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鹏教育集团
考前模考精讲课程
预约中…
小积累不如大预测
宏鹏教育
包括预测卷在内的考前模考精讲班课程
预约中,欢迎需要的童鞋们
发送微信消息:联系方式+预测卷
获取详情。
by-宏小鹏
2016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育过程》一书是由布鲁纳所写,被誉为“现代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教育著作之一”。
2.A【解析】只有当一个人的遗传素质达到成熟之后,再对其进行教育才能发挥作用,因而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3.B【解析】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4.A【解析】19世纪欧洲把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同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该种方式为双轨制。
5.C【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相对于政治、经济、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二是: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三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B【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7.D【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
8.B【解析】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王老师既讲了“镭”这个知识,又通过居里夫人的例子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因而体现了该原则。
9.D【解析】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陈老师在教学中进行的评价,因而体现的为形成性评价。
10.D【解析】情感陶冶法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班主任李老师通过板报、墙壁等媒介建立良好的班风为的就是能够使同学在这种环境中受到感化,因而体现了该方法。
11.C【解析】长善救失指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且能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失误过错。冯老师的做法是让该同学美术上的特长引导他思想的转变,因而体现了该原则。
12.A【解析】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如“一目十行”“耳听八方”“眼观六路”。
13.B【解析】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14.B【解析】在中学阶段,中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中学生个性趋向成熟稳定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们能对自己、对他人做出比较深刻的评价,开始学会从各种角度比较全面地评价他人和自己。
15.C【解析】算法式是把解决问题的一切做法步骤都列出来,然后逐一加以尝试,最终使问题得到一个正确的解。
16.D【解析】处于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17.C【解析】掌握趋近指的是个体关注掌握任务,学习和理解;根据自己的进步,和对任务的理解深度来评价自身表现。掌握回避指的是个体关心的是如何避免不理解和没有掌握任务的情况。
18.D【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阶段的任务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小孙对于未来到底要做什么人的这种矛盾心理体现了他在这个阶段思考自我同一性的问题。
19.B【解析】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耗竭,主要表现在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两个方面。如极度的慢性疲劳、力不从心、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等。二是去个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教师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态度和情感对待学生。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孟老师的表现体现为去个性化。
20.C【解析】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华和他的同学正因为参加了比赛才促成了一种良好的纪律,因而体现的是该类型。
21.A【解析】强化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是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化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良好行为。杨老师对晓玲的表扬就是强化她的良好行为,使其改变内向的性格。
二、辨析题
22.【参考答案】错误。教育目的的确定除了人自身的发展需求这个因素以外,还要考虑社会的需求,此外,不同教育者的教育思想也应该作为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
23.【参考答案】错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4.【参考答案】错误。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的一种,处于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因而它符合短时记忆的特点,不会持久保持。
25.【参考答案】错误。智商与学习成绩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即智商越高,一般学习成绩越好;智商越低,一般学习成绩越差。但它们并不是因果关系,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个人的努力程度等因素。此外,智商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智力受遗传影响较大,智商保持相对稳定,但智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第四,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7.【参考答案】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动力的作用。
28.【参考答案】(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观
(3)内化学说
(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29.【参考答案】(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四、材料分析题
30.1.【参考答案】(1)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张老师让同学说通过自己动手做两个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得出萝卜在两种不同液体中的不同反应。
(2)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张老师通过非常形象直观的示意图展示了实验的结果,即体现了演示法。
(3)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张老师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即体现了该方法。
(4)发现法;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张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的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思考,即体现了发现法的运用。
2.【参考答案】(1)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张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的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思考,即体现了发现法的运用。
(2)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张老师通过示意图让学生直观看到实验呈现的结果即体现该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张老师在最后布置的小组讨论的作业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使学生将课本当中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31.1.【参考答案】晓雯的冲突类型包括了趋避冲突和双趋冲突。
趋避冲突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所谓“想吃鱼又怕鱼刺”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晓雯有竞选班长的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的冲突就是典型的趋避冲突的体现;
双趋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二个动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此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于取舍的矛盾心理,这就是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是双趋冲突的真实写照。晓雯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的冲突就是双趋冲突的体现。
2.【参考答案】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常常遇到各种动机冲突。如果对动机冲突不能很好处理,就会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使人陷入困惑和苦闷之中,甚至颓废和绝望,无力自拔。动机冲突不但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还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甚至使人的精神状态趋于崩溃,乃至行为失常。作为晓雯的班主任,应该加强对晓雯意志果断性的训练,使其在应对冲突时能够果断的做出决定。
2015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CABC6-10.CBDAC11-15.DABDA16-20.BBAAD21.C
二、辨析题
22.【参考答案】错误。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并不是德智体诸方面的平均发展。
23.【参考答案】正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24.【参考答案】错误。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程序学习与合作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能混为一谈。
25.【参考答案】错误。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就是正迁移。如果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正,如果产生的是抑制,就是负迁移。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27.【参考答案】一、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整合性原则
4.先进性原则
二、总体要求
1.注重有效备课
2.强化适时备课
3.提倡集体备课
4.教案备写实行分层要求
三、备课构成
1.学期备课
2.单元(章节)备课
3.课时备课
四、教案备写要求
1.教学内容要精细
2.学情分析要全面
3.设计理念要先进
4.课时安排要合理
5.教学目标要明确
6.教学重点、难点要准确
7.教学具准备要充分
8.教学过程要有效
28.【参考答案】压力是人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心理压力源:
(1)认知:信息太多或太少,目标模糊、不确定,时间紧,难以选择或没有选择等,都会导致压力的产生。
(2)情绪:恐惧、焦虑、悲伤、愤怒,厌倦产生的动机冲突等也会导致压力。
(3)人格因素:易敏型人格或抑郁型人格容易产生压力。
生理压力源
(1)生理性:睡眠缺乏、疲劳等。
(2)环境:噪音污染、空气污染、过度拥挤等。
社会压力源
(1)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剥夺了个性的发展;
(2)家庭压力: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等;
(3)工作压力:职业发展、人际沟通、人际相处等。
29.【参考答案】(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首先,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静;其次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课堂提问。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当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材料中的我面对情绪冲动的小杨,没有强制他去给王老师道歉,而是寻找机会,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帮助班里取得运动会的好成绩,在老师的表扬下,认识到自己对王老师的失态,自己主动提出去道歉。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材料中的我十分信赖学生,相信垃圾不是他扔的;十分尊重学生,没有强迫学生去接受我的主张,而是静待机会,加以教育,使学生主动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1.【参考答案】
(1)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关。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
(2)材料里的小美,对自己期望较高,渴望成功,追求完美,在面试的时候。动机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过于紧张和焦虑,以至于发挥失常,面试失败。班主任老师要指导小美对这次失败进行合理归因,不要把这次失败归因于能力等内部稳定因素,让小美客观的认识到是因为自己紧张焦虑导致的,针对这个原因有计划的调整自己的认知,降低对考试的期望,学会放松,学会以平常心面对考试,把自己的动机水平调整到合理水平。
2016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一)答案
一、单选题
1-5.DAABA6-10.AADAC11-15.CBBBC16-21.CDCBBD
二、辨析题
22.【参考答案】错误。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而教学计划是授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设计的关于教学工作如何实施的文件,所以是不正确。
23.【参考答案】错误。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以下四个方面: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者的教育理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4.【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是无好坏之分的。无论哪种认知风格都有他的优点和缺陷,并不存在好坏之分。
25.【参考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虽然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要建立在熟练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否则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无从谈起。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27.【参考答案】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工作;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28.【参考答案】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这一概念是由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即学生独立活动时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他仍处于正在发展的过程。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29.【参考答案】(1)增强自我保健意识(2)学会应付压力(3)获得社会支持(4)寻求专家的处理(5)适当进行休闲
四、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①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导,帮助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②该原则的理论依据:一是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二是教育目的。③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一,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四,开发必要的乡土或校本教材。
31.【参考答案】在该案例中,教师所教授的学习策略并没有被学生真正掌握,因此导致学生记忆的效果不好。该教师违反了学习策略训练的几条原则:(1)主体性原则。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在该案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却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内化性原则。教师在教授学习策略之后,还要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使学生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在新的情景中灵活应用。
(3)特定性原则。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类型。已有的一些研究发现,同样一个学习策略,年长的和年幼的、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用起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确定学习策略。
(4)自我效能感原则。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在学生具体学习时,不断向学生提问和检查,并根据这些评价给其评定成绩,促进其使用学习策略,以使其体验到使用学习策略的收获。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4-04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