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粒妈
From米粒妈频道
微信号:
MilimaPinDao
13年前,龙应台写了一本叫《孩子,你慢慢来》的书。
书中卷首语广为流传: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的原意是要家长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倾听孩子成长的声音,不要用自己的节奏去揠苗助长。
文章疯传,概念疯传,很多家长忘了提出这个概念的龙应台,本身就是有能力给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而且也有能力承担孩子万一废掉的后果。
很多家长不明所以,就一味迷信:不作为、静待花开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我觉得,静待花开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心态。在今天这么焦虑的大环境下,静待花开是不把焦虑传递给孩子,不让孩子过早注重结果。
但只有态度好,要培养出一个好孩子,实在是不够。
龙应台虽然心态上支持“孩子,你慢慢来”,但如果你仔细看过她写过的一系列亲子书,就会发现,在两个儿子的教育、成长上,她哪里无为?明明是做了一个当爹当妈又当朋友的存在。
儿子安德烈有天跟龙应台说:“妈妈,你得接受我以后会是一个很平庸的,不像你和爸爸一样拥有博士学位,做很平常的工作,挣的钱也不多,不会受太多人尊重。”
龙应台通过写信的方法,跟他分享一个他们在德国遇见的画家提摩的故事。
提摩从小喜欢画画,但在讲究竞争和排名的帝国教育体系,画画并不是一件高大上的事儿。
于是,提摩一会儿做外语翻译,一会儿做锁匠,一会儿做木工。这么不专心,毕业就找不到工作。
1年、2年、3年……
当年他失业时只有18岁,今天他41岁了,仍然失业,仍然只能和他母亲住在一起,没有结婚生子。
末了,龙应台告诉儿子: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教育孩子,该给温柔给温柔,该讲现实讲现实,阳光雨露都避讳。尽完为人父母的责任,就静待孩子自己吸收、成长。米粒妈觉得,
有为之后无为,这才是问心无愧的静待花开。
况且,现在的孩子面对的压力有多大?静待花开,万一孩子就是自己绽放不了怎么办?
又有多少家长能承担一个废掉的孩子,到处给他找关系上大学,给他安排工作,护他一辈子周全?
你静待花开时,别人家的孩子非但做好本职作业,还悄悄上了辅导班。
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16年,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约700万至850万人。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占在校生的36.7%,北上广深的更夸张,高达70%。
就像有个笑话说的,两家家长带着小孩偶遇,都笑着说:“带孩子出去玩。”转头在补习班又重逢。你还以为真的玩?在学校减负,回家再减负,孩子就真的玩完了。
成熟的家长都知道,谁能轻易品尝到学习的甜头?哪个孩子能随随便便就成长?但只要中考高考还在,不拼就完了。
为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该是纪律。在孩子还自制力很差时,帮他巩固纪律性,他往后做事有纪律,学习有纪律,自然会成功。
兴趣从来就不可以作为孩子逃避责任的借口。静待花开也不是家长放任不管的理由。
父母管不管,孩子真的大不一样。
我在美国上大学,我老公比我更早,初中毕业就去了美国。所以身边有朋友想送孩子出国读书,都来问我们意见。其中有两个朋友孩子出国留学的经历,最让我印象深刻。
这两位朋友的孩子分别叫灿明和锐杰,出国前两个孩子的成绩都差不多,在北京的初中生里就算中偏上。要考上好高中、好大学,都需要卯足劲。
灿明去英国前,他爸妈先了解了那边的情况,知道那边私立学校要比公立学校更靠谱,提前给他规划了进私立学校的学习方案。
以灿明那个水平,自己考进当地前TOP5的私立高中,真的很危险。但他爸妈提早给他报了预科班,英语也报了雅思。
临走前,还带着灿明来我们家,问了米粒爸和我一堆笔试、面试的问题。我俩很实在地告诉他们:“我们那都是好多年以前的事儿了,变天了吧?”
灿明他爸笑着说:“没事没事,都是实战经验。”转身对灿明说:“多学着点。”
而锐杰去美国,直接就进了公立学校。
他才14岁,关心美式足球和中国足球有什么不同都来不及,被放飞到国外哪里会关心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哪个更学有所成。
他只知道,作业随便做,美国老师都会写满各种表扬,比他以前的老师nice多了。
他只知道,上课也不用怎么动脑,老师也不会点名回答问题,每次下午三点就下课。
他只知道,班里的同学下了课就去打游戏、谈恋爱、逛街、看电影,大家日子好轻松。
他爸妈也不管,看着美国老师的鼓励表扬,对儿子完全信任、完全放手。
等到三年过去,锐杰考不上好的高中,他爸妈才开始如梦如醒,开始关心他的学习。
锐杰妈妈加了一些家长群,这才知道,美国很多公立学校的老师并不太认真教,大部分只是糊弄事儿。
欧美公立中学系统只是满足基本需要,是给工人、农民、移民、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上的,这里黑人白人同学的家长普遍不太重视教育,孩子从小整天就是看电视,傻玩儿(真是“快乐”了),很多孩子上高中了,家里都没有一个写字台、台灯,更没有什么书。
锐杰在这样“快乐教育”的环境中读完初中,已经落后太多。更尴尬的是,美国好高中,他没考上。回国也接不上功课。
当初把他送出国,就是希望他能不吃高考的苦又有一个更好的前途,但目前看来,美国好的私立高中比北京的重点高中还难考。
“你说怎么办?”锐杰爸爸这么问我时,刚巧灿明妈妈给我发来好消息:灿明考上了阿诗维尔学院(英国排名第二的私立高中)。
米粒妈总是相信,
学习的苦和生活的苦,孩子必须吃一种
。睫毛上的汗水和睫毛下的泪水,孩子必须选一种。
孩子没有长远规划很正常,这时候父母的眼光和格局往往决定了孩子未来能走多远。
最近刷《向往的生活》,没有被黄磊圈粉,没有被何炅迷住,也不羡慕Angelababy,但米粒妈真心对吕思清和刘宪华路转粉。
没错!就因为他们俩小提琴合奏《梁祝》。
刘宪华说:“我小时候是被父母逼着学的。”
他还说:“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然后我就参加第一个比赛,然后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了。”
Angelababy问他:“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
刘宪华说:“非常非常感谢。”
Angelababy说:“真的还挺感谢他们的,因为他们不逼你,这些东西永远不会长在你身上。”
刘宪华几岁开始练习小提琴?五岁。
吕思清呢?四岁半。
那么小的孩子,没有父母的督促,坚持得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场的王迅也是四岁半开始小提琴的,但他那时候没坚持,妈妈也没有逼他,慢慢就放弃了。
王迅看着刘宪华和吕思清小提琴拉得那么好,很遗憾地说:“我最对不起我妈,我第一把小提琴是41块钱,广州的金雀,我妈那时候工资一个月18元,两个月工资加上加班,才买了一把小提琴。刚开始,我也特喜欢。我就是后来不知道咋回事,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就很奇怪。但我后来特别后悔,就我当时坚持一下吧,我可能还可以吧,就起码现在还可以是个特长。”
可惜,时光不会倒流。就像节目的独白:
“天赋也有保鲜期,努力才能留住它的神奇。”
龙应台说:“为人父母有效期只有十年。”孩子人生的前十年,是天赋开发的黄金期,也是心智模糊期,这时候父母多逼一把,他长大后会多感激你。
孩子5岁时觉得钢琴难,你同意放弃,等到他18岁时,你看别的孩子钢琴获奖,再羡慕也没用。
孩子15岁时成绩不好,不愿意补习,你没意见,等到他18岁时,考不上好大学,你再骂他也没用。
育儿这件事,前期越折腾,后期越省心。完全不作为,就静待花开,是不可能的。孩子之于父母,需要唤醒。
你希望孩子学会游泳,要主动带他到泳池旁。
你希望孩子学会滑雪,要陪他到雪地里溜溜。
你希望孩子学会英语,要给他从小做英文启蒙。
你希望孩子多才多艺,要带他看画展听音乐会。
就像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的: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在他绽放之前,为人父母的责任就是唤醒他。
本文系授权发布,作者米粒妈,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科学育儿、亲子阅读、剁手推荐。3-10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ID:MilimaPinDao),0-3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ID:milima666)。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NSIGHT视界诚意推荐
本期推荐阅读:
后台回复关键词
,阅读文章
《这部豆瓣9.1、全球5亿人看过的恐怖片,拆穿了中国教育的骗局》
微信公众号又双叒叕改版了…
为了让大家第一时间看到优质的海外内容
千万!千万!千万!
记得【
】或【
】INSIGHT视界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