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有个奇特现象,网红爆品让人匪夷所思。
大家抢购的“爆款”竟然是:保温杯、防脱洗发水......
从销售数据来看,保温杯的爱好者不只是步入中年的摇滚人,最多的是
23-35岁的女性
。从分布来看,北上广深对保温杯的“爱意”更明显。除了喝水,保温杯已经成为了白领阶层的一种装饰。
再来看洗发水,双11开抢不到30分钟,天猫国际直营进口防脱发洗发水全线售罄。可见,这场
“发际线保卫战”
打得是如火如荼。
又是“多喝白开水”,又是脱发的,我仿佛知道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以前唱K、追剧到天亮,现在只要熬夜一天,就得缓一个礼拜;随手放下的本子,转过身就忘了放哪;拿到手的最新体检报告显示:体重超标、血糖升高、轻度脂肪肝……于是乎,
不少年轻人开始怀疑人生:
我是不是老了?
翻看朋友圈时,或许你的朋友们也正因各种身体状况而苦恼:
有男生晒了张自己的照片,吐槽自己的发际线越来越高;
有姑娘买了昂贵的护肤品,然后在加班到凌晨时发状态:“又失眠了,赶紧保养一下。”
有网友自嘲:一过三十五,半截戳入土。
正忙着奋斗拼搏,身体却好像先撑不住了。
仔细想想,这种自嘲还真不算夸张,
因为许多年轻人的体检报告上都出现了本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健康问题!
究竟现在的年轻人都被哪些疾病“青睐”呢?我们又该怎么避开这些雷区呢?
1、糖尿病
过去的发病年龄:40~50岁
现在可能发病年龄:儿童至青少年期
前几年,说起谁患了糖尿病,你想到的可能都是些老年人。但现在,你可能会说还有“那谁家的孩子”。
的确是这样,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最新调查发现,
近年糖尿病患病率快速上升且呈年轻化、甚至低龄化趋势
,目前我国“小糖人”的发病率达十万分之六,且年发病率增长超过14%。
大连16岁的小冰把饮料当水喝3年,近日查出患上糖尿病,血糖是上限值5倍还多。目前小冰每天需注射4针胰岛素。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Ⅰ型糖尿病,即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引起的疾病,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
另外一种是Ⅱ型糖尿病,它是由于相对胰岛素缺乏以及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这一类型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
但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中国,随着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病的增多,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尤其Ⅱ型糖尿病迅速增多。我们所说的糖尿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也主要是针对这种类型的糖尿病而言。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糖尿病本身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而是一种综合征,
危险之处在于它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10年后,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得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大约是一般人群的两倍。
另外,糖尿病肾病已经日益成为引起尿毒症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还会对眼底、视网膜组织产生损害,轻者出现视力模糊或眼底出血、渗血等迹象,严重的会导致失明。
那么,哪些年轻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呢?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即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糖尿病;
超重和肥胖的人;
吃得多而不愿意运动的人;
出生时体重小于5斤;
有异常妊娠史的妇女,如曾分娩过巨大胎儿。
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得糖尿病的年轻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肥胖引起的。
预防糖尿病,最重要还是
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首先,在饮食结构上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摄入要充足,少吃高脂肪的油腻食品和快餐食品,多吃新鲜蔬菜,适量吃水果。限制酒水饮料的摄入。
其次,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预防手段。
第三,保持愉快的心情也很重要。因为人的情绪和血糖高低直接相关,如果老是大悲大喜,体内就会释放过多的升糖激素,容易诱发糖尿病。
第四,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年轻人群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总之,对于糖尿病这样一个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健康杀手”,加强防范刻不容缓。
2、乳腺癌
过去发病年龄:45岁之后
现在可能发病年龄:十几岁
从上一代人所熟悉的“林妹妹”陈晓旭,到这一代人所喜爱的女歌手阿桑、姚贝娜……随着这一位位明星“红颜”的陨落,让“乳腺癌”这个词无数次登上了各大媒体。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的加大,部分女性
精神负担过重、身心疲惫不堪
,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各种乳房疾病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
中国抗癌协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到2021年我国城市乳腺癌患者有可能达到250万之多!年轻女性一旦患上乳腺癌,一般更加凶险,治疗后复发、转移的比例更高。
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每年大约有140万妇女患乳腺癌,每年约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
而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9万妇女患乳腺癌,大约4万多妇女死于乳腺癌。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
有年轻化趋势
,发病年龄
比欧美国家早10-20年
。而可怕的是,年轻乳腺癌的初诊相对老年乳腺癌来说普遍比较晚,这与患者自身与医生都不够重视有关;其次是年轻乳腺癌的进展比较快,肿瘤医院接诊的年轻乳腺癌病人很多是中晚期,加大了治疗的难度。
另外有一点必须注意:
男性也会得乳腺癌!男性也会得乳腺癌!男性也会得乳腺癌!!!
在青春期前,两性乳腺组织是差不多的,只是到了青春期,女性在雌孕激素作用下,乳腺开始发育,而后与男性乳腺间差距越来越大。所以,
男性是有乳腺组织的,只是没有女性丰满。
因此,男孩子们注意了,乳腺癌并不只发生在女性群体之中噢!
男性乳腺癌是发生在男性中一种少见且特殊的恶性肿瘤,我国有资料统计,在10万人中发病0.49人,在整个乳腺癌的发病人数中占1%。男性乳腺癌以导管癌为主,小叶癌比例仅为2%。
虽然发病率很低,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及时进行自我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由于生理因素等差异,男性乳腺癌发病率远低于女性乳癌。由于男性对自身患乳腺癌风险的意识不高,导致男性乳腺癌患者不能及时诊断而常延误病情。
那这么多人患上乳腺癌,究竟是什么原因?其实和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患上乳腺癌的主要原因:
1、家族遗传。乳腺癌虽然不是遗传性疾病,但是却和遗传有关,如果家里的直系亲人患上乳腺癌,那家庭成员也很容易患上。
2、结婚不生育的女性。
3、生孩子不进行母乳喂养的女性。调查显示不进行母乳喂养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更高。
4、月经紊乱。
5、不良的生活习惯。一些女性抽烟和酗酒,也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
6、患有甲亢。患上甲亢的女性,意味着内分泌紊乱,而内分泌紊乱将会直接影响乳房的健康,因此,更容易患上乳癌。
7、文胸佩戴不合适。常年佩戴劣质的文胸,或者长时间的戴文胸过紧,都可能导致乳腺的腺管堵塞或者受损,而引起乳腺癌。
8、口服避孕药。
9、情绪问题。一些女性情绪特别容易激动,控制不住自己,还有一些女性喜欢生闷气,长时间压抑自己的感情,这些都是导致乳腺癌的原因。
10、压力。现在的女性和男性一样,都要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如果女性不能够正确的面对这些压力,不能够很好的这些压力带来的负效应,这些压力就会成为致病的因素。
乳腺癌越来越多见,认识误区,是耽误治疗的“首恶”!临床上,许多中晚期乳腺癌患者被问及为什么拖延至今才就诊时,她们的回答往往让医生“惋惜与痛心”。
误区1羞于启齿
一面是年轻乳腺癌来势汹汹,另一面是年轻女性羞于启齿的态度。尤其是十几岁的青春期少女,当乳房出现异常增大时,她们往往羞于告诉家长,因而延误就诊。
误区2自病自治
有的年轻女性明知乳腺有肿块也不到医院就诊,更不敢到肿瘤医院就诊,害怕听到“肿瘤”二字。她们或置之不理,或寻求所谓“抗癌偏方”自病自治,结果发展到晚期才不得不到医院诊治。其实,乳腺癌首选手术治疗,但拖到晚期,失去做手术机会,那么治愈率则很低。
误区3对肿瘤的认识“半桶水”
有的患者仅知道良性肿块可移动,不可移动的肿块才是恶性肿瘤。孰不知,早期恶性肿瘤肿块也有一定的移动度,只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变得硬邦邦的。于是,有些人自认为自己的肿块是“良性的”,以为是乳腺增生而不求医。当肿块发展成“硬邦邦”时再治为时已晚。
对大部分人来说,
规律锻炼、保持体型、限制饮酒就可以降低乳腺癌风险。
如果有乳腺癌遗传基因,则应采取些额外的预防措施,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脂肪肝
过去的发病年龄:40~50岁
现在可能发病年龄:20~30岁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不铁?铁,那就不怕胃出血!感情深不深?深,那就不怕打吊针!”……
年轻人正值气盛时期,不少人借着各种名目的聚会,又开始拼酒了
,殊不知这背后可能对健康有着隐藏的威胁,经常无节制的饮酒,一不小心就会酒精中毒,引起酒精性肝病,
这其中的后果很多人却知之甚少。
小超是一名参加工作三四年的白领,每天朝九晚五,工作也很顺心。闲暇时光经常约上三五好友去烧烤摊吃吃烤串喝喝啤酒,日子过得很轻松,体型也渐渐胖了起来。最近单位组织体检,拿到体检报告的小超慌了神,原来体检报告上显示小超患上了脂肪肝。
“我还不到30岁,才工作三四年,就患上了脂肪肝,这可怎么办?”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小超措手不及。查阅资料才发现,原来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引起的病变。
当前,脂肪肝已经成为第一大肝胆疾病,且由脂肪肝引起的肝癌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而近年来,脂肪肝几乎成为
职场标配
,刚毕业没几年,年轻人经过体检发现轻度脂肪肝已经成为常态。可是脂肪肝没有明显症状,也不会对生活工作造成影响,
很多人也都是对着体检报告上的脂肪肝这三个字一笑了之。
平时我们所说的脂肪肝多指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近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中国成人社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
15.94%-36.49%
,患有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健康体检人群患病率
5.87%-38.41%
,多为男性、肥胖、腹部肥胖及代谢综合征者。”中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叶建明博士介绍,脂肪肝常见危险因素有肥胖、高尿酸血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生长激素减低。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的研究表明,
非肥胖人群也具有较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主任魏来教授介绍,喝酒是引发脂肪肝疾病的罪魁祸首。
喝酒既有好处也有坏处。比如高兴时庆祝,苦闷时消愁,无聊时解闷,害怕时壮胆。而坏处最关键的就是:喝1两50度的酒相当于吃二两米饭,二两米饭也许80%的人已经吃饱,但是1两酒是不容易增加饱腹感的,因此总体上摄入量是超标的。其结果就会让你变成一个胖子,还会得脂肪肝,
尤其长期饮酒会出现肝硬化,会引发肝癌。
喝酒时,还通常伴随着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会导致肥胖,在形体上发生变化,还会诱发脂肪肝,出现口臭,易敏感或易怒等现象。
针对职场人魏来教授给出了
预防脂肪肝的秘籍:
科学饮食。
每日三餐合理搭配,做到营养平衡。保持适当的饥饿感,可以促进脂肪向葡萄糖转变,从而减少脂肪量,有利于健康。
适当运动。
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可以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以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凡事有度。
职场人最重要的是健康,工作需要,包括喝酒应酬、减肥塑形等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的。过犹不及,有可能祸殃。
4、痛风
过去的发病年龄:50~60岁
现在可能发病年龄:20~40岁
提起痛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老年人,但现在这个专属老年人的疾病也盯上了年轻人:
近年来痛风患者呈现年轻化,三四十岁的痛风患者逐渐增多,90%以上为男性。
哈尔滨市正读高一的小亮是个小胖墩,16岁的他体重有200多斤。前不久,小亮的脚有些疼,小亮妈以为是运动过度导致的。但一天晚上睡觉时,小亮脚背疼痛难忍,无法入睡,甚至被子盖到脚背上都疼,第二天更是疼得走不了路。小亮妈见状,马上带他到医院检查,此时小亮已无法走路,坐着轮椅被妈妈推到了医院。抽血检查发现,小亮有高血脂,尿酸也明显偏高,还伴有关节痛等痛风症状医生告诉小亮妈,重度肥胖引起小亮的血脂代谢异常,尿酸盐沉积在关节组织,形成了痛风。
36岁的张先生患痛风5年了,现在脚关节、踝关节长出了痛风石。每次痛风发作,张先生都难以忍受。前不久,张先生脚趾关节长出了像石头大小的包,一碰就疼,到医院被诊断为痛风石。原来张先生长期喜爱喝啤酒,一喝就是七八瓶,医生建议必须戒酒,要不病情会越来越严重。
有临床数据发现,
20~40岁痛风人群中,90%以上有经常大量饮酒的习惯,而且爱吃肉、动物内脏、海鲜等富含嘌呤的食物。
痛风致病因主要是人体内嘌呤代谢酶缺乏,还有一部分是遗传因素,有些剧烈运动后,会产生乳酸,乳酸影响了尿酸的排泄,也会出现痛风。
饮食不当是痛风发作的诱因,很多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疾病。
痛风难以治愈,只能通过注意饮食控制发作。
医生建议,降低油脂摄入,避免高嘌呤饮食,肉类当中嘌呤含量非常高,在痛风急性发作期,一定要少吃甚至不吃肉类,平时可以吃些瘦肉,但肥肉、内脏和海鲜尽量不吃。多吃一些空心菜、卷心菜等嘌呤含量低的蔬菜。还要摄入充足的水分,利于尿酸排出;尽量不饮酒,尤其是啤酒。最后,要把体重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
以上的四种病症,年轻的青年患者并不鲜见。
他们大多抽烟成瘾、嗜酒如命,熬夜成了家常便饭,一坐一整天,不再喜欢运动,喜食油炸热烫、烟熏烧烤食物,还长期熬夜、极少运动......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病?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真的脱不了干系。
但几乎没有什么大病是莫名发生的,年轻人们大多也曾经收到过自己身体的预警,却
仗着年轻,随意处理
,一边孜孜不倦地消耗自己的身体,一边端起保温杯开始所谓的
“朋克养生”
看完这群90后的“养生”故事,相信手机屏幕的另一端,一定有很多人一边狂笑一边感同生受地慨叹:
“是啊,自己似乎活得越来越不像个年轻人。”
可不是么?
啤酒里面加枸杞,熬夜就靠护肤品;
放假时说好要去旅行,最后还是宅在家里;
“躺尸”打游戏,吃饭叫外卖,熬夜到凌晨;
还日益迷信这种“自杀式”养生法则......
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在努力“养生”,其实只是做了努力的样子而已。
就像是严肃的放纵、合理的哀伤、认真的狂欢、理性的孤单。
“自杀式”养生真的有用吗?当然没有。
胖的依旧胖,虚的还是虚,该生病的也一个都跑不掉。
疾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健康也不独属年轻人所有。
想要身体好,请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吧。
“无论身体还是生活,除了你自己,没人能为你负责。”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养生固本健康人生”、“MedSci研究”、“妇幼健康网”、“青岛市中心医院”、“艾灸圈”、“概率论”、“wakeup科技健康生活”,新浪微博丁香医生、人民日报、中山日报、健康报,百家号“孙一文”等
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4-02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