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金融圈哪些岗最能喝酒 扒一扒金融圈哪些岗最能喝酒扒一扒金融圈哪些岗最能喝酒

扒一扒金融圈哪些岗最能喝酒

酒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它可以是一种饮品,用来和朋友们自娱自乐;也可以是一种介质,被赋予多种用处。

中国制酒的历史很久远,可以追溯到的便是黄酒,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杜康,被人尊称为中国酒祖,受人敬仰。

根据古人的记载,酒的发明也相当偶然。有一次,杜康把剩饭放在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饭自然发酵,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味,并流出一种液体,杜康取而饮之,感觉其味甘美。杜康受此启发,发明了酒。

《论语》:“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饮酎用礼乐。”酎,重酿之酒,配乐而饮,是说开盛会而饮之酒。

酒,渗透于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在古代文人墨客的文娱创作中略窥一二,也可以在现代人的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看到酒的影子。

今天我们结合金融行业的酒文化来谈谈大家一直很关注的话题——

“我做×××工作需要喝酒吗?喝得多吗?如果必须喝需要注意什么?”

金融热门岗喝酒现状

之前我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

干杯一口气,此人在PE。

上来对瓶吹,八成是VC。

边喝边访谈,必是研究员。

喝酒如喝汤,人家是券商。

饮酒用小盅,肯定玩对冲。

茅台要飞天,天使不差钱。

敬酒谁最多?我看是信托。

干杯眼不眨,那人在四大。

红酒配起司,外资所律师。

盛满舔一舔,中资的高管。

劝酒特卖力,应该是董秘。

这都2021年了,不少同学其实很反感职场“被迫性”酒文化,所以我们后台每天都会有同学来咨询:“某某行业需不需要喝酒/喝酒喝得多不多”。

你如果真正了解金融行业就会发现,这里其实就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的地方,是个服务行业。正如前文所述,随着历史的变迁,酒在中国被赋予了很多“职能”,是一个你只要不生活在“真空”中就绕不开的文化产物,虽然我不提倡过于浓厚的酒桌文化(即糟粕),但是商务应酬礼仪你还是需要了解的。

体制内不会喝酒,尤其是对于男性来说,还是会有一些不利影响的。尤其是一些不得不喝的场合,你一个人不喝,就影响了饭局的整体氛围。

而且很多领导,上至省部级,下至小地方的处级科级一把手,能当上大领导的,都是有一定酒量的,通常是一桌敬下来,面不改色。

体制内能当上领导的,很少有滴酒不沾的。当领导要“酒精考验”,这既是一种戏谑,也是体制内的一个事实。

喝酒这个东西,对于喜欢喝酒的人来说是一种乐趣,对于不会喝酒的人来说,就是一种梦魇,尤其是有些人身体过敏,一喝酒身上就会起各种红疙瘩。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喝酒,但我们在社会上生存,共处一桌,各有各的目的,酒里有乾坤,有关系,也有利益,酒桌里能攀交情,能谈生意,能察人性,能见真章。

话说回来,其实金融行业喝酒现象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严重。

需要喝酒的场合多,无非是因为需要对接客户而且营销的压力比较大,尤其是Tob,而银行相对于别的金融岗来说,可能是最需要酒桌礼仪的。

应酬特别多、酒宴特别多,尤其是季末季初。经常要出去见客户、出去聚聚、有应酬,一周可能有个3天。

一般位于利润中心的岗位尤其多,毕竟他们需要和各类人打交道谈生意,不伺候好怎么行?

银行人的圈子很特别。不管是业务上还是银行内部人员关系,不得不说,酒桌上,确实挺容易拉进感情,酒也是一个很好的媒介。

不管是迎接新人还是日常聚餐或者跟客户打交道,抑或是完成指标以后的庆功宴,几杯酒下去,哥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团队凝聚力瞬间爆棚,一起出生入死、摸爬滚打都不叫事!

也正因为此,之前某银行也出过事,当然这也是个例,每时每刻都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不代表所有的角落都是阴暗肮脏的:

知乎上有很多同学问过类似券商喝酒的问题,甚至有些人因为喝酒拒绝了工作,或者是被拒绝,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毕竟券商投行是热门岗位,大家一定关心在这里需不需要喝酒。

答案是:需要。虽然比起银行来说要少很多,但是依然是需要的。

相对来说,券商的承揽/承销很需要你的社交能力以及应酬能力,几乎每天都需要和人打交道。而承做喝酒的机会在于你趴在项目上的时候,你的领导或者项目上的人来了,可能会喝一喝,主要还是尽职调查和申报材料。

机构销售

稍微少点。当然,金融行业里面的人际交往有些饭局应酬是难免的,尤其是机构销售这种市场类的岗位,可能尤其需要。

所以,避免不了会有酒局,但是并不是很多的那种,而且如果你是女生,和大家说明你的身体原因不能碰酒精,大家也不会硬逼着你喝酒的。

信托主要三个:做项目的、搞投资的和代客理财。

做项目的就是找下底层资产,包装成信托产品,然后卖给资方,赚佣金,这个和投行业务很像,信托做债居多,和投行债的业务比较像。

这块工作就三个,承揽承做承销,承揽和承销应酬有点多,出差和喝酒,都挺多的,承做好些,干好活就可以的,女生如果不想出差和应酬,可以考虑这个方向。

论喝酒,金融已经算好的了

来自美国药物滥用与心理健康服务局(TheU.S.SubstanceAbuseandMentalHealthServicesAdministration)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不同的职业在饮酒习惯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对于从事某些行业的人员来说,染上酗酒坏习惯的风险远远高于其它职业。

当然,上面这张图主要反映的是外国的数据,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吗?

由于没有具体的数据,我国不同职业的人群在饮酒习惯上的差异并没有一个明确量化的对比。不过,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人在喝酒这件事上跟西方人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英国《卫报》在2011年发表的报道表示,饮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跟职场二字联系在一起。相当大部分的中国人饮酒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发展工作关系。

中国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只有56%的男性和15%的女性饮酒,这个比例远比西方国家低。但是,这些饮酒人群中有高达57%的男性和27%的女性被定义为“重度饮酒者”,比例明显高于国外平均水平。

此外,该研究还指出,重度和过度饮酒在年龄35到44的人群中最常见,频繁饮酒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而在英国文化中,酒精消费在20到30岁就达到顶峰。

部分要求与客户建立紧密关系的职位,甚至会在招聘时就明确表示,能喝酒的应聘者会被优先录取。

教育程度越高越不爱喝酒?

这个没有数据,我只能说说个人的体会。

众所周知,要想在金融行业混得好,优秀学历肯定少不了,但我发现这下学历高的同学在我们这里做咨询的时候都会问一个问题:“我进这行能不喝酒吗?”

几乎没有人会直接说我爱喝酒。说明大家还是比较抗拒的,尤其反对强迫喝酒。

这些就是我的一个真实感受,大家自行体会...

酒文化没有好坏

2013年3月,外媒评出了世界十大最爱喝酒的国家,排在第一位的是英国,中国排名第二。

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在文学艺术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因为,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

你看,酒也可以是这样的,也可以是很美好的东西,所以你抗拒的不是酒本身,而是抗拒某些人强加在酒上的东西。

我所理解的酒文化本应是一种素质的象征,或者说是一种礼仪,比如喝酒喝多撒酒疯的人可以被解读为:不注重酒桌礼仪,不礼貌。这就跟你早上礼貌地和别人问好没什么两样。当然酒文化也可以是和亲朋好友的小酌几杯,无伤大雅。

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在中国,酒经常被当做一种工具。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更在意饮用之后带来的美妙作用。

说回到金融行业喝酒问题,我想说的是没人能强迫你做自己不愿意的事,关键在于自己的选择,愿不愿意妥协。

随着80后90后在职场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有分量,喝酒没有老一辈的厉害,但是中国酒桌文化依然比较重。有些行业或者公司或者领导喜欢喝酒,讲究边吃饭边喝酒边把事情给办了。

选择一个行业、一家公司、一个领导,自己不能喝酒的影响大不大,需要做好权衡。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