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是上班族的常态:工作太过投入一坐就是一上午、会议开了一下午都没起身......等猛然站起,头晕目眩、双腿无力,这些都是身体向你发出的警告信号。
美国心脏协会出版的医学月刊《Stroke》最新研究发现:60岁以下和低体力活动人群中,每天久坐时间≥8小时的,中风风险比高体力活动的人多出了四倍!
(图源:《Stroke》)
此项研究调研了14.3万名既往没有中风、心脏病或癌症的成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生活方式信息,并回顾了参与者每天花在休闲久坐活动(看电脑、看电视和阅读)上的时间。追踪9年的健康数据,发现其中有2965人中风。
为什么久坐不动更易患中风?
该研究首席作者、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临床学者雷德·琼迪博士解释道:“久坐被认为会影响葡萄糖、脂质代谢和血流量,增加身体炎症。而这些改变天长日久下来就会对人的血管产生副作用,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乔迪表示:“年轻人应增加体力活动、减少久坐时间,同时结合其他健康习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和中风风险。”
(图源:图虫创意)
中风,中国人死亡原因的头号杀手!
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发表题为《1990-2017年中国及其各省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系统分析》的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人十大死因中,中风排名第一。
(图源:TheLancet)
中风的医学名称是脑卒中,为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由向脑供应血液的动脉受阻而引起的,如果堵塞时间过长,该血管供给营养的脑组织就会死亡。
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中的小血管破裂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以及出血造成的压力,使大脑受损。
(图源:小荷医典)
利用FAST方法,快速识别中风迹象
FAST评估法是国际通用的快速识别脑卒中的方法,根据此方法,可以快速识别,为有效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Face
面部麻木:面部或面部一侧下垂或麻木
Arm
手臂无力:手、手臂突然变得无力,尤其身体一侧
Speech
言语困难:不能正常讲话或不能理解他人讲话
Time
拨打120的时间:如果某人表现出任何上述症状,请立即拨打120
除此之外,脑卒中还可能出现:
视力模糊:一只眼睛突然看不清或失明。
行走困难:突然头晕或失去平衡。
严重头痛:不明原因的突然头痛欲裂。
脑卒中在刚刚发生的几个小时内进行紧急救治,可能降低瘫痪等一些永久伤害出现的风险。
哪些人更容易得中风?如何预防?
很多人认为,中风是一种老年病,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提出:25岁和70岁的中风风险,并没有太大差异。
以下人群,更应该预防中风:
长期吸烟与饮酒者
吸烟会使血液中更易形成血块、使血压升高、损坏血管内膜。酒精会刺激胃壁,且会降低血小板这种凝血细胞的数量,增加体内出血的风险。
预防:
对吸烟者提倡戒烟,饮酒者戒酒或适度饮酒(男性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5g/d,女性不应超过12.5g/d)。
Tips:很多人认为,少量饮酒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其实不然,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酒类列为一类致癌物,且长期饮酒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其对脑卒中的影响是直接和持续性的。
预防:
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控制血压,定期监测血压。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预防:
加强日常生活方式的控制,包括饮食、锻炼等,同时需遵循医嘱,严格控制血糖。
血脂异常者
当总胆固醇>7mmol/L,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预防:
定期检测血脂,改善生活方式以控制饮食及坚持锻炼,同时辅以药物治疗。
心脏疾病患者
如果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要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脱落的栓子可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引起脑梗死。
预防:
长期抗凝治疗,具体抗凝方案应根据病人个体不同情况制定。
肥胖人群
肥胖与超重更易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提出中国人的BMI标准,BMI值“24”为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为肥胖的界限。
预防:
根据医生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同时积极锻炼,减轻体重。
(图源:图虫创意)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
在更早的年龄预防中风和其他疾病,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现代生活中,高油高盐的外卖、上班长达8小时的久坐、回到家之后的葛优瘫......都增加了各种疾病风险。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日常小改变开始:
每天饮水1500~1700毫升
每天活动6000步
上楼坐电梯改为爬楼梯
每周进行快走、骑自行车以提高心率
少吃油炸、动物脂肪类食物以及甜食
久坐族每个小时站立活动一下
......
参考文献:
[1]RaedA.Joundi,ScottB.Patten,JeanneV.A.Williams,EricE.Smith.Stroke.August19,2021.
[2]安东尼.L.科马罗夫.哈佛家庭医生全书:下册.许宗瑞,李立,付颖,等译.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18.
[3]美国心脏协会.拯救心脏急救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4]傅华.预防医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于学忠,周荣斌.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急诊医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
[6]于晓松,路孝琴.全科医学概论.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点击“阅读原文”,进一步了解【中风】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4-02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