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惑
》剧照
近年来,加班已经成为职场常态,有些企业还会在入职前,将是否能接受加班作为考量求职者的隐形标准。有的则在入职后强制员工996。
有时候,
上司还会递上一碗毒鸡汤:
加班是为了提升你,
超负荷工作是为了磨炼你,
分配额外工作是为了拓展你,
是“对你负责”。
这样的“负责”
不但不会让人受宠若惊
反而令人胆战心惊。
那么,
你是如何看待加班文化的?
你也经常要加班吗?
快和谈谈一起聊聊吧~
生命不能承受熬夜之痛:猝死3分钟警示信号
来源|较高端人类(ID:xinji655)
加班、猝死
的字眼
犹如吃人的怪兽
冰凉地夺去一条条年轻鲜活的生命
就在前几天
某互联网公司员工加班猝死
的词条又冲上热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说后续该公司回应
不存在加班现象
但在这个内卷时代
有多少人能逃过加班的命运呢?
国务院规定我国
实行职工
每日工作8小时
每周工作40小时
的工作制度
但据统计局最新数据报道
2021年
全国职工
周平均工作时间为
47.8小时
人均工作时间早已超出规定
且数据还在逐年上升
而这还是全国平均水平
更别说以“
996是福报
加班论绩效
的大厂会是怎样的光景
柳叶刀子刊
中就有研究指出:
每周工作时长
≧55小时
的打工人
在65岁退休前感染心血管疾病
甚至因此死亡的风险程度更高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
在《环境国际》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
与每周工作35-40小时相比
超过55小时工作时长的人
患心脏病风险提升
17%
中风风险提升
35%
2016年,估计有
74.5万
人死于
长时间工作
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
别以为55小时工作时长离你很远
其实很容易就超了
不信跟着九叔算一算
现在的年轻人
多数都只是“看起来健康”
实则体内犹如“战后废墟”
熬夜加班
在那些因工作而晚睡的日子里
大脑无法得到休息
容易出现记
忆力下降、反应迟钝
短期睡眠剥夺使交感神经系统紧张
并导致血压升高、心跳不规则
心律失常、冠心病
压力过大
再加上打工人的KPI压力
会导致大脑“徒增功耗”
容易造成
大脑功能衰退
身体代谢、免疫、心血管系统
造成伤害
不良习惯
有的人为了缓解工作焦虑
会吞下大量烟酒来麻痹自己
忙起来常过了饭点才匆匆吃几口饭
饮食不规律也会让胃酸消化胃黏膜
慢性胃炎、胃溃疡
日积月累下
这些不起眼的小事
就会将疲惫的你
一点点推向猝死的深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调查显示
我国约
80%白领
过度疲劳状态
而“过劳”在
心脏性猝死
诱因中占65%~80%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
数据显示
我国每年
心源性猝死
高达55万
每1分钟
便会有1个人倒下
你怎么保证那个人不会是你?
猝死的前兆
主要是由于
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
脑供血不足
而引起的
幸运的话持续几秒能自行恢复
如果无法恢复下一步便可能是猝死
心慌、室颤
时不时出现心率加快
可能是快速性心律失常
次数多了容易发展为室颤
进而引发猝死
心跳速度变慢
心率如果
小于50次
血压就会变低
易致心脏跳动速率减慢
严重可引发
心脏停搏、猝死
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
经常性单侧发病
(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
要警惕可能是脑卒中
这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
不明原因的疲乏
如果最近
精神萎靡、疲惫不堪
休息也不能缓解
且伴有脸
色发白、水肿
说明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糖浓度下降
可能出现
器官缺氧受损
必须高度重视身体发出的警告
心肌炎
心肌病
避免猝死
出现明显胸闷、身体各处疼痛
如果你动一动就感觉心慌
胸口时常闷痛
同时全身各处疼痛
这是身体发出的严重抗议
再不重视起
随时就找上门来
猝死的黄金抢救时间仅有
4~6分钟
如果错过黄金抢救期
脑细胞将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一旦拖到10分钟以上
即使患者抢救过来
也可能成为
植物人
如果你身边有人突然倒下
首先应该拨打120
然后对其进行抢救
这一整套动作
需要做
20分钟
如果不幸病发时身边没有人
你可以选择这样的方式自救:
1.先拨打120
2.找一个舒服的地方平卧
3.把衣服扣子尽量打开
方便医护人员到来第一时间做除颤
与其事发后再来懊悔
不如在一开始就积极预防
这些小小健康目标
就是自我拯救的一大步
咱们要记住
生命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奋斗路再难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风声|大厂又现猝死,且慢棒打资本
凤凰网原创
要破除一种“弱者想
”,不要一谈到加班,就指向剥削和不自由。
22日晚9点,字节跳动一名员工的妻子,在微信群里发布消息求助网友房贷问题。据吴姓员工妻子在群里的描述,她的丈夫猝死身亡,自己与老公均年仅28岁,目前她怀有2个月身孕,背负着每月21000元的按揭30年房贷,丈夫突然离世,自己无力承担,咨询如何退房退款。
随后,字节跳动两次发表声明,阐释了吴姓员工的发病及抢救过程。2月21日晚18时,吴同学前往公司健身房运动。在运动约1小时后出现头晕现象,进入茶水间休息。健身房教练发现异常,上前询问。吴同学自述可能是低血糖,教练随即为他倒了一杯糖水,并通知行政前台启动SOS值班号。
19时09分,保安经理到场为吴同学测量血压,建议联系同事陪同就医。在此期间,吴同学出现呕吐现象。19时18分,教练拨打了120电话。同时,保安经理与在场另一位安保对吴同学实施CPR急救
(两人均持有急救证书)
。19时30分许,120急救人员到场救治,后将吴同学送上救护车。
从员工身体出现异常后的反应看,字节跳动的流程、人员素质都是专业的,这背后也反映了大厂对员工健康状况的高敏感,以及背后的巨大压力。
这已经是今年第二起“大厂”员工猝死事件。半个月前,B站审核员工,脑出血猝死,年仅25岁。在此之前,过年期间,他连续加班5天。
去年,字节跳动、快手、美团等互联网大公司纷纷宣布取消“大小周”;吴姓员工的去世,再一次引发了对加班文化的讨论。类似的“字节和心脏,只有一个能跳动”,虽然是很有传播力和煽动性的“金句”,却也充满情绪化。
不过,
客观来说,这些讨论往往走偏了:情绪化地反资本、乃至反市场。
猝死和加班有必然关系吗?
这种情绪化解读的原因,首先是没有正确地理清因果关系。
从概率上看,猝死是一个概率性事件,只要人数众多,就必然发生。具体到细节,在健身房里心跳快,大量出汗,无疑是心梗的高危场所。如果在健身房被认定为工伤,要进行赔偿,接下来大概率各个单位都要取消健身房这项福利,或许改为发卡或者补贴的方式。
在这次猝死事件中,并没有提到加班;但加班文化,是中国职场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在舆论中,加班往往与猝死联系起来,但这些联系未必是成立的。
加班,肯定是要牺牲个人娱乐等自由支配时间,但未必达到了睡眠剥夺、伤害健康的程度。一个人6点下班,没有和别人去唱KTV,没有在家刷剧,没有和朋友约会,而是选择了复习考研,脑力劳动4小时,然后11点睡觉,睡八小时,第二天7点起床上班,并维持这种生活一年。加班与复习考研,是程度差不多的脑力劳动,或许复习考研的强度更大一些。可以说,他过得很苦,但这不增加他死亡的概率,也谈不上伤害健康。毕竟,高中生都是这样的生活。
但是,如果他6点下班,回家继续学习8小时,凌晨3点睡觉,7点起床,那么长此以往,肯定伤害他的健康。所以,加班,与加班到伤害身体,是有区别的,应该看具体细节。
当然,诸如矿工、手术、高空作业等,高强度、高体力、高压力、高危险性的工作岗位,与通常的写字楼岗位,是不能同等的。有些岗位,加班一小时都是不可接受的,会明显带来更大的危险。
加班在何种程度上是“被迫的”?
产生这种情绪的另一个原因,是虚构出来的被迫感。
自由的含义当然有很多,作为政治哲学概念的自由
(freedom/liberty)
,是指人类可以自我支配,不受限制、控制、强迫,凭借自身意志而行动,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自由意志。
人的自由意志,是多层面的。在现实中,任性意义的自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缩小一点,是《人权宣言》的定义:“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再缩小一点,就是自律意义下的自由。
自愿加班的自由,应该划在什么程度?显然不能太大,不能说没有被暴力胁迫就是自愿的。当然,也不能太小。比如,因为想要一辆三十万的车,或为了房贷,为了孩子上私立学校而努力工作,放弃假期。一般来说,这不应该被视为被迫,而是自愿。如果把这视为被迫,那几乎人人都是不自由的,正如我们在情感上不愿意读书、工作,但自律自己去做这样的事,这不能称为不自由。虽然,在某些语境下,这会被为冠以不自由、剥削、人的异化之类的词,但社会思潮与社会现实毕竟还是有区别的。
客观讨论这个问题,需要破除一种弱者想象,大厂员工,即便在单个项目上,或者在某一天没有办法,必须服从,但从几个月、半年的长期看,选择自由很多。
对“剥削”的认识,可能存在误区
产生这种情绪的更深层机制,是对经济运行、乃至“剥削理论”缺乏认识。
一般说到加班,大厂员工,办公室的白领们都觉得自己受到了剥削。其实,根据马克思经典的剥削理论,价值的创造者是产业工人、农民,而流通领域、商业、服务业,是不创造价值的。商业利润的本质是产业资本家先剥削了工人、农民,然后把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一部分,然后,商业资本家给员工发工资、奖金、期权等等。正是这些东西,构成了大厂财富神话。
所以,程序员、产品经理、运营坐在办公室,不晒太阳不流汗,不搬砖不拿锤子,是当不了“工人叔叔”和“农民伯伯”的,也是当不了被剥削者的。
当然,马克思也认为,商业店员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也遭受商业资本家的剥削。说得简单点,就是资本家只发了8小时的工资,却让店员上12小时的班。看起来,这就是在形容现在的“996”。也就是说,判断是否被剥削的另一个维度,是看这个人的工资超过了劳动价值没有。
而在剥削理论中,劳动价值,不是由市场评估的,不讲稀缺性,是可以客观评估的,其尺度是恢复生产能力所消耗的价值,就是吃饭、睡觉、繁衍所需,这就是劳动的价值。所以,不管什么岗位,创造的价值是差不多的。
在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多次谈到巴黎公社原则,主张革命一旦胜利,官员的薪金不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列宁他本人身体力行,大体上坚持了这一原则。1918年7月,工人的平均工资是420卢布左右。列宁的月平均工资为807卢布。也就是说,最稀缺的劳动,比最普通的劳动,价值也不过超过2倍。
那么按照这个“剥削”理论,一个大厂程序员的劳动,其价值最多应该是一个生产线打工妹的2倍。如果少于这个数,就是被剥削了,多于这个数,就是参与了商业资本剥削的分肥。
所以,从这个角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反加班浪潮,最终逻辑上,现实上都必然会变为降薪浪潮。
也因此,正确认识加班背后的机制、情绪、观念,才能在保护劳动者、保护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条平衡之道。
刘远举,FT中文网特约作家,多家智库研究员。
猝死前的几分钟,身体发生了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刷网、熬夜、加班,拼速度……过劳猝死变得不再新鲜。
在某市马拉松比赛中,有两名跑者先后猝然倒地,心脏骤停、呼吸停止。
无独有偶,2年前上海一名26岁、笔名为“回首而已”的漫画家,由于过度劳累,发生心源性猝死。她最后的微博动态是:安详的沉睡,我最爱的魔女。没成想睡着之后的她再也没有醒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猝死?猝死前有没有什么征兆提示人们引起注意?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4-02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