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看,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化大,其实是这些原因导致的 家长必看,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化大,其实是这些原因导致的家长必看,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化大,其实是这些原因导致的

家长必看,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化大,其实是这些原因导致的

孩子青春期情绪变化大,很容易急躁,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大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积压了很多的负性情绪,就像一个情绪的垃圾桶一样埋在心里,在青春期时,孩子的精力都用来自己成长了,没有精力去维护垃圾桶了,这个时候情绪的垃圾桶一经碰触,就会有爆发的可能,所以这是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大的一个原因,也就是他的生理上的原因,第二性征的发展以后,维护情绪的能量就弱了,这时候的情绪相对变大。

第二个原因,青春期的孩子内在冲突比较严重,内在冲突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主观臆想和现实世界的差距,他想要的世界和现实世界是不一致的,所以它有冲突,第二点就是,自己的成人化的趋势和那种无能感的冲突,我既想成人化摆脱家庭,但我在生活上又有弱小和无能的感觉,这个冲突也是让他情绪变大的原因,第三点冲突就是,在家庭里面,他想依赖和亲近爸爸妈妈,又想反抗他们,既亲近又反抗的冲突,孩子的内心很矛盾。第四点,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之间的冲突,他想放纵自己,还想学习好,这对他就形成一股压力,所以这时候,孩子情绪就波动很大。

第三个原因,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化大,还因为家长的情绪变化也很大,所以孩子看到家长就如临大敌一样,都非常的警惕,而对孩子过多的干涉,否定和指责,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了;一个很暴躁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暴躁的家长,因为,孩子很容易从家长那里习得情绪的模式和处理问题,面对问题的态度,都是从家长那里习得的。

孩子青春期情绪变化大,家长也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能只看到孩子表面现象就否定孩子,一定要看清孩子的内在状况,才能正确的去引导孩子,才能让孩子做到情绪稳定。

下班回家路上,要经过一所学校的门口。

下班点儿,也正是孩子放学的时候,每天学校门口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

这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说是雨又觉太小,说是雾又多了点儿水汽。

等待的人们大多没有撑起雨具,就这样三五成群的站在那里,悠闲又焦急的等待。

学校旁边小卖部门前撑起了大伞,店主正忙碌着卖炸鸡柳,一群学生围在那里等待着自己的美味。

这时,一个家长对着一个矮个子的孩子说:“还下着雨呢,别淋着。”

孩子“嗯”了一声,并没有挪动地方。

家长继续说:“到伞底下躲躲吧,你没看还在下雨呢。”

孩子抬头看了看,说:“已经不下了。”还是没动地方。

家长声音提高了几度,“你没看见还在下呢,谁说不下了,我让你躲躲雨,你怎么就听不见呢?”

孩子低声回了句:“可是已经不下了,别人都没打伞。”

家长不耐烦的回答:“谁说不下了,你看不见吗,淋感冒了怎么办?学习这么紧张,淋感冒了还得请假,我们还得照顾你,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后面巴拉巴拉一堆话。

周围的孩子都在看着这个孩子,孩子有点儿难为情。

家长看孩子还没动,上前两步,提着孩子的衣领把他拖到了大伞下面。

孩子还想说点儿什么,还没等开口,家长的话继续:“你这孩子就是不听话,上次不就是忘记带伞感冒了,怎么说一万句你连两句都听不进去呢,要是早听我的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我从一群孩子中间穿过,正好看到了完整的一幕,然后默默从他身边走过,暗暗的计算着这孩子的心理阴影面积。

延伸下去,我开始同情这个孩子,想必,他在家的日子并不好过。

没错,就是有这样一种家长,凡事都为孩子考虑,为了孩子恨不能付出一切。而一旦孩子的某些做法不符合心意,便开始对孩子没完没了的语言轰炸,这种轰炸,我们通常叫:唠叨。

邻居家明明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却长得人高马大,大多数时候,我们见到他,他都会对人善意的笑笑,并没有别的语言。

他的妈妈为了全力照顾他,辞掉了待遇不错的工作,找了一份早出早归的工作,每天早上五点出门上班,虽然很辛苦,但这样下午和晚上就可以有大把的时间陪伴他。

但每天明明却回家并不早,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妈妈给他报了一个补习班。每天放学后直接到补习班做作业,到下午六点再往家走。

补习班到明明家也就五六分钟的时间,明明每天一般用十几分钟走回家。

明明为什么不早回家,时间久了,补习班的老师也了解了个大概。

明明妈是个要强的女人,自己过得比较辛苦,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对孩子要求比较高,作为家长对孩子有要求是好事。

但明明妈有一个特点,就是爱唠叨。

从明明一进门,她的嘴就不闲着。

回来了,怎么回来这么晚?作业做完了吗,做的怎么样?跟谁一块做的?

赶紧换拖鞋,换完拖鞋先洗手,那里有香皂,多洗几遍,然后吃饭。

坐那个高凳子吃饭,凳子高坐的舒服。不是让你坐那个高的吗,说了多少遍了就是不听。

吃这个鱼吧,特意给你买的。怎么吃了两口就不吃了,这个鱼不便宜,特意给你补脑子的。学习累,多吃点鱼补补,学习好。

怎么,觉得我做的不好吃?你个没良心的,我费了这么多劲不都是为了你。

别看电视了,赶紧复习功课去。

什么,还要再看五分钟,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电视有什么好看的,学习才是正事。

你这个题怎么又做错了,不是上次讲过吗?我都记住了,你怎么这么笨……

开始明明还反驳几句,后来干脆什么都不说,宁愿在补习班多呆也不愿早回家,人也变得越来越沉默。

明明妈总是叹气的对人说:“这孩子真不随我,半天不说一句话,慢慢腾腾,以后可怎么办?”

小时候,明明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见谁都主动打招呼。

现在的明明与以前那个明明似乎不是同一个人。

用语言教育孩子,本是一种教育方式,用的好,能够促进孩子发展,用不好,则会适得其反。

有的父母,并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也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是把自己认为对的统统告诉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旦孩子违反,则不厌其烦的去说,认为说多了孩子就往心里去了,就记住了。

殊不知,说的过多,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一味无效的劝说,孩子的逆反心理还会发展为放任和满不在乎。

对家长的这种无效劝说,孩子是不会领情的。

看过一个小短片,一个教授根据对男女大脑的研究来分析男女行为和情感的不同。其中一项显示,男女每天要说的话并不相同,一个男人可能每天需要说七八千句话,这些话白天一般就说完了,回到家话就很少。而一个女人每天大约要说两万句话,很多都是回家对着老公和孩子说,而很多话就是简单的重复。

如果你是这样的一个母亲,需要把自己的话对着家人说完才舒服,那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少说两句,并不是说的越多,对孩子越好。

少几句唠叨,多几句温情。少几句你应该,多几句你觉得,也许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教育效果。

如果觉得好,长按

赞赏哦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