来一看,哎哟哟,不对不对!怎么每个人都耷拉着脑袋呀?一问,哦,原来都发愁呢。他想了想,不觉哈哈一笑,把四个人拉到门口,指着正屋中间的匾说:“勤是摇钱树,难填无底洞;俭是聚宝盆,没余聚不成。勤俭兄弟匾,一字不能少,要勤又要俭,团结家业盛。”
两兄弟一听,连连称是,两妯娌也羞得满脸通红。于是舅公领着大家拆去隔墙,把匾洗刷干净,安放好。从此,兄弟俩齐心合力,既勤又俭,日子越过越好,后来人们就把“勤俭匾”称为“兄弟匾”了。
黑天送米
某村有两兄弟,成年后分别娶了媳妇分了家。时逢灾年,虽然两兄弟都过着半饱半饥的生活,但他们却很和睦,从不吵架。
秋天到了,哥哥称了一下米,心想:我的粮食不多了,一共只有十袋,但弟弟还要少,应该帮助他。
天黑了,哥哥背了一袋最好的米,向弟弟家走去。路上,他遇到一个人,不过由于天黑,看不清是谁。哥哥把米背到弟弟家里,放下了米,又急忙回家,准备再给弟弟背一袋米去。当哥哥回到家里一看,却搞糊涂了。他原来有十袋米,刚才背走了一袋,可现在还是十袋,一袋都没有少。他来不及多想,又背上一袋,向弟弟家走去。
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一个人,但因天黑,看不清面孔。哥哥回到家里,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他的十袋米,现在还是十袋,真奇怪!“要是这样的话,我给他背两袋去!”哥哥自言自语。
于是,他又顺着熟悉的小道,到林子另一头去了。这时,月亮出来了,照亮了小路。当哥哥刚走到半路,看到迎面又走来一个人,这人也背着东西。当那人走近时,哥哥认出来了,原来是自己的弟弟!
哥哥问:“弟弟,这么晚了,你还要上哪儿去?”弟弟反问:“哥哥,你这么晚到哪里去?”
两兄弟马上明白了,大家高兴地笑了。原来弟弟也决定帮助哥哥,把自己的粮食分给他。他们在同一时间互相给对方背米,所以哥哥的米才一直没见少……
老二行医
有兄弟二人,老大饱读医书,成了医生,老二聪明却不学无术,只能种地糊口。
老大给人治病,总是被主家好酒好菜招待。老二呢,终日粗茶淡饭,爱吃不吃。
老二觉得不公平,就对哥哥抱怨道:“你不用出力,却净吃香喝辣的。我呢?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累个半死,也混不上口好吃的。”
老大说:“你眼馋,下次再有人求医,你去。”老二说:“去就去。”
第二天,果然有个人家的媳妇难产,来求医生。哥哥也有点怵难产的,就问弟弟:“你去?”
弟弟一声不吭,跟了来人就走。
老二到了病人家,看了产妇一眼,说道:“这个好治。”
病人的婆婆说:“快请先生开方。”老二说:“你们去拿一面锣来就行了。”
弟弟拿着锣,悄悄来到那产妇的窗外,冷不防“当当”地敲起来。产妇受了惊,一抽搐,婴儿竟生了下来。主人家大喜,连忙烫酒炒菜,让老二吃了个酒醉饭饱。
再说老大在家,心想老二去了也是白搭,人家过一会儿肯定还得回来另请他。谁知等到日落西山,只见弟弟骑在马上,由人家送了回来,而且喝得红光满面。
哥哥心中又惊又纳闷,连忙问弟弟是怎么看的病。老二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老大不明白:“敲几声锣能治了难产?”
老二洋洋得意地说:“你想想,连大人听到热闹都想往外跑,何况是小孩!”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4-24
04-24
03-09
04-24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