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孩子秋季腹泻
沾沾禧中医小讲堂每天18:00准时推送
夏天调理不到位的孩子,秋天一到,各种疾病开始“秋后算账”,搞得家长头痛不已,尤其是秋季高发病腹泻,让孩子吃不好、睡不好、精神也差。今天,就来说说秋季腹泻的问题。
腹泻是儿童常见病,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含水量增多(松散或水样便)等为主要表现,中医又称泄泻。
孩子腹泻,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脾胃。正如《幼幼集成》中所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
简单理解,孩子腹泻是脾的运化功能的失常所致。
脾胃升降失司,精华糟粕不分,清浊合污下流,是形成腹泻的原因。
为什么孩子秋季容易腹泻?
中医有“凡泄泻皆属湿”之说,也就是湿气盛是引发腹泻的关键。有些家长会疑惑:秋季的主气是燥,燥与湿相反,燥可祛湿,孩子怎么还会腹泻呢?
脾喜燥,但喜的是平和之燥,如果秋季燥气太过,会压制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胃喜润恶燥,燥气再伤胃后,造成脾胃俱伤。脾失健运,胃不受纳,所以虽然是“燥”,但水谷得不到运化,反而变成了“湿”,导致腹泻。
此外,孩子夏季如果饮食不节,吃了太多雪糕冷饮等寒凉之物,或是长期吹空调等,伤及脾胃阳气,体内很寒、很虚,脾胃不足,容易湿气内伏,到了秋季就容易被外邪触发,成了腹泻。
孩子秋季腹泻,怎么治疗?
秋季腹泻,在西医上特指由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10月和11月是流行的高峰期,出现呕吐、腹泻、发热、脱水等症状,3岁以下的孩子是高发人群。
中医对腹泻的认识更加全面,治疗也有独特优势。比如,现在不少人经常将“泄”与“泻”混用,认为两者相同,其实是有差别的:
明代儿科医家万全指出:“泄泻二字亦当辨之。泄者,谓水谷之物泄出也;泻者,谓肠胃之气下陷也。”
一般来说,“泄”比较舒缓,表现为大便稀薄,时发作时停止;而“泻”较急,大便像水一样倾注直下。
根据孩子的病因和症状,秋季腹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常见类型:
伤食泻
症状:
孩子肚子胀,腹部作痛,泻后疼痛减轻,粪便酸臭,多有食物残渣或夹杂奶瓣,水样便,舌苔厚腻。
护理:
进食少量米汤,由稀到稠;禁食油腻、寒凉食物,如生冷的瓜果蔬菜等。
湿热泻
症状:
孩子腹泻频繁,便量多或泻下如注,便色深黄而臭或少许黏液,腹部时有疼痛,食欲不振,伴有口渴,小便短黄,肢体倦怠,舌质红,苔黄腻等症状。
护理:
可以进食如绿豆粥等清热利湿的食物,由少到多,喝淡茶、藕汁等。这类汤药偏凉,可以缓解湿热型腹泻。
寒湿泻
症状:
孩子腹泻多为清稀,肠鸣腹痛,便稀色淡多泡沫,臭气或伴有恶寒发热,舌淡,苔白。
护理: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重视腹部保暖;饮食宜温热,选食清淡、易消化的素食,禁食油腻、生冷瓜果。
脾虚泻
症状:
孩子大便稀薄,进食后腹泻,食物未消化,色淡不臭,面色萎黄,不想说话,反复发作。
护理:
宜吃热食、软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饥过饱、暴饮暴食,忌用油腻及煎炸不易消化之物。
怎样调理宝宝腹泻?
宝宝腹泻,大多伴有舌苔厚,嘴巴有酸味,大便酸臭或腹胀如鼓的症状,腹胀是腹内有积滞,拉奶瓣都是孩子脾胃受损运化不足,发生积食了,腹泻是孩子自我保护机制。
简单的说就是:吃的太多又没吸收消化,身体机能开始以“泄”的形式排出。
食积胃肠,阻滞肠胃正常升降,导致胃气不降、脾不升清出现腹胀痛、泻下酸臭粪便,食积不去,腹泻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食积腹泻不能盲目止泻,要“通因通用”,“以通治通”,要消食导滞攻下,把胃肠中积滞去除,腹泻自止。
所以孩子腹泻,简单的止泻、消炎是治标不治本的简单思维,帮助孩子消食消积、提高运化、修复受损脾胃胃才有效不反复。用沾沾禧健胃贴以上问题同步解决,非常对症,非常高级。
沾沾禧健胃贴组方中焦三仙消积同时北沙参、白术、乌梅补脾益气生津养胃,扶阳固肠。针对宝宝腹泻期间脾胃虚寒有直接的补益作用,免寒凉药物刺激,很多宝宝吃药止泻的效果不好的原因就是二次造成宝宝脾胃受损很多腹泻宝宝,光是给孩子消食导滞效果不会太好,此时扶阳驱寒会事半功倍。
宝宝腹泻贴敷方法:
沾沾禧健胃消积贴:中脘+神阙穴!
养护脾胃,预防腹泻
沾沾禧儿贴宝妈反馈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让年轻妈妈健康育儿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