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提议把21世纪称为“脑的世纪”;
2000年,我国把每年9月命名为“脑健康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CPAM)脑健康专业委员会倡议,将每年9月16日定为“脑健康日”。
当孩子发热,出现身体僵直、四肢抽搐、翻白眼甚至口吐白沫、失去意识,会令家长和目击者感到惊慌和害怕。
送去医院后,被告知这是热性惊厥,大部分情况不会对孩子造成严重伤害,既松一口气,却又会担心:热性惊厥再次复发会不会“演变”为癫痫?发生过热性惊厥后对孩子生活是否有影响?发生热性惊厥后有必要做脑电图吗?
借着今天脑健康日,我们来聊聊孩子的“脑健康”问题——热性惊厥。
图源|ssyer
热性惊厥会发展成癫痫吗?
这可能是很多家长会担心的问题。从一些数据来看,与一般儿童相比,发生过热性惊厥的儿童出现癫痫的发病率确实略高。
但事实上,并非因为没好好管理热性惊厥而“发展”为癫痫,而是这部分儿童本身就存在导致癫痫的某些特定病因
(脑结构问题、遗传基因变异等)
,只不过早期以热性惊厥的形式发病了。
热性惊厥会带来什么后遗症吗?
一般没有。通常,热性惊厥预后良好,极少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
无论是单纯型热性惊厥还是复杂型热性惊厥
(除了既往存在神经系统发育方面问题的儿童)
,只要未出现无热惊厥,与正常儿童对比,在长期的认知运动和适应性行为方面都没有差异。
图源|ssyer
发生热性惊厥后需要做检查吗?
看情况。
不需要检查
关键看两点:
抽搐持续时间
发作后孩子的状态
1)对于首次发热惊厥的患儿,如果抽搐时间短暂,5分钟内即可自行缓解,发作后患儿一般状态达到基线水平
(精神状态良好,没有持续嗜睡烦躁易激惹等临床表现)
,结合医生的体格检查情况,符合单纯热性惊厥的特点。通常不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般不需要进行腰椎穿刺,头颅CT/头颅磁共振/脑电图也没必要进行检查,继续随访即可。
2)既往有过热性惊厥,再次发热抽搐的患儿,如果抽搐发作在5分钟内自行缓解,孩子清醒后一般情况可,达到基线水平,也可以不必前往医院,在家密切观察即可。
需要检查
复杂热性惊厥患儿,一般建议小儿神经内科就诊。部分神经系统查体异常或者既往存在发育异常或者发热抽搐时存在部分意识或者双侧肢体不对称的患儿,通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比如头颅磁共振或者视频脑电图。
如果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则考虑为复杂型热性惊厥:
发热抽搐发生于6个月之前或者5岁之后;
24小时内抽搐发作≥2次;
发作时体温尚不足38℃;
惊厥发作时双侧肢体显著不对称或者存在部分意识;
或者一次惊厥发作>15分钟;
发作前或者发作后存在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图源|ssyer
吃药预防热性惊厥需权衡利弊
我们曾经讲过,
吃退热药对预防热性惊厥作用不大
,那热性惊厥究竟可不可以预防?
有研究认为:某些抗癫痫药物
(如丙戊酸钠、苯巴比妥或发热病程中间歇使用地西泮等)
能够短时间内
(比如半年到2年)
降低惊厥复发的风险。
但是,由于绝大多数热性惊厥为良性事件,5岁后极少发作,不影响智力运动发育,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所致的药物副作用风险实际上大于获益。
因此,无论是对于一次热性惊厥或者多次单纯热性惊厥的儿童,均不建议持续性或者间歇性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预防治疗,这已经成为国际上的普遍共识。
此外,长期给予抗癫痫药物可能短时间内降低惊厥再发的几率,但并不会降低这部分儿童被诊断为癫痫的风险。
对于复杂型热性惊厥是否需要给予预防性抗癫痫治疗,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指南。由于复杂型热性惊厥可能是癫痫的早期表现,因此这部分患儿需要由神经内科医生根据相关检查及推测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热性惊厥会复发吗?
热性惊厥是否再次复发以及何时复发,这是无法预测的,只能从概率推测一下可能复发的几率。
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次发作<1岁;
一级亲属中有热性惊厥病史;
曾有低热抽搐(不足38℃);
发热短时间内出现首次惊厥发作等。
还有一些其他可能影响的因素,比如:
首次热性惊厥前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父母和同胞兄弟姐妹中有非热性癫痫发作病史;
一次病程中有多次惊厥发作;
后续发热疾病的次数增多。
以上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中,“首次发作年龄”和“癫痫家族史”是后续复发的预测因素。
面对热性惊厥,大部分情况都是良性,家长不必太担心;而对于复杂型热性惊厥,及时就医配合治疗才是关键,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家长对热性惊厥有更多了解,减少不必要的焦虑。
关于热性惊厥出现后如何处理,可点击查看怡禾以前发布的文章:
《处理发热抽搐,家长别犯错!》
医学校对:
小儿神经内科罗鑫刚医生
阅读原文,可向医生咨询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