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温馨提示
湛江心理人,探索孩子心世界。每周10分钟,带你走进孩子的心灵……
中学生是指初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跨度一般在
岁之间。他们正值青春期,即不同于儿童,又有异于成人,具有独特的行为和心理特点。
中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普遍遭遇了因身体和心理的加速成长和发展而导致的
自我同一性的心理危机:
他们既成熟又幼稚、既独立又依赖、既激进又保守、既能勇挑重担又易逃避责任,各种生活挑战和心理矛盾激烈冲撞,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亟需引起学校、老师、家长和中学生本人的高度重视。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分析总结多年来一线心理咨询的工作经验和案例积累,我们发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亲子关系问题、情绪问题、人格发展问题及性心理问题等等。
具体说来,各种问题呈现如下:
学习困难的具体表现:
学习主动性差;
学习策略不够科学;
学习压力大;
考试焦虑。
有些学生因学习动机缺乏导致厌学或逃课;有些同学因学习成绩不好而自认为低人一等,备受自卑心理折磨,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斗志;有些学生则背负着家庭乃至家族的殷切期望,压力巨大;有些同学则因心理原因,每逢重要考试总难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人际交往问题的具体表现:
渴望友谊却不够积极主动;
异性交往问题,突显事件是暗恋和失恋;
3.校园
欺凌事件。
进入中学后,学生
倾向于将情感的重心从家庭成员转向关系密切的朋友,与之建立亲密的友谊,并在观点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同时,中学生交往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同性,他们同样渴望并开始与异性交往,并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认同感。相比之下,由于中学生较少受到交往训练,尤其是怎样与异性交往的训练,因此,在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障碍。而一旦遇到障碍,有些人就会感到有心理压力,以至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以及对自我的不认同感。
如果情况一直得不到改善,就会引起心理方面的问题。
亲子关系问题的具体表现:
1.溺爱;2.忽略;3.苛刻;4.冷漠。
家庭结构、氛围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出现问题。例如
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中,孩子很难享受到充分的父母之爱
,这种基本需要的欠缺,极易使学生心理发展上形成一定的障碍。如果父母离异后,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而把孩子当成报复和伤害对方的工具(比如禁止对方看孩子,或者把孩子送给自己的父母照顾等),就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同时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孩子心理发展和成熟度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父母过于严格、过于放任、溺爱、过多控制和保护都容易让孩子人格发展受限,在应对学习、生活、人际压力时出现偏差,容易表现出悲观失望、苦闷压抑等消极情绪。
常见的情绪问题有:
焦虑;
恐惧;
3.抑郁;
狂躁。
中学生容易出现
情绪不稳定、偏激、狭隘、羞怯心理等问题。他们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尤其害怕别人对自己的否定评价,并容易给自己身上贴上
“我不行”“我没用”等标签。焦虑心理在中学生中比较常见,是导致心理问题和其它情绪问题的重要根源。
性心理问题:
1.性幻想和性冲动;2.自慰及
后的焦虑与自责心理。
正常的青春期个体,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性欲望和性冲动
,由于性行为具有社会属性,受到社会习俗、道德、法律的制约,所以有些中学生会经常使用性自慰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性欲望。性自慰的主要方式是手淫,虽然该行为能带来生理上的刺激,但它在导致生理刺激超强时,心理刺激却趋于弱化,所以有不少中学生会产生苦恼、自责和羞愧等不良的心理反应
。这说明:过度手淫,会给中学生的身心带来消极的影响。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一般都是个人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的综合。无论对中学生本人来说,还是对家长和教师来说,只有寻找到各种心理问题的成因,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就中学生的个体而言
,天性就存在差异,有些人天生敏感、内向,如果在童年早期和后期的教养上,没有被好好接纳,便容易让孩子发展出不自信的人格,
同时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个阶段是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育的青春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情绪失衡、自控力差、逆反等不良心理产生。
家庭原因
:需要引起各位家长警觉的是:孩子在学校呈现出的各种心理问题往往是家庭教育欠缺的表现。家庭教育缺乏爱与温暖是中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总根源。具体说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不良的家庭教养态度和方式。如父母要求过高、不尊重孩子、不关心孩子、与子女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对孩子的负面评价过多等。
父母的焦虑与期待。
随着人们竞争意识的增强,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上升
,他们常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孩子,而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实际能力全然不顾,结果是许多孩子由于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又不敢公开与父母冲突,所以把不满压在心里,有时转向同学发泄,冲动性很强。因为不能达到家长的期望
,他们经常受到父母的数落,甚至惩罚,由此加重了不满、恐惧
、焦虑、自责的倾向,直接导致了身心的不健康状态。可见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在没有转化为孩子的内心需要,甚至与其需要相冲突时,最容易引起孩子的精神压力,而导致种种心理问题的产生。
父母人格本身有缺陷。不可否认,几乎每个父母人格都有缺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当然,人格缺陷越是严重的父母对孩子的伤害也就有可能更重,避免伤害,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古希腊的那句至理名言:
认知你自己!
家庭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父母对自己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是一辈子的事情、一辈子的使命,当然也是人生最为重要的唯一的一件事情。父母越是自知,对孩子的伤害也就越小。
父母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不足。父母对青春期心理特点的认知还停留在原始水平,大大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家庭结构和氛围不佳。如三代以上同堂并且祖辈参与家庭教育过多、夫妻关系不和睦等。
社会因素:
中学生的情感和心态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等)生活环境,取决于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环境和个体环境。也许是因为现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过快,整个社会都在焦虑,动不动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未来的生存的压力让家长想把孩子逼成超人,大家的关注点似乎都是功成名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过于偏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得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与学习有关的事,个人的需要、兴趣和爱好往往无暇顾及。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获得好的成绩,体验到成功和快乐,也算是一种成就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但如果学习成绩不理想,自我在学习方面的价值难以体现,缺乏在群体中的重要地位和对群体的归属感,个人原有的兴趣、爱好又不能得到满足,则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困扰,导致某些心理问题。
三、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至少应从三个层面上给予关注。
第一个层面:
学生层面。中学生应该多学习一些青春期的心理学知识,最大限度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实现自己。
我们知道,困扰中学生的一种非常可怕的情绪叫
,它的杀伤力非常大。所谓焦虑,是指当我们面对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时而产生的渺小感、孤独感、软弱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为了抵御这种不良的情绪体验,我们可能会采取不同的策略:
通过追求优越感使自己变得强大。比如说通过学习成绩的拔尖或进步体现优越、通过身体的强壮或运动技艺的高超体现优越、通过潇洒的外表体现优越等等。无论你通过何种方式方法体现优越,也只有当你将追求优越感与集体的利益结合起来的时候,你的焦虑感才能被有效的遏制。德国大文豪
说过:
“人最大的幸福就在于发展个性。”可见,不发展个性的人是不会幸福的。但同样的道理,只注重发展个性,而不关注集体、社会和人类利益的人,也是同样不会得到幸福的。幸福在于二者的有机结合。
通过封闭自己避免焦虑。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对抗焦虑的方法。它的原则是通过将自己与他人和外部环境隔离,以便保护自己不受外界的干扰和伤害,但同时,这必然导致个人发展的停滞。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焦虑可以导致强迫性手淫及其它一切形式的性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
·霍尼
1885-1952)告诉我们,恐惧和焦虑都是对危险的恰当反应,但在恐惧的情况下,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和客观外在的;而在焦虑的情况下,危险则是隐而不露和主观内在的。也就是说,在恐惧的情况下,危险存在于现实中,无能为力的感觉也是由现实所决定的;而在焦虑的情形中,危险却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所激发和夸张了的,无能为力的感觉也是由我们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学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我们自己,以便最大限度的实现我们自己。
第二个层面:
家庭教育层面。这是我们最看重的一个层面。孩子的发展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大厦之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在应对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时,父母需要改变一些思维模式:
第一,父母要成为孩子减压的第一道防线,而不是加压线。
父母要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长处短处,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培养自己孩子,将潜能发挥出来,以便将来可以独立的应对生活,这已经是美好的人生。如果父母能意识到自己是普通人,孩子长大一般也是一个普通人,这才是生活的常态。
家长不合理的期望水平,往往是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第二,父母要学会照料自己。
有不少父母是使用牺牲的方式来照顾孩子的,需要知道,父母也仅仅是一个普通人,也会有疲劳倦怠的感受,也会有自我怀疑和无助的时候,还会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如果父母没有意识都照顾好自己的重要性,亲子关系就会变得更加艰难。其实,孩子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忍受一般所谓的创伤,例如突然的断奶、偶尔的打骂等,只要在内心深处,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爱着的,被父母需要的,就足够了。一个过分操心的父亲或母亲,可能相信自己为了孩子的幸福愿意做任何事情,但事实上却根本没有考虑到子女独立发展的需要。
第三,父母要接纳孩子正在长大的现实。
父母爱孩子的最终目标是鼓励孩子独立,随着孩子步入青春期,父母应该多在情感、温暖、理解上下功夫,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向平等、民主、开明的等教育方式转变。
第四,父母应多使用鼓励的对话模式。
对话预设的前提是平等。孩子长大了以后,便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而秘密倾诉的对象可能是好朋友而不是父母了。父母需要改变童年时期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方式了,减少对他们生活事件细节的掌控,提供更多的平等对话交流方式。
第五,提升孩子的心理调节水平。
孩子长大走进中学的大门,必然会遭遇或大或小的挫折,家长应以身作则示范给孩子应对挫折的心态和方法,特别应通过自己的挫折应对经验
帮助孩子认识到心理问题要靠自己的行动去解决,只有靠行动,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自我观察、自我管理、自我调整、自我监督,才能消除矛盾和冲突,提高青少年的心理调节水平。
第三个层面:
学校教育层面。美国教育哲学家
·杜威
1859-1952)指出:“家庭教育不足以让孩子有能力预判复杂社会情境中的困难。”因此,作为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的学校教育就凸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性。作为实用主义大师,
认为,最好的学校教育应该是,让学生从生活本身学习,创造生活条件,使得所有人都能在生活过程中得以学习。
时间的车轮过去了
100多年,
的这一理念与中国社会依然格格不入。遥想差不多
512年前的心学大师
王阳明
提出的
“知行合一”理念带领他在实战中所向披靡之时,是何其威风八面!但在主流社会中也难以立足。
王阳明
真有神似之处!
从总体上看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存在的致命伤就是:学习的心理方面和逻辑方面严重脱节。换句话说就是,教育者只关注了中学生的思维和理性发展,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
当然,学校和教育者所面临的难以逾越的体制和社会原因必须纳入考虑的范围,但是,无论如何,从作为教师的角度讲,我们依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起码可以左右自己的教学心态和教育理念,用心去理解学生,不断地鼓励他们勇敢的面对和解决问题,在发展个性的同时发展社会情感。对学生过于挑剔或者严厉会使他们丧失勇气,过于温和和放纵又会使他们形成依赖心理。要做到因材施教真的很难,但我们依然不应放弃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接下来,我们将给出一个综合性心理咨询的案例,以展示对学生关爱的重大意义。
四、一个综合性的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这是一个借鉴了奥地利心理学家
阿德勒
的案例,此案例在咨询过程中用到精神分析技术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知识。
来访者,明华(化名),是家里唯一的男孩,
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父母工作努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全家人给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度过了比较快乐的童年。
明华的妈妈心地善良、多愁善感;爸爸诚实顾家,奉行
“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只要孩子做错事情,不是棍棒就是拳脚。
于是,明华从小就学会了撒谎,至今不改。其实,明华撒谎的原因只是想逃避父亲的责打。
明华在婴儿时期就总是喜欢大哭大闹,但他身体非常健康。
婴儿哭泣的原因是各式各样的,明华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缺乏养育的经验。孩子之所以会哭泣,通常是因为生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比如说:肚子饿了、没有及时清理大小便等。
明华的妈妈说,孩子害怕独处,根本不能一个人独自玩耍。
这说明妈妈对孩子的照顾太无微不至了,这势必影响到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爸爸严厉,妈妈溺爱,会促使孩子转向那个宠爱他、纵容他的人。
明华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是因为他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明华总是想控制别人,他没有真正的朋友。
父亲的棍棒教育树立了恶劣的榜样,明华总是想控制别人,这使他变得软弱和依赖。
明华总是惹是生非,做事鲁莽。
这是因为他对自己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什么都学不会,招惹是非是为了掩盖这一点。
明华性格固执,挑食,喜欢动物。
喜欢动物蕴含着一种对控制欲和优越感的追求。这种爱好当然不能说是一件坏事,然而,明华的案例却是一种统治欲望的表达。
在他的生活风格中存在着许多非常明显的错误。在妈妈的刺激下,他的社会情感只得到了部分的发展,对于社会情感的进一步发展,他温和的妈妈和严厉的父亲都没能为他指出明确的方向。这种社会情感始终没能走出他妈妈的世界,在这里,他认为自己备受关注。
所以,明华对优越感的追求所指向的并不是对社会有用的方面,而是自己的虚荣心。为了让他朝着对社会有用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对他的性格发展加以塑造,让他重新建立起信心,这样,他才容易接受我们的意见。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扩展他的社会关系的范围,由此来弥补他妈妈的忽视,同时还要他和妈妈达成和解。我们要逐步推进对他的教育,直到他对自己过去生活风格中的错误能够像我们一样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如果他不再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他的独立性和勇气就会因此而增加,他也就会把自己对优越感的追求转向对社会有用的方面。
2021年4月3日1200至1818于家
家庭会议
0052摘要
时间:
20210328
2127
2200
地点:
HOME
出席:
MEIWMWWATAO
主持:
纪要:
1.全家一起聊天;
WM因为没有滑成冰在哭、闹情绪。)
END)
推荐阅读
001十年必读书单
002论亲子关系
003青春期的爱与性
004自由与家庭教育
005手机成瘾怎么办
006生命的态度
007我是一条咸鱼
008敏感型儿童的因材施教
009呆在家里陪孩子
010潜意识之箭
011自私与自尊
012历史与人性
013“自私”的父母不自私
014青春期的人际交往
015拥抱死亡
016青少年的人生使命
017母亲的焦虑
018夫妻之路
019孩子生病心得
020基于两种基本心理态度的家庭教育
021疫情下的高考策略
022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
023孩子胆小怎么办
024理性与情感
025心灵的独立战争
026精神生活
027妈妈,我要吃冰淇淋
028弑父情结
029亲子分床大战
030文化对人的塑造
031深度好文▏一个小男孩眼里的自己和世界
032中小学生返校后的心理调适(家长篇)
033中小学生返校后的心理调适(校园篇)
034婴儿的心理抚育
035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036小学生的家庭教育
037怀念皮亚杰
038性欲与权欲
039高中生爱情课
040我的心
041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
042自责感与人的成长
043情感教育的价值
044儿童的东西该不该分享?
045守规矩的孩子幸福吗?
046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吗?
047谁偷走了孩子的创造力?
048当孩子感到无聊时该怎么办?
049孩子为什么不“孝顺”?
050跟孩子做朋友好吗?
051教育孩子,你处在第几个层次?
052孩子“任性”为哪般?(小女在成长)
053父母能不能对孩子发脾气?
054孩子是不是一定要读幼儿园?
055为什么说生活风格对孩子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056家庭教育中父母应给予孩子怎样的爱?
057孩子内向怎么办?
058孩子外向也烦恼?
0593岁的孩子有自尊吗?
060孩子挑食怎么办?
061小孩子的嫉妒心里隐藏着怎样的神秘力量?
062好奇心——铸就孩子的心灵之魂
063致女儿的一封信
064孩子“破坏欲”太强怎么办?
065心理创伤真的那么可怕吗?
066浅探孩子的控制欲
067完美妈妈的心理学分析
068妈妈,我想对你说……
069家庭教育之夫妻关系
070家庭教育之单方养育
07140岁左右的男人更容易出轨吗?
072家庭教育之独生子女
073家庭教育之两孩养育
074求求你,别夺走我的想象力!
075家庭教育质量的晴雨表——拒绝方式
076再论夫妻之间那点事
077家庭教育之心理边界
078关于提升儿童教育全面性的思考
079婆媳关系探究
080儿童讨好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081儿童“无理取闹”行为的心理分析
082儿童情绪体验对话初探
083爸爸如何与女儿相处,为女儿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084关于培养儿童独立人格的思考
085孩子为什么爱说谎?
086电动车上的数学
087儿童挫折教育浅探
088如何让你的孩子拥有惊人的专注力
089从儿童的日常行为透视家庭教育的得与失
090谈判高手之路
091家庭教育质量之核心要素:接纳
092孩子为什么不爱听你讲道理
093孩子的“胡思乱想”意味着什么
094棍棒之下出孝子吗
095浅探积极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096如何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097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生?
098故事技术实操分享
099家庭教育如何补足学校教育的短板?
100一场场冲突后,夫妻关系将走向何方?
101拒绝孩子的艺术
102妈妈的焦虑
103论社会文化因素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104走进孩子心灵的法宝——游戏
105感悟《道德经》带给家庭教育的启发
106如何运用同理心,顺应孩子的天性发展
107儿子小学初体验
108谁家孩子不青春
109家庭教育中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10重大生活事件的心理转换
111你的孩子孤独吗?
112好的教育
113浅探韩非法家思想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114电玩时代,你的孩子将何去何从?
115孩子的世界
116自信的孩子会幸福
117家庭教育需要慢慢来
118青春期的那点事(家庭教育版)
119亲子关系之道
120孩子拖延怎么办
121家庭教育的后花园
122家庭教育的非暴力沟通
123家庭教育的思维和情感导向
124如何化解孩子的情绪炸弹
125皮亚杰教育思想带给家庭教育的启发
126原生家庭之殇
127致妈妈
128儿童的交流与合作
129儿童作业风波
130中国儿童的道德困境
131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
132如何顺应儿童的天性
133青春期亲子沟通的智慧
134儿童教育与逻辑思维
135优秀的代价
136青少年自杀的家庭应对策略
137中学生学习之道
138高考前十天心理调适
139家庭观念传递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140亲子冲突修复术
141柏拉图与家庭教育
142三个不讲道理的人
143做一个幸福的人
144孩子的明天
145如何培养一个有担当的孩子
146儿童神经症的防治
147BJ*自卑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148ZFQ•儿童的梦
149吃苦与成才•ZFQ
150人的本性
151教育的抉择
152心灵的重建
153教育的灵魂
154致高一
155本能与成长
156顶尖心理咨询师的进阶之路
157童年之痛
158人本家教
159甜蜜的敌意
160人的幸福
161家庭性教育
162
妈妈的杀伤力
163教育泰斗——昆体良
164爸爸的杀伤力
165
儿童教育
166正念与家庭教育
167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
168看不见的孩子
169自然教育——致敬卢梭
170
孩子是父母的生命导师
171大教育观
172儿童心理创伤
173
斗地主与家庭教育
174儿童的排他行为
175敏感型孩子的家庭教育
176给儿子讲《平凡的世界》
177亲子“尬聊”小谈
178
儿童的心理冲突
179
考试作弊
180
体验教育——遥望福柯
181家庭会议
182儿童的成长
183孩子厌学拒学的心理分析
184认知教育——走近布鲁纳
185如果孩子恋爱了……
186从《全球通史》看家庭教育
187儿童“将心比心”能力的培养
188儿童不良行为的纠正——致敬阿德勒
189考试焦虑的应对策略
190神性儿童
191孩子对父母说“滚”的背后……
192儿童的人格发展
193“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的心理分析
194弗莱雷的启示
195打骂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196论儿童的意志和理智
197一只把人逼疯的小仓鼠……
198父母的职责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4-04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