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生命教育的缺失
作者:闫志新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者
在过去短短的一周内,连续看到两则新闻,一个就读于上海某所知名公办小学的五年级男孩,因作业问题,跟父母产生矛盾,选择了自杀。紧接着,一名上海17岁少年,因在学校跟同学的人际矛盾,受到了母亲的批评,冲下车,跳下了高架桥……两起事件中,我们遗憾、心痛,感叹孩子对生命不珍惜,叹息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不理性”……生命已逝,我们不仅仅要对两个逝去生命感到惋惜,更要反思家庭教育该走向何处?
每年9月份,一批孩子升入小学,随着学业的深入,很多孩子开始觉得自己的父母是“假妈妈”、“假爸爸”。每天伴随着没完没了作业的是父母的吼叫和训斥。更有甚者,夜晚的十点多了,还能听到孩子的哭声或者父母的大声斥责。很多孩子开始想,是不是爸爸妈妈不再爱我了?
很多父母以为对于孩子的爱就是“尽心”辅导作业,帮助孩子每天学习知识,直到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但却不知道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真的爱他(她)”,真心在帮助他(她),他(她)对于这个家庭、对于这个社会非常重要,这才是更重要的父母之爱。
当今,面对孩子的明天,“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普遍共识,让众多父母日益焦虑,而处理这种焦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转嫁到孩子身上。于是很多的父母用最直接、粗鲁的方式,逼迫孩子学习或者代替孩子学习,导致孩子的兴趣丧失,同时还丢掉了亲子关系。父母过多地使用激将、批评、包办、代替等方法,使孩子在成长中体验到的不是认同和支持,而是不被接纳和理解,会导致孩子们出现自我价值感的不足和自我的否定。很多父母会说,只有你在家里能接受我们的否定了,才有能力去接受社会的否定。这样的逻辑正如同:一个身体抵抗力本身就差的孩子,通过在寒冷的天气下穿着短衣短袖去练习,以此来去锻炼身体的抵抗力,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孩子反复发烧,引起身体的不健康。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教育理念很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的破裂,最终孩子沉迷游戏,陷入早恋,极端者离家出走,甚至如文中一开始提到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家庭教育
是一门科学,需要每个父母去了解学习,没有人会无师自通,切不要给孩子造成创伤时,才来幡然醒悟,那将为时已晚。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把握珍惜生命的根本,让孩子拥有珍爱生命的能力呢?
首先,生命教育的起源是“我从哪里来”的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经由父母的爱的孕育的结合,在妈妈的肚子里,感受着被照顾、被爱、被期待的这样的过程来的,每个父母都要这样告诉孩子,而不是跟孩子开玩笑地说:你是我捡来的,你是我买来的,你是我从哪里找来的,这样看似好玩,实则是对生命的根源的不珍惜,会让孩子对于生命的不够珍视,并对生命产生无价值感。
其次,是孩子的配得感的建立。
配得感通俗来讲,就是让孩子感觉我值得拥有爱我的父母,更好的玩具,更好的朋友,更好的成绩,更多的进步。而不是,我不进步,爸爸妈妈就会生气,就会不开心,就会不爱我。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很多父母看着孩子做作业,特别是写字,都会只盯着那几个写的不好看的,之后就急着赶紧指出错误,找出孩子各种不足。这样久而久之,会让孩子感受到,是我不行,父母对我只有不满和否定。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找出那些写的漂亮的字,先来夸一夸,之后可以指着并不好看的字,问孩子:“你觉得这个字怎么样?妈妈觉得它配不上你哦。”这样会从潜意识增强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总之,父母的肯定,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力量之源。
再次,父母要同理孩子遇到的难题。
很多时候,我们把孩子的学习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以为这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在孩子遇到学业压力、人际冲突等各种状况时,甚至比孩子更加着急、焦虑,觉得为什么自己教了那么多次,还是学不会,但我们从来没想过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有着什么样的困难。在上述的案例中,妈妈表现出来的首先应该是对孩子遇到困难的关心和理解,而非一味的斥责。面对孩子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果父母把这些都看成是孩子犯了错误,那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批评孩子,但如果父母想到的是,我的孩子遇到了困难,他需要我的帮助,那我们表现出来的就是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最后,任何以损伤孩子自信心为代价的教育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拥有自信的人,才有能力和力量去应对社会的所有变化和挑战,我们所生活的今天,瞬息万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孩子需要具备去应对变化的能力。有时候为了能让孩子马上完成当下的作业,我们用“催、盯、吼”的三大利器,有时候确实能收到父母想要看到的结果,但实际上是,孩子并不是为了学习本身,而是迫于父母压力本身,最后极易产生自我否定,自信心不足。这样孩子面对困难往往会选择逃避,或者面对失败无法接受和应对,最终走向不可回头之路。
任何一次悲剧的发生,都是对在世之人的警告,希望这些悲剧能让更多的父母知道:真正的父母之爱,是让孩子知道对生命的珍爱。父母要做的是,给到孩子真正需要的爱——接纳、理解、允许、欣赏、支持,帮助他(她)成长,收获幸福。
END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申请。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4-04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