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新冠疫情暴发以来
绝大多数人都宅在家
密切关注疫情的最新进展
在此期间,部分人群
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有人以为自己怀孕了
还有人甚至感觉是生病了!
该不是二胎了吧?
李女士今年38岁。从2月初开始,她总觉得精神状态不佳,吃不下东西,还总是有一种想吐的感觉。
“该不是二胎了吧?”然而去医院检查,发现还是“一条杠”。
周身不适以为生病
78岁的王大伯最近也总是感觉浑身上下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了一圈,什么问题也没有。
对于这一现象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张海生医生表示
近期,类似这样的患者还真不少
他们都是患了“疫情恐惧症”!
出现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疫情使我们发生心身反应——也就是“应激”。应激状态下,每个人反应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有人逆行抗战、有人恐慌隔离、还有的人表现的完全不在乎。
在疫情的影响之下,不管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是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或者这些人员的家属、同事、朋友,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以及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众,都可能出现以下情绪和身体反应:
情绪反应:
焦虑、恐慌、抱怨、容易发脾气、愤怒、孤独、无助、压抑、悲观、抑郁、委屈、羞耻感、麻木、侥幸心理、过于乐观、疑病或否认疾病、或焦躁和放弃等。特别提醒医护及相关人员容易出现焦虑不安、过度疲劳和紧张,甚至耗竭,抑郁、悲伤、委屈、无助、压抑、面对患者死亡挫败或自责,以及担心被感染、担心家人、害怕家人担心自己。
身体反应和行为:
失眠、过度亢奋、过度求治、盲目消毒、自我封闭、烟酒量增加、攻击、主动打听消息,丧失批判能力听信谣言等;有些战斗型的人可能拒绝合理的休息,不能很好地保证自己的健康等。
医生表示
在突然经历应激时
有以上反应都是正常的
不分好坏,只有是否理性。
并且过一段时间
这些情绪反应都会减弱!
那么,如果真的出现
这些情绪和身体的反应
应该怎么办呢?
一起来看医生的七个意见
积极进行自我调节,包括:
(1)保持正念,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适当把我们自己从面对疫情时“逃跑”和“僵住”的状态调整到“战斗”状态,做一些对对抗疫情有利的事,努力保护好自己和家人,都是在为防治疫情出力。
(2)理性思考,不信谣,不传谣,选择阅读官宣的资讯。“疑病”是正常的,但是要相信官方的宣传。
(3)坚持按照科学、合理的科学防护办法保护自己的身体,生活规律,适量运动,做好放松调适。
(4)识别我们在当前会有很多“不好”的情绪,要接纳这些情绪,接纳现实的不确定性,承认我们对现实不能完全掌控,但是与此同时,尽自己所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5)寻求社会支持,国家的迅速部署、医护工作者的逆行迎战、社会人士的支援都可以给我们安全感;寻求家庭支持,和家人、朋友多沟通,物理距离不能隔绝我们心与心的距离,通过网络多向对方倾诉,多表示关怀、鼓励对方。
(6)把注意力少放在刷小道消息,多放在运动、听音乐、听相声、玩不费脑子的游戏等等活动上,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
(7)抗击疫情一线的人员面对患者的生死和易感染的可能性,更要接纳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尽可能保证休息,不要过度耗竭。
面对疫情
希望大家调整好心态
齐心协力共度时艰
一起迎接最终的胜利!
编辑|金莹莹
来源|健康杭州、杭州交通918
--推荐阅读--
↓↓↓
点击【在看】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