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 家长、学校、心理咨询行业扮演何种角色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心理健康教育【回顾】 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 家长、学校、心理咨询行业扮演何种角色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心理健康教育【回顾】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 家长、学校、心理咨询行业扮演何种角色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心理健康教育【回顾】

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 家长、学校、心理咨询行业扮演何种角色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心理健康教育【回顾】

HarvardCES

获取持续更新

主题内容回顾

2021年4月11日,2021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心理健康教育分论坛成功举办。

李新影老师,杨意老师和简里里老师各自结合自己的观察、实践或研究,分享了许多有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更多人认识到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并且展望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未来的发展。

嘉宾分享回顾

李新影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专委会,中国心理学会情绪与健康专委会委员

国际社会认知科学学会中国分会理事

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研究兴趣包括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孤独症谱系障碍等

李新影老师首先从数据层面,

强调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中国科学院团队负责的心理健康报告蓝皮书显示,2019-2020青少年抑郁检出率24.6%。这个抑郁的数据相较2009年没有太大的变化,没有减少。疫情期间的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焦虑检出率36.43%,抑郁23.52%。

在这些焦虑和抑郁的人当中,只有少数人去寻找帮助,大多数人没有重视。

接着,她

分享了青少年抑郁、焦虑的原因

——1.教育内卷2.不良教养方式3.校园霸凌4.生理原因(大脑发育,基因等)。李新影老师的兰花/蒲公英理论显示,不是每个孩子遇到负性抑郁事件都会抑郁。有的人在基因上比较抗打击,像蒲公英,另外一些人像兰花,比较娇柔,所以要对兰花孩子进行特别的保护。因为不能直接测基因,我们没法判定孩子就是兰花或者蒲公英,所以最好的方法是

保护和重视所有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更多来自于环境还是基因呢?

李新影老师认为

环境和基因都会影响心理健康

。从环境上来看,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大的影响。李老师的团队的研究发现,如果孩子13岁的时候,母亲对孩子不好,那么当孩子16岁的时候,核磁扫描显示,16岁的时候母亲不当的养育方式会影响孩子大脑里好多的神经结构,特别是杏仁核。李老师的研究还发现,不当的父母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在学校里容易受欺负,(因为孩子内心会因为不当的教养方式而空虚、不强壮),然后因为在学校容易受到欺负,这些孩子更容易焦虑抑郁。

最后,李老师总结了她的分享,并给出五个结论。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

心理健康问题是多方面的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实在是太重要了。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很大。教养方式得当的话,青少年心理健康还是能得到保障的。

应该对家长进行知识普及和教育。

家庭和学校应该重点着手去预防和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督导

牛津大学硕士,康奈尔大学博士

哈佛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后

哈佛大学教学医院麻省总医院跨文化学生情绪健康中心中国心理教育主任

杨意老师

围绕心理疾病的识别,发现症状后的分析,以及如何与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沟通交流

,展开了分享。首先是

常见心理疾病症状的识别

。情绪方面:起伏大,容易暴怒,烦躁,过渡内疚等。身体方面:暴饮暴食,体重迅速改变,睡眠紊乱,精力下降,可能会出现头痛胃痛等躯体化状态。认知方面:思维变得迟钝,判断力下降,做出会对于他人不利的决定,对批评较为敏感,容易钻牛角尖,可能会出现幻觉。

杨意老师发现,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

可能会出现深刻的内疚,他们会觉得无助或者成为别人的包袱,有绝望感

。他们行动迟缓,逃避,放弃,会做出有害自我健康等行为,甚至对自杀自残做研究或尝试。孩子的成绩不一定会下降,他们可能会强撑着,所以看不出太大改变。而他们在学校可能会失踪,身体语言躲闪,身体状态躲闪。如上都是需要引起老师、父母和孩子周围的人注意的细节。

接着,杨意老师对如何在发现症状后进行分析,展开了以下分享。1.心理方面的症状和身体方面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重叠,在出现心理症状时可对身体做一些检查。有心理疾病不能排除身体疾病,反之亦然。2.家族史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一定要告诉医生。可以告知孩子家族史,并为孩子建立积极的鼓励,如:“这位家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了出来……”等等。

最后,杨意老师分享了

家长如何与有心理疾病症状的孩子沟通

沟通前的心态准备:

家长需要反问自己,如果自己生病会希望其他人如何与自己沟通。

家长需要坦诚地问自己,为何想要和孩子沟通。

家长需要问自己:准备好接受这样的孩子了吗?

家长对于孩子有什么期待。讨论问题时,家长需要:

1)避免站在伦理上的制高点2)就事论事,接受结论的局限性3)聆听,赞美孩子,哪怕不同意孩子的部分观点。

简里里

简单⼼理创始⼈兼CEO,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心理学硕士,曾任中央财经大学讲师,于2014年创办简单心理

2016年⼊选福布斯亚洲医疗健康领域

30Under30⻘年领袖

2019年被FastCompany评为年度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

简里里老师首先分享了

心理健康领域的构成和概念

。她说,在讨论一个人的心理困扰能否被划为疾病的状态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有些人的严重程度虽然不能被确诊成疾病,但是他们也会感受到心理压力和痛苦。精神病人虽然有症状和痛苦,但是他们仍然可以在社会上做出各种成就。青少年心理健康层面上,青少年内在感受到的情绪困扰程度不同,映射在青少年的行为模式上也不同。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厌学)其实是家庭系统内在的问题的反射。

接着,简里里老师

从精神科及医疗领域

进行了分享。她说,现有的精神科通过医生对症状的观察来进行确诊心理疾病,通过调节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水平来进行治疗。这种方式有一定局限性,因为医生无法观察到咨询者每时每刻的情绪和行为变化。而目前的研究针对以上的局限性,引进了更先进的手段(如AI)和更早的筛查来预防心理疾病(如自闭症)。

简里里老师还

从心理咨询领域和她的工作实践层面

进行了分享。她说,国内的心理咨询系统尚未完善,但国家也在努力搭建各种平台和系统(包括保险系统)来支持心理咨询。从她的工作经历来看,心理干预在国内没有特别成熟的、被商业化的干预方案。而伴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心理健康教育有被商业化的趋势。人们的心理需求是非常大的。她创立的简单心理,这几年来在帮助心理健康行业搭建心理咨询模型,培养咨询师的商业成长并催化整个心理咨询环境成熟。

最后,简里里老师总结到,

心理咨询行业在未来二十年内会有颠覆的发展,且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和催化心理咨询在中国的发展。

嘉宾问答精彩瞬间

Q1:

到底什么是好的教养方式和成长环境?怎么可以对父母干预,让父母先有好的心理健康,再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李新影老师

回答道,她的研究团队在研究中问了父母一个问题:你是不是给予了孩子温暖和关怀,并及时对孩子的需求进行反应(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关心,孩子不需要你的时候不要强求去关心)。她的研究给父母的问题还包括很重要的一点:父母是否对孩子粗暴、虐待孩子,父母有没有打孩子、骂孩子。父母不能对孩子有粗暴的教养行为方式或精神虐待孩子,因为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她还提到,父母需要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影响孩子,而不是强求把自己的三观强加给孩子。有些父母自己就有很大压力,本身可能就没有很好的心理健康,所以会把压力焦虑这些传给孩子。所以家长需要非常关注教养方法,去买书,去学习,不停地学习和反思,在怎样教养孩子的问题上终身学习。

杨意老师

提到:

1.在当今社会,我们不焦虑是不可能的,但是父母要关注到自己有没有传染焦虑给孩子。

2.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认知思维倾向,比如认知扭曲现象(非黑即白,完美主义,绝对主义)。所以父母要关注到自己的思维方式,有没有因为自己的认知扭曲而影响孩子。

3.家长要做好自我关怀。如果爸爸妈妈很生气、很疲惫,爸妈关系不好,那么这个孩子情绪上的接纳,思想上的引导,受到的关怀,会大打折扣。这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4.正面自我关怀方式有简单三步:

(1)觉察当下的情绪和状态,去接纳

(2)共通角度:不只是我在遭受。当我们看到人性共通点,我们顿时就不会觉得那么压抑了。(3)换个角度想:如果是我真心关怀的人,在遭遇痛苦,我们会给ta什么建议,然后这样去对自己,对孩子。

Q2:

针对各类心理困扰,能否请各位老师分享一些有用的资源,包括线上和线下、社区内的资源?看一次心理咨询师还是相对比较昂贵的,对一般家庭来说如果无法负担这类开销,还有什么渠道可以为孩子获得心理支持呢?

简里里老师

回答道,她了解到的中学和大学里的心理咨询中心,对青少年和家长是一个比较触手可及的资源。对于自杀危机,国内也有干预热线。简单心理有线上公开的教育型心理讲座。

李新影老师

补充道,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专委会有免费的公益讲座。

Q3:

针对心理困扰,能不能请老师分享一下资源呢?

简里里老师

回答道,在不同的功能上,有不同的资源。据她了解,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心理医生,这是许多学生触手可及的较好的资源。另外一点是书籍。以及,国内自杀危机干预热线是可以使用的资源。简单心理之前每周都有2-4场的讲座,国内也有许多大平台,例如微博,有关于这些的板块。

李新影老师分享道,中科院有纯公益的讲座,而且有许多在心理方面的大咖分享。但这个不是一个很稳定的来源,是时不时的有。

杨意老师

分享道,同伴支持可以给予情绪上的支持。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以创建心理小组,如治疗心理创伤等。大家通过自学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缓解心理困扰。

心理健康论坛主创团队

谌书敏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

预防科学与实践硕士在读

本科毕业于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双专业荣誉学士,现任哈佛大学压力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助理,曾在波士顿麦克莱恩医院设计社会情感学习课程,致力于朋辈心理互助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

“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值得被聆听,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尊重,被看见。”

龙音如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

预防科学与实践硕士

本科毕业于波士顿学院应用心理与哲学荣誉学士,目前在波士顿麦克利恩医院的抑郁与焦虑研究中心从事神经科学方面的临床研究,主要课题是压力对已康复的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我们虽是尘埃之物,却也使浩瀚宇宙得以知已。”

曾华铭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

人类发展心理学硕士在读

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曾为上海市重点“儿童脑智提升课题”研究助理,在字节跳动从事教育项目开发实习,并建立心理健康相关的创业公司,帮助学生找到最舒服的状态和生活节奏。

“育人于脑,育人与心”

文案:李南瑛

排版:赵家琪

头图:杜思加

审核:李思琳

所有权归创作及嘉宾人员

转载引用请联络官邮

在看WOW

告诉更多朋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