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破案 对联破案对联破案

对联破案

话说旧时苏州城中苏家有一位小姐,名叫丹娘,自小喜欢读书和对句。一日,她听说《醒世恒言》中载&"ldquo;苏小妹三难新郎&"rdquo;的故事后,心有所动,决心结婚时也模仿来个&"ldquo;联难新郎&"rdquo;。果然,新婚之夜,她也向新郎出了一则古怪的上联:

点灯登阁各攻书

新郎是个姓徐的教书先生,当晚因对不上来,只好独自回私塾中休息。可是第二天,苏丹娘竟莫名其妙地投河自尽了。

苏丹娘的娘家闻讯后,咬定是徐先生逼女儿跳河的,一纸状子告到县府,那县官一味逼供,可怜的新郎官被屈打成招,定了个死罪,只待秋后开刀问斩。徐先生的母亲闻讯后,气得自尽了。徐父心中不服,告到州府。知府况钟得知后,觉得此事蹊跷,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据徐先生在狱中交待,洞房中的新娘出了那个上联后,他因对不出,回私塾后曾向同事卜秀才讲过此事,其他一无所知。眼见离开刀问斩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可案件还是没有任何头绪,况钟十分着急。

当时,正值七月十五,夜深人静,皓月当空,又白又亮的银光直映书房,照得况钟毫无睡意,他索性对随从说:&"ldquo;睡不着,咱们到院里去赏月吧。&"rdquo;

随从当即端来一把椅子,靠在院内的一株梧桐树下,请况钟小坐。况钟移了移椅子,正准备坐下去时,突然大声说:&"ldquo;好,有办法了!&"rdquo;说完,径直奔回书房,随从被弄得莫名其妙。

原来况钟刚才在移动椅子时,想起了包公昔日巧用对联断案的故事。

传说宋仁宗时期,开封西郊张家庄的张雪凤与溪西村的徐公子成亲,新婚之夜,那张雪凤出对考新郎,并说:&"ldquo;对不出来,就不准进洞房。&"rdquo;她出的上联是则同韵联:

溪西鸡齐啼

联中的&"ldquo;溪西&"rdquo;,是徐公子所在的村名,而联中这五个字又同属&"ldquo;i&"rdquo;韵,那徐公子事先没有思想准备,越急越对不上来,只好赌气回学堂去了。同学堂的瘦书生问明情况后默不作声,各自分别安寝。

次日清晨,张小姐见徐公子还在愁眉不展,不解地问:&"ldquo;夫君为何闷闷不乐?&"rdquo;

徐公子以为她明知故问,没好气地回答说:&"ldquo;还不是为了你那副刁钻的对子!&"rdquo;

新娘听后,&"ldquo;扑哧&"rdquo;一下笑开:&"ldquo;真是个夫子,昨晚你不是对得很好吗,何必再二再三呢!&"rdquo;

徐公子一听,大惊失色地说:&"ldquo;什么,什么?我昨晚明明是在学堂里过的夜呀!&"rdquo;

新娘子听到这里,犹如五雷轰顶,说了声&"ldquo;啊也,相公&"rdquo;,就昏了过去,醒来之后,她觉得愧对徐公子,竟投井自尽了。其娘家闻讯,哪里肯罢休!定说是徐公子逼得她跳井的,一纸状子告到官府,徐公子被定了死罪。徐公子的父母不服,告到开封府,包公听后觉得蹊跷,左思右想,为避免打草惊蛇,最后与女儿一起,定下了一个出联择婿的主意来。

听说包公的女儿出联择婿,时间定为半个时辰,不少秀才跃跃欲试。良辰一到,但见鼓乐大作,包公端坐在太师椅上,那些应试者们比参加殿试还要紧张,一齐等待包公出联。一声高呼&"ldquo;肃静&"rdquo;之后,只听包公大声念的上联是:

岸南船伴还

联中虽只有五个字,但这五个字皆为&"ldquo;an&"rdquo;韵,且字字重似千钧。应试者们一个个绞尽脑汁,不料那个瘦书生迅速站出来,抢对道:

屋北鹿独宿

&"ldquo;对得好,真是珠联璧合!&"rdquo;

&"ldquo;妙极了,可谓妙手天成!&"rdquo;

正当众人连连叫好之际,包公吩咐张龙、赵虎:&"ldquo;将这个瘦书生给我绑起来!&"rdquo;

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事后,包公向大家介绍道:半个时辰能对出这则上联,确属不易,本官判断,瘦书生就是凭着这则联坑害了张雪凤的。在场的人听后,无不佩服包公的高明。

况钟也是对联高手,决定依葫芦画瓢。第二天,他便出了一个告示,说是要招聘一位幕僚,前提条件是必须要对出一则下联来。而上联,正是昨夜况钟移椅时想出来的:

移椅倚桐同赏月

告示贴出没多久,那个卜秀才上前揭榜,并对出了新娘子洞房之夜出的那则上联来:

点灯登阁各攻书

况钟一听,当即命人将其拿下。卜秀才开始还狡辩,一再高呼&"ldquo;冤枉&"rdquo;,后来只好如实招供了如何偷梁换柱奸污丹娘的经过。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