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课堂第三讲回顾】做孩子的情绪管理教练 【好父母课堂第三讲回顾】做孩子的情绪管理教练【好父母课堂第三讲回顾】做孩子的情绪管理教练

【好父母课堂第三讲回顾】做孩子的情绪管理教练

好父母课堂第三讲“做孩子的情绪管理教练”于9月25日通过微信群直播的形式举行,丁新华老师的精彩演讲得到了广大父母及学员的广泛好评。因为某些原因错过直播的家长们不用担心,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丁老师讲座的内容噢。

(滑动一下图片观看更多精彩噢)

错过今年好父母课堂的家长们

欢迎猛戳以下链接

往期回顾

第一讲丨

孩子的绘画能告诉你什么?

第二讲丨

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听话?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职工心灵驿站,雷秀雅,杨智辉,丁新华,王明怡

活动介绍

“好父母课堂”是由北京市教育工会心理咨询中心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承办,是为了迎合广大父母需求以及现代儿童所出现的一些主要的教育、发展、培养问题,围绕儿童和青少年早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展开一系列的教育心理专题讲座。本讲座聘请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专家们就教育过程中儿童和青少年早期的发展规律、心理与行为特点、案例分析和具体的应对方式等方面作深入的讲解,是面向所有中小学生家长的公益讲座!

此外,北京林业大学也开设了公益热线,您有任何心理问题可拨打如下电话,我们会有专业人员为您解答:

工会热线:62337911(周一到周六,每晚19:00-21:00)

第三讲内容回顾

做孩子的情绪管理教练

本次主讲的题目是做孩子的情绪管理教练。开始讲座之前,丁老师给大家举了个小例子作为引入:星期六下午,一个奶奶带着一个6岁左右小女孩在小区广场玩。在玩的过程中,女孩一不小心摔倒了,哭得非常的厉害,好多人在围观。奶奶安慰她说,你不要哭呀,谁让你不小心,那你别过去就好了呀。结果越安慰孩子哭的越凶。

如果你的孩子摔倒了,哭得比较凶的时候,你一般会怎么处理?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如生气、害怕、发脾气等,那我们做父母有什么样比较合适的方式去安慰跟支持孩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关于情绪管理教练的主题。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是

理解情绪,讲述了有关情绪的分类、特点、规律等

。情绪是我们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对外在事物的主观态度跟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

情绪与内在的需要和外在的刺激有关

。父母管教孩子,孩子如果不听话、没有按期待的话我们会生气,这也是外在反应刺激与内在需求之间的冲突。

1、按性质划分,情绪可分为

正性情绪

负性情绪

。正性情绪如高兴、快乐、开心、满足;负性情绪如焦虑、恐惧、害怕、生气。

有6种基本的情绪

:愤怒(生气)、害怕、伤心、厌恶或羞愧、喜悦、惊讶。

3、按深浅来划分:

深层情绪、表层情绪

。深层情绪就是这个事情给你带来的最直接本能的情绪,比如,孩子她被吓到了,那她第一反应的情绪是恐惧。表层情绪是在深层情绪的基础上有了加工和进一步的转化。比如说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生气,生气是我们最常体验到的。但在生气的下面,其实很多时候父母是担心孩子的。

了解了情绪的种类,一方面,是为了帮助父母在跟孩子相处过程中更好的觉察孩子的情绪。情绪往往是复杂的,又生气又害怕或者又生气又伤心等。另一方面,父母也要意识到

情绪很多时候是与深层的需要有关联

,最基本的需要,比如说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支持的需要、信任的需要。

回到开头的例子。小女孩她很害怕其实是安全感受到了威胁。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孩子不听话,父母对孩子生气可能是觉得自己不被尊重或不被理解。

所以任何一个情绪,追根溯源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深层需要,父母需要去看到那个部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理解这个情绪。

情绪除了与需要有关,也比较容易外显的,最容易展现在的可能就是我们的身体上面。就当我有情绪的时候,我的身体会有反应。古代有老话说

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这些都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如果情绪得到很好的宣泄的话,对我们身体也是很好的照顾。

情绪离不开行为

。当有情绪的话,可能会有一些比较过激的行为,打人、摔东西、自伤等。情绪是有动力有能量的,会驱动你去做一些事情。生气一般会激发我们的行动力,去防卫去采取行动,去保护去振奋;伤心的话一般我们会退缩,去寻求支持和自我的照顾,也渴望别人来照顾自己;害怕恐惧的时候,会被吓呆了什么都不做,逃跑,或者反击;羞愧厌恶的时候,想把自己给隔离起来。情绪具有很强的驱动力。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后面还会讲到。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在情绪情感方面会越来越丰富,也会越来越

。十岁以前有什么都会直接言表,进入青春期之后,情绪会慢慢的内隐。孩子有什么事不一定告诉父母。青春期也叫疾风骤雨期,表明了情绪的不稳定。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讲述了

情绪管理的基本法则

。1995年美国的一个专栏作家叫戈尔曼写的《情感智商》一书中,提到情商包括五个方面,一、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二、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三、自我激励的能力;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五、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丁老师讲的情绪管理主要指的是对自己情绪的觉察、调节和把控的能力。以下是

情绪管理的几个原则:

一、情绪无所谓对错

。我们要尊重每一个情绪,任何情绪的产生,有它的原因和理由,如受到外界的刺激,与未被满足的深层需要有关联。所以,感受是无所谓对错的,每一个感受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会对情绪有一个区别对待,大家会喜欢正性情绪,不太喜欢负面情绪。但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

所有情绪都是我们内在需要没有满足的结果,帮我们传递我们内心真实的一些声音跟状态

举个例子,一个比较容易焦虑的学生,总会担心害怕,其实他成绩状态很好,但对未来忧心忡忡。回到内在来看,他其实是对自己没有太多的信心和把握,会很害怕面对未知的部分。透过这个焦虑往深处看的话,看到他对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些需要调整部分,他怎么样能够更信任自己。他就不会那么焦急,担心和焦虑。

二、区分负面情绪和负面行为

。前面说到要尊重每一个情绪,包括负面情绪。特别要说明的是,我们

可以接纳负面情绪,但是我们会不接纳不当行为和负面行为

。所以在情绪和行为层面,我们会一个分界。

任何情绪,我们都可以接纳,但是不代表任何行为我们都可以接纳。

不当行为的基本判别标准是“不伤人、不伤己、不伤物”

。如果你的行为伤害了别人伤害了自己或者伤害了不属于自己的物体的话,都属于不当行为,要限定。很多父母担心说如果接纳孩子情绪比如生气,他会不会打东西,会变本加厉,父母会担心孩子的不当行为会助长。这里家长要做一个区分,孩子可以生气,但是你要用适当的方式去表达你的生气,只要不伤人、不伤己、不伤物就OK。

三、对感受给予倾听、认可和接纳

。前面提到说感受无所谓对错,所以我们要尊重、接纳它。就好比洪水,

易疏不易堵

。当然这个倾听认可、接纳,有时我们需要一个

合适的环境

,找比较私密和安全的环境去帮孩子做一些情绪的疏导。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父母怎么样去协助孩子做情绪的管理

。举例来说,孩子摔倒之后很痛哇哇大哭,作为父母当你听到孩子哭的时候,包括有人在围观的时候,你什么样一个感受?然后你能做些什么?一般父母的反应是“怎么摔到了呀,怎么这么不小心啊”“哎呀,摔倒了呀,是不是好疼,那下次注意啊,不要跑,走慢点”“哎呀,不要哭,不要哭,没那么严重,勇敢点。男子汉大丈夫,有泪不轻弹”。换个角度感受一下,如果你是这个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你觉得被安慰了吗?还是觉得被指责了。还有一种方式是“是不是好疼,来摸一摸,要不要拿点药”,

家长对孩子的情绪处理可分为四种类型:

1、大事化小型

。就是没什么大不了、没关系,站起来继续玩。

2、压抑型

。“哭什么哭,有那么难过吗,不许哭”。不允许孩子去表达情绪的部分,觉得好像哭的话就是懦弱。

3、放任型

。“摔倒了,哭就哭吧,哭完就没事了”这类家长比较接受接纳孩子情绪,不会做过多的调节跟干预,完全靠孩子自己来去调节这个情绪。

4、情绪管理型

。这类家长一方面很认可跟接纳孩子的感受,接纳理解孩子的情绪,另一方面,也会给予持,如那我能帮你做些什么呢,我给你擦药揉一揉,就帮助孩子去度过这个难关。

父母要尽量做情绪管理型的家长。

包容孩子的情绪,感受倾听孩子,当孩子表达情绪时给予足够的耐心,同时对孩子的行为给予一定的限定、引导。协助孩子去表达情绪处理情绪,在孩子情绪稳定后,再来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此外,丁老师强调,父母要做孩子的情绪管理教练,最基本的前提是

父母的情绪要相对平和平稳

。如果父母自身情绪很激动,又被孩子情绪影响,则会火冒三丈,这时不适合做情绪管理,避免冲突升级。分享几个叫停的小方法,比如做深呼吸;让自己离开不愉快的情境,如隔离。父母可与孩子进行游戏约定,比如父母情绪过于激动时,孩子可以按“暂停键”。

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教育,好的情绪才有好的教育。当处于相对平稳情绪状态下,我们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丁老师推荐de书)

主讲人介绍

丁新华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教师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

主讲团体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督导等课程,兼任北京市教育工会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研究领域为本性治疗、情绪取向婚姻家庭咨询,有着丰富的临床咨询、教学与督导经验。

下期讲座预告

聊聊孩子的自控力

自控力是什么?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自控力表现如何?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控力发展?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本次讲座将结合国内外前沿的研究进展和家长们一起聊聊孩子的自控力。

主讲人:王明怡

王明怡: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专业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16-201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访问学者。《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进展》审稿人。研究方向为儿童认知发展,领域包括执行功能、朴素理论等。

报名方式

讲座时间

11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讲座形式

:微信群直播(好父母课堂微信群)

报名方式

:添加如下老师微信号,我们将拉您进入好父母微信群,加微信请备注:

“姓名—性别—职业—是否教工—子女是否在北京—联系方式”

韩老师(微信号):15600660213

张老师(微信号):15652284864

讲座结束后会有提问环节。欢迎父母们对育儿过程中的疑惑进行提问。

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噢

转载自职工心灵驿站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