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现代军事》杂志
作者:
岳松堂龚钰哲
军鹰智库邀请
北京军鹰装备技术研究院平台共建邀请函
21世纪以来,为适应新军事战略的需求,印度陆军发展战略从传统的守势防御转为更具进攻性和冒险性的攻势防御,从常规突击军种向战略打击军种转型,重点发展战略性打击力量,以期具备立体进攻、远程打击和快速反应能力。基于此,印度陆军近年来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武器装备建设,致力于快速提高印度陆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作战能力。
印度逐步进行国防工业自主化进程,从直接采购转变为联合生产。其装备的A-50EI预警机由印度自行组装,机身采购自俄罗斯的伊尔-76,雷达则是以色列的ELW-2090相控阵雷达
发布发展规划,制定陆军装备建设顶层设计
长期以来,印度保有一支世界第二大规模的陆军部队。印度军队共有约132万现役军人,其中陆军人数超过112万,占据了印度军力的绝大多数。为了使数量庞大、装备落后的印度陆军实现现代化,印度陆军近年来积极发布发展规划,实施顶层设计,明确了印度陆军装备建设的目标、重点与方向。
(1)印度陆军发布了2020年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印度陆军2020将成为一支能够在三军联合作战环境下,在整个冲突过程中有效完成任务的部队”。印度陆军认为:未来主要任务是对外部威胁形成威慑,如果威慑失败就用武力击退;次要任务是协助印度政府应对国内威胁。
(2)印军制定《2012~2027年长期综合远景规划》,提出了对印度陆军的能力建设目标。2013年4月,印度国防采办委员会批准了该规划。2013年6月,印度国防部基于该规划制定并发布了《技术展望与路线图》。该文件共列举了印度陆军作战的14项能力需求,包括:重点从机动性、杀伤性、生存性和信息优势等方面增强装甲车辆和机械化步兵的作战效能;战场互联;火力与火力支援能力;天基和空基战场态势感知;夜战;由网络赋能到以“网络为中心”;增强“从传感器到射手”的协同能力;有效的防空;基于直升机的、完全一体化的作战陆航编队;增强己方机动性,削弱敌方机动性;核生化放防御和防护;城区/半城区作战;两栖(陆地和内河)作战;敏捷、快速响应的一体化后勤保障系统。
印度陆军认为:未来主要任务是对外部威胁形成威慑,如果威慑失败就用武力击退;次要任务是协助印度政府应对国内威胁
加大对本土军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武器装备国产化
印军武器装备素有“万国武器库”之称。印度独立60多年来,国防工业一直处于不断壮大的建设过程中,但由于受到技术因素的困扰,武器装备的采购主要依赖进口,以此来迅速提升武器装备的质量。目前,印度陆军武器装备种类之繁杂,来源国家之多,维修费用之高,已让军方高层头痛不已。因此,为了降低对国外装备的依赖性,增加国产装备的比例,印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最新的国防采办政策加大了对国产武器装备的支持力度。2013年4月,印度国防部最高采办决策机构——国防采办委员会对国防采购程序(DPP)做出修订,明确要求在大型军事采购中优先考虑本国国营和私营企业,“只在国内无法生产时才采购进口武器”,以减少对进口武器的依赖。根据修订后的法规,国防采办优先顺序分别为:采购纯印度国产装备;采购合资企业在印度国内联合生产、国外研发的装备;采购高技术复杂系统或关键零部件在印度设计、开发、生产的装备;国外企业作为供应商,向印度企业提供生产许可证或允许国产化的装备;向国外直接采购。而选择任何一种方式都必须说明为什么没有采取优先级更高的方式。
(2)限制外国企业在印度本土国防企业的最高投资比例为26%。印度商务部曾经多次提议提高外国企业这一投资比例,但是国防部坚持最高投资比例仍为26%。如果超出该比例,但会为印度带来先进技术的投资则需要通过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的批准。关于先进技术的定义,印度国防部掌握其解释权。
(3)引进武器装备时大多要求获得技术转让或向印度企业提供生产许可证。通常,印度国防部在进行招标时,便明确规定必须获得技术转让或者在印度国内生产部分装备,例如:向俄罗斯采购T-90S主战坦克时,除直接引进647辆俄制T-90S坦克以外,另外1000辆坦克由印度本土企业阿瓦迪重型车辆厂计划以每年100辆的速度特许生产(实际生产远低于这一计划速度);印度在实施枪械、无人机等装备采购计划时的做法也如出一辙,仅直接引进装备需求总量的少部分,通过技术引进和印度国内制造来获得需求的大多数装备。在这种政策下,印度不仅引进了装备,还引进了技术,既有利于本国国防企业和技术人员加快学习、吸收先进技术,又有利于印度国防制造业水平的提高,将大大缩短印度国防工业的成长期。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依赖进口武器装备来实现军事现代化。只有形成强大的国防工业实力,才能确保军队在战时获得源源不断的装备保障和补充并在平时避免武器装备发展受制于人。尽管印度军队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进口武器装备和引进技术的依赖情况并不可能迅速改善,但是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印度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有力措施,致力于提高本国国防工业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制定相关政策时均向本土国防企业倾斜,未来印度国防工业实力或许将得到大幅提升。可以看出,印度在武器装备发展过程中,引进装备是不得已而为之,获得技术转让是为了借鉴学习,要求在国内特许生产是权宜之计,自行设计、自行研制、自行生产以实现国防建设完全自主才是最终目标。因此,印度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的后劲和潜力不容忽视,标志之一是“蓝天”(音译为“阿卡什”)防空导弹系统2015年5月5日正式服役。
2016年9月6日,印度自行研制的轻型战斗直升机(LCH)成功完成了首次15分钟飞行试验
强调以中国军队为假想敌,强化中印边境地区军备建设
从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上看,印度一直将中国和巴基斯坦作为最大的对手——中国是潜在对手,而巴基斯坦是现实对手。随着西方国家恶意炮制和渲染“中国威胁论”,印度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抱持强烈的警惕和防范心理。印度国内,尤其是军方,一方面对印度在1962年中印战争中的惨败怀有复仇心理,另一方面认为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强大,以武力方式收回印占领土的可能性增加,中印边境很可能再次爆发战争冲突。在这种氛围下,印度陆军以中国军队为假想敌,展开军备建设。
一方面,印度陆军在中印边境地区增加兵力,构筑喜马拉雅安全屏障,强化山地作战能力。印度于1954年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后,加紧了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控制,并于1975年吞并了锡金。印度不仅把喜马拉雅山脉当作是抗衡中国的天然屏障,还将印度陆军全部12个山地步兵师中的9个放在了中印边境地区,其对中国的防范心理和威慑意图可见一斑。近年来,印度陆军还在中印边境地区新增部署了直升机中队、特种侦察大队、“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团和“蓝天”防空导弹团等,还于2009年分别在那加兰邦的萨卡马和阿萨姆邦的米萨马里组建了2个山地步兵师。在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2~2017年)中,印度陆军描绘出一个“提高针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战斗力”的野心勃勃的路线图。根据该计划,印度将耗资47亿美元升级北部边界的军事设施,在2020~2021年完成能力建设。同时,斥资120亿美元,在西孟加拉邦组建一个专门针对中国的山地打击军。印度陆军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还计划在锡金的乃堆拉山口和拉达克地区增加部署2个装甲团,在北安查尔邦增加部署1个机步旅。
另一方面,先进武器装备优先列装中印边境,提高印度陆军的纵深打击能力。印度陆军近年来采购了大量先进装备,均重点列装中印边境驻防部队,以加强该地区驻军的纵深打击能力。2010年8月24日印度国防部透露,将在靠近中国边境地区部署射程达250千米的“大地Ⅱ”战术弹道导弹。2011年11月9日,印度陆军宣布向阿鲁纳恰尔邦(我藏南地区)部署了1个陆基“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团。2012年9月,印度陆军宣称将向该地区部署第二个“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团,并且将装备最新研制的“布拉莫斯Ⅱ”型巡航导弹。下一步将要装备部队的“布拉莫斯Ⅲ”型巡航导弹,“布拉莫斯Ⅲ”有先进制导能力及“垂直俯冲”攻击能力,部署到高海拔山脉后,可对隐藏在山区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自2012年5月提出采购计划后,印度于2016年11月底签订了7.37亿美元的采购合同,计划采购145门M777A2和配套的激光惯性火炮定位定向系统(25门为原装采购,其余120门在印度许可生产)。M777A2计划装备新成立的面向中印边境作战的山地打击军,以提高其机动性和杀伤性。
印度陆军重点开发“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并将其4个“布拉莫斯”导弹团中的2个部署在中印边境地区
大力投资进攻型武器装备,打造“撒手锏”武器
印度前副总理西达亚士拉曾经对印度的军事战略做了一个权威性的解释:“仅靠防御不能避免战争,更不能赢得战争。我们不仅要有防御准备,还要有进攻能力,能够发起攻势。”在上述进攻性军事战略指导思想下,印度陆军立足于以先发制人为基础的“惩戒威慑”战略,奉行强调快速猛烈进攻作战的“冷启动”作战理论,更加侧重发展进攻型武器装备,包括采购美制最新型攻击直升机、重点发展陆基导弹作为“撒手锏”武器等。其他相关武器装备发展也得到大力推进,如步兵战车和反坦克导弹。
按照陆军航空兵的规划,在2022年以前印度陆军将拥有10个攻击直升机中队,总共100架攻击直升机。通过组建攻击直升机中队、装备攻击直升机,印度陆军将具备空地一体协同作战能力,有助于提高战术作战的灵活性和快反性。
在采购美制AH-64E“阿帕奇·卫士”攻击直升机的归属问题上,印度陆军和空军一直争执不断,互不相让,但争执终于以“双赢”结局结束:2017年8月,印度国防部长担任主任的国防采购委员会批准为印度陆军航空兵首批采购6架AH-64E,计划2020年开始交付;印度陆军航空兵共计划采购39架AH-64E,组建3个独立的AH-64E直升机中队,预计将部署在印度与中巴的边境地区,用于在爆发冲突时摧毁对方的坦克装甲车辆。印度空军则已于2015年9月28日与波音公司和美国政府签订了22架AH-64E直升机及机载设备和15架CH-47F“支奴干”重型运输直升机的采购合同(价值30亿美元),交付工作将于2018年9月~2020年3月完成。合同中的直升机平台属于印度与波音公司的直接商业销售(DCS),而机载武器、传感器、雷达、训练设备及各种其他部件属于印度与美国政府的对外军售协议(FMS),包括812枚AGM-114L-3“长弓·海尔法”反坦克导弹、542枚AGM-114R-3“海尔法Ⅱ”反坦克导弹、242枚BlockI-92H“毒刺”空空导弹、12部AN/APG-76火控雷达。波音公司确认,印度空军还可能再订购11架AH-64E和7架CH-47F。
在陆基导弹方面,印度陆军重点开发“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并将其4个“布拉莫斯”导弹团中的2个部署在中印边境地区,该导弹飞行速度达到2.8马赫,拦截难度大,对我防空反导体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挑战。2012年4月,印度成功试射“烈火”Ⅴ远程弹道导弹后,印度官方宣称,该导弹能携带核弹头,可以攻击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印度陆军于2014年7月8日成功完成了先进型“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的发射试验,该导弹首次使用安装了印度最新研制的软件算法的制导系统,能够集成多颗导航卫星的导航数据,以大大提高对付地面深埋目标的精度;在对付难以攻击的地面目标时,该导弹能携带200~300千克的弹头进行大角度俯冲攻击。2017年3月11日,印度首次成功从陆基机动平台发射了增程型“布拉莫斯”巡航导弹,最大射程达到450千米,并透露还正在研发射程达800千米的增程型“布拉莫斯”,预计2019年之前进行试验。2016年6月,印度正式成为《导弹技术控制协议》(MTCR)成员国,因此射程300千米及以上的导弹技术转让不再受限,为最大射程仅为290千米的“布拉莫斯”解除了增大射程的约束。陆基增程型“布拉莫斯”的试验成功将使印度陆上打击能力进一步提升,而一旦用于空基和海基“布拉莫斯”使射程达到450千米,将对航母编队形成更大威胁。
2016年2月15日,6家印度承包商向印度国防部提交了未来步兵战车(FICV)项目的建议方案。根据当时的计划,12~14个月后,印度国防部将根据技术成熟度、本土化能力和资金情况从5家私营公司选出2家与OFB军械工厂委员会一起进入样车设计阶段;24个月后再从3家承包商选定1家于2020~2021年进入用户试验阶段,并计划于2024年签订合同进入有限序列生产阶段,2028~2029年开始列装。印度陆军共计划装备2610辆可空运的两栖型未来步兵战车,用于取代老化的俄制BMP-1/2步兵战车。印度要求该车重20~22吨,能携载3名乘员和7名士兵,安装射程4~5千米的“发射后不管”反坦克导弹、40毫米榴弹发射器和射程为2千米的辅助武器及7.62毫米同轴机枪,还要求战车具备核化生防护能力及防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的能力。
2016年9月6日,印度自行研制的轻型战斗直升机(LCH)成功完成了首次15分钟飞行试验。该机净重3.1吨,最大航程350千米,最大升限6400米,研制成功后将采购187架,以取代印度陆军和空军现役老式120架“印度豹”和60架“猎豹”轻型多用途直升机。
2017年7月上旬,印度总理访问以色列,为印度陆军订购了321部“长钉”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和8356枚“长钉”导弹;该项军购计划是印度国防部2014年10月25日批准的,当时共计划采购1914部“长钉”发射架和37860枚导弹,除这次直接采购外,剩余部分将由印度通过技术转让进行许可生产。
另外,2017年9月10日,印度国防部宣称其自研的“毒蛇”(Nag,音译为“纳格”)反坦克导弹在拉贾斯坦邦沙漠地区成功进行了测试。虽然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宣称该导弹已完成研发试验,但印度陆军要求在正式批量生产列装前再进行更多的极端环境温度试验。印度陆军的担心主要体现在导弹的红外导引头性能和价格两个方面。之前曾暴露“毒蛇”导弹的红外导引头在夏季白天高温环境中无法分辨目标信号特征和环境信号特征,达不到4千米的最大射程。虽然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认为2017年6月进行的成功试验已解决了该问题,但陆军认为试验只是部分成功,还需进行更多试验。另外,1套“毒蛇”发射系统单价约50万美元,接近以色列“长钉”或美国“标枪”的两倍。印度陆军共计划装备8000枚“毒蛇”导弹,但印度总理却已于2017年7月访问以色列时紧急订购了8356枚“长钉”导弹,看来“毒蛇”正式大批量装备印度陆军仍任重道远。“毒蛇”于1983开始研制,原计划2008年正式列装,但印度陆军在2008年只订购了443枚“毒蛇”导弹(当时计划2011年交付,具体交付情况不详),用由BMP-2步兵战车改进而来的“纳梅卡”发射车进行了用户试验。
印度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的后劲和潜力不容忽视,标志之一是“蓝天”(音译为“阿卡什”)防空导弹系统2015年5月5日正式服役
打造网电攻防作战力量,追求网电空间的不对称优势
网电战的出现使传统的国防概念和军事原则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对于传统的作战方式而言,网电战显然具有巨大的不对称优势。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①成本低,只需要通信设备和网络连接就可以进入网电空间;②战线模糊,没有物理或地理界限,没有传统意义上作战边界的概念,敌人可以存在于任何地方,传统的前方、后方、前沿、纵深等概念变得模糊;③速度快,发生速度接近光速,攻击数据包的光子在光纤中流动,几乎无法测量发动攻击和产生效果之间的时间间隔;④破坏性极大,由于现代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因此国家可能在不失一寸国土的情况下蒙受“电子珍珠港袭击”,通信中断,金融系统崩溃、停水断电乃至政府瘫痪。
作为计算机软件开发大国的印度,十分重视网络安全和开发网电战能力。为提高网络安全性,印度军方斥巨资开发了保密数据信息传输网络,为三军提供安全可靠的语音、视频、数据和其他通信服务。印度军方一方面将网电进攻写入作战条例,明确提出要建立能够瘫痪敌方指控系统以及武器系统的网电武器,在陆军总部、各军区以及重要军事部门均设立网电安全机构;一方面通过吸纳民间人才和对军校学员进行“黑客”技术培训等方式,逐步完成未来网电战的人才储备。
目前,印度陆军已组建了一支能够“转守为攻”、规模达1.5万人的网电战部队,除进行网络安全防御外,还要先发制人,主动入侵敌国网络窃取军事机密,以追求网电空间的不对称优势。2013年10月底,印度军方向政府提交了建立网电司令部的提议。网电司令部将从海陆空三军招募人员和资产,预计2017年投入运行。
印度空军和陆军雷达一览
来源:电波之矛
前几天印度空军又火了一把,其首架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的战斗机完成首飞,印度媒体竞相报道,并给与了非常大的评价。
小编认为该型雷达
是在以色列的协助下完成的,
阿三的雷达实力到底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阿三
印度空军和陆军
拥有的
雷达装备:
1、“阿卡什”防空导弹系统配备的雷达
阿卡什(Akash,在印度语中有‘天空’的意思音译:阿卡什)系统为印度自行研发的中程地对空导弹,由印度国防研究及发展组织(DRDO)和巴拉特电子有限公司联合研发,2008年实战部署。“阿卡什”导弹的有效打击距离约为25km,有效射高15km,全重700kg,弹头重量约为60kg。其组成如下图:
阿卡什的雷达发展历程如下:
阿卡什的雷达
Rajendra
雷达和
3D-CAR搜索雷达组成:
A、Rajendra
“阿卡什”系统的核心是“拉金德拉”(Rajendra)多功能无源相控阵雷达,该款雷达是由DRDO研制,可以同时追踪最多64个空中目标,同时锁定最多4个空中目标,指挥引导8枚导弹。印专家声称,“阿卡什”导弹类似于美国的“爱国者”,可以攻击多种空中目标,包括无人机、巡航导弹、飞机等。
B、3D-CAR搜索雷达
3-DCAR最初由印度DRDO和波兰PIT共同开发,后印方进行多次改进。该雷达具备多目标接战能力,目标优化排序能力,集成化的中控软件。搜索范围可达170公里,可以跟踪超过3000公里/小时(约3马赫)的超音速行驶的战斗机和导弹等多个目标。雷达采用了一系列电子计数器计数(ECC)功能,包括频率捷变和干扰分析。
INDRA
系列2D雷达
印度多普勒雷达(INDRA)系列二维雷达是由印度DRDO为其陆军和空军研发的。
这是DRDO研发的第一个大功率雷达,
具有里程碑意义。最初界定为印度陆军的Indra-I雷达,印度空军的IndraPulseCompression(PC)版本,也被称为Indra-II,后来这两个型号在印度陆军和空军均有应用。
INDRA-I是一种用于低水平目标检测的移动监视雷达,而INDRA-II是用于地面拦截目标的。
主要用于搜索和跟踪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直升机和飞机,并提供距离和方位信息。
系统特点:
距离可达90公里(适用于小型战斗机)
高度覆盖35米至3000米的雷达视野
检测概率:90%(单次扫描)
虚警概率:10E-6
边跟踪边扫描(TWS)
能够处理200个航迹
部署时间约60分钟
剑鱼远程跟踪雷达
剑鱼(Swordfish)远程跟踪雷达(LPTR)是印度有源相控阵列(AESA)远程跟踪雷达,专门用于打击弹道导弹威胁。该雷达的首次测试是2009年3月。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剑鱼
跟踪雷达(LRTR)的能力。该雷达为以色列绿松的衍生物。然而,它与以色列系统不同,因为它采用印度自行研制三维发射接收模块、信号处理、计算机和电源。据报道该雷达能够锁定600-800公里之外的目标。
印度目前正对该雷达进行升级,从而使其覆盖范围达到1500公里。
以色列的绿松
BEL战场监视雷达
BEL战场监视雷达(
BFSR
)是单兵携带的2D近程战场和周边监视雷达,BFSR由DRDO的班加罗尔实验室、电子和雷达发展机构(LRDE)设计,由BharatElectronicsLimited(BEL)生产。BFSR已经在印度边境地区部署和使用,特别是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
BFSR重约30公斤,是一个相干脉冲多普勒雷达,工作在10%的占空比和5W的峰值功率。低峰值功率为雷达提供了低截距概率(LPI),使得敌方传感器难以侦测。雷达在J频段(10至18/20GHz)内运行21个频率。它可以在所有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和晚上操作。该雷达可以以各种模式工作:监视/扫描(“搜索”)、采集、跟踪/分类模式。雷达也可以手动操作,也可以进入自动“待机”模式。
主要参数:
探测距离:
爬行人:700米
步行男子:3公里(1.9英里)
一群人:7公里(4.3英里)
轻型车辆:10公里(6.2英里)
重型车辆:14公里(8.7英里)
测距精度:20mrms
距离分辨率:50米
速度测量范围:0.9米/秒至90公里/小时
高程覆盖范围:-60〜+15°(远程设定)
方位扇区扫描:30〜180°
方位精度:0.5°rms
方位角分辨率:优于4°
跟踪扫描:50目标
5、其他
印度陆军
LowLevelLightweight2DRadarformountainousterrainAirDefence
3D-TacticalControlRadarforAirDefence
ShortRangeBattleFieldSurveillanceRadar
WeaponLocatingRadar
MultiMissionRadar(MMSR)
FOPENRadar
ThroughwalldetectionRadar
GroundPenetrationRadar
印度空军
ActivePhasedArrayRadarforAEW&C
Lowlevel2DAirDefenceRadar
3DLowLevelLightWeightRadar
3DMediumRangeSurveillanceRadarforAirDefence
4DActiveArrayMediumPowerradarforADrole
AirborneElectronicallyScannedArrayRadarforTejasMarkII
GroundControlledinterception
SARforUAVs
部分介绍如下:
起底“强大的”印度陆军(上)
来源:国防报
每两年举行一届的印度DefExpo展是印度最主要的防务展。2016年印度召开了第9届DefExpo防务展,此次防务展地点由往届的新德里移师到位于印度西海岸的果阿邦。虽然果阿邦位置偏僻,为参加此次防务展的厂商及观众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但是展会会场面积比新德里的几乎大一半,不但地面展示空间更为充足,而且也能够承办更大规模的空中展示。本次展会的参展国家和参展商数量达到历年之最,共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35家厂商参展,比参加2014年第8届展会的国家和生产商数量多25%。
印度是一个军事体系和军事力量比较神秘的国家,很多读者恐对其不甚了解,本文以本次展会为契机,分三天介绍印度陆军的结构体系以及在本次展会上展示的正在印度服役的新装备和新车辆——
印度陆军溯源
印度陆军是印度武装部队中最大的军种,由印度总统作为最高指挥官。其最早组建于1895年4月,作为英属印度陆军。早在1776年,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为了便于对英属印度的军事管理,东印度公司在加尔各答创建了一个军事部门。除了东印度公司的军事部门外,孟加拉、孟买和马德拉斯联邦都有各自的军队,直到1895年4月,各个联邦军队被整合进入东印度公司的军事部门,并被重新命名为英属印度陆军。为了便于管理,当时英属印度陆军被分为4个指挥部,分别为旁遮普(包括英属印度西北部边境)指挥部、孟加拉指挥部、马德拉斯(包括缅甸)指挥部和孟买(包括信德、基达和亚丁)指挥部。
参与二战的印度士兵
英属印度陆军为英国称霸整个印度乃至全世界立下不小功劳。其除了帮助英国维持在印度的统治之外,曾参与很多与英国相关的其他战争,包括多次英缅战争、第一次英国-锡克战争、第二次英国-锡克战争、第一次英阿战争、第二次英阿战争、第三次英阿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在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在阿比西尼亚,即埃塞俄比亚旧称)以及对抗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等等。进入20世纪之后,英属印度陆军也是英国陆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支重要附属军队。曾有130万印度士兵为英国参与一战。1915年,在新加坡发生印度兵变,印度士兵不再支援英军,直到英国承诺在印度实施国家议会自治之后,其重新返回战场支援英军。但是英国却在一战结束后背弃承诺,印度没能实现自治,此后印度的独立运动加强。
1912年3月,英属印度陆军开始实施“印度化”,在德拉敦建立了威尔士王子皇家印度军事学院,其目的是为印度贵族后裔提供军事教育,从中挑选出表现优秀的男子进入英国陆军军官学校——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学习完成后由这些印度军官任职英属印度陆军的下级军官。但是英属印度陆军印度化的过程比预计缓慢得多,在1918~1932年培养出经过英国皇家授权的印度军官仅有69人。在印度国内独立运动不断加强的政治环境下,英国不得不妥协,在1932年建立了印度军事学院,此后培养和授权出更多数量的印度军官。
二战中,印度士兵曾深度参与英军的战斗。但实际上,在二战刚开始的1939年,英国官方并没有计划对英属印度陆军扩大规模和进行相应训练,以应对二战。当时的英属印度陆军有13万人(此外还有44000人加入到驻守印度的英军部队中),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防卫印度的内部安全,以及应对苏联可能通过阿富汗对印度造成威胁。随着战争的推进,英军部队越来越难以支撑,因此大大扩展英属印度陆军的规模,并将其越来越多地派驻到前线战斗。虽然面临缺乏装备的难题,但英属印度陆军在二战中的参战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如在1944~1945年的第三次缅甸战役中,平均一支英军部队由1个英国师、3个英属非洲师和5个英属印度师组成。此外,英属印度陆军还曾大规模参与在众多地区的作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非洲和中东作战的英属印度陆军中,被俘虏的印度部队在被送入战俘集中营之前,被提议可以加入到德国陆军中,如果帮助德国取胜就可以实现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印度的目标。这些最终选择加入到德国陆军的印度战俘以及在战争爆发伊始正在德国留学的印度学生,组成了一支自由印度军团。其最初的意图是作为德军在亚洲作战的先锋部队,但组成之后很快被派往驻守大西洋地区。在最顶峰时期,自由印度军团共有3000多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参与任何战争。随着1942年英国在新加坡战役中的失败,大约有4万印度士兵被日军俘虏,其中有超过3万人加入了与日本联盟的印度国家陆军。
自1946年,印度士兵开始反叛英国军队的统治。经过不断的努力与抗争,印度最终于1947年独立,在独立的同时,印度与巴基斯坦分割成为两个国家。在印度独立之时,英属印度陆军共有10个廓尔喀团,随着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其中4个廓尔喀团被转入到英国陆军旗下,剩余的廓尔喀团以及英属印度陆军的其他部队,则被新成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分配。被分配给印度的陆军改称为印度陆军。
印度陆军独立后,先后参与多次大规模战斗,包括1947年的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也称为第一次印巴战争)、1948年吞并海德巴拉战役、1950~1953年之间在朝鲜战争中对英美联军进行医疗协助、1961年吞并果阿、达曼和第乌战役(也被称为蒲印战争)、1962年中印战争、1965年印巴战争、1967年中印冲突、1971年对抗纳萨尔派行动、1971年孟加拉国解放战争、1984年锡亚琴冲突、1999年克什米尔战争以及其国内不断爆发的叛乱行动。除了参与大规模战争之外,印度陆军也负责在自然灾害和骚乱中执行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其曾40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维和地区包括塞浦路斯、黎巴嫩、刚果、安哥拉、柬埔寨、越南、纳米比亚、萨尔瓦多、利比里亚、莫桑比克和索马里等。
印度陆军组织结构
印度陆军采取志愿服务体系,其人员数量达到印度现役防卫人员数量的80%以上。印度陆军总部位于新德里,现役人员132.5万人,预备役人员115.5万人,崇尚的座右铭是“先人后己”。目前,印度陆军正在进行步兵现代化改造,对其装甲、炮兵和航空部队进行升级,并同时加强特种部队建设。
印度陆军在地域上被分为7个指挥部,其中有6个作战指挥部和1个训练指挥部。1个指挥部一般包含2个或更多个军团,印度陆军中的军团共有3种类型,分别为打击军团、守备军团和混合军团。整个印度陆军中共有13个军团,每个军团下辖有3~4个师。目前,印度陆军共有37个师,包括4个重组陆军平原步兵师、18个步兵师、10个山地师、3个装甲师和2个炮兵师。每个师中通常包含3~4个旅,1个旅大约有3000名战斗士兵,分为3个步兵营,还有其他多个支援单位。除了下辖在陆军师中的旅,印度陆军中还有5个独立装甲旅、15个独立炮兵旅、7个独立步兵旅、1个独立伞降旅、3个独立防空旅和4个独立工兵旅。这些独立旅由各个军团直接指挥。步兵营是步兵的主要战斗部队,每个步兵营中包含4个步兵连和1个加塔克排。每个步兵连包含3个排,每个排下辖有3个小队,每个小队中有10名士兵。
印度装甲师士兵正在进行坦克训练
由于印度陆军下属结构中很多对外保密,本文尽可能详细地将其中已向外批露的部队加以介绍。
指挥部总部
印度陆军的7个指挥部总部位于新德里。而7个指挥部根据所在地域分别为中部指挥部、东部指挥部、北部指挥部、南部指挥部、西南指挥部、西部指挥部和陆军训练指挥部。
指挥部总部下辖第50独立伞降旅。第50独立伞降旅总部位于阿格拉,其是一支空运部队,执行伞降步兵任务。该旅成立于二战期间的1941年10月,最初成立时包括第151英国伞降营、第152印度伞降营、第153廓尔喀伞降营等,第151英国伞降营返回英国后,其由第154廓尔喀伞降营取代,该营后来又陆续加入第411伞降中队、第50中型机枪连等。二战结束后,第50伞降旅曾参与1961年的果阿战役。
进入20世纪后,第50独立伞降旅的下属单位包含2个伞降营、1个特种部队营、第60伞降战场救护车队、第411独立伞降战场连、第622伞降合成连、武器分部、信号连、第2独立伞降战场工厂连、第1伞降战场团(炮兵)、1个监狱看守分部、1个空防炮兵连、1个探路者连(由总统护卫队组成)等。
中部指挥部
中部指挥部总部位于北方邦首府勒克瑙,其始建于二战期间的1942年4月,任务是接管南部指挥部对英属印度陆军的部分训练职责,二战结束后于1946年解散。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后,该指挥部于1963年5月被重建。其目前的下属单位不明。
东部指挥部
1895年4月,印度的3个联邦陆军被联合成英属印度陆军,同时联邦军队被废除。英属印度陆军成立后,其分为4个指挥部,分别为孟加拉指挥部、孟买指挥部、马德拉斯指挥部和旁遮普指挥部。1908年,4个指挥部被融合为2个陆军部队,即北部陆军和南部陆军,直到1920年2个陆军联合再次分为4个指挥部,分别为东部指挥部、北部指挥部、南部指挥部和西部指挥部。东部指挥部成立之初总部位于勒克瑙,直到1963年5月成立中部指挥部,随即将东部指挥部总部迁移到孟加拉邦的加尔各答。目前,东部指挥部的下属单位包括:第23步兵师、第3军团、第4军团和第33军团。
第23步兵师成立于二战期间的1942年1月,其徽章是一个黄色圆圈中带有一只红色的战斗公鸡。在成立之后的当年5月,第23步兵师尚未完全建设完成之时,就被派遣到缅甸,参与对日军的战斗。1945年中期,其被派遣到马来亚参与作战,1947年被解散,人员被第5步兵师接收。1959年9月,那加兰邦暴乱爆发,第23步兵师被重建。
第3军团主要执行反暴乱任务,总部位于那加兰邦的迪马布尔,下辖第2山地师、第57山地师和第56山地师。第3军团是在一战时期的1915年12月成立,最初被命名为底格里斯军团,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被解散。1941年中期第3军团被重建,并派遣到马来亚参加战斗,但被日军打败,于1942年2月撤退到新加坡,在新加坡被迫投降。为了应对中国,第3军团于1980年代被重建。其下辖的第2山地师是于1942年8月通过重组第30步兵旅组建而成,成立的目的是参与伪装作战。1944~1946年间,该旅被扩充为第2师并经过多次重组,1944年6月又被解散。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后,第2师被重建为第2山地师,除参与与中国的作战外,还负责开展反暴乱行动。目前,该师的下属单位可能包含第82山地旅、第181山地旅、达赫师炮兵旅和阿萨姆步枪团第25分队。第2军团下辖的第56山地师据称组建于2009年10月,其包含第46旅和第22旅,但也有消息显示第22旅可能已经被转移到第2山地师。第2军团下辖的第57山地师因反暴乱之需而组建于1966年,此后曾参与1971年的印巴战争。
第4军团成立于1961年,总部位于提斯浦尔,曾参与1971年印巴战争。第4军团下辖第71山地师、第5山地师和第21山地师。第5山地师组建于二战期间的1939年,是在二战中都曾与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主要轴心国作战的少数印度部队之一。其在二战期间曾在非洲和缅甸作战,二战后进入新加坡,并很快于1945年被解散。印度独立后,该师被重建,但重建的具体时间不明。其徽章为黑色背景下的一个红圈,因此也被昵称为“火球师”。第4军团所属的第21山地师组建于二战时期的1944年4月,其并未参与二战,惟一的下属单位是第268步兵旅。1944年6月该师被解散,其人员转移到第44航空师。1963年,第21山地师被重建,下属单位不明。
第33军团成立后曾参与1971年的印巴战争。该军团下辖第17山地师、第20山地师、第27山地师和1个炮兵旅。第17山地师总部位于甘托克,其最初建立于二战期间的1941年,被命名为第17步兵师,曾在二战中参与缅甸战役,并因此而成名,被昵称为“黑猫师”,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被解散。1959年第17步兵师被重建,并于1963年转变为一个山地师。第20山地师于二战期间的1942年4月在班加罗尔组建,组建之初被命名为第20步兵师,最初下辖第32旅、第51旅和第53旅。第20步兵师组建之初的目的就是在丛林和山地作战,以及在艰苦的乡村环境下通过动物或是机械的混合方式为部队运输装备和给养。该师的徽章是在黑色背景下,以白色调勾勒出一只挥舞着弯刀的手。组建不久,其在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进行丛林和山地作战训练后即被派遣到缅甸参与作战,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被派遣到法属印度支那增援法国,此后其曾参与越南战争,1946年返回印度后被解散。1963年,第20步兵师被重建为第20山地师,总部位于比那圭,据称其下属单位应包含第66山地旅、第165山地旅和第202山地旅。第27山地师最初组建时也是一支步兵师,1963年被转变为一支山地师,其总部位于噶伦堡。
正在进行射击训练的印度士兵
北部指挥部
北部指挥部组建于1908年,总部位于克什米尔的乌丹普尔。1942年4月北部指挥部被重组为西北部陆军,以保卫印度的西北部边境,前西部指挥部亦被吸纳入西北部陆军,其于1945年11月被重新命名为北部指挥部。印度独立后,北部指挥部被解散,1972年6月被重建。目前,北部指挥部的下属单位包括第14军团、第15军团和第16军团。
第14军团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列城。其下辖第3步兵师和第8山地师。第3步兵师总部位于距列城40km外的卡如。该师组建于1962年10月,曾参与1965年的印巴战争,在1999年克什米尔战争爆发时被下划到第14军团,当时该师下辖第3炮兵旅、第70步兵旅(现被派遣到中印边境上)和第102步兵旅。第8山地师主要擅长山地作战,被昵称为“三叶草师”。其最早于二战时期的1940年10月组建,被命名为第8步兵师,成立之初在中东的伊拉克、叙利亚、波斯等地参战,1943年开始被派遣到意大利作战。二战结束后,该师于1946年被解散,后于1962年那加兰邦叛乱时被重建为第8山地师,重建之后其不同于传统的步兵师,而是将重点放在步兵战术作战和在山地地形中驾驶装甲车作战。1990年代中期其被派遣到克什米尔地区,1999年第14军团成立后划归到该军团旗下。在克什米尔战役中,该师的下辖部队包含第50伞降旅、第56山地旅、第79山地旅、第192山地旅和第121独立步兵旅。目前其下属单位不明,只能明确的是第56山地旅尚在该师旗下。
第15军团于2014年将总部迁移到克什米尔地区的斯利那加,被昵称为“法国梧桐树军团”。其下辖第19步兵师、第28山地师和1个炮兵旅。第15军团最初组建于1942年3月,总部位于阿萨姆和孟加拉区,用以防御孟加拉地区,1945年被解散。印度独立后,其于1955年被重建,曾参与历次印度与巴基斯坦的作战。第15军团下辖的第19步兵师的徽章是在一个红色背景下用黄色调勾勒出一只高举匕首的手,因此被昵称为“匕首师”,总部位于巴拉姆拉。其成立于二战时期的1941年10月,主要任务是防御日本可能发动的海上侵略,下辖有第47步兵旅、第48步兵旅和第49步兵旅。该师1944年7月被派遣到缅甸参与作战。目前,该师的下属单位不明。
第16军团组建于1972年6月,总部位于克什米尔地区的讷格罗达军营。其下辖第10步兵师、第25步兵师、第39步兵师和第10炮兵旅。第10步兵师总部位于阿克努尔,其成立于二战时期的1941年早期,成立之后在中东的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等地作战,1942年被派遣到北非作战,1944年到意大利作战。该师于1947年短暂解散后很快又被重建起来。第25步兵师总部位于贾乌里,最初成立于1942年8月,建立的目的是抵御日本侵略,1944年被派遣到缅甸作战,1946年3月在马来亚被解散。1948年该师被重建,重建后其下属单位可能有第80步兵旅、第93步兵旅和第120步兵旅。第39步兵师总部位于约拉,其于1941年7月在缅甸组建,成立之初被命名为第1缅甸师,很快就转变为一个轻型师,下辖有2个步兵旅和骡子运输连、吉普车运输连。但该师的转变只是停留在名称阶段,并没有实质转变为以骡子和吉普车为载体的运输师。1943年6月该师从缅甸返回印度,由于其在缅甸战役中执行力较差,使英属印度军方意识到其部队虽然并不缺乏传统的军事战斗技巧,但却缺乏在缅甸丛林地区作战的必要知识,因此将该师转变为一个丛林战训练师。目前,该师的下属单位包括第106步兵旅、第113步兵旅和其他部队。其中,第106步兵旅下辖有威灵顿公爵团第2营、第7拉其普特团第2营、第9贾特团第1营、第8廓尔喀步枪团第1营、第19海德巴拉团第5营、第15旁遮普团第7营、第16旁遮普团第9营和第14旁遮普团第15营。第113步兵旅下辖有第18皇家加瓦尔步枪团第1营、国王约克郡轻步兵团第2营、第1旁遮普团第5营、第13边境部队步枪团第2营、第29廓尔喀步枪训练营、第12边境部队团第7营、第17/18联合训练部队和印度联邦部队训练团。其他部队包括第10俾路支团第7营、威灵顿公爵团第2营、皇家炮兵第24轻型反飞行器/反坦克团、皇家炮兵第9战场团、皇家炮兵第145战场团、马莱尔科特拉战场连、第26战场工兵连、第82战场工兵连。
印度士兵正在进行沙漠伪装作战训练
南部指挥部
南部指挥部组建于1908年,总部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浦那。二战期间的1942年4月,南部指挥部被重组为南部陆军,后于1945年11月被重命名为南部指挥部。二战后,其多次参与印度国内的反暴乱战斗,所管辖的地区包含9个邦和4个联合领地,涵盖印度领土的40%。目前,南部指挥部的下属单位有第41炮兵师、第12军团和第21军团。
第12军团成立于1987年1月,总部位于焦特布尔。其下辖有第4装甲旅、第340机械化旅、第11步兵师、第12步兵师。第12军团被昵称为“沙漠军团”,主要擅长沙漠作战,但其下辖的第340机械化旅是一支两栖作战部队。第11步兵师成立于1940年9月,是印度军团马来亚指挥部的一部分,最初在马来亚战斗,后被部署到新加坡,但随着英军在新加坡的失利而于1942年2月向日本投降而解散,当时该师的下属单位包括第6步兵旅、第15步兵旅和第28步兵旅。印度独立后,第11步兵师被重建,总部位于古吉拉特邦的甘地讷格尔,其下属部队不明。第12步兵师组建于二战时期的1943年5月,下辖有第34步兵旅、第39步兵旅和第60步兵旅,1945年被解散。1966年11月该师被重建,1971年12月被下划到南部指挥部,下辖有第30步兵旅、第45步兵旅、第322步兵旅、第140装甲旅等。
第21军团是一个打击军团,总部位于博帕尔,被昵称为“苏达香精神力量军团”。其下辖有第31装甲师、第36重组陆军平原步兵师、第54步兵师和第475工兵旅。该军团组建于1942年6月,驻守在波斯和伊拉克等地,以防止德国入侵高加索地区。但德国的入侵并未发生,因此该军团于1943年8月被解散。1990年第21军团被重建,其总部管理印度远征部队,因此该军团既是一个打击部队,也是一个海外干预部队。该军团下辖的第31装甲师被昵称为“白虎师”,总部位于北方邦的占西,目前可能下辖有第94装甲旅。该师于1940年组建,组建之初被命名为第1装甲师,成立时下辖有第1装甲旅、第2装甲旅和第3摩托旅。1941年晚期,该师被重组并重命名为第31装甲师,之后参与在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埃及等地的作战。第36重组陆军平原步兵师下辖有1个炮兵旅、第18装甲旅、第72步兵旅、第115步兵旅和第36步兵旅。第54步兵师下辖有第91步兵旅和第47步兵旅等,其中第91步兵旅是一个两栖作战旅,第47步兵旅可担负空中突击任务。
西南指挥部
西南指挥部组建于2005年4月,总部位于拉贾斯坦邦的斋普尔。目前,其下属部队包括第42炮兵师、第1军团和第10军团。
1965年印巴战争爆发时,第1军团被匆匆组建,该军团被派往战场时,尚未完全组建完成,就在印巴战争中开展反攻击行动。第1军团是一个打击军团,总部位于北方邦的马图拉市,1965年印巴战争后曾参与1971年印巴战争。第1军团下辖有第4步兵师、第6山地师、第33装甲师。第4步兵师被昵称为“红鹰师”。第33装甲师包含第33炮兵旅、第39装甲旅、第57装甲旅和第88装甲旅。第4步兵师于1939年在埃及组建,是二战期间第一支在海外作战的印度部队,曾参与东非、叙利亚、北非和意大利等地的战役。该师的徽章是黑色背景下的一只红鹰,因此也被昵称为“红鹰部队”。1947年,该师被下划到新成立的旁遮普边境部队,旁遮普边境部队解散后,该师被迁移到贾朗达尔,并于1962年参与中印战争,1963年转变为一个山地师,此后参与1971年印巴战争,当时的下属部队包括第7山地旅、第46山地旅和第62山地旅。现在,该师总部迁移到阿拉哈巴德,下属部队不明。第6山地师组建于1941年3月,组建之初命名为第6步兵师,被派遣到伊拉克和伊朗等地参战,1944年10月在伊拉克被解散。1963年该师被重建为第6山地师,总部位于巴雷利,被昵称为“揭路茶(印度神话中鹰头人身的金翅鸟)师”。第33装甲师总部位于新德里,其下辖有5个旅,分别为第39装甲旅、第57装甲旅、第88装甲旅、第627独立装甲防空旅和第33炮兵旅。该师最初为机械化师,于1989年12月转变为装甲师。第39装甲旅、第57装甲旅和第88装甲旅各下辖有1个装甲团和2个机械化营。第33炮兵旅下辖1个塔式炮兵团、1个自推进炮兵团和1个轻型防空炮兵团。
第10军团大约建立于1976年,总部位于珀丁达,是一个打击军团,被昵称为“猎豹军团”。第10军团下辖有第16步兵师、第18重组陆军平原步兵师、第24重组陆军平原步兵师、第6独立防空旅和第471工兵旅。
西部指挥部
西部指挥部成立于1920年,1942年4月重组并扩建为西北部陆军,守卫印度的西北边境。印度独立后,原本的北部指挥部归属到巴基斯坦,印巴之间的双边冲突不断加强,致使印度决定在西北部陆军基础上建立一个指挥部,因此于1947年9月在德里建立了德里&东旁遮普指挥部,同年10月更名为西部指挥部。西部指挥部自成立后曾参与1947年印巴战争、1965年印巴战争和1971年印巴战争。目前,西部指挥部的总部位于旁遮普邦的昌迪曼第尔,其下辖有第40炮兵师、第2军团、第9军团和第11军团。
第2军团组建于1971年印巴战争时期,是一个打击军团,总部位于安巴拉,被昵称为“绿洲军团”。其下辖有第1装甲师、第14重建陆军平原步兵师、第22步兵师、第474工兵旅和第614机械化独立防空旅。第1装甲师总部位于旁遮普,被昵称为“黑象师”。其于1945年9月由第31装甲师重组而成,曾参与1948年吞并海德巴拉战役、1965年印巴战争、1971年印巴战争。目前,该师的下辖单位可能包括第1装甲旅、第43装甲旅、第5装甲团和第63骑兵团。
第9军团成立于2005年,是印度陆军中组建时间最短的军团,因此被昵称为“后起之秀军团”,总部位于喜马偕尔邦的达兰萨拉。其下辖有第26步兵师、第29步兵师、第2独立装甲旅、第3独立装甲旅。第26步兵师是在1942年日本入侵缅甸后匆忙组建并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被派往缅甸作战。1945年8月被解散,此后被重建。该师的徽章是黑色背景下一只进入蓝色三角形的孟加拉虎,其中,三角形代表恒河三角洲,因此被昵称为“虎头师”。
第11军团是一个打击军团,总部位于贾朗达尔,被昵称为“金刚军团”。该军团组建于1948年以应对来自巴基斯坦的威胁。其下辖有第7步兵师、第9步兵师、第15步兵师、第23装甲旅和第55机械化旅。第9步兵师成立于1940年9月,被派遣到马来亚战斗,1942年12月被摧毁,此后被重建,具体重建时间不明。
陆军训练指挥部
陆军训练指挥部成立于1991年10月,其总部位于西姆拉,成立主旨是最大化提高印度陆军训练的效率。(待续)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8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