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宝宝的好习惯,请从这6个方面入手 从小培养宝宝的好习惯,请从这6个方面入手从小培养宝宝的好习惯,请从这6个方面入手

从小培养宝宝的好习惯,请从这6个方面入手

好习惯,给孩子一生的财富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

孙云晓

先生曾说:

“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大功夫。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生活习惯

生活是人生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旦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不挑食、不偏食、

细嚼慢咽

,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三.*道德习惯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幼儿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种行为规则,尊敬关爱长辈,不随地大小便,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遵守交通规则,能换位思考、团结友爱等等。

四.*

学习习惯

良好的

学习习惯

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与幼儿的成材直接相关。它包括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学习好的孩子

学习习惯

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专心认真,经常进行广泛的阅读,知道珍惜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等。

五.*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从正确的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有助于孩子能力的锻炼、知识的获取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如:敢于接触了解新鲜事物,善于观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和解决。特别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劳动习惯

要教育孩子爱惜劳动成果,孩子劳动不是为了创造财富,而是为了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床叠被等。要帮父母干些家务活,如:帮助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

最新幼教资讯每日新鲜送,敬请添加博爱人微信号491870101

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同时,父母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增长培养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在进行培养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不懈,严格要求。

当然,家长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免不了要与孩子的一些坏习惯作斗争。因此,家长要想顺利地战胜孩子的那些坏习惯,仅仅是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

方法一:

多向孩子传达积极的信息——正强化法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家长对孩子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某种行为给予表扬、鼓励等正强化,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境,孩子就会不断重复这种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这种行为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用正强化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要特别注意一点,不要总是抱怨孩子的坏习惯。很多家长喜欢抱怨,不管是当着孩子的面,还是不当着孩子面,他们总会说:

“这孩子脾气太大了!”

“这孩子很粗心!”

“这孩子不爱学习!”

家长这样做就是给孩子一种负面的暗示,给他们贴上了一种负面的标签。也许孩子自己已经知道“脾气大”、“粗心”等都是不好的习惯,本来正想改正呢,但当孩子接收到的负面暗示越来越多时,他们就会真正地接受这种负面暗示,真正认为“脾气大”、“粗心”等就是自己的一个改不掉的缺点了,从而再也不想去改掉这些坏习惯。

事实上,这是一种负强化效应。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所以,家长与其与孩子的“坏脾气”、“坏习惯”等作斗争,不如适当地表扬孩子的好习惯,利用正强化法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方法二:

将坏习惯与兴趣、爱好相结合——寻找突破口法

习惯的养成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结果,有些时候,即使孩子知道一些坏习惯对于自己的成长不利,但往往由于惰性,孩子还是不愿意与家长合作。

5岁的小茹不讲卫生,吃饭之前就是不洗手,针对这一点,妈妈给她定了一条规矩:不洗手就不允许吃饭。但小茹绝不向妈妈屈服,不让吃饭就不吃,反正就是不洗手。为此,母女俩竟然冷战起来,最后,妈妈怕孩子饿坏了,便不得不向孩子“投降”。如此,小茹养成了饭前不洗手的坏习惯。

在一般情况下,强制的办法是不可能成为孩子改掉坏习惯的动力的。家长帮助孩子改正坏毛病,就如同医生给病人治病,稍微有一些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针灸时,医生如果没有摸准穴位就随便给人扎针,不仅不能得到好的治疗效果,反而会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

在改掉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突破口”就如同针灸中的“穴位”,“突破口”没有找对,孩子不仅不会改掉坏习惯,而且还有可能对家长的教育方式产生反感,进而产生逆反心理;“突破口”找对了,孩子就会在习惯培养的道路上前进一大步。

所以,在孩子坏习惯“屡教不改”的情况下,家长就应该试着去寻找其他“突破口”,寻找孩子改掉坏习惯的内部动力。

一般来讲,家长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去寻找他们的突破口,很容易深入到孩子的内心,激发起孩子改掉坏习惯的欲望。

当然,家长在找到孩子坏习惯改正的突破口之后,对孩子进行引导时,教育意图不要太明显。如果家长告诉孩子:“我给你讲这个故事,就是为了改掉你的坏习惯。”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使孩子感觉到枯燥无味,还会引发孩子的警觉和敌意。所以,“润物细无声”,家长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改掉坏习惯,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方法三:

家校在同一方向上用力——避免“5+2=0”负效应

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一定要配合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争取让那些“特殊情况”不再出现,不给孩子提供滋生坏习惯的机会。

当然,为了与学校的教育达成协调一致的目标,家长要与孩子的老师保持沟通。例如,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些表现;请老师一起协助,帮孩子改掉坏习惯;请老师时常鼓励孩子养成好习惯,等等。这样,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避免“5+2=0”负效应,从而使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方法四:

让孩子体验自然惩罚——自然后果法

孩子的坏习惯为什么会一直改不掉?心理学家们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家长的过多参与。例如,很多家长就曾这样向我抱怨:“我家那孩子太懒了,早上不叫他三五次,他是不会起床的。”

每当听到这样的抱怨,我都会告诉家长们:“有你这种乐此不疲的参与,孩子永远也不会主动起床。”

此话怎讲?

其实,每个人身体上和思想上都会有很强的惰性因素,家长的过多参与,往往会把孩子的惰性因素更多地激发出来。例如,家长每天充当孩子的“闹钟”,孩子就会产生这样的思想:“反正有爸爸妈妈叫我起床呢,再多睡一会儿吧!”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孩子赖床的坏习惯是永远也不会改掉的。所以,家长最好少参与到孩子的事情中去。

这时,肯定有家长要问:“不叫孩子起床,那他们还不得天天迟到呀?”

事实上,迟到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坏事,这样孩子就有机会承受自然后果的教育了。

在教育孩子方面,法国著名的思想法卢梭提出了一种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叫做自然后果法。即对于孩子的过失,不去责备和惩罚,而利用过失的自然后果,使孩子自然受到惩罚。这种惩罚不同于平时家长对孩子的惩罚,它使孩子产生了这样一种思想:早晨再赖床就会迟到,以后不能再赖床了。因此,这种惩罚并不是针对孩子犯了错误而惩罚,而是为了使他们日后不去犯同样的错误。

更多专业幼教资讯,敬请关注以下微信公众号

学前教育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数学教育

幼儿国学教育

幼儿园体育

男幼师

儿童早期教育指导中心

幼儿园教园长教师联盟

幼儿园教学与管理

扫一扫,添加工作人员即刻获取最全面的幼教资讯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