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报道,在福州公交车上,一位老人因他身边的学生没有给自己让座,就对这位学生破口大骂,态度极其恶劣。女生忍无可忍,回应:来月经要写脸上吗?这本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在凤凰新闻和腾讯新闻上,这则消息却有相当高的点击量,笔者也忍不住想掺和两句。
鲁迅曾写过一篇散文,讲乘火车的见闻,车子快要开了,但一群乘客却还在作揖打躬,互相谦让,谁也不肯先坐,结果火车一开,“顷刻间跌倒了五六个”。鲁迅当时写这文,是看不惯中国人的繁文缛节,本想挖苦两句的,但如果夫子活到今天,遇到公交车和地铁上挤成一团的人群,他那
1.58
斤的身子骨,岂不要吃大亏?他会不会也像福州公交车上的老人一样整几句“缺德,畜生不如”这样的国骂出来?
很有可能,按鲁迅的脾气。
回到本文。
现在的公交车和地铁,一般都有特别的座位,专为老人、孕妇和行动不便者设置,如果福州公交车上的女孩坐的是这样的座位,那么笔者就不想掺和这事了,女孩的确该给老人让座。但从视频上看,女孩坐的应该是一个普通的座位。当老人来到女孩身边时,女孩该不该把这个普通的座位让给老人?
我们的传统道德提倡尊老爱幼、长幼有序、文明礼貌、相互关爱,孔融让梨、卧冰求鲤、让梨推枣这样的典故早已家喻户晓,孩子们从小学三字经就背得滚瓜烂熟。在旧时的乡土社会里,人与人都同处熟人社群,尽管没有现代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大家的行为,但有赖各类道德的教化,大家却相处甚安。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了文革浩劫,旧时的乡绅豪族名士被清算,传统的道德秩序被打破,道德层面出现真空。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新的生存空间已显拮据,这种拮据逼迫人们为了生存而去抢夺各类资源
----
为了需要凭票的粮食去抢夺;为了在大城市有一个户口而抢夺;为了一张电影票而抢夺;为了公交车上的一个座位去抢夺。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进入全民逐利的时代,金钱和物质放在第一位,更无人无暇去关注道德建设。当孩子们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环境里成长起来时,已经早没有了孔融让梨王祥卧冰这样的道德故事伴随他们成长,计划生育这一冰冷的国家铁腕政策又让他们的家长不知不觉把自己孩子的利益和需求放在第一位,即便这些孩子会为了一些不恰当的要求要他们的老命。
我们在公共场合见过不少排队插队、大声喧哗的六十多岁的老人,也见过很多在公交车上坐在普通座位上对旁边白发苍苍的老人视而不见的孩子。老人没有自尊,就无法让年轻人去尊重他们;孩子没有教养,也没有人来教化他们。当旧时的道德已经失去了约束力时,用这些道德说教去作为评判争论双方的是非过错,就显得无奈而苍白,更别奢求用这些说教来维持一种旧时熟人社会里的秩序。
传统的道德之所以能被人们遵守,并非人性都善良,而是一旦不遵守就会被周围熟人和社群给予负面的评价,这种评价,会对不遵守道德的人未来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今天我们要求公交车上的孩子给老人让座,事实上是在进行一项道德重建的工作。我们在已经有了法律法规调整现代社会秩序的前提下,我们仍然希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回归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好状态,但这种回归和重建,在人口高度流动的“陌生人”社会里,必须要考虑现代法治的大背景,以现代化的法律规则为支撑,否则就仍然还是该吵吵,该坐坐,该喷喷。
在一辆有划定特别座位区的公交车里,特别人群是有优先权的,但在普通座位区,孩子要不要给旁边老人让座,由孩子的“道德水平”和自身意愿所决定,老人不能以孩子不给他让座而开口骂人,因为他这样的做法侵犯了孩子的人格权,孩子可以起诉他。
这就是一种以法律规则为支撑的现代道德秩序。
推荐公众号: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4-24
04-24
03-09
04-24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