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转眼又到了吃螃蟹的最佳季节——此时,正是螃蟹最为肥美的时期,个头大、肉质嫩、蟹钳粗,软白的蟹肉展现出自身特有的鲜味。
正因为如此,世间流传着“秋时不品蟹,白在世上走”的说法。
螃蟹虽美,建议“适量”食用
选择螃蟹,如何区分公母?
首先,区分公母,请观察腹部,公蟹的肚子一般会呈现出“三角形”,而母蟹的肚子则是圆形。
其次,分辨“螃蟹腿”也可以进行区分,一般母蟹仅有两螯上灰黑色的一团绒毛,蟹腿的其他部位非常干净,而公蟹的八只腿上还会有排列成刷子一样的细毛。
最后,通过观察“蟹脐”也可做出判断,一般螃蟹的肚子上靠近下方的部位都会有一块“小盖子”,如果这个盖子是尖窄的,那就是公蟹,如果是圆宽的,则就是“母蟹”。
“河蟹”和“海蟹”有何区别?
螃蟹,我们总会把它区分成河蟹和海蟹。
一般情况下,在海洋当中生长的咸水蟹被叫做“海蟹”。
而在内陆水域中(湖泊、池塘、稻田)生长养殖的淡水蟹被叫做“河蟹”。
通常情况下,我国大部分海蟹都是“天然捕捞产品”,捕获之后大多以“冰冻鲜品”上市售卖;而河蟹更多的是人工养殖的产品,一般在9月底或者12月中旬食用最为靠谱。
如何挑选螃蟹更靠谱?
挑活蟹最为靠谱
购买螃蟹,请选择“活蟹”,“死蟹”容易携带细菌并且繁殖加快,另外还会产生毒素,分解腐败产生的有毒胺类物质增多,食用后很容易对身体造成威胁,导致胃肠不适甚至食物中毒;“活蹦乱跳”的螃蟹安全风险较小。
观察“螃蟹各部位”,区分肉质和新鲜度
看蟹壳区分“蟹肉厚实度”:
蟹壳呈现黑绿色而且富有光泽的蟹品一般是肉质厚腻的螃蟹,而蟹壳背部呈现黄色的通常是比较瘦弱的螃蟹。
看肚脐:
螃蟹肚脐是凸出来的,一般蟹膏肥满;如果肚脐是凹进去的,肉膘大多不足。
区分“活力”,确定保存时间:
购买螃蟹的时候,可以将螃蟹翻身观察,如果可以迅速翻身的,一般活力较强,可以保存一段时间,如果自身已经不能翻动,则活力较弱,存放时间一般不长,需要尽快食用。
更正思想,不过于信奉“阳澄湖大闸蟹”
首先,真正“阳澄湖”出产的大闸蟹其实并没有多少,真正的“行货”一般只在专卖店销售或通过直销的形式售卖,并不会在水产品市场售卖(数量较少,根本轮不到);换而言之,一般情况下,您几乎是吃不到的,广告当中的“宣传语”请不要深信。
其次,阳澄湖大闸蟹的营养价值并没有高于其他螃蟹,请科学看待。
最后,请更正思想,别花了高价,但真正买到的依旧是最普通的螃蟹。
哪些螃蟹(部位)不能吃?
螃蟹,绝对不可以生吃(醉蟹)
螃蟹本身是一种生长在江河湖海当中的动物,本身喜欢进食腐烂动物以及各种小生物,其各部位含有较多的病菌以及各种致病微生物,特别是食用生螃蟹很容易导致感染肺吸虫病(慢性寄生虫病),对于身体危害较大。所以,如果您很喜欢品鉴醉蟹、醉虾等“美食”,建议您还是“住嘴”为好。
不吃“存放过久的熟螃蟹”
虽然螃蟹已经加热熟制,但是仍然容易被细菌侵袭,如果环境适宜(温度、湿度),细菌很容易大量快速繁殖;所以建议大家“现吃现做,尽量一次吃完”,如果实在吃不完,也要合理保存于冰箱当中,下次食用需“热透”再吃。
螃蟹中的“不靠谱部位”,建议不吃
蟹肠:
和“虾线”类似,螃蟹当中也有一根黑色的物质,掰开蟹身之后就可以发现蟹肉部位存在这根黑线,其中含有螃蟹的排泄物,另外其口感不佳,取掉后食用即可。
蟹腮:
蟹腮,也就是存在于蟹腹部的一种类似“眉毛状”的两排较软的东西,它是螃蟹的呼吸器官,主要用来过滤水质,一是没有食用价值,二是存在安全风险,建议大家不去食用。
螃蟹胃和螃蟹心:
对于这两个部位来说,口感和味道并不好,不建议食用;蟹胃是藏在“蟹黄后面的一个三角状物质”,蟹心是蟹黄当中的一个“六角形物质”,比较容易分辨。
制作螃蟹,请“安全”为之
首先,螃蟹本身是一种比较“具有杀伤性”的动物,它的肢体比较锋利,一不小心就会将我们刺伤;如果被刺伤就会存在感染“创伤弧菌”的可能,所以建议小朋友、老人、孕妇以及本身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尽量避免接触螃蟹,降低风险。
其次,如果万一被螃蟹刺伤、划伤,建议可以先用碘酒清洗,然后贴上创可贴,如果没有家用消毒用品也可以使用肥皂水清洗,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如果7天之后症状仍没有消失,建议要及时就诊。
怎么吃螃蟹才健康?
相比于其他烹调方式,“清蒸”最靠谱
选择“好伴侣”,搭配“生姜”更靠谱
螃蟹本身“性寒”,建议吃螃蟹时可以蘸着生姜末食用,如果嫌味道冲鼻还可以加些醋;另外,配以紫苏、大葱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要饮酒可以饮用少量黄酒(必须限量);这些搭配都可以较好的预防由于蟹肉寒凉引起的胃肠不适等症状。
建议吃完螃蟹不要立即(同时)食用“水果”
这里说的不建议吃“水果”,并不是因为市面上流传的“食物相克论”,主要是由于水果本身也是一种“寒凉食物”,如果搭配螃蟹食用只会加重胃肠刺激,很容易出现腹泻等问题,所以建议吃完螃蟹2小时之后再去食用水果(可以生吃的蔬菜),减少对于胃肠的刺激。
正确“食蟹”,避免浪费
吃螃蟹要“适量”,不要造成负担
螃蟹,虽然味道鲜美,但本身属于一种“高蛋白、高嘌呤”的食物,其中也含有较多的胆固醇物质,建议正常人单次食用螃蟹的数量不超过2只,螃蟹肉的食用量不超过100克,每周食用不超过3只,对于患有痛风、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更要少吃。
吃不完的螃蟹该如何储存?
对于螃蟹来说,一直建议大家“现做现吃、避免浪费”,但很多人仍然会存在剩余,如果有熟蟹剩余,建议可以将其装入干净的密闭容器当中,然后放入冰箱冷藏区储存,避免带来安全隐患,最多存放24小时;再次食用时必须要“加热熟透”。
哪些人不适合食用螃蟹?
本身存在“过敏体质”的人群
这类人群首先要注意,如果您本身对于螃蟹存在过敏,请不要“以身冒险”,食用螃蟹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皮疹、哮喘等过敏反应;对于螃蟹过敏的人群,请避免食用螃蟹。
婴幼儿
对于婴幼儿来说,身体中的脏器都处在“发育”阶段,螃蟹属于是一种高蛋白食物,很容易增加肝脏、肾脏的代谢负担,婴幼儿的肝脏功能本身不强,并不适合食用;另外婴幼儿的消化能力较弱,螃蟹又是一种本身寒凉的食物,不宜食用。
存在“三高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
孕妇究竟可不可以吃螃蟹?
登革热小知识
被蚊虫叮咬了怎么办?
如果被蚊虫叮咬之后,发觉有些头晕、发热症状,应该马上到医院或者社区专门诊所进行就诊,不可拖延,避免炎症的加重而导致并发症。
今日东凤编辑部
编辑:李慧娟、徐史慧、谢小娟
美编:李晶莉
责编:施理梅
编审:黄春光
素材来源:科普中国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