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也有录音呢~
我闺蜜最近因为一件事情苦恼万分:孩子因为“结巴”,在幼儿园哭了。
她家宝贝3岁多,2岁左右的时候,出现了口吃的现象,一紧张就会憋红了脸颊讲“我——我——我——我——”,说不下去的时候就一脸求助地看着闺蜜,希望妈妈可以帮自己的忙。
刚发现孩子口吃的时候,闺蜜来找我帮忙,想了解口吃的原因,以及如何调整,我跟她分析了很多。后来她回到家里,一
家人就
齐心合力地帮助孩子,孩子的口吃才算好转了一些。
结果到了幼儿园,环境的压力扑面而来,小朋友们开始模仿他说话,有时候还会在他口吃的时候,心急地帮他说话,导致这段时间,孩子口吃的情况又开始反复。
前段时间她孩子幼儿园举行英语汇演,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去唱一首英文歌,闺蜜老师反馈说,轮到她孩子时,孩子很紧张,以至于连自我介绍都没说清楚,后来,有一个急
的小朋友直接跑到讲台上说,“我来帮你。”
事情进行到这里,孩子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在台上大哭了起来。
闺蜜很心急地
来找我,她很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遭受的压力太大,挫折感太强,最后不仅改不了口吃,还会造成更深的心理伤害……想知道可以怎么办。
其实,前段时间在写
孩子语迟
的文章时,也收到不少咨询孩子说话结巴的留言,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大家的担心和忧虑。
孩子结巴我们应该怎么办?
如何看待这件事,又如何对症下药地帮助孩子?
以及当身边的环境给予孩子一些负面的压力时,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这些便是
今天文章想和大家讨论的内容。
◆◆◆
区分孩子是口吃表现,
还是真的口吃
其实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出现过口吃的行为,比如演讲前比较紧张的时候。
前段时间我家弟弟Eric参加英语朗诵活动,在台上自我介绍时,他也是“My,My,Myname,name,name……”了好一阵子才接着说下去,不仅结巴了很久,说出来的声音也近乎蚊响,越来越低……
口吃,俗称结巴,是一种不由自主地重复或延长话语中某一个音节、单字或者片语的现象,通常会在孩子两岁到五岁的这段时间体现出来。
两岁多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口吃的表现,这是因为他正处在一个
语言技巧和口腔肌肉活动,同时快速发展的阶段。
孩子在这个时期,不仅需要练习如何长时间地运作发声肌肉的能力,快速积累复杂词汇,还需要学习如何将单字拼凑成句子,这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个蛮大的挑战,所以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或长或短的口吃经历。
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区分的一点,上面的情况不是真正的口吃。所有年幼孩子
(甚至包括成年人)
都会有不断重复单字和短语的情况,而且会因为焦虑或者压力而增强,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口吃,真正的口吃是没有办法单单依靠家庭调整来解决,必须要寻找专业的语言治疗师的帮助。
所以在我知道闺蜜孩子的口吃情况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她对照口吃评估表,了解孩子的情况属于哪种,如果孩子的情况满足以下的几个指标,那就需要带孩子去医院做个诊断,最好配合语言治疗师的指导来帮忙,会更事半功倍。当时做的评估是这样子的:
1.家庭是否有家族性口吃的倾向?
2.孩子在许多字句开始或中间的部分会不断地重复或延长?
3.当孩子重复同一个语音时,通常都在3次以上?
4.孩子会把某一个字音延长至少两秒钟?
5.每当孩子重复或者延长字音时,他的面部表情或者肢体动作都显得夸张或激动?
6.旁人可以听得到孩子在重复字音时,喉咙中发出的紧张尖锐的声音?
7.当试着与人交谈沟通的时候,孩子会显得非常窘迫?
真正的口吃是满足上面所有的7项指标,并且能明显地被观察到。
当时闺蜜家的孩子并非满足全部情况,比如没有口吃家族史等,而且她孩子出现口吃的状况,大部分是在压力比较大的时候,所以评估更倾向于,由于环境的
“过度关注
”所导致的口吃表现。
◆◆◆
打破过度关注
排除了病理原因,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导致口吃的三大环境因素是:
“打断、插嘴和修正”。
我当时和闺蜜说完,闺蜜就直呼,“对!”她反思起来,孩子他爸是一个性格特别急的人,所以看到孩子牙牙学语,支吾说不清楚的时候,往往下一秒就立刻帮忙了,“你要的是花瓶?我给你。”这种风风火火的性格,让孩子很多本来可以说的话,都没机会说出口了。
不仅如此,孩子他爸还特别喜欢纠错,比如发现孩子说不清楚话,就反复地提醒孩子,
“这个怎么说?来,你跟着我来念……”
但是往往越纠正,情况就越恶化。
闺蜜形容的这些情况,其实是教养中容易出现的
“过度关注”。
当我们潜意识地认为孩子是一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人的时候,我们的行为、言行和举止都会下意识地去强化这个信息。
不管是纠正错误,还是打断插嘴,都源于我们内心太迫切想要解决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反而向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
你就是一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人。
这便是心理学上的
毕马龙效应(PygmalionEffect)
:你相信什么,你就会用自己的行为来验证什么,最后的结果,都会倾向于验证你先前的设想。
所以面对因为环境过度关注所导致的口吃表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破毕马龙效应的怪圈。
1.不要打断孩子的说话
当你发现孩子正在尝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时,即便孩子支吾半天说不出来,也请不要打断他们。
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我们付出等量的耐心。我知道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内心真的很焦灼,但恰恰是这些排除万难的耐心和等待,才能给孩子一个真正“倾听”的态度和环境,孩子才会感受到,
“不管我说的好不好,我的爸爸妈妈,都会愿意等待我”。
2.不要插嘴孩子的谈话
我家弟弟Eric也有一段口吃期,原因是哥哥Joshua总是兴冲冲地插嘴,
我能理解
孩子们的行为并非恶意,就好像我闺蜜分享的那个跑上台去抢自己孩子话的小孩。
在大人看来这种行为是一种“无理”的表现,但是孩子们却只是单纯地认为,我知道对方想说什么,所以我要帮他把这件事情做完。显然这种爱帮忙的插嘴行为,对本身就有口吃表现的孩子来说,会产生更大的压力。
所以当我们发现家里的其他宝宝,或者幼儿园的小朋友有这种插嘴行为的时候,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学习何为“等待”。
告诉孩子人与人之间的对话需要学习
“轮流地说”
,只有等另外一个伙伴说完了,自己才能接着说。
我当时就跟Joshua提醒,
我知道你觉得自己猜中了弟弟想说什么,但是在弟弟没有说出来之前,你是没有办法知道他的真实想法的,所以你不妨等等弟弟,让弟弟说完后,你再告诉我,你猜对了没有。”
如果我们想要为孩子
合力凝聚一个
包容的环境,我们就需要用一些沟通技巧,让年幼的孩子也明白自己的角色和作用,这是让他们也能够与我们形成合力的关键。
3.不要急迫修正孩子的口吃表现
这里我想和大家强调的,
不是不能修正,而是不能急迫修正。
孩子口吃表现大多是因为压力和窘迫而起,所以如果修正的方式太过急迫和刻意,无形中就加重了孩子的压力,得不偿失。
好的方式是,在发现孩子口吃的当下,先保持倾听,不做任何修正和干扰,
要假装口吃这件事情不存在。
在平时和孩子玩耍的时候,多去捕捉孩子不口吃的情况,并且积极地告诉孩子,
“宝宝,你这句话说得很流畅呢,我感受到了你的开心。”
如果孩子的口吃频率比较多,那么你要尝试把和孩子的沟通,转为比较简短的句子,比如和孩子的对话不是
“你要不要吃一个梨子?”
,而是换成
“吃梨吗?”
这些都能让孩子更容易克服心理压力,自己尝试短一些短的描述方式。
如果平时做到了上面两步,对孩子进行积极的鼓励,并且使用简短描述的方法,那接下来可以使用
“直接反馈法”(DirectFeedback)
的方式引导孩子修正口吃的表现,使用的前提是,爸爸妈妈的表达方式不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如果孩子还是感到窘迫,那就代表时机还不够成熟。
比如当孩子结巴着说,”我……我……”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先听孩子说完;等到孩子说完“我……我……是小冰”后,要给孩子直接的反馈,
“好,我是小冰,你再试试看”
孩子和你进行复述的时候还是结巴,那么你可以提醒孩子,
“没事,慢慢来,你再试试。”
这些对话我们可以记录在语言日记里,如果发现孩子接下来在某一个场合能不结巴说出“我是小冰”了,那么可以迅速地运用积极鼓励的方式,告诉孩子,
“你好流畅地说了你的名字,太棒了”。
4.要告诉孩子,口吃并不是病
孩子2~5岁这个阶段,
除了受家庭沟通
环境影响,
也会有自己的社交和同龄圈,正如我闺蜜的孩子,好不容易没那么口吃了,但是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又增加了压力,加重了状况。
如果你的孩子也正处在这样的困扰里,更需要我们坚定起来,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告诉孩子,
“一下子说不完整没关系的,你也有很多做得好的地方,我们可以一起做到更好。”
口吃的孩子最不希望的就是被别人帮忙和代劳,所以我们告诉孩子,
“如果不愿意别人帮忙和代劳的时候,你可以明确地告诉对方,我不喜欢你这样做。”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
明确自己的内心感受
,让他们明白
不用假装不在意
,然后把压力留给自己。同时,让他们相信自己
可以通过
努力做得更好
,这份内心的力量,可以让孩子勇敢一些,
当自己不舒适的时候,跟对方说一声,不。
我常常觉得,一个有口吃表现的孩子,其实是在换一种方式教会我们何为“倾听”。
倾听,不是用耳朵听见了对方说的完整的话,而是我们愿意去等待,去理解,去走近孩子那份努力想要发声的心。
当孩子在经历他成长中要面对的坎坷和挑战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
你是有力量的人
,我们可以一起
勇敢地去面对
,面对让自己不舒适的事情,
也可以去说声不
而这份力量,也会反过来滋养孩子,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压力、恐惧和窘迫,重新获得自我成长的动力。
只有我们正确地,不那么焦急地了解了孩子的口吃表现,才能换一个角度,宏观地看待孩子成长阶段中出现的状况,
这也是我们养育孩子时需要具备的发展观
要做到这份接纳真的不容易,但只有做到了,我们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
有底气地说出心里的话
相关阅读:
我的孩子不是“口齿不清”,他只是需要点时间
孩子为啥“贵人语迟”?也许只是这一步没做好
萌芽的话
昨天的文章(戳:
从涂鸦开始就要注意的握笔姿势,你家孩子正确吗?
),和大家讨论了孩子握笔姿势的问题,很多妈妈给我留言说,和我家Eric有类似的经历,一开始没太在意,等到发现孩子握笔姿势不对的时候,孩子已经多多少少养成习惯了。
有一个妈妈分享的故事是这样子的,她女儿从小就很喜欢画画,但是从一开始拿笔姿势就不太正确,她一开始觉得没什么影响,也不想强行去纠正女儿,认为孩子长大了慢慢就自然能学会拿笔了。
但正是因为没有及时干预,孩子慢慢养成了错误的握笔习惯,直到上了小学,学校老师第一天上课,就开始纠正大家的握笔姿势,老师说握笔姿势会影响写字速度,今后就会跟着影响考试成绩。
这时候朋友开始有些担心了,想帮助女儿学会正确地拿笔,但因为孩子习惯成自然,改变起来双方都觉得很辛苦。朋友每次看见女儿握笔的姿势,都很心疼,因为女儿的食指承受了过多的压力,拿久了手会很痛。
而孩子,每次想要纠正自己也很痛苦,甚至会问妈妈:
你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告诉我,这样拿笔是错的呢?
△粉丝妈妈分享的照片,已获授权,故事略有精简
真希望我们可以不要走了这么多弯路,才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昨天写文的时候,也整理了一份
0-6岁孩子的握笔姿势示意图
,如果你摸不准自家孩子握笔姿势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可以后台回复
「握笔」
了解下。
最后,公布一下上周的获奖名单哦:
大人都无法坚持45分钟,凭什么要求孩子不能分心?
姜小米、婷婷、Avatar
“是不是我大声喊出真心话,爸爸妈妈就能听得见?
王霹雳、羽卒雨文^_^蚊子、Lynn
早教机构如何选?问题的核心根本不是钱
左岸右转、水龙吟、dqwang
从涂鸦开始就要注意的握笔姿势,你家孩子正确吗?
幺小晶、心台、老高
以上的礼物是下面这两个系列《聪明鼠兄弟成长绘本》、《麦唛完美故事》中的随机一本:
今天的文章留言,我也会
选3个送礼物
哦,下周一(7.2)公布,我们明天见~
如果你希望系统学习
儿童发展心理学
亲子互动启蒙方法
,可以购买
领衔的研发团队开发,适合0-6岁宝宝家庭的
「小芽启萌·优陪会员计划」
扫码即可免费试听。
点击下方「小芽启萌·优陪会员计划」
孩子生命的最初六公里,和我们同行吧!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