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服务】火灾中用湿毛巾捂口鼻逃生居然是错的原来事实是这样… 【生活服务】火灾中用湿毛巾捂口鼻逃生居然是错的原来事实是这样…【生活服务】火灾中用湿毛巾捂口鼻逃生居然是错的原来事实是这样…

【生活服务】火灾中用湿毛巾捂口鼻逃生居然是错的原来事实是这样…

自打广东尝试入冬以来,

天气变得干燥,

防火,是最近街坊们尤其需要注意的事!

然而近日,

一则讲解消防安全的视频

在网上引起热议。

近日,在国家博物馆举行消防综合演练活动上,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社会消防工作指导处负责人司戈现场讲解消防安全知识时谈到:

火灾疏散时常见的一个严重误区,就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浓烟”逃生。

为什么湿毛巾捂口鼻逃生存在误区?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社会消防工作指导处负责人司戈:

湿毛巾捂口鼻的做法是大约100年前从美国传来的,当时高分子材料少,有毒烟气少,如有轻微烟气,用湿毛巾捂口鼻可以通过。现在建筑材料发生变化,逃生方式也应改变。

正确做法是尽量不穿过浓烟,寻找能够安全逃生或等待救援的地方。

这个视频一出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有网友表示,湿毛巾不是万能的,大火中的浓烟真的非常可怕;也有网友表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用湿毛巾做一些防护总比没有防护的好。

消防员实测有利有弊

北京通州消防支队消防员祁兴龙曾三次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方法在充满浓烟的场景进行试验,

他发现该方法虽然有局限性,但可以让置身火场的人保持镇定,也能抵挡一定的刺鼻气味。

一般来讲,如果人在火场内闻到这些刺鼻的气味,就会打喷嚏或者咳嗽。

这种情况下,人的呼吸频率就会变快,短时间内吸入有毒气体的几率也会更高,便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如果此时有一条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烟量不浓的情况下,可以起到镇定头脑和抵挡刺激性气味的作用,也能让人的呼吸频率更加平稳。”

“火灾现场产生的几种致命气体中,

一氧化碳是无法溶于水的,这就是湿毛巾捂口鼻这一方法的局限性。

”祁兴龙建议,

逃生方法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关键是防患于未然。

从专业消防的角度来说,建议市民家中准备一些灭火器和逃生面罩等专业器材。

最后,咱们总结一下:

其实就是,

千万不要以为有湿毛巾就可以

无所顾忌的穿越浓烟!

湿毛巾是否有效得看具体情形,

但有胜于无。

在高温和浓烟条件下,

湿毛巾确实起不到多大作用,

但在火灾初始阶段或者等待救援时,

湿毛巾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火灾逃生,这5种错误千万别犯!

火灾发生难免着急,很容易出现错误的逃生行为。

以下火灾中五种常见的错误行为,千万别犯:

1.习惯心理,即原路逃生

(×)

公共场所的旅客、顾客、游客对环境不熟,对避难路线不了解,当发生火灾的时候,绝大多数是奔向来时的路线,倘若该通道被烟火封锁,就再去寻找其他入口。殊不知,此时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

因此,进入公共场所时,一定要对周围环境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进行必要的了解与熟悉,确保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快速自救逃生。

2.向光心理,向亮的地方跑

(×)

在紧急危险情况,人的本能、生理、心理决定,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但这些地方可能是危险之地。因为火场中,90%的可能是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地逞威之处。

正确方法是,沿着“安全出口”发光指示标志的指引下向最近的安全出口逃生。

3.从众心理,危机时刻没有自己的判断

(×)

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险状态时,极易因惊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当听到或看到有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应就是盲目地紧紧追随其后。

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模式有:跳窗、跳楼,逃进厕所、浴室、门角等。

4.自高而下,习惯往下跑

(×)

当高楼大厦发生火灾,特别是高层建筑一旦失火,人们总习惯性认为,火是从下往上着的,越高越危险,越下越安全,只有尽快逃到一层,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

殊不知,这时的下层可能是一片火海。特别是只有一条疏散楼梯、不具备防火防烟功能的老旧民房,是非常危险的。

不要盲目沿楼梯逃生,可在房间内采取湿毛巾捂口鼻、往门上浇水冷却、往有新鲜空气的阳台躲避等方法,告知119你的具体位置,等待消防人员救援。

5.冒险跳楼

(×)

当选择的路线逃生失败、火势愈来愈大、烟雾愈来愈浓时,人们很容易失去理智,有些人会选择冒险跳楼。

即使楼下有救援气垫,一般的气垫也只能承受6层及以下高度,从6层以上高度往救援气垫上跳,相当于没有安全保护,后果和楼下没有救援气垫就跳楼相差无几。

高层建筑火灾逃生,你要知道这些!

现在城市高层建筑比比皆是,发生火灾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跑。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在高楼里遭遇了火灾,你该往哪里跑,是向上还是向下?

失火时应该往上跑还是往下跑

火场中大多数伤亡是烟气所致,烟气上蹿的速度极快。比如,

一栋100米高的建筑物,半分钟的时间烟气就能到顶层,这正是高层失火逃生难的真正原因所在。

专家建议,

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判断火势,放低体位迅速疏散。

寻找消防通道,向着远离火源方向逃生,

万万不可搭乘电梯。

尽量不向楼上逃生,

大部分高楼的楼顶露台是锁死的,等发现的时候,就错过了最佳逃生时机。

如果已经有烟气在蔓延,应当携带打湿的毛巾,并多折叠几层后捂住口鼻,阻隔有毒烟气进入呼吸道,然后放低体位迅速逃离。

当你向下面楼层逃生时,

发现火源在更下方的位置,这时候切记不要去穿过起火点,

因为火场中心温度可高达1000摄氏度。

这时候要做的是,

迅速向上面楼层移动,寻找一个合适的“避火点”。

首先,不能选择没有窗户的小房间,

比如洗手间、储物间,没有窗户的房间可能会导致人窒息。

其次,不能去装有防盗网的房间,

这会给消防员施救带来困难。

最佳的“避火点”是选择在靠近楼房主干道的房间,不要大声呼救,以免消耗更多氧气,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和氮气。

发生火灾时,无论你在哪个建筑物里,只要在三楼以上,地面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话,

不可盲目选择跳楼逃生。

所处的楼层不高的话,如果是在白天,应当寻找衣服、床单或布条,拧成绳拴在室内牢固物体上,缓慢沿外墙爬下,

但要切实将床单、衣服、布条等扎紧,避免其断裂或结头脱落;

如果是在晚上,应当使用手电筒或其他光源引人注意,但是不可以使用打火机,

因为在火场中,打火机并不明显,并且会导致可燃气体爆炸。

高层居民在遇到火灾时,第一时间自救至关重要,

学会使用消防器材,是大家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中,消防安全却容易被忽视,往往要等到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这就是因为没有把防范火灾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所导致。水火无情,希望每一个人都增强自己的消防安全意识。

浓烟是火灾中的“夺命恶魔”

很多人以为,发生火灾时,对人伤害最大的是烧伤,其实

浓烟才是火灾中致人死亡的最大危险因素。

浓烟致人死亡的元凶是一氧化碳。

在一氧化碳浓度达1.3%的空气中,人吸上两三口气就会失去知觉,呼吸13分钟就会死亡。

常用的建筑材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高达2.5%。

此外,火灾中的烟气里还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另外还有一些材料,如聚氯乙烯、尼龙、羊毛、丝绸等纤维类物品燃烧时能产生剧毒气体,对人的危害更大。

同时,

火场中的浓烟和气体还会造成吸入性损伤。

吸入性损伤,就是指热空气、蒸汽、烟雾、有害气体、挥发性化学物质中某些化学成分被人体吸入后,造成呼吸道、肺实质的损伤,以及毒性气体和物质吸入引起的全身性化学中毒。轻度吸入性损伤多限于口鼻腔和咽部,临床可见含炭粒的痰液,口腔红肿、时有水泡,喉部常有轻微疼痛和干燥感。中度吸入性损伤主要侵及咽、喉和气管,常伴有声音嘶哑,上呼吸道发红、水肿。重度吸入性损伤往往伤及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造成气道黏膜脱落、肺水肿、肺不张等,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谨记烧伤急救“四字诀”

一旦遇到烧伤的情况,大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过,在就医之前,大家应该采取哪些急救措施来减轻伤害呢?下面我们为大家科普烧伤急救的几点原则。

烧伤请谨记急救“四字诀”:

“脱”“冲”“裹”“送”。

“脱”

指的是烧伤后第一时间脱离致伤物,立即扑灭火焰、脱去燃烧衣物。

“冲”

指的是用自来水冲洗伤口,并持续用冷水冲,这样能使局部快速散热,降低创面残余热量对皮下深部组织的伤害,减轻疼痛。

“裹”

指的是用洁净毛巾湿敷并包裹创面,预防创面污染及再次伤害。

“送”

是指及时送至医院,切记烧伤面积较大或病情较重的,可能会引起休克,一定要保持输液状态转移,以防休克后无法输液。

若是被爆竹烧伤,那么,急救措施则需要在“冲”和“裹”中间加上一个“泡”字。

“泡”

指的是在被烟花或爆竹烧伤或烫伤后,

应尽快用大量自来水或干净冷水冲洗浸泡至少半个小时。

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可以减少烧伤者的灼痛感,减少皮肤表面残余的热量;

另一方面可以迅速消除致伤因素,缓解创伤疼痛。

烧伤事故时有发生,我们不仅要学习烧伤的急救措施,更要

提前预防此类事故,

降低烧伤发生的可能性。

以下是五种人群的预防措施:

第一,婴幼儿

婴幼儿需要细心照顾,应将热源移至婴幼儿不易碰到的地方。

第二,学龄前儿童。

预防学龄前儿童烧伤应该将火柴、化学物品等放在儿童不易拿到的地方,教育孩子认识关于火、热液、电的危险性。

第三,青少年。

需要指导青少年正确用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救火演习等。

第四,成年人。

成年人在使用酒精、安装电气线缆、使用煤气时,应时刻提高警惕。

第五,老年人。

老年人要多参加社区教育活动,儿女应当多加关爱,经常提醒老人要预防火灾。

关于烧伤发生时的急救措施,很多人迷信“土方儿”和“偏方儿”,遇到烧烫伤的第一反应是自行涂抹牙膏、碘酒、紫药水等,并且认为这样的“土办法”更加有效。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若是烧伤后在创面上擅自涂抹药物,不仅不会起到治疗烧烫伤的作用,有时还会掩盖创面,使医生无法立刻确定创面大小和伤口深度,甚至导致细菌滋生和创面感染,让病情更加严重。

来源:

江门应急管理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