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绝大多数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仅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极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在30%以下,
发病率高,其死亡率又占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位,每年有40万人死于胃癌。
所以,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双率的关键。
我们今天通过这几个真实病例,来谈谈胃癌的发病诱因。
病例一:
关键词:熏制食品、红肉、烟酒
黄某,男,46岁,甘肃人,平时饮食以肉食为主,尤其喜欢各种熏肉,如猪肉,牛肉,家中常年有腌制品,有长期抽烟史30年,每天抽烟1包,有长期酗酒史20年,每天饮白酒半斤左右,半年前开始出现上腹胀痛不适,到我院完善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一巨大溃疡,活检示高分化腺癌。
病例二:
关键词:HP感染、家族史
张某某,男,38岁,爷爷因胃癌去世,父亲五年前确诊为胃癌,张某某单位组织体检,多次查幽门螺杆菌(HP)均示阳性,但一直未重视,两月前患者自感上腹隐痛,饭后有呕吐现象,到药店购买某中成药口服,无效,症状逐渐加重,遂到我院完善胃镜检查,发现胃角有一处恶变溃疡,活检提示低分化腺癌。
病例三:
关键词:腺瘤性息肉、HP阳性
王某某,女,42岁,无胃癌家族史,15年前因反酸嗳气在我院门诊行胃镜检查提示胃体息肉,活检提示腺瘤样息肉。幽门螺杆菌阳性,当时医生建议行息肉切除及抗HP治疗,但患者一直未引起重视,近三月患者反复上腹隐痛,伴消瘦,体重下降约5kg,到我院门诊复查胃镜,发现胃体中部有一隆起型肿块,活检提示高分化腺癌。
病例四:
关键词:熬夜、精神压力、剩饭菜
孙某,女,38岁,无胃癌家族史,某私企白领,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熬夜,平时饮食不注意,经常吃泡面,剩饭剩菜,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工作一不顺心就会心烦意燥,30岁时确诊有抑郁症,后一直抽烟及酗酒,1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反复呕吐,到我院完善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
从以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病例,我们可以把胃癌的高危因素归纳如下:
胃癌的高危因素
1.地域环境及饮食因素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升高。这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西北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居民以肉食为主,喜欢熏、烤甚至是腌制的猪肉、羊肉等。这些食品已被WHO列为2A类致癌物质。
在这些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的含量高,导致胃癌发病也是逐渐升高。病例一中的黄某即是这种情况。
2.幽门螺杆菌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染率在60%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
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病人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病例二中的张某某,病例三中王某某,均有幽门螺杆菌阳性,提示幽门螺杆菌是高危因素。
3.癌前病变
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
胃癌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变成癌细胞,而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过程,即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在这期间出现的病变称之为癌前病变。
轻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为2.5%~11%,
中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4%~35%,
重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为10%~83%。
病例三种的王某某,15年前在我院门诊行胃镜检查提示胃体息肉,活检提示腺瘤样息肉。腺瘤样息肉具有癌变可能,为常见的癌前病变。
4.遗传和家族因素
胃癌的癌变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基因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胃癌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调查发现,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得胃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平均高出3倍。病例二中的张某某,祖父因胃癌去世,父亲五年前确诊为胃癌,提示遗传为高危因素。
5.长期抽烟及酗酒
调查显示,长期抽烟者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烟草中所含尼古丁可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促进胃炎、胃溃疡形成,并延缓其愈合,进一步导致恶变。
而饮酒可致使胃部屡屡遭受乙醇的恶性刺激,容易引起胃部慢性炎症,进而使胃粘膜重度增生,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病例一中的黄某及病例四中的孙某均有类似情况,提示抽烟及酗酒是高危因素。
6.精神抑郁
调查显示,压抑、忧愁、思念、孤独、抑郁、憎恨、厌恶、自卑、自责、罪恶感、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崩溃、生闷气等会使胃癌危险性明显升高。而开朗、乐观、活泼者危险性最低。病例四中的孙某属于类似情况,提示精神抑郁是高危因素。
7.其他因素
胃癌的病因是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除了上述所说的六大因素,还可能与职业有关,比如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者及金属行业工人,胃癌风险明显比较大。长期接触放射线、放射性物质的特殊人员胃癌风险也较大。
日本治疗胃癌的逆天效果
中国和美国的癌症治疗有差距,但在有的癌症上没什么区别,比如胃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都只有20%。
面对胃癌,中国、美国都输了,但是日本却成为最大赢家!
日本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简直甩了其他国家好几条街![1]
在这个问题上,整个世界都是鸡,而日本简直就是一只鹤。
这差别太大,以至于有人怀疑日本的胃癌跟其他国家的胃癌都不是一个病。
为何日本的胃癌治疗能如此逆天?
其实日本对付胃癌的武功秘籍,就是
全民早筛查
,口号是“越早发现、越好治疗”。1964年有40万人进行了检查,到了1970年就有400万人,1990年后每年都约有600万人进行胃癌筛查。
所以日本对胃癌的治疗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如果有人得了胃癌,再跑到日本去求医,那可能就有点晚了,因为不见得日本有特别的治疗优势。
比如说,如果比较美国和日本每年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每100个胃癌发病者,在日本有42人死于胃癌,在美国有53人,有点差距,但是区别不大。
胃癌发病率(每10万人)
胃癌死亡率(每10万人)
死亡率/发病率比例
22.73
17.87
79%
3.9
2.05
53%
29.85
12.41
42%
所以日本的5年胃癌生存率,虽然看着不错,但是有不少“水分”。
“水分”之一是检查出来的早期患者,病情发展比较慢,存活率相对也就容易高一点。
“水分”之二是因为日本全国性筛查,很多人查出来的时候相对年轻一些,身体状况相对好一些,也就更能经受化疗的折磨,治疗也就更彻底一点,效果当然也就会好一点。
还有一个“水分”,是日本对胃癌定义的门槛比较低,同样的胃病,在美国只认为是胃部病变,在日本就会被诊断为胃癌。
所以,如果说日本赢在了起跑线上,那也是有点“偷跑”的感觉。但是,如果这是一场比赛,那也不是日本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比赛,而是病人和癌症之间的比赛。是否偷跑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能否实实在在挽救病人。
关键是这“偷跑”在中国行不行得通?抛开全民筛查的资金投入不说,中国会有那么多人想提前知道自己有癌症吗?
日本人有武士道精神,连切腹都不怕,当然也不怕知道这病情。中国的国情却是即便发现是癌症,也要瞒着病人进行治疗,仿佛病人都拥有一颗脆弱的玻璃心,感觉病人都无法面对癌症。如果看每年的死亡率/发病率的比例,中国要高出美国和日本不少,这里面肯定有不少病人因为无钱进行正规医治,但是是否也有一些是玻璃心先破碎了?
怎么筛查?
1.以下人群需要筛查
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②Hp感染者;
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2.筛查方法
①血清学检查:
包括胃功能四项、胃泌素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这些手段只能用于胃癌的初筛,高危人群仍建议胃镜为第一手段。
幽门螺旋杆菌检查:
一般选用碳-14或碳-13呼气试验,一旦阳性,在医生的指导下根除治疗。
胃镜检查:
为公认的最有效的金标准,可以及时发现息肉、溃疡、萎缩等癌前疾病;并能对病变部位做超声、染色、放大及病理分析。
胶囊内镜:
基本同普通胃镜,无痛、无创、无交叉感染,但是无法取活检及相应的镜下处理。
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
其实本文并不想熬一锅武士道的汤,其实还是想实实在在看看能从日本学到什么。
现在日本的治疗水平怎么样也不是很关键,关键的是日本怎么走到今天的。
如果看日本胃癌死亡率的趋势,画风是这样的: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天天做好事。
胃癌的死亡率在某一年降低降低也不难,难的是60年持续地降低。
这死亡率的持续降低,其实得益于发病率的持续降低:
图:胃癌发病率(男)(每10万人,经年龄校正)(其实中国的发病率也在偷偷降低,不过还是可以再低一些)
日本这个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双降,只是发生在胃癌上,其他癌症的死亡率从1950-1995年都在增加:
日本到底做了什么事?让胃癌的发病和死亡都减少了?
1.冰箱
在60多年前,胃癌是日本主要的癌症。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普及冰箱,在此后发病率大幅下降。
喂?有没搞错?为什么是冰箱?
美国目前的胃癌发病率很低,但是在1930年之前,胃癌也是主要癌症。1930年之后开始冰箱开始走进美国家庭,胃癌发病才开始降低。
冰箱的好处不是让人可以吃剩菜。冰箱的好处是可以让食物里的细菌不要那么疯长。因为食物不容易腐烂了,人们也不用使用那么多的防腐剂,包括使用盐来腌制食物。
那中国是什么情况?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的数据,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在2000年才有80.1台,到2010年达到96.6台,基本饱和,但是在农村还有很大的缺口,据估计到2015年仍有至少20%的农村家庭没有冰箱。
农村的冰箱少,正好与胃癌发病多一致。从2015年中国癌症的统计数据看,虽然城市和农村癌症的总病例数相当,但是农村的胃癌发病数是城市的两倍以上[2]。
所以,即便目前没有办法让中国的癌症病人都吃上有效的药物,也许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让中国的所有家庭都用冰箱。
2.盐
食物中食盐的摄入量,跟胃癌的发病率也是正相关的
。有研究根据尿液里的盐含量推测食物中盐的摄入量,抽样检查了来至24个国家的人,发现吃盐越多的国家,胃癌死亡率也越高[3]。
日本人饮食中的盐是比较多的。但这几十年来,日本的平均食盐摄入量一直在降低[4]。
控制食盐量到底能减少多少胃癌?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食盐太多会引起很多健康方面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每人每天食盐的推荐摄入量降到了5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日本还需努力,中国也要努力。比如冬至吃饺子,馅可以少放点盐,也不要沾酱油吃。
3.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导致胃溃疡,对于是否能导致胃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在中国做了一个根除胃溃疡的临床试验,但是治疗完后随访了七年,发现根除胃溃疡并没有减少胃癌的发病率[5]。直到随访15年后,才明显看到治疗胃溃疡对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6]。
从2013年开始,日本的国家健康保险开始为胃溃疡的根治买单,希望能够进一步减少胃癌及相关死亡率。
中国的胃癌发病率比日本少一些,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的胃癌贡献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病例。相对于美国提出的“癌症登月计划”,或者日本的全民筛查计划,冰箱、食盐、幽门螺旋菌这几件事情都是比较现实的。
关键,这些都不需要等待政府去做,每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起来。
参考资料:
1.Asaka,M.andK.Mabe,StrategiesforeliminatingdeathfromgastriccancerinJapan.ProcJpnAcadSerBPhysBiolSci,2014.90(7):p.251-8.
2.Chen,W.,etal.,CancerstatisticsinChina,2015.CACancerJClin,2016.66(2):p.115-32.
3.Joossens,J.V.,etal.,Dietarysalt,nitrateandstomachcancermortalityin24countries.EuropeanCancerPrevention(ECP)andtheINTERSALTCooperativeResearchGroup.IntJEpidemiol,1996.25(3):p.494-504.
4.Nishi,M.M.,LifestyleandcanceraftertheSecondWorldWarinJapan.JournalofTumor,2014.2(8):p.197-201.
5.You,W.C.,etal.,Randomizeddouble-blindfactorialtrialofthreetreatmentstoreducetheprevalenceofprecancerousgastriclesions.JNatlCancerInst,2006.98(14):p.974-83.
6.Ma,J.L.,etal.,Fifteen-yeareffectsofHelicobacterpylori,garlic,andvitamintreatmentsongastriccancerincidenceandmortality.JNatlCancerInst,2012.104(6):p.488-92.
7.吴乾龙,曹杰,王成兴,陈熙文,王强,杨平.广州地区年轻胃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普通外科杂志[J],2015,24(4):570-574.
8.赵春磊.胃癌防治知识对胃癌患者早期诊断影响的研究.中国卫生产业[J],2016,63(7):63-65.
来源|胃肠病、菠萝因子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肿瘤”综合整理编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小编微信:txh272151401
《肿瘤》猜你喜欢:
27岁女孩查出胃癌晚期!父亲痛悔:没能劝阻她改掉晚上这个坏习惯!
美国癌协发布:2030年抗癌策略
PD-1:K药、O药、T药、B药、I药。FDA批准的PD-1/PD-L1抑制剂适应症一览。
《柳叶刀》最头条!每个喝酒上脸的人,都比别人面临更高患癌风险!喝?先照照镜子~
广告:
征稿啦!美国生物医学类SCI杂志FrontiersinBiosciences-Landmark2.4分,生物医学类3区。中国办事处,目前正在火热筹稿中,有意者请联系微信hiwewin。请大家踊跃征投稿,7天决定是否录用。具体参见中国区网站www.frontbiosci.com。FBS
中国办事处2019年到目前为止已接收35篇,发表15篇,官网http://www.bioscience.org/landmark/24l/2019。投稿邮箱yxlw@188.com。另需2-3名审稿专家。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4-02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