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出世那一刻起,就注定成为父母的牵挂,尤其是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心。本文告诉你一招:留意宝宝的脖子,可望及早获得有关的疾病消息,收到早防早治的效果。
文/兰晓雁(副主任医师)
脖子歪了——分清畸形种类
萌萌生下来时一切都好,全家人都很欣慰。不料过了七八天,细心的妈妈发现其后颈部冒出一个椭圆形肿块,摸起来有些硬,心生疑惑,便向医生咨询。主管医生检查后告诉她:萌萌得了“先天性肌性斜颈”,不过还处于初期,给予推拿按摩治疗,结合姿势矫正,可望阻止病情发展,甚至痊愈也有可能,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到了1岁多以后则需要动刀子才有效了。
所谓“先天性肌性斜颈”,指的是颈部一条叫作胸锁乳突肌的肌肉挛缩引起脖子歪斜。起初就像萌萌这样,出生时完全正常,生后7~10天颈部肿块凸起,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不红不热,质地较硬,也无压痛。2~3个月后肿块逐渐缩小,6~8个月后完全消失。随着肿块的消失,胸锁乳突肌则因挛缩而开始突出,变得紧而短,迫使宝宝头部偏向患侧,且颈部活动受限,并逐渐出现脸部不对称,患侧颜面短而扁,健侧长而圆,双眼、双耳、口角不在同一水平,形成特殊的“歪脖子”畸形。严重者可株连颈椎发育,甚至出现智力障碍。
为什么脖子会歪?
好端端的胸锁乳突肌为什么会挛缩?挛缩了又为何造成脖子歪斜呢?得从这条肌肉的位置与作用说起。比如右侧的胸锁乳突肌收缩,头便向右侧倾斜,使脸也转向右侧;两侧的胸锁乳突肌同时收缩,则使头向后仰。不难明白,一旦这条肌肉挛缩了,宝宝的转头、后仰等颈部动作将受到限制,“歪脖子”就这样“应运而生”了。至于胸锁乳突肌挛缩的奥秘,目前尚未完全弄清。
爱心忠告
先天性肌性斜颈很少能自然恢复,一经发现应尽早治疗,可采用按摩、转头训练、被动牵引等方法。如果收效不佳,宜尽早(1岁左右)实施手术以解除肌肉挛缩。
分清不同病变
除了颈部肌肉挛缩形成的“肌性斜颈”外,眼、耳以及颈椎等病变也可诱发歪脖子,比如:
1.眼性斜颈
由于眼部疾病所导致的“歪脖子”,包括严重的弱视、近视、远视、斜视(多由先天性上睑肌发育不全所致)等。对策:高度重视宝宝眼部疾患的防与治,如通过配镜治疗弱视、近视与远视;用手术矫治上睑肌发育不全等,消除“眼性斜颈”的祸根。
2.骨性斜颈
祸起先天性颈椎发育障碍,以半椎体畸形为例,可导致颈段脊柱发生弯曲,进而引起歪脖子。对策:比较少见,可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加重,实施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而且手术越早,疗效越好。
3.耳性斜颈
顾名思义,是由耳部疾患所引起,如单侧先天性耳聋,或无用药物造成听力减退(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盯聍(俗称耳屎)栓塞等。对策:及早治疗耳病,清除耵聍,疏通耳道。
脖子长包了——辨明生理性还是病变
一天,莫先生与快满3岁的儿子嬉戏时,突然发现其脖子上鼓起几个小指大的包块。莫不是肿瘤?一个不祥的念头闯进了他的脑海。赶紧去医院挂了个专家号,老专家仔细询问了病史,又做了全面检查,结论是生理性淋巴结肿大,不必紧张,顺其自然好了。
淋巴结是由淋巴组织构成的特殊器官,小如米粒或大似绿豆,相当于人体内的“岗哨”,目的是阻止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入侵。宝宝刚出生时,淋巴结很小触摸不到,随着体格的生长,淋巴结与其他器官一样迅速发育,体积逐渐增大。到4岁以后,淋巴结发育达到顶峰,逐渐突起于皮肤下面,体表就可以摸到甚至看到鼓起的小包包了,莫先生儿子脖子上鼓起的就是,所以老专家告诫不必过虑。
淋巴结肿大“黑名单”
不过,绝对不能说宝宝脖子上的小包包都是生理性的,因为有些淋巴结增大可能是某些疾病所造就,请看黑名单:
1.淋巴结发炎
包括淋巴结本身发炎和来自于附近部位或器官的炎症。前者乃是侵入淋巴液中的病菌直接感染淋巴结所致,医学称为颈淋巴结炎。后者常是附近部位的炎症通过淋巴循环而波及到了淋巴结,如面部蜂窝组织炎、疖疮、外耳道炎、扁桃体炎、牙龈炎等。这类小包包触之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可伴有局部疼痛或全身发热。
2.颈淋巴结核
结核病也可侵犯淋巴结,颈淋巴结尤易受害,导致肿大而形成包包。此类小包包成串地分布在颈部血管周围,大小不等,触之较硬,互相之间或与周围组织之间可有黏连。此外,还伴有低烧、盗汗、消瘦或长期咳嗽等慢性结核中毒症状。
爱心忠告
发现宝宝脖颈部有小包包,不要无所谓,可先自己检查一下,判断是生理性还是病变。首先看包包的大小与硬度。生理性的淋巴结大小一般在米粒与绿豆之间,质地柔软,光滑可移动,触之不痛。如果淋巴结肿大明显、疼痛、质地变硬、不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或者变软出现波动感、甚至破溃,应疑及病变所致。其次是看全身情况。生理性的淋巴结增大不影响孩子的健康,全身情况良好,食欲、睡眠、活动与发育一切照常。如果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消瘦,或者发烧、咳嗽,即应想到疾病作祟。如果你识别困难,明智之举是象莫先生那样,去医院请医生做出判断,并进行相应地处理,以免误事。
脖子变黑了——糖尿病风险大
“奚女士看着女儿也一天天发福,认为是遗传所致,也没放在心上。只是近一两个月来,女儿脖子上出现黑黑的一圈,看上去脏兮兮的,怎么洗也洗不干净,很是不解,便向一个做大夫的老同学咨询。老同学很重视,叫她带孩子去诊室瞧瞧。老同学认真看了一番之后,说孩子得上了黑棘皮病,而黑棘皮病往往是发生糖尿病的先兆,务必给予足够的关注,再不可“马大哈”了。
原来,宝宝过分肥胖,胰岛素就会发生相对不足,使体内血糖水平升高,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能量代谢,胰岛必须加倍工作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但胰岛素水平升高了,会使对胰岛素相对较敏感部位的皮肤受到剌激,导致棘层细胞和纤维细胞的胰岛素受体过度生长,进而产生黑色素沉着和天鹅绒样增生,表现出来就是以颈部、腋下、腹股沟处的皮肤粗黑为特征,医学称为黑棘皮病变。医学资料显示,80%的黑棘皮病患儿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而胰岛素与血糖关系密切,孩子从小就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将来患糖尿病的风险非常大。
爱心忠告
如果你的宝宝就是这样,建议你尽快带他到医院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耐量检测等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生活调整(如限制甜食、增加运动),防止糖尿病危害稚弱的身心。
文章出自《妈妈宝宝》杂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