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过去了,到了冬天,我睡觉仍有蜷缩成团的习惯。这是当年在农场养成的,是应对寒冷的办法。当年的塔里木,冬天一般都在
摄氏度
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接近
摄氏度
。晚上睡觉前,不仅要准备好耐烧的大木头或红柳疙瘩,把炉火烧旺,还要把脱下的衣裳全部盖在被子上。
遭受严寒侵袭比较厉害的主体原因有两个:一是吃不饱、吃不好。高热量食物吃得少,满足不了身体需要,体内自生热量不够,自然感觉冷;二是衣着单薄,房屋保暖性差,被褥薄。
那时吃肉是与过年过节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谁家平时吃上了肉,那是稀奇事。当时的主粮是玉米面,有一阶段,口粮中的
80%
是玉米粉,如果吃上小麦粉馒头,能高兴好几天。蔬菜则主要是大白菜、萝卜
、咸菜
。冬天几个月加上孟春和仲春两个月,差不多有半年都是靠这种单调而粗糙的食物度日的。
一年中吃得较好的季节是夏末和初秋。那时有西红柿、黄瓜、豇豆、茄子、辣椒等时令蔬菜,有
水果吃。当时每人每月的粮食定量是确定的,绝不可能多分给你一两。食用油是棉籽油,每人每月
两左右。至于肉,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单位上分了。
当年我所生活的地方没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前还有一点,
中被消灭干净了。兵团是政社合一的组织,农场中没有体制外的人,再加上我们那个农场
周围近
百里没有其他人,是
清一色
的农场职工,上面一声令下,市场交易被
消灭得干干净净
。如此一来,家庭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要自己想办法
。没柴烧了,要自己去打。有人可以让单位上的车给拉点,绝大多数人没这个本事和能耐,只能靠自己。冬天的休息日,家中的男人基本上都要外出打柴。想改善生活,吃个鸡蛋什么的,只能自己养鸡。没有鸡饲料,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喂鸡,只能放出去靠
自己觅食,喂鸡主要是野菜。家里有鸡的,打草也成了每天必做的工作。
为了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农场的孩子们自小就帮助父母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冬天,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打柴。这是一项重体力活,主要由男孩儿承担,也有一些女孩子参与。第二项是捡拾收获后拉下的小麦和玉米等。这项工作在文革期间基本被禁止。第三是打沙枣和草,为家中养的猪、鸡、兔子等解决生计,在一段时间里,家中没有工作的家属可以饲养一头猪。
“文革”中,各单位对职工
饲养小动物有严格规定。为了生活,还有个别家庭偷偷干一点狩猎活:逮点野兔野鸡打打牙祭。但这毕竟是少数人能干的,它需要工具、技术,还有时间。
自力更生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最主要办法。讲到自力更生,有些人总爱往高里拔。往政治觉悟,思想认识上说,我觉得那基本上都是瞎咧咧。那是生活所迫,是环境逼出来的。星期日你不去打柴,那你房间里生不生炉子
烧不烧饭?冬天房子里不生火是要冻死人的。
农场生活强迫我们自力更生,逼迫小小
就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小学和中学时代,我不仅学会了喂猪、喂鸡,打柴,劈柴,织渔网,作鱼钩,编筐子,做兔夹子、套子,学会了做农场的大部分农活。农活主要是在学校跟其他同学一起学的。因为那时学农劳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活儿有些与我的兴趣联系在一起,有些则与兴趣毫无关系,是与生活、生存,与自己家的生活条件
紧密相连
的。有些事你不做,你家的生活可能就难以过下去,或过得很惨。
那时的塔里木比现在冷得多,到了三九天,汽车可以从塔里木河上开过去。最冷的时候,屋中的炉火基本不断,对柴火的消耗量很大。所以打柴是我们这些男孩冬天里最主要的工作。每年寒假,我几乎每天都要出去打一次柴。小伙伴们大都是吃罢早饭出门,去时两手空空,归来重负在身,自然不能穿多,否则就会成为归途的包袱。由于穿得少,刚出门时只好加快脚步,以运动来增加身体热量。到了打柴点,小伙伴们往往先点一堆篝火,将身体烤热后再开始捡柴。
三棉不如一缠。很长时间,我们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在腰间捆一根绳子。假如当年有人把我们那幅模样拍了照,现在看起来一定很滑稽。大伙儿
穿的衣裤
很少有不带补丁的,露大姆
脚趾头
的鞋子在小伙伴中十分常见。
我大概是小学六年级时开始尝试着去井里汲水。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挑水时身子摇摇晃晃,腿脚不听使唤的感觉。
那时,小伙伴们多以能为家里负担一些工作感到自豪。大概是
196
年,同年级的
同学去阿克苏花
元钱买了一头驴,没办法运回来,他竟然牵着驴走了几天回到农场。那可是三百多里渺无人迹的荒漠戈壁,晚上需要露宿荒野。那种境遇,荒野中的露营,想起就让我害怕。当时
同学还在读小学。听说这事后我很受触动,对
同学佩服有加。
当年,我们这些军垦第二代,在帮助父母挑起家庭生活担子的同时,还帮助农场、学校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到高中毕业,年年
参加农场的生产劳动,所干活几乎包括农场所有的活:割麦子,拾棉花,收玉米,割稻子,锄草,间苗,打顶,平地,捉地老虎,清淤,打饲草,拾麦穗等。
在校劳动最多的是拾棉花。每年到了深秋,学校都要停课两周左右,全体老师和学生奔赴棉花地。同学们的能干也是不让成人的。记得当时同学中一天的最高拾花记录是
100
多公斤。我曾经在一周多的拾花劳动中,达到了平均每天拾花
40.3
公斤的成绩。这是相当不易的,那时的棉花产量低,棉田里杂草多。同学们都是步行往返于棉花地的
一般走到棉花地要一个多小时
有时要花两个多小时。
当年的我们,在法律上还处在被抚养阶段,处在以享受权利
阶段。但我们却担负起了与自己年龄不符的责任。物质的匮乏和生活的艰辛让我们的父辈们不得不这样做。艰难的生活让我们在困苦中锻炼、摔打,由此我们对挫折和困难的耐受力提高了。我们知道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懂得感恩。
现在想起来,这真是不幸中的
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要感谢那段生活。感谢给了我生活勇气、力量、能力和办法的困苦与艰难。
但是,我们永远也不应忘记那种生活让我们损失
的东西
,让我们丢失
的生命中原本应该有的东西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8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