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简洁明了地向孩子表达你心中“生气”,而不是“倾倒情绪” 【育儿知识】简洁明了地向孩子表达你心中“生气”,而不是“倾倒情绪”【育儿知识】简洁明了地向孩子表达你心中“生气”,而不是“倾倒情绪”

【育儿知识】简洁明了地向孩子表达你心中“生气”,而不是“倾倒情绪”

当我们对孩子的言行感到生气(洁净的)

我们是否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生气了呢?

有些家长或老师会认为我们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负面情绪,其实积极心理学的观点里生气并不是一种负面的情绪,情绪常常是有正面的意义,生气并不总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所有的师范类的大学生都学过普通心理学,

情绪具有信号功能

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小孩子才能够接收到大人发出来的情绪信号,会开始反省是不是我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了?

所以父母、老师对孩子表达“洁净的生气”,可以帮助孩子通过接收父母的情绪信号来修正自己适应社会的言行。

如果你觉得生气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那么你可能就会要求自己“不要生气”。

然而不要生气是几乎不可能的,特别是当我们面对的是自我中心、无视规则、上蹿下跳的小孩,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冲撞你“不要生气”的脆弱防线。

试想,你面对的是一个穿着沾满沙土的鞋子踩上你新买的纯白色的布艺沙发的孩子;

面对的是一个当众拒绝交作业还在你课堂上睡觉的学生;

面对的是一个一回家就关在房间里玩电脑很少与父母交流的网瘾少年;

面对的是一个瞒着大人偷偷跑到校外喝酒的未成年的初中生

我想这个时候,你不会感到生气、难过才是不正常的。

当我们明明很生气,却又硬要求自己“不要生气”,这只会让自己的怒气郁积心中并日渐增长,直到你难以承受,最终火山爆发。

本来在一开始是“洁净的生气”,因为不断地加入各种不同的怒气,让它夹杂越来越主观的杂质,变成了“不洁净的生气”。

所以,我是鼓励大家尽量在当下立马向孩子表达你“洁净的生气”。

一旦你能觉察到内心的生气,那么你就需要尽可能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我们的表达不能含糊其辞,不能有过多的主观揣测。

简单来说,

我们只说出事实,只说出我们心中这份确信无疑因孩子错误言行所产生的“洁净的生气”

我先举几个并不洁净的生气的例子。

比如:

“我感觉你每次回家从来不跟我说话。”

“我感觉你这样做非常不礼貌。”

“我感觉你从没把我的话听进去。”

这些话其实并不是确信无疑的事实,还存在许多其他的可能性。

孩子很可能回来有主动找过大人说话但并没有被我们注意到;

孩子可能碰到了重大的应激事件让他有了消极面对作业和课堂的言行,孩子肯定有把我们的话听进去甚至都会倒背如流了,但做得到和听得懂是两回事。

也就是以上的“我感觉”开头的感受很可能并非事实,都充满了主观性的武断猜测。

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如果我们说:“我感到生气。”

这就是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

这是最简洁明了地向孩子表达你心中“洁净的生气”的方式。

这样的方式看上去有些笨拙,但已经比前面那些充满主观论断的感受要高明了许多,虽然并不是最好的方式,但至少是一个合格的做法。

所以以后,当孩子有不恰当的言行,而你也没有更好的表达感受的方式,你就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

“我感到生气”;

“我感到难过”;

“我感到害怕”;

“我感到惊讶”……

你还需要告知孩子

这么做/不能这么做的原因

前面说过,直截了当地告知对方你的感受是一个合格的做法。

如果我们能再接着告知孩子不能这么做或要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那么他们就更能够将你要传达给他们的社会规则、价值观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同时也要注意,

我们要告诉他们不能这么做的原因,而不是告诉他你不让他这么做的原因

注意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前者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他自己的需求,后者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大人的想法或喜好

“你不能躺在地板上滚来滚去,因为妈妈不喜欢。”

→因为妈妈的喜好。

“你要赶紧做作业去了,因为老师知道了会生气的。”

→因为老师的喜好。

“快一点吃,因为你吃得慢爸爸一会儿不给你看电视了。”

→因为爸爸的喜好。

“你要认真读书,不然你会拖班级的后腿。”

→因为老师的喜好。

试着把这些句子

改写成以孩子为主的表达方式

“你不能躺在地板上滚来滚去,因为地板上有许多细菌可能会让我们生病。”

“你要做作业去了,因为及时的巩固练习能让你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快一点吃,因为吃太慢了,饭菜凉了对你的肠胃不好。”

“你要认真读书,因为成绩提高了将来人生的选择更多一些。

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

也许你对我前面提的“绝对不发脾气”的建议嗤之以鼻,认为说得容易做得难。

那么我这里向大家建议,我们其实可以适当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愤怒。

前面的章节已经有描述过,向孩子表达愤怒的情绪也可以是一件好的事情,可以让孩子明白他的言行已经超出了界限,需要得到修正。

愤怒常常以指责的方式来表达,这是为什么呢?

当我们感到生气的时候,我们在生谁的气?

很明显我们在生孩子的气,我们把愤怒的责任归咎于孩子,如果是孩子的责任,我们很难忍住不对他进行指责。

当父母对孩子说:

“你成绩考这么差,真是让我们太丢脸了!”

“你再不来吃饭,妈妈要发脾气了!”

“你这么不懂事,我真是太伤心了!”

我们其实是在告诉孩子,我的痛苦是你造成的。

然而,实际上,我们的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

举个例子,假设你到公园散步,累了坐在长板凳上休息并把帽子放在一边。

这个时候,有个人走了过来一屁股坐下,把你的帽子给坐扁了。

请问,你会有什么感受?

你可能会感觉十分恼火,这个人怎么这么不注意,这么粗鲁!

但如果我告诉你坐在你帽子上的人是个盲人呢?

也许你就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就释怀了,甚至还会因为自己错怪别人而感到内疚。

这个过程当中事情还是那个事情,人还是那个人,只是你心中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于是你的情绪也随之改变。

一开始你觉得对方是一个粗鲁的人,于是感到十分生气,后来觉得对方是一个情有可原的人,于是就不再生气了,甚至心生同情。

也许你可以试着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你对孩子的愤怒,也许不是他成绩考差了让你感到丢脸,而是你认为成绩考差是一件丢脸的事这个想法让你感到丢脸。

也许不是孩子不快点吃饭让你恼火,而是你上班快要迟到了让你感到恼火,

所以你生气的原因也许不是孩子造成的,而只是我们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如果能领悟到这一点,我们表达愤怒的方式也许就会发生改变。

“专注于我们的需要,比评判他人是什么人,更有益于生活。”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据此提供了一种恰当表达愤怒的方式。

我们可以用简单的练习来深化这点理解,试着把“我生气是因为你……”改成“我生气是因为我看重/需要……”。

比如:

“我生气是因为你成绩考得差”

“我生气是因为我看重努力”

“我生气是因为你吃饭慢”

改成“

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抓紧时间去上班”

“我生气是因为你不懂事”

“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理解,看重沟通”

学校里低年级的学生常常会干出让老师恼火的事情,被怒火填满大脑的老师可能留不出更多的思维空间来做有效的处理。

因而,愤怒常常会伴随着破坏性和攻击性,愤怒更容易驱使我们攻击别人,而非解决问题。

曾经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告诫我们,不要和学生真的生气,不然会短命,气死自己,如果你要生气,一定都是演给学生看的。

当然,玩笑归玩笑,不过这位老教师提醒了我很重要的一点,

我们可以让情绪成为传达信号的工具,而非暴力工具

如果我们更关心孩子的需求而非问题,我们可能只会有很少的愤怒或者完全没有愤怒,也会有充足的理性空间来传达自己的情绪信号。

咨询室里的学生来访者,比起在父母老师面前,面对心理老师时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平和交流,是因为心理老师是一个支持与帮助的姿态,关注着他们的需求而非问题。

我们还会试图把人和问题分开,人是人,问题是问题,而非人是问题。

并不认为人有问题,自然也不会有指责对方的言行出现。

孩子的每一个错误言行的背后可能潜藏着一个被成人们忽视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他可能需要的是被人肯定;

一个总是欺负女同学的小朋友他可能需要的是被人关注;

一个回家不愿说话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玩电脑的孩子他可能需要的是有人陪伴他(而非别人需要他的陪伴);

一个与老师争得面红耳赤的学生他可能需要的是有人理解……

如果我们关注孩子错误言行背后潜藏着的不被满足的需求,我们就更可能表现出一种支持和帮助的姿态,我们也会更倾向于满足他的需求,倾向于问题的有效处理。

当他的需求得以满足,错误言行也会自然地消退。

而把错误言行的责任归咎于对方,则正好相反,我们更容易表现出指责攻击的一面,把亲子、师生双方推向了敌对双方。

下次再面对孩子的不恰当言行时,如果你还能留出一定理性的余地来进行这样的思考:“他需要什么?”

我们很可能就不会愤怒。

如果有,那也只是我们向对方传达情绪信号的工具而已。

最后,再简单地总结一下表达愤怒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

我们把生气的原因归咎于孩子,我们倾向于攻击小孩;

第二个层次

我们注意到生气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让我们的愤怒变得洁净,让自己的表达变得真诚;

第三个层次

我们在生气的时候考虑到孩子的“不良言行”背后潜藏着的心理需求,这个时候就让问题走向解决而非只是攻击谴责孩子而已。

(部分内容摘自《正向管教》)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思明早教【课程升级&双节优惠】活动详情

思明早教【绘本&育儿&食谱】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READING

-END-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