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觉时这4种表现,妈妈千万别忽视 宝宝睡觉时这4种表现,妈妈千万别忽视宝宝睡觉时这4种表现,妈妈千万别忽视

宝宝睡觉时这4种表现,妈妈千万别忽视

▌导读

养育孩子的旅程,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

为人父母,需要在孩子面对病痛的时候,给予力量和支持,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因此,父母多一些常识,孩子就能多一份保障。

凡凡身子虚,要给他好好补一下。

出差回来,婆婆拉着我谈论儿子的“病情”。

我着实吓了一跳,出门前还好好的,怎么就“身子虚”了呢?

原来出差这几天,婆婆陪凡凡睡觉,发现儿子总是睡得满头大汗。她觉得是孩子营养跟不上,才会出现这种状况。

我观察了下孩子的睡眠情况,和走之前没什么两样。我对婆婆摇摇头,孩子没事,这是正常现象。

很多妈妈遇到孩子睡觉出汗可能都会有些担心,其实,大多数孩子是正常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孩子睡觉那点事儿吧。如果宝宝睡觉时出现这4种情况,爸爸妈妈们就要多留心了。

大汗淋漓

引起孩子睡觉出汗的原因有很多,医学上分为生理原因和病理原因。

经过观察,凡凡只是在入睡最初出汗,熟睡后,出汗便减少,并没有其他异常的症状。生长发育和饮食也一切正常,而且儿子精神状态一直很好。

以上,基本上可以判断孩子为生理性原因出汗。

这是因为孩子的新陈代谢快,而神经发育还不完善,本身就比较容易出汗

。尤其白天活动较多的孩子,夜间安静下来,白天活动积蓄的热量需要散发,就会表现为出汗。

宝宝出汗时,非常容易感冒,尤其是那些被捂热导致蹬被的孩子。

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一直坚持:

每天早晚给房间通风换气;

每天给孩子洗澡,让他的皮肤保持清洁、干爽;

给孩子穿上透气、吸汗的纯棉内衣或者垫上汗巾;

睡觉前,尽量不让孩子玩得太兴奋;

睡觉时,孩子的衣着和被子的厚薄尽量与大人相当;

当发现孩子出汗时,及时为他擦干汗液。

病理原因出汗一般会伴有其他症状。

堂妹曾说,她女儿在八九个月大时,睡熟后依然会持续多汗,频繁夜醒、哭闹,且伴有枕秃的现象。

带女儿去医院才被告知,是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钙缺乏症状。

究其原因,堂妹回忆说,女儿出生在冬天,天气寒冷,很少带她外出晒太阳,一直以来也没有补充过维生素D。

医生建议足月的孩子出生后15天就要开始补充维生素D。

(足月儿出院后或者出生后15天补充D,见于0-3中国儿童喂养指南)

足月儿每天400国际单位;对于早产儿出生后就需要补充,每天800-1000国际单位。

如无特殊情况,维生素D应该至少补充到

2周岁

。若摄取的食物所含的维生素D量达不到摄入每天生理需要量者,即600单位的,可以吃到

3周岁

如果孩子有特殊的病症,需要继续补充维生素D的,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应尊医嘱,切记随意加量,以免引起维生素D中毒。

总而言之,如果孩子除了出汗严重外,还伴有其他异常病症,家长都需要特别重视,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间。

孩子磨牙,真的是肚子里有寄生虫吗?

去年,闺蜜曾向我说起她两岁的儿子爱磨牙,几乎每天晚上睡觉时,小家伙都把牙齿磨得嘎吱嘎吱响。

家里老人说可能是肚子里有蛔虫,可她心里一直不确定,也不知道要不要处理?

其实夜磨牙是一种神经性的紊乱症状,大多和孩子的精神、心理因素以及牙齿咬合不良有关。

它在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中非常常见,大概有

5%~30%

的孩子有磨牙症。

小孩乳牙出牙期和换牙期都会出现磨牙,此时孩子的牙齿痒,需要去咬东西。

孩子磨牙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要避免睡觉前精神过于兴奋,不看光影刺激的动画片等。

但如果孩子反复磨牙,且在第二天早上起来说头疼、耳朵疼、嚼东西疼时,则需要去看医生确认病因。

若是孩子磨牙每天很频繁且剧烈,可以看口腔医师开具磨牙咬合垫,适当佩戴可减轻牙齿损害。

小孩看电视、玩手机、玩ipad,精神处于兴奋和紧张状态,家长可以在睡前半小时让孩子看看书、听听音乐,引导孩子安静入睡。

关于闺蜜对于蛔虫病的疑惑,医生解释道:

肠道寄生虫产生的毒素会刺激神经兴奋,可能会引起神经控制的咀嚼肌发生运动,产生磨牙。但目前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证明肠道寄生虫一定会引起磨牙。

如果家长不放心,可以通过化验孩子粪便来确诊是否有肠道寄生虫病,可同时密切注意大便中有无蠕动的线虫存在。

肠道寄生虫种类不同,症状也会不一样。如果孩子有腹胀、腹绞痛、食欲不振等问题,要及时到医院确诊,切勿自行用药。

打呼噜

孩子打呼噜不是睡得香。

长期的打鼾,会造成孩子慢性缺氧,既影响大脑发育,也影响其他器官的发育。

儿科专家崔玉涛曾解释孩子打呼噜的四大原因:

睡姿、发育问题、扁桃体感染、腺样体肥大

这些原因的共同症状都是上呼吸道不畅,即鼻、咽、喉、气管开口,这些部位通畅不良。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打呼噜,需要区分对待。

6个月以前的婴儿打鼾,一般是发育问题。

比如刚生下来的孩子就打鼾,往往不是上气道阻塞,很可能是喉软骨软。这时睡姿就是一个诱因,平躺着打鼾严重,但是侧卧着可能就会轻一点。

崔医生说:

对于喉软骨软,绝大多数情况下,无需干预,等待孩子慢慢长大就好了。除非是严重到病态的喉软骨软,才需要进行治疗。

6个月以后的婴儿打呼噜,家长们就要特别留意是否为病症。

同事莉莉说,她儿子以前睡觉总打呼噜,她也没太在意。最近儿子感冒了,打呼噜变得更加严重,吵得她几乎天天失眠。

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孩子的腺体肥大,挡住了鼻咽的后部,导致上气道阻塞。

莉莉后悔不已,竟然让孩子平白受了这么久的罪,自己却还一直以为孩子睡得香。

平静的呼吸才是良好睡眠的体现。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打鼾的症状,家长可通过以下方式初步判断鼾症是否严重。

通过改变孩子的睡姿,从平躺到侧卧,或从侧卧到平躺,观察鼾症是否有缓解。

当发现孩子打鼾的同时张口呼吸,家长可以用手轻轻地把孩子的嘴闭上,看他有没有突然的一个大叹气。如果有,证明孩子上呼吸道梗阻,他喘不过气来,需要大叹气来解决。

这时,家长再带孩子到医院去,及早找到原因,及早治疗。

睡眠惊跳

最近,朋友娜升级为妈妈。喜悦之余还有些手足无措。

孩子刚出生一周,娜非常担心:

孩子现在几乎都在睡觉,但是我发现他的手和脚有时候会轻微地颤抖,有时候会突然一惊,惊醒后就哇哇地大哭,怎么办?

其实,小婴儿这种一惊一乍的现象,还蛮常见的,它有个学名叫“

惊跳反射

母婴专家郑玉巧解释说,这是因为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较高所致。

这种偶发的“惊跳”通常为正常现象,多数孩子处在浅睡眠时会发生,不需要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睡眠的周围环境要避光安静。

随着孩子的发育,身体的各个系统逐渐完善,惊跳的反应会逐渐的减少。

通常来说,在孩子出生以后3~5个月,“惊跳反射”就消失了。

当孩子出现惊跳反应的时候不要太惊慌,我们可以把小孩子抱起来轻轻地安抚一下,就可以让他平静下来。

如果想要减少这种现象的话,可以用一个小被子,给宝宝包一个襁褓,这样能增强宝宝的安全感,同时还要尽量避免突如其来的大的噪音吓到孩子。

偶发性的“睡眠惊跳”可以置之不理,但如果频繁发生,

如孩子在5月以上仍然持续存在这种现象,建议到医院做下脑电图检查。

不图省事,只求心安。

给今天的文章点个

谢谢妈妈们。

每一个孩子,都是坠落人间的天使。

愿每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重要的事

我很认真和大家说一件事情,由于微信改版,

你们可能会收不到妈咪成长手册的推送了,我们要在茫茫人海中走散了

需要大家动动你们的小手指,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妈咪成长手册设为星标(

安卓手机是置顶

▌推荐阅读

你所谓的“分享”,其实是对孩子的一场掠夺

郭晶晶,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妈妈!

郭麒麟抱着郭德纲崩溃大哭:父母的认可,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妈妈,我要和你结婚”,你的回答影响孩子一生

杨烁教子被骂上热搜:有多少孩子被“PUA式育儿”摧毁?

作者:静待花开,两宝妈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在佛系妈妈的路上默默耕耘,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合作,转载,投稿:lamacrazy@qq.com

为你准备了最好的育儿资料

回复“

”领取

▼团购进行中,点击

阅读原文

,进店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