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的的传说故事 观音菩萨的的传说故事观音菩萨的的传说故事

观音菩萨的的传说故事

观音菩萨,梵文Avalokite?vara,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ldquo;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rdquo;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ldquo;西方三圣&"rdquo;。  观世音菩萨的得名由来,诸经有三种记载:  一、由宿世悲愿得名。《悲华经&"middot;受记品》谓菩萨在远古因地修行时期,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ldquo;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rdquo;  二、以修四自利得名。《楞严经&"middot;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ldquo;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rdquo;。  三、由证果利他得名。《法华经&"middot;普门品》谓释边牟尼佛就菩萨&"ldquo;以何因缘,名观世音?&"rdquo;的提问答复无尽意菩萨:&"ldquo;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话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rdquo;  唐玄类法师《大唐西域记》卷三曰:&"ldquo;(阿缚卢积低温伐罗),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言,即阿缚卢枳低,译&"lsquo;观&"rsquo;,伊湿伐罗,译曰&"lsquo;自在&"rsquo;。旧译为光世音,或云观世音,或观世自在,皆讹谬也。&"rdquo;后世学者通过比照经义或考证原典,一般认为旧译不谬;尤其从佛法角度而论,二译相辅相成,体现了菩萨&"ldquo;悲智双运&"rdquo;的境界:  一、从侧重有别论:观世音,是说世间众生遭遇灾难不祥,若一心称念菩名号,菩萨观照无遗,即时寻声赴感,使之高苦得乐,此从&"ldquo;悲&"rdquo;立名。观自在,是说菩萨因地修行,用般若妙观智,由耳根一门深入,反闻自性,不被外界声境所转,故尔观听圆明,得大自在,此从&"ldquo;智&"rdquo;立名。  二、从圆融一体论:观世音,是以能观之智,观照世间一切音声.不起妄识、妄闻,反闻自性,而入正定,此具&"ldquo;智&"rdquo;义。观自在,正是因观知众生苦难,以大神通,随机往救,自在无碍,此具&"ldquo;悲&"rdquo;义。  具体地说,&"ldquo;观&"rdquo;是主体的妙智,始终如一;&"ldquo;世音&"rdquo;是客体的境界,有着前后的不同。就其因中自利,&"ldquo;世音&"rdquo;可指菩萨所具的&"ldquo;闻性&"rdquo;;就其果上利他,&"ldquo;世音&"rdquo;特指所闻一切众生的称念祈求之音。合而论之,每一名号同时兼具了悲智、因果的双重义蕴。这正符合了菩萨道的基本原则;修自利之功德,是为着圆成利他的事业;做利他的事业,是为着庄严自利之功德。  观音示现成道的传说  到了北宋,民间出现了关于观音在中国示现成道的故事。说是有位妙庄王,生了3个女儿,名妙因、妙缘、妙善。三女都到了出嫁的年龄,大女、二女高高兴兴嫁出去了,就是三女儿妙善死也不肯出嫁,执意出家。庄王大怒,把妙善赶出王宫。妙善就到深山修行,成为香山仙长。后来庄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亲人的一只手、一只眼来作药引子。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牺牲,只有出家修行的妙善献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亲的命。佛祖被其孝心感动,便赏她一千只手,一千只眼,使之成为千手千眼的观世音。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