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兩天向大家说中秋节快乐,不过今天月亮看起来还是一样圆。
我一直觉得”中秋”仿佛是种心境转换:夏末花盛,秋高气爽,这一年只剩最末季,我们经常说”花好月圆”,那是对美好节日、美好人生的愿景,准备迎接要来的寒冬,希望来年春天,一切都会更好。
这几天我在外地,前晚我在酒店里,望着窗外皎洁明月,与我从小到大,在台北,在台南,在上海等地过中秋时看到的并无不同;同时我边看着B站中秋晚会,那感觉相当奇妙,边欣赏节目边发弹幕,你好像与众多B站网友一同在赏月聊天
其实B站中秋晚会场景并不像卫视晚会气派宏大,它发生在少女怀春的梦里,故事主线是,满脸胶原蛋白的一对金童玉女在一个貌似唐代的市井里逛街。
可是隔着屏幕都能让你沉浸到一个奇妙的时空当中,那是个你说不出具体时代的繁华市井:京剧、宋词、现代舞和今年2月份才出土的三星堆面具……。更象是奇幻游戏当中某个架空的东方神秘国度。
说貌似唐代,是因为主要取景地是湖北襄阳的唐城,就是当年陈凯歌为了拍《妖猫传》,花了17亿建的那个影视基地,而且像花车、齐胸襦裙等等元素,都会让你觉得背景是唐朝。
《花好月圆会》妙就妙在它不是晚会,而是个消解过多意义的故事。
在这神奇的世界中,秋节佳人图依次展开,制糕点、打灯谜、插花、刺绣、梳妆、煎茶、舞剑、熨衣、捣练、奏乐等闺中活动,在几个长镜头中一一呈现。
整个节目,突出的就是一个过节的喜庆。
在这个赛博市集里,顶缸、草编、提线木偶戏、舞狮、舞鱼灯、变脸、京剧,闹腾成一锅粥,也不会出戏。
即便是有傩戏(nuo,二声,也叫鬼戏)这么阴间的的东西,也不迷惑。
看着晚会里的奇幻市井,有时我会恍神:
为什么“大杂烩”的赛博古风不别扭,反倒现实中的古镇却越来越诡异?
前两天我匆匆路过一没什么名气的西南小古镇,他们很努力在发展观光,将入夜,成排的大红灯笼亮起,网红伞巷将斑驳青砖墙照得炫烂,怎么说那种感觉....除了没有河,跟在江南的那些古镇没啥区别,别说江南古镇了,我以前去那些山西古镇也差不多是这样。
南北东西,门口必有大牌楼,建筑全飞檐翘角一模一样,门店招牌、路名地名全都古香古色,仿佛这样就能把你带回几百年前,体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丽江香艳酒吧
为什么都像同个模板刻出来的?一定是第一个成功了,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发现了流量密码,后面的人纷纷学习这套路,因此你到大部分古镇体验到的都是义乌同款紀念品店、小吃一条街、土味酒吧聚集地。老酸奶售卖点、酸梅汤制作处、廉价汉服古风摄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片场,以及网红伞巷打卡点。
所以当你看到B站整出这么一座奇幻中秋街市,心里简直冲击啊!”用心”不愧是B站传统艺能。
细看《花好月圆会》,也是实诚得让人心疼。先不谈是怎么让傩戏、提线木偶戏的非遗传人,跟他们一起熬大夜的。就单说个不起眼的东西,街道上这堆出现了一共十来秒的鱼灯,你知道是个啥吗?
辛弃疾有首词叫《青玉案·元夕》,就是传世名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出处,但其实它还描写过元宵节举鱼灯的场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舞鱼这门手艺,曾经能和舞龙舞狮并驾齐驱,但后来失传了。所以B站里面的鱼灯也不是真的,充其量只能算借鉴了舞龙的某些特征。
所以你猜,B站把心思花在哪了?
花在鱼身上了……那个长得油绿油绿,呆头呆脑画风奇诡的鱼,引起了我的警觉。嘶……这堆鱼灯,莫不都是奇书《海错图》里的种吧?
我查了下,是真的
别人把复原干成复制,唯独小破站给干成了彩蛋,不愧是你。
这几年”国风”有逐渐复兴趋势,国风虽没明确定义范围,但目前普遍看到的情况是,看上去似乎跟中国文化沾点边儿,就能自称国风。
“国风”也成了一种流量密码,除了前面说到的古镇,服装、音乐、食品等等几乎每个领域,现在都有这种倾向,第一个吃螃蟹的成功了,后面跟着一窝蜂地仿傚
现在流行所谓国风音乐,也称古风音乐,也是”伪国风”的重灾区。歌词基本上是小学中学古诗词的拆解,引用知乎博主@崔二元的高赞回答:时间必须是“千年”,地点动不动就“天下”,人物则多是“谁人”,起因常见“离愁”,经过多要“徘徊”,结果就是“殇”。
这些拼古意满满的歌词,我用生成器一分钟就能写出好几首。
曲子也简单,流行旋律打底,加上几段琴筝萧笛的中国民乐solo,再配上几段戏腔,齐活儿。这样搞出来的所谓“国风音乐”,大多狗屁不通。
啥“你眼中烟波滴落一滴墨”、“你在远方眺望耗尽所有暮光”、“淡淡的泪痕让思念传神”、“是雪域至此几跌宕是蒙恩遇才驻于宫墙是远水低山含苞不放”,拆古诗凑韵脚拼意象造出一副空壳子,毫无真实情感的表达。
我有多讨厌这些古风歌曲,就有多喜欢《花好月圆会》里的音乐节目。二十四伎乐擅长用中国古典乐器演绎现代流行曲,民乐版《铃儿响叮当》清脆动听里还带着点诙谐幽默,实力诠释了什么是“圣诞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自信包容。
我强烈推荐你们一定要看的是《花车斗彩》,
花车巡游是唐代中秋节盛事,B站重现了这一万众瞩目的盛事,
非常硬
核,在音乐、编舞、节奏感、场景
意格局和技术上是根本完
开场曲《把酒问月》,歌词直接用的李白的同名诗作,这首诗内核是这两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代表了一种超时空的豪情,借月咏情,真是中国人千年不变的浪漫传承。
《把酒问月》曲,是以敦煌壁画上面拓印下来的25份谱子为基础改编。
跳胡旋舞的是国家一级演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丝路》篇章“飞天独舞”舞者殷硕。
中央民族乐团作曲家马久越的曲,当然毋庸置疑,纯血国家队。
萨顶顶站的是中原花车,但她的衣服,参考的却是敦煌壁画中的形象,那个形象是五代十国时期某位节度使的家属。
要知道,敦煌虽然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都是中国领土,但它指代的确实是西域文化。
不仅衣服,中原花车上的地毯柱子,都有明显的西域元素。
西域花车更不用说了,敦煌考古的集大成者,随便一个细节都是敦煌出土的。
敦煌是什么?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通的必经要道,是盛唐新兴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如果说《把酒问月》写的是李白要超越时空,那这个节目,唱的就是超越身份、立场、偏见的文化融合。这个节目,词、曲和景,密密麻麻的信息中,写满了两个字——“自信”。
只有超越这些的自信,才算的上真正的文化自信。自信不是浅薄的文化消费主义,不是汉服警察四处出击的虚荣,
更不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狭隘盲目。
最末,"风花雪月"让我有点意外,竟然能与边关将士保家卫国的铮铮傲骨联系起来。细考才发现,这来自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阎肃,这位老兵说“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
舞蹈以中国独有特色古典舞为基准。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三段舞蹈身穿的分别是唐代的唐绢纺云纱锦缎明光铠、宋代的将校铁浮屠、明代的明站殿锁子,服装考据与制作都严谨非常,硬核到最细节的地方。
国风不需要定义,历朝历代审美都有些许不同,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彼此交融,就像自信容纳各种文化的大唐一样,不仅要了解自己文化,学习外来好的文化,还要玩出新的文化。
从来就不用担心那些”伪国风”,搞得痛心疾首好像道之不存般,我相信,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在伪劣的喧嚣中,自有能去伪存真的慧眼,留下那些真正美好的东西传给后人。
我理想中所谓的文化自信,大概就是这样:理解中国文化,并以自己的理解去表达去传播它,从自己的生活中体会它的影响,挖掘它的精髓,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就有新的创意诞生。
想起2019年B站跨年晚会,就如丢入死水中的一颗石子,”原来国风还能这么玩?”到今年初,我已向大家强烈推荐过
《惊‧鸿》
,堪称电视时代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节目审美上的降维打击;然后今年端午,河南卫视就献上了水下舞蹈《祈》(跳舞的是B站UP主)。
《惊‧鸿》
到了中秋节,你看,国风节目就又扎堆了。
仅仅两年,各种平台晚会不再是过去那种唱唱歌跳跳群舞,更着重传统文化元素上的创意,
制作越来越精良
,每每让人耳目一新,
这就是一种良性内卷。
想看更多内容可扫以下二维码加关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4-04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