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还当过门神 钟馗还当过门神钟馗还当过门神

钟馗还当过门神

除夕,原意为“岁除”,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古俗亦称“除日”“除夜”“岁尽”“岁暮”等。除夕有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等一系列活动。

据文献记载,贴门神习俗始于汉代。汉代人认为鬼在天地之间,时来时住,与人杂处,飘忽不定,属于“凶恶之类”。于是除夕之际,首要之事就是防鬼进家,削桃木梗,制神荼、郁垒两人形象,立于门上。门神的雏形就这样产生了。

汉代画像砖中的神荼、郁垒

神荼、郁垒两人的形象,来自于当时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东汉通经史的文学家蔡邕,在《独断》中说:海中有度朔之山,上有桃木,枝叶茂盛,盘根错节,树冠蟠曲覆盖达三千余里;在树枝东北有鬼门,是世间万鬼出入的必经之门户;神荼、郁垒居其门,见到害人之鬼就用苇索捆缚,令虎吃掉。

汉末应劭《风俗通义•祀典》也引《黄帝书》说,上古之时,有神仙兄弟二人,一名神荼,一名郁垒,居住于风景秀丽的度朔山下,他们把祸害人间的恶鬼都有用苇索捆缚起来,让老虎吃掉。

年画中的神荼、郁垒

因此汉代人每到除夕,便削桃木神荼、郁垒二人形象立于门上“以御凶”,同时在门上悬挂苇索,供神荼、郁垒两个门神作缚鬼喂虎之用,称为“悬苇”。张衡在《东京赋》中写道:“度朔作梗。守以郁垒,神荼副焉,对操索苇。”正是这一风俗的写照。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这一风俗依然流行。只是不再刻木为人形,而是削一块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人的名字,挂在门上,称为“仙木”或“桃符”。

神荼、郁垒桃符

王安石《元旦》诗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辟鬼祛邪的“桃符”。

在桃木板上画神荼、郁垒形象的门神,到唐末五代时就变为钟馗了。据记载,开元年间唐玄宗因病卧榻月余,忽然一夕梦见一大一小两鬼,来盗窃杨贵妃的紫香囊和玄宗皇帝的玉笛。玄宗绕殿奔逃。这时头上戴帽、身着蓝裳、袒露一臂的大鬼,上前捉住小鬼,刳目而食之。唐玄宗惊问道:“你是谁?”大鬼回答:“臣钟馗,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扫除天下妖孽。”

年画中的门神钟馗

唐玄宗梦中一惊,醒后觉得病好了。于是召当时著名画家吴道子,命他画出梦中形象。唐玄宗见画大悦,给吴道子犒赏百金,并诏告天下说:“灵祗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偏识。以祛邪魅,兼靖妖氛。”

据《五代史•吴越世家》、沈括《补笔谈》等记载,每年除夕,都有画钟馗,贴钟馗像,皇帝给近臣赐钟馗像的事。可见五代至北宋,在年节除夕之夜,各地贴钟馗像为门神已成风俗。

年画中的神荼、郁垒

当人们把钟馗当作门神之后不久,他就登堂入室,被挂进了中堂。也许是钟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升高了,不便再劳驾他看守门户;也许是只有他一人,不能守门之两边,总之,钟馗的门户神之位到了宋代又让给秦琼和尉迟恭。

秦琼字叔宝,封护国公,尉迟恭字敬德,封鄂公,都是唐太宗时的两员名将,开国功臣。据《三教搜神大全》记载,李世民即位后因早年杀人无数,夜夜梦恶鬼“寝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呼叫,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无宁静”,唐太宗将此事告知群臣,大将秦琼与尉迟恭请求夜晚戎装守卫宫门两旁。唐太宗同意了,这一夜果然没有惊扰。后来唐太宗不忍心二位大将夜夜守卫,命画师画二将发威形像贴于宫门两旁。后来渐渐传到民间,他们两人就取代钟馗,作了门神。直到现在,民间仍贴此二人像为门神。

《节日长安:春节》

《节日长安》系列丛书是一套雅俗共赏的读物,

向读者全面介绍节日长安的文化生活。

丛书作者都是在节日文化研究领域里卓有成就的学者、作家。作者在尊重历史事实,保证科学性、学术性的前提下,用生动的语言把色彩缤纷的长安节日生活花絮置于历史长河之中加以描述,谱写了一曲恢宏壮观的千年古都节日文化生活交响乐。展卷漫读,犹如在周、秦、汉、唐的节日长河里行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愉悦心智。

《节日长安:春节》

平装小16开,定价19.8元

优惠购买请往天猫“西北大学出版社图书专营店”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