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些2~3岁孩子的家长会发现,宝宝在这个年龄段,会突然变成
“口吃”
,尤其会不断地重复开口要说的第一个字。其实,这种现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口吃,而是暂时的言语不流利,与该期间幼儿语言发育的特点有关,一般称为
“发育性不流利”
早在2003年2月,《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上就刊登了一篇关于儿童口吃的文章《2~3岁儿童发育性不流利调查报告》。报告结果表明:
2岁发育性不流利的发生率为0.89%,3岁为1.33%,接近人群中1%的口吃发生率。
主要是因为幼儿字、句发育的不同步,或是表达的需求与能力不匹配。
也就是说,2岁后的幼儿词汇增加迅速,他们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自身的表达能力却跟不上思维发展的速度,因此就出现了“口吃”。
对于孩子暂时性口吃,家长不必太过紧张。随着孩子的成长发育,
暂时性口吃
一般会自然消失。
那这段时间,
家长该如何帮助
幼儿顺利地渡过难关呢?
小编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保持良好的沟通
家长每天至少花5分钟的时间与孩子聊天,这是向孩子示范正确语言表达的良好契机。
2~3岁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用长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常常一句话中间会停顿三四次,此时,家长千万不要打断或催促孩子讲话,而是给孩子一个微笑、安慰、鼓励或提示;轮到家长说话时,语速要缓慢(但也不可过慢),语言要简短,视线要一致,为亲子间的聊天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改善周围的环境
众所周知,孩子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
所以在他们刚开始学说话时,家长要尽量避免让幼儿与有口吃习惯的人生活在一起,以免被“传染”。
家长还要锻炼孩子在熟悉、陌生等各种环境中练习讲话,让他们知道,讲话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三、纠正家长的态度
当孩子“口吃”时,家长不要表现出紧张、急躁、焦虑,更不要指责、批评、训斥、限制,甚至嘲笑孩子说话的不流利,而是要耐心地去倾听孩子讲话,以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自我调节。
当孩子“口吃”稍有改善时,家长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以树立孩子战胜“口吃”的信心。
四、巧用孩子的兴趣点
如果孩子对自己的“口吃”感到自卑而不爱说话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发展其语言能力,并转移其对“口吃”的注意力。
比如,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歌曲或儿歌与孩子一起唱;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说童谣;多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与孩子一起针对故事情节进行积极地讨论,这样不仅能丰富孩子的词汇,还能帮助其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活用文字游戏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家长要时刻提醒刚学说话的孩子——说话时,心情要放松,语速要缓慢,发音要有节奏,且不必太用力,待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同步后,再慢慢提高语速。
虽说幼儿在学说话时出现的“口吃”,只要父母正确对待,一般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改过来,但这也不能完全排除孩子患有“永久性口吃”的可能。
所以,在孩子“口吃期”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发出的各种危险信号,及早发现、科学引导、及时治疗才是应对儿童口吃的上上策。
另外,
巧虎之家App
二维码已准备就绪,
一键下载
小朋友便可随时随地和巧虎进行亲密互动,
大朋友则可随地随时听专家分享育儿干货!
(点开大图长按即可识别下方二维码)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