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当我是一名外科女医生 当  当我是一名外科女医生当 当我是一名外科女医生

当 当我是一名外科女医生

今天终于拉到了宝儿来写“当”系列

宝儿是我身边学医的朋友中最motivated的一个

也是我认为最心无旁骛的那一个

别看宝儿跟我同龄

平时我们这帮人身上有一点小病小痛

都第一时间在群里疯狂@她

她说没事我们才放心

再来呢

每次见面她也会分享很多从医过程中的各式见闻

有趣得不要不要的

我们就一起聊聊当医生的那些事儿

【宝儿这篇我写了挺久了

今天才勉强把内容都堆完

其实我问问题的时候

也比较偏向..想一出算一出的那种

因为不想写太长

想问的问题又太多

往往没有怎么纵向延伸

这一篇没怎么编辑完

但是我太喜欢

所以想早点发

篇幅很长

希望大家能耐心看看

各个角色都不易

互相体谅】

Ian:从医这条路有什么契机吗?

Boa:

契机……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了,因为我

不是所谓医学世家出身

的,家里往上数N代都跟医学

没半毛钱关系

,我妈一直到我坚定不移把所有志愿都填了医学院、并且拒绝其他任何专业之后,才接受了我“真的”要去做医生了这件事。

但其实,这事儿的决定还真的没有什么“契机”,单纯的就是一个

自我发现和选择的过程

,或许有什么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过,但是现在都已经忘了。

我记得大概是初中的时候,其实青春期就是一个findoutone'sself的时期,那个时候会把接触到的东西都往自己身上放,去尝试所有见到的东西,把自己picture进去,我就是那个时候发现,我

喜欢把自己picture成一个医生时候的样子

比任何其他的职业、其他类型的生活都喜欢

当时的很多东西都还是想象的,因为其实压根啥都不了解,可是就是一种感觉,跟每个人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的那种感觉一样,把自己往那种画面里一放,嗯,对了,就是这样的。然后从那时起,就一直在坚定地走这条学医的路啦。

Ian:在国内当医生的careerpath是什么?

Boa:国内医生的这个成长曲线呢,基本上是这几年才改的,或者说是

更规范化

了。现在国内的医学生,

5年本科

3年研究生

(分学硕专硕,原7年制本硕连读已取消),

再2-3年博士

(专博2年,学博3年)。

这个所谓

专和学的区别

简单来说是这样的:

专业型硕士是在临床上学习为主,学术型硕士是在实验室搞基础为主。

所有本科毕业后的医学生,都要经过3年的【

规范化培训

】,拿到结业证,才能正式被正规医院聘请;而专业型硕士,因为主攻临床学习,所以3年出来,

研究生证和规培的结业证一起拿

,相当于省了三年时间;而学术型硕士,因为3年都在实验室,出来后

依旧要经过3年培训

,拿到结业证以后,才可以正式上岗。再往上读博士的道理一样,学术的继续搞学术,临床的继续搞临床,学术博士出来依旧要继续【再三年】培训(有点城市只要求1-2年),来获得进入临床工作的机会。

现在又整了幺蛾子出来,就是在规范化培训以后,还加了【

专科培训

】,又是2-5年,根据专业不同时限不同。这个时间就以

“不管你读了多少年书,反正继续加在后面”

的方式在最后面等着我们,不知道熬到那时的中国小医生会不会又要面临新的培训时长。

我们来简单算一下,

一个医学生,18岁入学,22岁本科毕业,3年学硕,3年学博,3年规培,3年专培(取平均值),也就是本科毕业后十,二,年,才会拥有正式的上岗资格,才能正式成为被医院聘请的员工,那时已经34岁了。

能想象吗兄弟们!最长的时间是

大学毕业后12年

才能正式上岗啊!

这是一个

最长年限的方案

了。中间当然会因为个人选择不同有所缩减,比如选择

专硕就直接少了3年

。这个制度是copy美国的,但是呢学得四不像,跟国情不符,这就扯出来一个非常现实又操蛋的问题,叫做“待遇”。因为不是医院的正式员工,所以在这些培训期间,科室分红啊奖金啊没你份,医院的年终奖啊之类的没你份,你就是

一个在大医院长期培训的编外人员,替人家干活,不拿他们的工资

,且不说这么干没有归属感吧,给规培生的钱

由政府统一下发

,那份钱,

仅够温饱

,不可能养家养老婆养孩子,不可能有富裕的给父母养老,更不可能攒得下来在北上广深买房子。感觉就好像,这些年轻小医生拿着基础的实习工资,一拿就是3-5年。可是在美国,这份工资是逐年上涨,哪怕是第一年,也够养活一个两口之家,后面基本就能开始生儿育女了。而中国的规培生们,可能还在靠父母养着。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这个所谓的培训,截止目前为止,

并没有太多“学习”的效果

。以外科为例,在美国的要求下,每个规培医生,在结束某个科的学习之后,要能够独立完成这个科最简单的手术操作,比如主刀剖腹产手术,比如主刀阑尾炎手术等等。可是在国内……规培生大部分时候都在做最基础的打杂的活,

不,可,能,给你主刀做任何手术的机会

(这个原因复杂暂时按下不表),花了同样的时间,可是并没有学到同样价值的东西,也是现在小医生们内心郁闷的地方。

Ian:你的专业是什么来着?

Boa:我是临床外科专业。

Ian:那你们现在实操的经验多吗?

Boa:还蛮多的,只要主动要求,老师都会教。毕竟规培的意义在这里。但是这个机会很看运气,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这么负责愿意教。但当然都是些辅助的活儿,比如closeup这种。

-右边那个是我

Ian:在外科,你一个女孩子,会有时候觉得累或压力特别大吗?

Boa:首先我想说,女生不能干外科,这个

偏见真的已经很过时

啦!在外科系统里的女医生现在已经不少啦!确实干外科辛苦,可是其实内科也很辛苦,我觉得基本不相上下。不过跟男生比起来,女外科医生最大的不方便应该是……

手术日碰上大姨妈

……尤其第一天的时候……手术一台差不多要站2个多小时,一天来个5-6台,站一天下来就恨不能把腰那块给卸了,真是特么的难受啊。脑补一下军训时站军姿,其实在手术台上是差不多的,不能让你随便乱动,站姿只能隔一段时间小心得调整一下,那样一天下来,真是……只恨自己生来女儿身啊。

其他的问题

我觉得现在

职业女性越来越多

首先是

女生自己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上

别人说你做不了

你就觉得哦我做不了

因为我是女生。其实真没有那么多做不到。

stepoutofthecomfortzone!

-手术出来坐地上睡了

然后就是

值夜班

这真的是很大的消耗

基本第二天脸色都跟鬼一样

惨白发灰。所以可能护肤品要比其他职业的人用的高级一些

不过我反正现在还在用

块的芦荟胶

...

我是觉得

抓紧时间强身健体

更重要些

一个好身体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我们医院附近的健身房一半以上的会员都是医院的同事。

其他的困难

没有了吧

还是那句话

很多时候最大的那块路障

根本就是

自己给自己设下的

往前冲一下

就发现其实没那么难。

-边挂水边值班

Ian:那你之前也轮了全科吧?

Boa:对哒。

Ian:在这么多个科室呆过,你觉得有什么有趣的差异吗?

Boa:我个人觉得,所谓的分科,只是为了更专业更有针对性得去治疗疾病,他们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要说差异的话,我觉得外科系统之间不好比较,还是

内科和外科之间的差距比较大

内科医生的

治疗工具主要是用药

,外科医生的主要治疗手段是

,这就导致内外科医生在诊疗的

思维方式上很不一样

。内科医生因为面对的病人病情比较复杂,他们需要一口气开出大量的

药和检查

,去解决这个病人现有的全部问题。外科医生的话,到手里的多是需要手术的急症,他们考虑的方向大多是“

要不要手术,啥时候手术,怎样做手术

”。总结起来就是,内科医生的思维

要力求全面周到

,外科医生就是要

稳准狠

,果断决策。

所以内外科医生的办公室也是有很大差距的。内科医生的办公室,怎么说呢,个人感觉会比较“

压抑”

(内科的老师们对不起不要打我),大家都对着电脑,琢磨自己的病人情况,各种斟酌,眉头紧锁;外科医生的办公室节奏就快很多了,赶着手术的一早就下手术室了,给病人换药的咬两口面包就出去忙了,剩下的人在办公室,讨论研究这个手术咋做,从哪儿进去,怎么开切口,整个办公室就是一种很

的样子。

我是比较喜欢外科的氛围的,快,果断,而且每次手术结束后,那种

疲惫又欣慰的成就感

,唔,无论多少次都甘之如饴。

想到我们自己内部一个笑话,就说当医生的,经验足了,一眼就能看出病人是来看什么的。说泌尿外科,来人进来立马反手把门锁上,话都没说就脱裤子的,那95%是来看阳痿/包皮过长的;肛肠外科,医生问怎么啦,坐下说,来人说不不不我站着说,十有八九就是来看痔疮的;急诊科,大胖子,捂着肚子嗷嗷叫,手边可能还提着宵夜,一看就是吃太多急性胰腺炎的;儿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起陪过来的,小宝宝被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头上还贴着降温贴,护士一量体温,37.1℃,这种,说不定等一会就要抢着插队,插队不成还要打医生的了。

Ian:哈哈哈你一说还真是。现在在国内读的是专硕?你不是同时也在考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证吗,这俩有什么冲突吗?

Boa:对的,是专硕。考美执医的同时也读专硕,是因为到最后的match阶段,我作为一个“外国人”,要跟那些美国的应届毕业生竞争,必须要

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吧,所以选择考专硕,在

临床和科研上比别人起点高一点

,到时候也算是自己的竞争筹码。冲突的话。。。就是

会很累

,因为本身工作很忙,老板又时不时给个任务,还要经常跟自己的惰性和丧性做斗争……所以……现在就是继续辛苦得努力着吧!

-考研时

-买不到英文教材,就自己补笔记

Ian:考取美国医师从业资格需要做些什么?

Boa:

考美执医,说到底就是个

,我个人倒觉得这个没啥说的,跟托福啊GMAT那些没什么差别,考试方式都是一样的。准备的东西……好好复习?可能就是

文书类的东西比较多

,各种证明文件要来回盖章什么的,不过这个我觉得还算简单了,跟留学党要准备的资料比起来这个还是小case,曾经我准备这些盖章的时候同级里要出国的朋友跟我一起跑,我跑两趟搞定了,她到毕业还在跑……

现在其实网络发达了,用心搜一搜,什么考试资料都有,考经也是一大堆,我是真心佩服那些早年就出去了的前辈,那个时候啥咨询都没有,人家就是一步步走出去的,我们现在真的是沾了太多前辈们的光了。

Ian:那你觉得中美医疗环境的重大区别是什么呢?

Boa:

中美医疗环境……就真的差距太大了。就我所了解到的内容来讲,大致分一下

医生和患者

两个方面。

从医生的角度来说,美国的医学教育从一开始,灌输的一切思想的根基,是“

forbettertreatment

”,一个医生,你做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举动,每一次谈话(他们的课本里甚至细化到了要与患者有诚恳的眼神沟通交流)都是为了这一个目的,可以说是非常地

以人为本

了。建立在这个根基之上的,他们的一切职业操作都有

非常严格的准则

,这是他们通过多年的practice总结出来的,能够提供bettertreatment的最佳方案,而且基本大家都很严格地照着这个执行着。

而在国内,每个医生,真的是

细化到每,一,个医生

,都有

自己个人一套的治病习惯

。简单到一个术后补液,不同的医生面对相同情况的患者,开出来的药方就是不一样。你问为什么,没什么为什么,就是个人习惯。你说他错吗?十几年的经验放在那,也没错,但这个就是区别。

还有一个超级大的区别就是,美国的

医学教育

,甭管是课本还是考试,都是“

没有重点

”的。他们眼中,没有什么疾病是非重点的,

哪怕发病率只有0.1%,那发生在那个病人身上就是100%

。但是在国内,因为我们的国情,

患者基数太大

,我们的医生

必须把重点放在常见病

上,才能做到在遇到常见病的时候,30秒看完一个病人。这个真

不是所谓的敷衍不负责

,是因为日积月累的经验,老医生真的可以30秒内确诊一个常见病患者。而我们眼中的常见病,在美国医生那里,可能就得花上30分钟去确诊,这也是对方的国情所决定的。

患者这个方面,我想说,任何出过国的留学党应该都深有体会:

国内看病太特么方便了

。中国的医疗,真的是全世界

最廉价最高效

的医疗,在常见病和慢性病的诊疗速度上

无人能及

。我在急诊科碰到过发烧38度的小年轻,排队40分钟看上医生了,还骂骂咧咧说等太久烧都退了。这要是在美国,38度的烧压根没有急诊要你,排队预约到3-4个月以后,你要就是惜命可以花

1000刀叫个救护车

,到了医院烧退了医生会让你

多喝热水

,然后打发回家,到家后又收到一张1000刀的账单,这就是医生一句话“多喝热水”的标价。

在美国,

人工是最贵的

,人付出的劳动是最值钱的。在国内,让患者喊着太贵的东西,都是药品,器械,耗材……这个,不好再继续说了,怕等会要来人给我送快递了

Ian:哈哈哈不聊sensitive的东西了。最近中国医闹事件这么多,你怎么看?

Boa:这个名词,我觉得就是用来形容那些

心术不正的人

。真的就是心术不正。如果亲人因病去世,或者手术意外去世,这种情况,放在谁身上都会悲痛,而面对悲痛,

帮助患者家属接受这种悲痛

,也本就在我们医生的职业范畴内。但是医闹就TMD不一样了。

现在这玩意儿已经变成

职业性

的了,变成不管你医院在治疗上有没有出问题,人死了你就要给我钱。甚至是“

我就觉得你应该赔我钱,你不给钱那我就打砸抢拿刀砍

”。实习时的一件事:救护车送来一个小孩儿,一岁左右,送来的时候脸都紫了。救护车上的随车护士下来跟接诊医生说,这个家属有问题,拒绝医护人员检查小朋友,也拒绝给孩子吸氧。后来老师跟我说,这种情况下拒绝检查,又拒绝吸氧,根本就是没打算治了,可是你还叫了救护车送来医院,就是

明摆着

要让孩子死在医院里头,好讹上一笔。你说说看这是多操蛋一个事儿,不愿意花钱为自己的孩子抢救,还要用他生命的最后一口气为自己挣上一笔。

这就是他妈的医闹

真的不要以为一种情况很少见,在临床上这样子蛮不讲理就讲钱的人真的很多。你永远

无法揣度人性的恶能到什么地步

。因为医院和政府

大多选择息事宁人

,所以

了很多这样的情况发生,明知道是被讹了,为了医院的正常秩序,也只能赔钱。这就助长了越来越多的人,把这个当成了一条

发家致富

的路,我听说过拖着一个垂危的老人一个晚上辗转5-6家医院,根本不是为了寻求治疗,就为了等着这老人家咽气讹上最后那家倒霉医院的。所以你说医闹是什么,就是一群心术不正的人中败类。

至于那些直接拿刀冲进诊室砍人的,那根本就不是什么“医闹”,那就是

【杀人犯】

,这些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依法处置

就行了。

我不否认,全中国的医生里,

资质良莠不齐

,也确实有黑心莆田系医院,我也不会说医患关系变差完全是患者的问题,医生群体的因素也要占50%。可是医患关系的发展、演变,是跟随着整个社会体系一起变革的,不是光靠这两类人就能解决的。【医闹】ontheotherway,就不一样了,医闹是一群,不管遇到了多好的医生,接受了多好的治疗,都会坚定地蛮不讲理地闹下去的人,我也真的希望,国家政府到各级医院,都这么能做到

对医闹零容忍

,不能再助长了这些人的气焰。

Ian:没错,有的时候确实有些上纲上线了。那最近..有些热播的国产医疗剧,比如外科医生,你们站在医生的角度上评价,觉得怎么样?

Boa:其实我真的很少看国产剧,

医疗剧因为名声已经丑了

所以更是抵触。而且这些人也是不争气,每次一经播出,我就能在朋友圈看到一堆堆的bug吐槽,都不需要我去自己去看了。这些bug其实真的不是来自于演技啊什么的,据说这次白百何和靳东男神演的这个,演技上还是挺过得去的,所以评分也一直慢慢往上走。但是就像我有个干纪检的朋友评价《人民的名义》一样: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啊!

外行人看的都是热闹

觉得好是自然的

内行人一看门道发现都是

bug,

就看不下去了。其实说不定古人来看我们的《琅琊榜》

也觉得通篇

bug

看不下去。

不过既然你问我看出些什么

bug……

那我就说几个。

专业性方面

比如医用盐水是

0.9%,

剧里大喊

的浓度

简直是

腌咸鱼

这些太专业了就先不讲

重点是

电视里这些医生的样子

根本就不是现实中医生的样子

就说外科风云好了

白百何演的那个根本就是

职场白领

感觉像在拍杜拉拉升职记

真实情况下

年轻医生一定是乖乖跟在老医生后面查房的

不管你再怎么

资历和经验都是不能否认的

哪有一个小年轻站在那里指手画脚的份

医院的病房

医生办公室

超级乱的

病人和家属各种嚷嚷

护士和医生处理起事情来都是用

跑的和吼的

重病患者看起来就

真的很糟糕

全身接了各种管子各种仪器

病房里也因为堆了太多东西显得非常

医生的办公桌上各种单据、废纸病历一堆

非常乱

绝对不会出现剧里那么整洁平静的样子。

就比如我

早上查完房回到办公室

节奏基本上是坐

分钟爬起来跑出去处理个病人

回来坐下电脑前敲两下

然后又要站起来跑出去

一个上午来回跑的节奏基本要有两个多小时

到了十点半十一点才会稍微平静下来。电视剧里为了要故事发展

为了要讲台词

把这些都美化了

抹掉了。而且

越是高级别的、厉害的医院

就一定是越忙。电视剧的故事又要把场景放在全国最好的医院

又要拍

医生们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闲聊

天知道我们一般一早上连站起来倒杯水的时间都没有

-高峰期一个人就要管这么多病人

所以说到底最大的

bug

编剧在靠想象写故事吧

实习医生格蕾

就真的拍的很好很真实啊

最喜欢的医疗剧没有之一

而且也是公认的内容真实靠谱的医疗美剧

,bug

很少很少。我现在就只希望

大家不要因为看了这些电视剧

觉得我们医生生活都是

谈谈恋爱啊

跟上级顶顶嘴啊

再潇洒得闹闹脾气啊这种的

因为真的不是这样

Ian:最后轻松一点,聊聊实习的时候有趣的事情?

Boa:

实习碰到的有趣的事真的是太多了……一下子反而还不知道从哪儿说起。我剪短地说几个哈:

家属A,在心内科医生办公室大声问主任:主任,你这么会通血管,你帮我老婆通一通输卵管吧!

主任:……这我真不会!你找生殖科去!

家属A:他们都说不行!我看就你行!

患者B老大爷,在泌尿外科门诊,走廊里人声鼎沸,就诊患者熙熙攘攘,老大爷冲进诊室,当着所有患者的面就开始解皮带脱裤子:“主任,你给俺看看,这是阳痿不!”主任事后吐槽,我一男的,你给我看我当场也看不出来是不是阳痿啊!

患者C,老太太,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原因就是管不住嘴。嘱咐数次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某天早上查房血糖狂飙,问吃了啥,答2碗粥2肉包1馒头……主任怒斥不是让你少吃这些吗!

老太委屈地说,我饿……就想着今天一口气把下周的量都吃完了……

患者D,小伙子,半夜的泌尿外科急诊,跟女朋友玩儿过火了导致睾丸扭转,也就是俗称的扭蛋。入院后一直大哭,曰,“她跟我说什么要我爽一下我也不知道她整得什么玩意儿一开始是挺爽的,后来不知道咋的就嘎嘣一下我要早知道整这玩意儿我就不跟她去开豪华房了她这是要把我整得断子绝孙啊”。

据说那天晚上,哭喊声响彻医院每一个角落,急诊护士们送其外号:扭蛋侠。

当然最后并没有那么严重,值班医生还是帮他把后代保住了的

医学生E,轮转哪个科就觉得自己有哪个科的病,在甲乳外科时觉得自己甲状腺大要做手术了,在妇科的时候觉得自己月经不调有问题了,在神经内科的时候觉得自己睡眠障碍需要查个脑电图了,在骨科的时候觉得自己平时爬楼梯太多将来肯定要膝关节劳损了,在胃肠外科的时候偶有腹痛就觉得自己是不是胰腺炎胆结石了,在心内科发现自己活动后气促怀疑自己小小年纪心脏就不好了……这不是一个人,这是我们大部分刚进临床的医学生的集体写照。

Ian:那作为医生,你有没有什么生活中的小建议?

Boa:我觉得对于医学的最大误区,就是,如果一种信息是免费的,那为什么会需要医学生学个5年本科3年硕士真正出来独当一面都要到30岁以后?太多人居然选择更相信网上那些“免费”得来的,来路不明的信息,却不相信自己挂号去看病的正规医生。免费的东西总会在别的地方让你payback的,因为没有真正免费的东西。一杯星巴克现在都快40了,一杯一点点都快20了,一个门诊挂号费才8块钱,为什么就要选择去问朋友,问百度,问不知道什么身份的论坛网友呢?然后还要拿这些乱七八糟的偏方来质疑医生,医生真的很心累啊……

还有一点,不要老是觉得医生给你开的检查开的药都是在赚你的钱……然后就因为这个不,吃,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这些慢性病,不吃药是真的会,死,人,的。而这些病吃药是真的可以控制住的。因为简单的“不遵医嘱”,最后这种结果,真的太可惜。而这种情况,现在真的太多太多了。

在临床上见过的,病人犯“蠢”的情况太多了,多到不敢相信。但是总结起来,我对大家的嘱咐就是一句话,听医生的话!听医生的话!听医生的话啊啊啊!(一个被不听话的病人逼疯的小医生的哭声)

我自己真的很喜欢这一篇!!!

希望你们看完能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么么扎!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