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系列】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度”(初中) 【家长学校系列】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度”(初中)【家长学校系列】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度”(初中)

【家长学校系列】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度”(初中)

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初中时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身体发育的高峰期,第二性征也开始出现了,我们喜欢用“花季雨季”来描绘这一年龄阶段。这个时期男女同学生理上心理上都发生了变化,使彼此之间产生了好奇和好感,不由自主地去接触异性、了解异性,或想取悦异性,以获得对方的青睐,又或者会互相吸引、互相仰慕对方,产生爱慕之情,这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可是这不成熟的单纯的幼稚的爱慕之情不是真正的恋爱,它就像天空中的云彩变幻莫测。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度”呢?

案例介绍

*案例一*

小悦是个活泼好动、表现力很强的初二女生,学习成绩优秀,喜欢舞蹈、唱歌、演讲。小学在妈妈任教的学校读书,老师们对她关爱备至。进入初中后,小悦无法适应新环境,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这让她非常苦闷,但父母还不断给她施加压力,让她把成绩赶上去。

小悦开始觉得与父母无法交流了,那个曾经温暖、让她感觉踏实的家,也不再值得依靠。

幸亏新同桌小俊的出现了,热心地帮助小悦解决了不少学习上的问题,还耐心地倾诉小悦的烦恼。慢慢地,小悦开始留恋学校,喜欢跟小俊呆在一起,小俊也坦言说喜欢跟小悦在一起。他们俩人经常在一起的事情让小悦妈妈知道后,把小悦大骂一场,小悦的爸爸还当面警告小俊不许再接近小悦。不料巨大的压力反而将两个年轻的心挤得更近。

*案例二*

小桃,女,14岁,初二学生。平时在学校里的成绩中等,喜欢和同学交朋友。性格开朗,在班里的交际很好,和家人之间的交谈也很融洽。可最近,平时表现一直很“大方”的小桃突然变得“神秘”起来,

周末外出逛街的次数越发频繁起来,在家里也经常躲在房间里不出来。

听小桃的朋友讲述,原来小桃最近结交了一位异性朋友而且来往密切,天天都能看见他们在一起说笑。小桃的父母开始担心小桃是否在校开始“拍拖”了……

*案例三*

小杜,男,15岁,初二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在班上,小杜属于不起眼的学生。在家里,小杜也不太爱说话,但能积极主动地做家务。一个多月前时间,母亲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小杜与一位女生在冷饮店一边吃冷饮,一边有说有笑。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里,家人又看到了几次类似的情形。当父亲侧面问及此事时,

小杜说:“我看到周围有些同学成双成对,放学后一起回家,一起到学校旁边的冷饮店边吃边聊天,心里很羡慕。

有一天放学后,我一个人到冷饮店喝冷饮,恰好碰见同班的一女生也是独自一个人,她就让我请她喝冷饮。慢慢地,我们就在一起了。”

原因分析

共性分析

性早熟是中学生早恋的内部生理原因,生理因素对中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

当代青少年性成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早熟,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饮食和营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性成熟的时间提前了,据有关调查,我国初中一年级女生(约12岁)中“来潮”者已有57.93%,初中二年级男生(约13岁)中,“遗精”者已有59.34%,他们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显露出来,加之体内分泌大量的雄激素、雌激素,性机能开始成熟。性机能的成熟加强了他们对性的要求,对异性的爱慕,

如遇适当的条件,随时都可能发生早恋行为。

心理上的“断乳”、与异性交往的需要是早恋的心理原因

随着青春期的来临,性的成熟,中学生的思想、性格、情感都在急剧变化,进入“第二次断乳期”。

在这一时期,他们渴求友谊,希望交朋友以倾吐心中的烦恼和迷惑,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是非观念不太强,

分不清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其中意志薄弱者,认识模糊者则可能发展为早恋。

性信息的污染是中学生早恋的外部社会原因

近年来,电影电视、音像作品和文学艺术作品忽视社会教育功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迎合低级趣味要求。对有关两性的视、听、感等综合形象增多,剌激强度增大。诸如接吻、拥抱、裸露的“床上戏”随时可见,某些书刊对性活动的自然主义的色情描写,情节轻浮……。

性剌激的增多,使青少年的性本能在客观上得到了强化。

加之青春期的中学生,对性信息十分敏感,表现出过高的兴奋性,并受情绪的影响引发强烈的性冲动。这些都无疑对情窦初开、良莠难辩的中学生的早恋起了强烈的鼓动作用。

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不当和失误是中学生早恋的客观原因

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主要有: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忽视他们生理心理的变化;对孩子的管理教育采取粗暴专制的态度,对子女的交往横加干涉,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指导;这些,

造成子女和家长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孩子深层次的需要在家庭得不到满足,只好在家庭以外的异性朋友那里寻求慰籍。

来自学校方面的因素主要有:学校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任意削减活动课程,校园文化单调,校园生活枯燥,使中学生过剩的能量得不到正常的释放。对性教育的认识不足和保守,使性教育在大多数学校得不到正常开展,而中学生对性问题又是急于了解和渴求的,那么,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有关性场面的描述就来填补这一空白了。

个性分析

爱的补偿

案例一中的小悦从小学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环境,进入到竞争激烈的初中新环境,由于无法适应,她不再是以前的佼佼者。这对她本来已经非常苦闷,可是心急的爸爸妈妈此时还要给她加压,每天三句话不离学习,这让她感觉失去了家的温暖、失去了依靠。就在小悦觉得自己身边变得空荡荡时,同班同桌的小俊出现给予她很大的帮助,让她重新获得了温暖和依靠,并慢慢地发展为爱慕和依恋。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补偿心理。产生补偿心理,有的是因为父母长期失和,有的是父母每天为生计奔波,有的是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他们往往忽视了亲子之爱,让孩子长期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容易导致孩子寻找异性的关怀来补偿自己失去的爱和情感的依赖。

.性意识萌动

就如案例二中的小桃一样,许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对异性有一种新的认识和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发展,孩子会开始注重在异性面前的形象,甚至会萌生出一种朦胧不清的爱慕之情。有的孩子会因此而苦恼憋屈烦躁不已,有的孩子也会主动和异性提出交往,无论是那种情况,都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影响,而他们也会不自觉的把时间花在了这方面上。而且,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会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不愿让大人了解到自己的转变,或者干涉到自己的生活中,宁可把自己“锁”在心房里。另一方面,所以随着孩子的成长,许多家长都不能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动向,他们也会担心尚未成熟的孩子在新奇事物或诱惑面前不能正确地抉择,不能正确引导孩子培育正确的成长观念,家长有时候难免会心急,也会因过多猜疑而引起误会。

.从众心理

一些孩子因从众心理而发生早恋。青少年的心理还处于相对不成熟阶段,男女恋爱的镜头频繁的出现,就会激起青少年对这种早恋的新鲜感和刺激感。或者是看到身边的同伴有了意中人,在从众心理的饿驱动下,与人攀比,以显示自己的本事。特别是现在大多数的男生都认为现在没有女朋友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案例三中的小杜自己本来并不想谈恋爱,因为身边不少的同学都出现了“拍拖”现象,恰好在感觉“孤独”时期遇到另一个“孤独”的女生,相互之间一起聊天、做伴。这种本来不存在的恋爱关系,可能被周围的人杜撰出来,即“谣言”或者“绯闻”。在这样的环境下,迫于舆论的压力,很容易对其产生爱慕之心。

解决方案

共性的解决方案

加强青春期教育

应以性教育为核心内容,注重性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健康教育和人格教育相结合,通过性教育使孩子通晓某些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以使其能正确对待随着自己身体发育而出现的变化。性道德教育是使孩子提高分辨性问题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培养道德意志力。

.鼓励和指导好孩子的异性交往

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住,是青春期教育最受关注的问题,由于害怕异性交往有导致早恋增多,有些学校和家长人为地在男女生间高高筑起一条“三八线”,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越禁越多。作为家长既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无压抑感的健康的交住环境,尊重他们之间的异性交住,又要给予积极的恰当指导。要教育男生尊重女生,行动要讲究分寸,教育女生自尊、自重、自爱。使孩子明确友情和爱情的区别,学会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接触,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尽可能减少单独相处,建立起广泛的朋友关系,多参加集体活动,并在集体活动中与众多的朋友保持良好关系。

开展活动,拓宽兴趣,使青春期孩子情感迁移

青春期的孩子精力充沛,智力发达,兴趣爱好广泛,这本是好事,但由于缺乏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也就易陷入低级趣味之中,过早地对性产生兴趣,出现早恋。家长应及时地引导他们的意识和兴趣到知识的兴趣,运动的兴趣和社会的兴趣上来。引导孩子把旺盛的精力用在学习上,把他们的注意力投入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来,使他们的精神有所寄托,旺盛的能量得到释放。这样有利于预防早恋,也可使早恋的情感得到迁移,及时矫正早恋行为。

抓住苗头,防微杜渐

中学生的早恋大多是秘密进行的。家长应细致地观察孩子生理心理的变化,及时发现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据调查表明,有早恋行为的孩子发出的信息有:突然过分地追求时髦,讲究穿戴,修饰打扮;活泼好动孩子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经常瞒着父母和同龄异性单独去看电影或去游乐场;突然有人寄信来,而且寄信人不留地址,喜欢看有恋爱情节的电影、电视、言情小说……家长若遇上上述情况,要根据孩子个性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心理状态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诊断。一旦发现孩子早恋,要遵循尊重、理解、关怀、信任的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结合,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认识早恋的危害,自觉矫正早恋的行为。

努力创设一个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环境

个体的教育影响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综合活动的结果。因此,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最佳配合是对中学生进行早恋教育的有效途径。家长要端正教育思想,要关心子女的全面发展。对子女的早恋行为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明确早恋是子女生理发育成熟的标志,要鼓励和指导好子女的交往,要善于把孩子对性的好奇迁移到健康、有益的方面。

个性的解决方案

.针对案例一,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适度的爱

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都会孩子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后果,父母对孩子应该有理智、有分寸的爱。此外,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与孩子形成良好的情感沟通,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这样,孩子就不会向外寻求情感依赖。

.针对案例二,家长应注重对孩子的了解和沟通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隐私自由,但适当的约束也是必须的。父母对子女应有理智、有分寸地了解和关注,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的行为,或有不敢说出来一起讨论解决的问题,可以找找老师或者同学,了解孩子的情况,加以客观的分析,尽可能以间接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的,父母可以多参与和孩子之间的家庭活动,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一点一滴地建立孩子的观念,也能引导孩子在困难问题前作出正确抉择。案例二的家长经了解得知,原来那名男生是小桃最近新交到的朋友,因为都有着共同的兴趣,所以小桃特别珍惜这段难得的友情,天天和那名男生一起探讨,周末还会一起去参加相关兴趣的活动。但是小桃怕她的父母会发现,误会之后又要解释,所以小桃和那名男生在网上聊天时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针对案例三,家长应重视孩子的自我教育

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家长应该适当给孩子疏导、点拨,尽量把问题简单化。引导孩子通过自我教育,转移注意力,培养更多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相信孩子有能力,可以用良好、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异性的朦胧好感,获取真正的友谊。

应避免的误区

误区一:过多的抱怨和责骂

当孩子有异常时,父母应问清情况,少些抱怨和责骂,以便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当孩子真的出现拍拖现象时,应与老师同学一起客观的分析情况,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不要过于一味责罚。

误区二: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

家长应避免直接教育,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注重保护青少年的自尊心,采取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思想的方式。

误区三:随意给孩子戴“早恋”帽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异性吸引,父母谓之“早恋”,对此忧心忡忡,担心孩子花费精力影响学习、把握不住自己、偷吃禁果、误入歧途等,紧张焦虑的心情不难理解,但重要的是必须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不能随便的戴“早恋”帽,否则就会导致学生的逆反,转变成真正的早恋。

图片来源:互联网

内容来源转载自|南海区教育学会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