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
关注我哦~
及早识别并重视风险因素与自杀征兆,
破除迷思,掌握实用小技巧
近期,随着复课复学的开启,我们痛心地从各地的新闻中了解到有青少年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教育部门纷纷开启学生与教职工心理健康的筛查与知识普及行动,而透过筛查,我们也了解到有部分学生的筛查结果显示抑郁症的症状明显,建议要尽早寻求精神科医生的确诊与治疗,更有甚者明确自己有自杀的念头甚至计划。对于这些有自杀念头和计划的人,面对他们所释放的求助信号,如果我们缺乏足够的知识,我们会容易陷入恐慌,仍处于担心谈论自杀会引起自杀的迷思当中,从而选择轻视或忽视,最终这些人因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援而陷入绝境。
这就好比一个人被玻璃划伤了,肌肉裂开在流血,人在哭着,但人们却由于恐慌,不懂得怎么处理,最终选择不处理甚至只是安慰一下受伤者:“你没有事的,不要这么矫情啦,不要再流血和流泪啦!”然后拿一块布遮盖着伤口,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以为这样伤口便会自然愈合。殊不知,本需要得到医疗基本处理甚至做手术才可愈合的伤口,最终却错失了治疗的时机,导致感染的发生,甚至需要截肢才可继续健康生存。
其实,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人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心理健康。如果,我们都能重视心理健康,及早识别并重视风险因素,及早求助甚至治疗,我们便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恶化,避免自杀念头与行动的出现。而当一个人出现自杀念头与自杀征兆时,如果我们能破除自杀迷思,及时重视这些征兆,我们便可以尽早为他们提供支援,让他们重燃希望,以避免极端行为的出现。
今天,我们希望能为大家介绍
自杀的诱因、自杀的迷思、自杀的征兆以及为有自杀的念头与计划的人提供支援的方法
。希望我们的资讯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也能为大家提供支持。
一、自杀的4个诱因
(以下的资讯来源于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网站)
引致个人萌生自杀的意念或自杀行为,往往受着许多不同因素所影响,这些因素称之为诱因。当事人面对的诱因愈多,表示他的自杀危机愈高。当然,诱因对当事人的影响程度也是因人而异,所以出现诱因也不表示当事人必定自杀;又或没有出现诱因的人就没有自杀的危机。故此,助人者应多留意当事人在诱因影响下的转变与需要,如果及早察觉诱因对当事人的影响,并尽早予以协助,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以下的情况有可能增加一个人的自杀危机:
个人因素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健康因素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压力因素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家庭因素
二、自杀的6个迷思
(以下的资讯来源于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网站)
自杀事件一般都是无迹可寻
真相:自杀者的亲人、朋友等一般对自杀者的自毁行为都会感到意外及诧异。其实大部份的自杀者都有明显或间接的求助讯息。例如与好友道别、将事情安排妥当。根据一项调查老人自杀报告显示,有70%的老人在自杀前曾经向身边的家人及朋友显示其自杀的意图;而有30%的老人曾多次向家人或其他人以不同方式表示其自杀的意图。
其实自杀者在作最后的决定前,很大程度会表现出内心的痛若及犹豫,若自杀者身边的人能及时察觉并加以援手,可能会减少悲剧的发生。
------------------------
恐吓说自杀的人是不会自杀的
真相:当一些人向别人透露自己会自杀,特别是语带威胁或恐吓成分,很多时会被认为是引人注意,或意图控制他人的手段,真正自杀机会并不大。在面对死亡抉择时,自杀者心情往往十分矛盾。
所以,当我们面对别人透露自杀意念时应以严肃及谨慎态度处理。
------------------------
情绪好转后自杀危机减少
真相:一些情绪极度抑郁有自杀意念的案主,有时情绪会突然好转,可能令人误以为他们的自杀危机已减低,许多时,案主就在众人放松防范下,突然自杀。其行为令人难以理解。其中一个解释是当一个人面对生死难以抉择时,可能会极为困扰。但当他已选择自杀时,像已放下心头大石,情绪反而较为平静。
而且当案主死意甚为坚决时,他可能会尽量掩饰这决定。工作员在此时更加应该小心分辨及了解。
------------------------
一般人永不会有自杀的念头
真相:很多人可能认为除了小数人外,一般人是不会有自杀的念头。在一些外国的研究中显示,30-50%(有部份甚至高达80%)的学生或成年人,表示曾有一次或多次自杀的念头。对于性格健康成长、家庭关系良好及有足够支持系统的人,其自杀念头稍现即逝,较少会发展成真正的自杀行为。相
对于性格成长及精神状况已存有问题者而言,在缺乏支持及关怀下,其自杀意念则极有机会转成为具体的自杀行动。
------------------------
一件小事不足以令人寻死
真相:我们在新闻报章上经常看到一些人的自杀行为是因为轻微争执或挫败事件引致,例如曾报导一女生因被老师及同学怀疑偷东西而寻死。其实自杀行为并不能以单一件事去理解,自杀者的面对长期的压力或被其他所困扰的问题很多时会被忽略。
该次引发自杀行为的事件其实是一条导火线。若自杀者的根本问题未被察觉以致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另一次简单的小事亦可能引发自杀的行为。
------------------------
对于有自杀危机的人不应提及自杀
真相:不单只自杀者的朋友或亲人,许多工作员在面对自杀者时会显得相当紧张,并且认为减少提及当事人的负面情绪可以减低其「胡思乱想」的可能性。又恐怕主动提及与死或自杀有关的字眼或意念会加强当事人的自杀意欲。但是其实在处理自杀个案时,刚好相反。情绪严重困扰的人极希望能与人倾谈他对于自杀的惑受,若工作员刻意避谈自杀,求助者则更难主动提出。
在评估自杀危机时,直接询问个人的自杀意向是最直接了解一个人自杀的可能的方法。
------------------------
透过上述的资讯,我们能明晰,大部分的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出现言语或行为的预警信号。公开地谈论自杀不仅会减轻污名化,还会让个体可以去寻求帮助、重新思考他们的观念,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我们需要对自杀谈论得更多。对于性格成长及精神状况已存有问题者而言,更特别需要持续的关怀和支持。
三、自杀的5个征兆
(以下的资讯来源于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网站)
自杀者进行自杀前,并非如一般人所想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发生。事实上,在自杀者的亲友回忆中,都发现自杀者在自杀前的确会出现一些自杀征兆。
以下例举一些内容,
以增加各位对自杀征兆的认识。
1.情绪的征兆
内疚、绝望
暴躁、焦虑、紧张
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感到无人关心自己,产生不愉快的感觉
抑郁或长期抑郁后突然无故表现情绪高涨及喜乐
感到无望、无助、无能
常自我批评,感到无自我价值
2.身体的征兆
投诉身体上的毛病
食欲不振或饮食过量
不正常的体重改变
疲倦、精神不振;精力充沛,不用休息
反应及动作缓慢
3.思想的征兆
常自责及不喜欢自己
单凭幻想,希望因死亡而取得别人的宽恕和体谅
有自杀的意念或建立自杀的计划
不愿为未来计划
思考困难
难作决定
记忆力退减
有自我惩罚的意念,觉得如果没有自己的存在,对别人会更好
4.行为的征兆
缺乏专注力
不注意外表装扮
无故哭泣
性格突变,脾气暴躁
疏离亲友
把自己心爱物品送交他人
透过文章、图画、言语等媒介表达人生没有意义
酗酒或滥用药物
作许多危险动作及自毁行为
书写自己的愿望或言谈间透露会自杀,并提及时间、方法及身故后的安排
突然对死亡有很大的兴趣及幻想
主动与亲友告别
工作表现或学业成绩骤降
对事物或以往的嗜好失去兴趣
5.言语的征兆
说话缓慢
内容表示求死的念头,可能直接用话语表示
以下是一些企图自杀者可能在自杀前所发出的一些言语讯号:
如果我死了……
我以后都不会再烦你了……
现在不会有事的,以后都不会有任何事了……
现在什么希望都没有了,什么也帮不上忙……
我不知道还可做什么……
我真是很对不起他……希望这样会对他好点……
你不用担心我了……
所有事情都是因我而起,我不在的话就好了……
再见啦……(电话谈话中)
四、6个针对家长的干预行动建议
(以下资讯来源于美国心理学会)
1.表达关心
坦诚而开放地讨论这类事情,可以给孩子明确地传达一个信号:你很在乎他/她,并且希望了解他/她的想法。
2.认真倾听
家长常常会在孩子表达自己的困难时说出类似“别再跟我说这些了”“我小时候可没你这么娇气”这样伤人的话。与其说出那些话伤害孩子,不如试着说一些如”告诉我你的感受吧“的话,然后认真倾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3.保持联系
由于想要保护你的孩子,你可能会尝试把他/她关在家里,试图为他/她隔绝外界的伤害,但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你应该帮助孩子保持和朋友之间的联系,同时作为家长,也该拿出额外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增强孩子周围的支持系统。你们可以一起看电视,甚至各干各的事情,但”你在他/她身边“是你真正需要传达给孩子的信息。
4.有同情心
多向孩子表达你的爱,告诉孩子你对他/她的痛苦感同身受,告诉他/她一切都会好起来,并且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支持孩子、陪伴在他/她身边。
5.相信你的判断
如果孩子否认自己想要自杀,但你却怀疑他/她话语的真实性,相信你的直觉吧。防患于未然总是好过事后后悔。
6.安全第一
收好家里的尖锐器具,尽量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在家,并在需要时尽快向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等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五、针对亲友及公众,
协助企图自杀者的锦囊
(以下的资讯来源于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网站)
接受他现在的【不快乐】
表达接纳和明白,在此刻是最重要的,您可以尝试透过以下说话去表达:
·看你气成这样子,就知道这件事对你一定十分重要!
·看你哭成这样子,可以体会到你有多伤心!
·看你欲言又止的模样,明白你有启齿的难处!
·让我先陪伴你,知道你想诉说内心感受时,你才告诉我。
·相信你仍然重视身边各人的感受,只是不知道怎样向大家表达!
·明白你曾面对很不简单的问题,未来让我们陪伴你、支援你去面对!
·如果你认为未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困难,别心急,先休息一会,让我们一起再想办法。
·明白在困难未解决之前,你可能仍会出现伤害自己的念头,希望你可以信任我,将你痛苦的感受和轻生的念头告诉我,让我替你分忧和寻求支援。
对企图自杀者表示明白和接纳,他才可感受到别人的体谅和支持;接下来,他才可正面面对自己的情绪,继而进一步接受自己的过去,尝试面对未来,不至再停留在伤感和挫败里。
------------------------
接受了解企图自杀者的需要
亲友必须了解企图自杀者的心境与需求,才能给予适当的照顾和有效的协助,他很可能:
·想静一静,需要有人预备提供支援
·感到孤单寂寞,想要有人陪伴在身边
·感到伤心难过,需要有人开解和跟他谈谈
·感到无助无力,想要有人支持,给他依靠和让他信任
·感到懊恼愤怒,想要有人同情和接受他的问题、情绪和企图自杀的痛苦,更需要有表达懊恼与愤怒的空间,让他得到适当的发泄与舒缓。
------------------------
协助他接受现在的负面情绪,
从困难中再次得到动力
生气的人,最气愤的就是别人劝他不要生气了。同样地,伤心的人,最难过的就是别人叫他不要难过。生气和难过可能就是企图自杀者正处于的状态。对他来说,要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不容易,当他找尽各种理由也劝服不了自己的时候,亲友却劝说“不要生气了”、“不要哭了”,好像再三否定企图自杀者的负面情绪;这就像在伤口上撒盐一样,叫他更无法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小小苦楚等于激励”等正面的话,无可否认是具有一定的鼓励性。然而,若用不其所,又或是操之过急,只会得出揠苗助长的结果。要重建企图自杀者面对困难的勇气,就必须先接受他当前的负面情绪“,以下的说话可让您作参考,相信可以受到鼓舞作用:
·我见到你哭得很厉害,相信你一定很辛苦吧!
·像您的经历,谁能不哭呢?
·你的情况令你很难受!真辛苦你了!
·你感到很生气吧!谁能不生气呢?
·其实你这真的很不简单,换作是我,可能早已经承受不来了!
·你常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我却看到你的努力和坚持的一面!
·任何人也会有泄气的时候,就当作现在是踢足球的中场休息,好让自己重新部署!
要记住:他等着听的就是得到亲友接受、相信及体谅的话、接受他的负面情绪、相信他已经努力了、并体谅他需要休息的空间。这样,他才会获得安全感,放心信赖您,让您与他同步、走往出路。
------------------------
重新建立关系
·耐心陪伴——不厌烦、不抱怨地陪伴他,听听他的内心世界
·妥善照顾——给予机会予企图自杀者诉说,不胡乱插嘴、不胡乱给意见或勉强他解决问题
·心意表达——除了说话和陪伴之外,可以预备他所喜欢吃的东西、送给他一张心意卡等
·留意三不——不过分伤感、不责骂,不质问
------------------------
肯定他过去存在的价值
以下句子可以作为参考
·我们知道到曾付出和努力,我们会继续支持你。
·这是你辛辛苦苦熬过来的,别因为现在出了乱子,便否定一路上的努力!
·本来是会成功的,只是差一点点,但毕竟您也努力过!
·虽然现在碰钉,但以往您所付出的都叫人欣赏,那是不可能抹杀的!
·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正所谓“经一事长一智”,从前的经验,无论成败得失,对将来都会有帮助的!
企图自杀者最希望的,就是亲友肯定他的过去,同时亦肯定过去的他。这样,他才能接受过去,在亲友面前重拾自尊,肯定他自己。只有真正接受与肯定过去的价值,才能有力量面对在当前的负担,接受挑战。
------------------------
引导接受专业辅导或治疗
能够让企图自杀者接纳自己、明白亲友对他的支持,已让他获得不少力量去面对问题。这时,亲友可以寻求社工、临床心理学家或医生的帮助,从专业的角度,提供有效能的解难方法,甚至乎是心理及药物资料。这样一方面即可分担亲友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更能帮助企图自杀者建立自助计划。
------------------------
六、求助资源
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热线
12355
卫生行业政府公益热线电话
12320
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020-81899120
赵广军生命热线
020-84429199或114
——转赵广军生命热线
相信今天的推送能让大家更加科学地看待自杀这个议题,
重视打破自杀迷思及识别相关信号的重要性,
更能掌握实用的小技巧去为有自杀念头乃至计划的人提供支援。
最后,
我们更为大家介绍了社工服务外的可求助的资源。
“生命满希望,前路由我创”,
大家有困难有需要可以及时找社工帮忙哦,
我们总会风雨兼程地陪伴大家寻找各种生机的。
心理健康支援系列推文预告
这个系列推文共四期,
本期具体介绍了
如何为有自杀念头和计划的人提供支援
下期将会介绍
“生命的美好”,
我们5月29日见~
END
------------
撰稿:启创儿童与青少年服务部
编辑:Selena
资讯来源于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网站及美国心理学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维护自身权益,尊重作者版权
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与文章来源/原文链接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进入阅读):
【心理健康支援】学情绪管理“五常法”,做情绪的主人
【心理健康支援】复学当前,启创社工帮到你
有趣的你在这里遇见好玩的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4-04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