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组与头皮屑、脂溢性皮炎(SD)及特应性皮炎(AD)之间的研究进展(内有彩蛋) 微生物组与头皮屑、脂溢性皮炎(SD)及特应性皮炎(AD)之间的研究进展(内有彩蛋)微生物组与头皮屑、脂溢性皮炎(SD)及特应性皮炎(AD)之间的研究进展(内有彩蛋)

微生物组与头皮屑、脂溢性皮炎(SD)及特应性皮炎(AD)之间的研究进展(内有彩蛋)

1.欧莱雅的研究

FrontiersinCellularandInfectionMicrobiology.www.frontiersin.org,DOI:10.3389/fcimb.2018.00346

健康和头皮屑头皮微生物群的比较揭示了共生菌群在头皮健康中的作用

【摘要】

来自不同人群的头皮微生物组研究表明头皮屑与细菌和真菌的失调有关。该研究通过对比140名印度女性头皮微生物组的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以及它们在健康头皮和头皮屑中的潜在功能作用。痤疮丙酸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头皮的核心菌种,前者与健康的头皮有关,后者与头皮去屑有关。与头皮上常见的马拉色菌种(限制分岐杆菌和球形分枝杆菌)一起,在核心真菌生物群中观察到头皮屑与尚未特征化的马拉色菌种的高度关联性。功能分析表明,真菌微生物群富集在头皮细胞-宿主粘附的主要途径中,而细菌微生物群则明显富集与氨基酸、生物素和其他B-维生素的合成和代谢有关的途径,这些都被认为是头发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本研究还对头皮的临床和生理参数进行了系统的测量,结果表明,头皮的临床和生理参数与微生物群及其相关的功能途径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些结果指出了细菌共生体在维持头皮营养稳态方面的一个新的潜在作用,并强调了头皮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类似的一个重要而未知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为更好地理解头皮屑的病理生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健康头皮与头皮屑异常头皮之间的对比

2韩国学者的研究

ExpDermatol.2017.Sep;26(9):835-838.doi:10.1111/exd.13293.Epub2017Apr11.DOI:10.1111/exd.13293

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患者头皮微生物群落的紊乱

【摘要】

头皮屑/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于人类的令人不快的头皮疾病,该研究调查了头皮微生物.组与头皮屑/脂溢性皮炎(D/SD)的关系。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102名朝鲜族人头皮进行细菌和真菌群落分析。头皮微生物群落组成在正常组和疾病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在疾病组中优势菌群的共生被破坏,这些发现将为与D/SD相关的微生物群落的转变提供新的见解。

3.美·宾州大学的研究

J.Invest.Dermatol.1975Jun;64(6):401-5.doi:10.1111/1523-1747.ep12512335.

非头皮屑、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头皮的定量微生物学

【摘要】

对正常人和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患者的头皮微生物区系组成进行了定量评估,这些疾病的特征是鳞屑增多,常发生于三种微生物:(1)糠秕孢子菌,(2)需氧球菌,(3)痤疮棒状杆菌。在正常人、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组中,糠秕孢子菌(主要是卵圆形糠孢子菌)占菌群总数的46%、74%和83%。非头皮屑组的几何平均菌数为5.04×10~(-5),头皮屑组为9.22×10~(-5),脂溢性皮炎组为6.45×10~(-5),非头皮屑组为5.04倍10~(-5),脂溢性皮炎组为6.45倍10~(-5)。球菌以Baird-Parker型SII型为主,结垢障碍无量变或质变。痤疮念珠菌占正常头皮菌群的26%,头皮屑的6%,脂溢性皮炎的1%。这些结果与以前的报告有很大不同,之前的报告描述了更复杂的微生物.组,并表明了微生物在头皮屑中的病原学作用。

4.综述

ReviewEurJDermatol.2017Jun1;27(S1):4-7.doi:10.1684/ejd.2017.3038.

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的新视角:我们从细菌和真菌皮肤微生物组得到的教训

【摘要】

人体内栖息着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对健康的各个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与疾病的发生有关。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测序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工具的进步,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来自皮肤的微生物群落可以调节免疫反应,保护宿主免受病原体的侵袭,也有数据支持它们与几种皮肤疾病的相关性,包括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几十年来,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一直被认为与马拉色菌有关;然而,微生物的作用尚未阐明,其病因仍然知之甚少。这篇综述讨论了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的最新发现及其与皮肤微生物区系的关系。文章中的数据提供了新的认识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皮肤病,拓宽了我们对其病因和微生物群落在症状发展中的可能作用的看法。

5.巴西的研究

PLoSOne.2015Feb19;10(2):e0117921.doi:10.1371journal.pone.0117921.eCollection2015.

巴西健康人和脂溢性皮炎患者皮肤微生物区系中马拉色菌种内多样性和潜在新物种

【摘要】

马拉色菌是常驻皮肤微生物菌群的一部分,也与皮肤病,如脂溢性皮炎(SD)有关。这些真菌在皮肤病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为什么它们只对某些人有致病性仍不明晰。本研究旨在研究巴西健康和SD受试者身体不同部位的马拉色菌微生物群的特征。采集健康、轻度和重度SD患者的头皮和前额标本。重症SD患者的非头皮病变也进行取样。经对马拉色菌(Malasseziasp.)5.8SrDNA/ITS2的扩增,并进行RFLP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马拉色菌没有按健康状况或体表面积分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三组序列没有与任何正式描述的物种聚集,表明它们可能属于潜在的新物种。其中一种在头皮样本中发现的比例很高,检测到多种马拉色菌亚型,表明在人体上存在多样性。与其他部位相比,在严重SD患者的非头皮病变中发现了更高的球形分枝杆菌比例,这表明该物种与头皮以外的SD病变有更密切的联系。该结果首次用分子技术展示了巴西受试者马拉色菌微生物群的全景图,并为进一步研究马拉色菌微生物群与皮肤病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脂溢性皮炎与头皮屑之间的关联

6.综述

Review,ColdSpringHubPerspect

Med.2014Aug1;4(8):a019802.

doi:10.1101/cshperspect.a019802.

皮肤上的真菌;皮肤癣菌和马拉色菌

【摘要】

人类的几种皮肤病和疾病与两类真菌有关,一类是皮肤癣菌,另一类是马拉色菌。虽然这些菌与皮肤相关的问题通常不会危及生命,但它们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和障碍之一。这些真菌在系统发育上有所不同,分别是担子菌门内的皮肤癣菌和同属担子菌门的马拉色菌。基因组分析表明,这两类真菌对皮肤环境的适应性不同。马拉色菌依赖于宿主脂质,并分泌可能释放脂肪酸的脂肪酶和磷脂酶。皮肤癣菌编码多种酶,具有调节宿主相互作用的潜在作用:聚酮合成酶、非核糖体肽合成酶、溶菌酶、蛋白酶、激酶和假激酶。这两个真菌组通过两种非常差别显著的机制进行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7.综述

ReviewMycopathologia.2018Dec;183(6):893-903.doi:10.1007/s11046-018-0283-4.Epub2018Jun26.

综合理解马拉色菌的作用:头皮屑病因学

【摘要】

头皮屑的形成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事件,其原因很多:生理条件,如pH值、水分含量或皮脂分泌是一些与宿主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不平衡可能会扰乱头皮的生理平衡,从而导致头皮屑的形成。然而,病情的严重程度与皮肤微生物菌群马拉色菌(Malasseziaspp.)的亲脂性酵母菌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最近的一些研究强调了头皮微生物菌群的其他成员在头皮屑形成中的作用。本文对头皮屑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以提供头皮屑的病原学描述,其中重点是马拉色菌(MalasseziaSpp)。

8.德学者·综述

ReviewIntJCosmetSci,.2020Apr;42(2):116-126.doi:10.1111/ics.12594.Epub2019Dec25.

揭开皮肤的秘密生命--有了微生物群,你永远不会孤身一人

【摘要】

近年来,人体皮肤微生物群已成为皮肤科和美容领域的研究热点。了解皮肤微生物组,即生活在我们皮肤上的重要微生物的集合,以及如何保持其微妙的平衡,是深入了解导致皮肤健康和外观的机制的关键一步。皮肤微生物组组成的失衡(生物失调)与几种皮肤状况有关,要么是病理性的,如湿疹、痤疮、过敏或头皮屑,要么是非病理性的,如敏感皮肤、刺激性皮肤或干燥皮肤。因此,保持或恢复微生物组的自然、个体平衡的方法的发展不仅代表了皮肤科医生的新目标,也代表了护肤品应用的新目标。本文综述了关于皮肤微生物群的最新知识,目前可用的采样和分析技术,以及在皮肤护理领域为帮助恢复和平衡皮肤微生物区系的结构和功能而采取的最新方法。

9.上海和巴黎的对比

ExpDermatolActions.2015May;24(5):398-400.doi:10.1111/exd.12684.

中国上海头皮屑的主要细菌-真菌种群特征显示微生物不平衡

【摘要】

头皮屑是一种头皮疾病,其特征是由于增殖和分化状态的改变而形成片状的白黄色鳞片;屏障功能受损;头皮中的水合水平和自然保湿因子(NMF)水平下降,并伴有持续性和复发性炎症状态。最近的报道称,在法国志愿者头皮上定植的细菌和真菌之间的不平衡与头皮屑的状况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中国志愿者头皮表面存在的主要细菌和真菌种类,并调查与头皮屑状况相关的微生物组中可能存在的区域相关差异。从中国人群中获得的数据与在法国获得的数据高度相似,证实头皮屑与限制性马拉色菌和葡萄球菌的高发病率有关。头皮屑志愿者的马拉色菌与丙酸杆菌、丙酸杆菌与葡萄球菌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正常志愿者,表明头皮上发现的主要细菌和真菌群之间的平衡在头皮屑中已被扰乱。法国人和上海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葡萄球菌群。在中国和法国的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一种特定的马拉色菌属(Malasseziasp.),通过使用抗真菌药物而不是使用广谱抗真菌药物和重新平衡头皮微生物菌群,可能是两国改善头皮状况的共同途径。

10.中国(北京)学者的研究

BioprocessBiosystEng,.2020Mar26.doi:10.1007/s00449-020-02333-5.Onlineaheadofprint.

脂溢性皮炎头皮微生物群以马拉色菌和葡萄球菌为主

【摘要】

脂溢性皮炎(SD)是人类头皮的一种常见病,给患者造成身体损伤和心理问题。研究表明,头皮微生物菌群失调会导致SD。然而,与SD相关的特定真菌和细菌微生物组的变化仍然难以判定。为进一步研究与SD相关的真菌和细菌微生物组的变化,通过对57名SD患者和53名健康人,并利用下一代测序和QIIME和LEFSE生物信息学工具对他们的头皮微生物组进行了研究。头皮的皮肤pH值、皮脂分泌、水合作用和经表皮失水(TWEL)也被测量。在不同亚型头皮屑和红斑的SD患者中,研究发现正常和病变部位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然而,真菌和细菌微生物群可以区分SD患者和健康对照。马拉色菌和曲霉菌都是SD潜在的真菌生物标志物,葡萄球菌和假单胞菌是潜在的细菌生物标志物。通过共丰度分析将真菌和细菌微生物群划分为3个类群,它们与寄主的相关性表明了微生物菌与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潜在的合作与抗性。研究揭示了SD患者皮肤微生物的失调,并强调了可能作为SD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特定微生物。SD的病原学是多病原依赖的,依赖于几种微生物与宿主的联系。头皮微生物菌群稳态可能成为SD疾病风险评估、预防和治疗的一个有前途的新靶点。

11.法·综述

ReviewFrontImmunol.2017Nov22;8:1614.doi:10.3389/immun.2017.01614.eCollection2017.

宿主对皮肤里马拉色菌(Malasseziaspp.)的应答

【摘要】

哺乳动物的皮肤是无数微生物的家园,这些共生体中的许多种被认为对宿主有有益的影响,因为它们对免疫稳态有至关重要的贡献。因此,生物失调可能会对宿主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在屏障组织中表现为炎症性疾病。除了细菌,真菌对微生物组也有重要的影响,其中,马拉色菌广泛存在于健康人皮肤的大部分区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马拉色菌属(Malasseziaspp.)与人类的各种皮肤病有关,从非炎症或轻度炎症条件,如头皮屑和杂色糠疹,到更严重的炎症性皮肤病,如脂溢性湿疹和特应性皮炎。到目前为止,关于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还很少,而且大多局限于体外分离宿主细胞的实验。他们提出了马拉色菌的多种影响机制,通过保守的模式识别受体直接激活宿主,并间接通过释放真菌衍生的代谢物来调节屏障组织中造血和/或非造血细胞的功能,从而与皮肤发生相互作用。这篇综述讨论了目前对哺乳动物宿主对马拉色菌的反应和机制探讨。

12韩·学者研究

PLoSOne.2012;7(2):e32847.doi:10.1371/journal.pone.0032847.Epub2012Feb29.

健康人和头皮屑患者头皮真菌微生物区系(真菌菌群)的特征

【摘要】

人类头皮中有一个庞大的微生物共生群落,因为许多微生物不能用目前的培养技术进行培养,其组成很难阐明。头皮屑是一种常见的头皮疾病,被认为是轻度脂溢性皮炎以及杂色糠疹、脂溢性皮炎和特应性皮炎的致病因素。亲脂性酵母马拉色菌在头皮屑中的作用被广泛接受,但缺乏全面的研究报道。为了调查头皮屑的真菌生物群和遗传信息,研究者从健康头皮和头皮屑患者的头皮样品中扩增出26SrRNA基因。使用GS-FLX454型测序仪用高通量方法分析其基因序列。在74811条总序列中,担子菌门(Filobasidiumspp.)是与头皮屑相关的最常见的门。而子囊菌门(Acremoniumspp.),在健康的头皮中很常见。结果阐明了与头皮屑相关的真菌群落的分布,并为潜在的头皮屑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13.葡萄牙·学者研究

Comment,mBioActions.2013Mar19;4(2):e00117-13.doi:10.1128/mBio.00117-13.

在皮肤上生存和茁壮成长:马拉色菌基因组讲述了这个故事

【摘要】

最近的研究极大地扩展了研究者对正常皮肤微生物组与人类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在最近的mBio上研究中,A.Gioti等人(mBio4[1]:e00572-12,2013)对特应性皮炎相关酵母--共生马拉色菌(MalasseziaSympodiis)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将其基因丰度与组织和头皮屑相关的球形马拉色菌(MalasseziaGlobosa)进行了比较。将这些研究结果与之前对玉米黑粉菌(UstilagoMaydis)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玉米黑粉菌是一种在生态上截然不同的植物寄生虫。除了深入了解与特应性皮炎相关的关键宿主特异性适应和过敏原的特殊功能及分子进化外,Gioti等人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的证据表明,对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