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凯叔育儿
ID|yuerjinhualun
这里是
跺脚妈妈的交流群~
快来扫码加入,
和跺脚妈一起分享育儿经验和育儿好物
我们一起“升级打怪”
群内还有好物推荐,秒杀折扣,
跺脚妈在群里等着大家呦~
大家好,我是偶尔温柔经常崩溃的跺脚妈妈。
“怎么办!我家女儿最近乳房有些突起,该不会是性早熟吧!”
昨天深夜刚哄睡完娃,就看到闺蜜发来的一条信息。
收到消息,我也很吃惊,她女儿才不到8岁,怎么会发育得这么早?
她说,她全家人都怀疑是不是孩子吃了有激素的食物导致的。
她的怀疑也并不是毫无根据。
毕竟曾有报道称,
一个未满8岁的小孩乳房变大且胀痛,疑似由于吃鸡肉导致性早熟。
再加上近些年
“速生鸡有激素”“反季节蔬菜都打了药”
等传闻不断。
家长们对这些听起来“不自然”的食物当然充满了戒心,
孩子身体一旦不对劲也就联想到是不是吃得有问题。
为什么家长和医生都越来越关注性早熟问题?
因为它可能会由于过早发育,而导致孩子身高受损。
相关研究显示,
性早熟儿童的生长周期会明显缩短,
没有足够时间发育,最终使其成年后的身高比一般人矮。
除此之外,性早熟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压力,还有极少数可能会是肿瘤相关疾病的征兆。
“吃到嘴里的东西无小事!”
原本是大快朵颐之事,现在反而不得不小心翼翼处处提防。
不过,“性早熟”真的是吃出来的吗?
对于孩子“性早熟”这件事,
您还有什么想法,
也可以加入
跺脚妈妈交流群
一起讨论呀~
如何判断
孩子是否“性早熟”?
2018年,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儿童性早熟患病率逐年飙升,全国约有53万名孩子确诊性早熟。
还有更多孩子因为“没有察觉”而未被确诊。
没有被察觉,很可能是因为父母对“性早熟”特征一无所知。
那么,性早熟究竟如何判断?
可以看看这张图。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体征,家长就需引起重视。
女孩8岁以前,出现:
乳房发育
阴毛/腋毛生长
月经来潮
身高迅速增长
男孩9岁以前,出现:
睾丸增大
阴茎变长、变粗
阴毛/腋毛生长
身高迅速增长
闺蜜带孩子去了医院,医生说宝宝的乳房发育可能是因为
“微小青春期”。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2岁以内婴幼儿,病因尚未明确。
一般它只有乳房增大这一明显特点,
而不伴随其他第二性征发育体征。
曾有一个新闻,在杭州有个2岁女宝,被家人突然发现胸部凸起来、肉肉的。
妈妈非常紧张,赶紧带着来医院看病。
医生经过诊断称,这种情况并非性早熟,
而是假性发育,医学上称为
“微小青春期”。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无需恐慌,只需定期随访观察,一般会在几个月内自行消失。
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出现这些特征,可以带孩子去医院的内分泌科,让专业医生根据科学检测做出评估。
“性早熟食物黑名单”
真的存在吗?
“12种造成儿童性早熟的食物,很多家庭天天都在吃”
“7个月大的婴儿乳房竟然发育了,奶粉疑是祸首”
“催熟的水果不要吃,有激素!会导致孩子性早熟”
“速生鸡要少吃/不要给孩子喝豆浆”
......
这些新闻标题和日常对话是不是很熟悉!
上至奶粉,下至水果,再到日常瓜果蔬菜,都在儿童“性早熟”的食物黑名单内。
事实真是如此吗?
专家表示,黑名单里的很多食物并不会造成“性早熟”:
催熟的蔬果不会导致性早熟
在日常认知中,催熟的芒果、荔枝,以及用了膨大剂的西瓜、草莓,还有很多长辈常常念叨不要吃的“反季节水果”,都被打上“使用激素”的标签。
但其实水果中的催熟剂通常是一些植物激素,比如乙烯。
它们是促进植物生长的调节剂,而动植物的生理机制完全不一样,所以
这些植物激素并不会对人的性发育造成影响。
速成的鸡鸭等动物不会导致性早熟
网上曾有一个新闻:
鸡肉千万别吃啊,都是激素!
早已经有新闻辟谣了“40多天就能出栏靠的是激素”的传言。
此外,坊间也一直有关于肉多肥美的黄鳝是避孕药或激素喂大的传言。
其实,大家平时说的“速成鸡”一般属于白羽肉鸡,是良种选育和科学饲喂的结果。
自身遗传决定了它长得快,
并非是被激素催出来的,45天左右是正常生长周期。
无论是速成鸡还是黄鳝,若是真的打激素,反而会影响它们的生长情况。
央视之前曝光的养殖黑幕,是某些商家给这些动物体内打抗生素,而非激素。
也就是说,这些食物并不是造成性早熟的原因。
豆制品不会导致性早熟
有人说,豆浆或豆制品吃多了,容易雌激素过高导致性早熟。
其实,豆制品里面含有的“大豆异黄酮”属于类雌激素。
只是结构相似,但它与人体的雌激素还是天差地别。
所以正常饮用豆浆并不会导致性早熟。
只是有一点值得注意,不建议1岁以内的孩子喝豆浆。
一是因为肠胃功能还不完善,容易消化不良;
二是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豆浆的营养密度不高,母乳或配方奶才是最佳选择。
此外,通过正规渠道买的奶粉、蜂蜜也不会导致性早熟。
导致性早熟的元凶
到底是什么?
虽然造成性早熟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但医学界普遍认为除了疾病因素外,肥胖和环境中的危害因素才会增大性早熟的风险。
关于这两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日常养育的方法去规避:
帮助孩子合理饮食,避免营养过剩和肥胖
如今的孩子,在家里被捧在手心,父母们提供的都是力所能及范围最好的衣食住行。
孩子们爱吃炸鸡、薯条、冰淇淋等高能量、高油、高糖食物,吃到停不下来,也没办法阻止。
最后导致营养过剩和肥胖。
据中疾控发布数据显示:
我国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
青少年的数据更是吓人:
5个孩子里就有1个是胖墩儿。
论文《细胞·代谢》上的一项研究,早就发现:
肥胖会增加下丘脑中神经酰胺的水平,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刺激卵巢,导致性早熟。
所以,家长最好根据儿童膳食金字塔合理搭配谷物、蔬果肉蛋奶,少吃高油高糖食物。
尽量提供新鲜蔬果和白开水,减少果汁、饮料摄入。
鼓励孩子多运动,维持健康体重。
避免孩子接触外源性的雌激素
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是不是缺这缺那,长辈也喜欢给孩子张罗营养品,比如燕窝、人参之类的想给孩子补一补。
但摄入过多补品,尤其是成人保健品,可能会导致孩子身体负担过量的雌激素,导致性早熟。
前些年还有个4岁女童因误食避孕药来月经的案例。
门诊医生表示,避孕药、成人补品、保健品等等都是孩子能接触到的外源性雌激素,需要小心放置,避免孩子接触误食。
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保鲜膜、塑料袋、一次性餐盒、儿童玩具、洗发水、指甲油......
各类塑料制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可谓是无孔不入,其中含有的双酚A、领苯二甲酸酯等塑化剂能通过皮肤接触、饮食进入儿童体内。
长此以往,会干扰内分泌功能,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购买保鲜膜时,可留意是否标注“食用级”,并注意材质、耐热范围等说明;
购买儿童玩具时,谨记
“一摸二闻三看3C认证”
,选择有官方认证的产品。
总之,从环境源头上避免雌激素及有害物质的曝露。
性早熟的成因很复杂,“吃”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保证孩子发育所需的营养和健康之外,
不过分焦虑和干预他们的自然生长。
同时,给予孩子充分关注和亲子沟通。
不轻易听信传言谣言,科学理智育儿。
若真的出现性早熟体征,及时前往医院确诊并积极治疗。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
设为星标
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推送啦!
来源:凯叔育儿(ID:yuerjinhualun),专注0-6岁宝宝科学养育。
作者:
谭小笔,前媒体人/国际教育从业者,二级心理咨询师,立志与孩子共同成长。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遇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ksjgs.com。
点亮“在看”,
一起守护孩子成长。
点分享
点在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