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进入夏季,气温逐渐升高,是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等肠道传染病高发时段,也是蚊子、蜱虫等媒介生物传染疾病的多发季节,夏天天气炎热,犬类烦躁易激惹。
6月健康提醒
萧山区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饮食卫生,做好防蚊防虫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远离流浪犬。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儿童突然起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烧,随后会出现疱疹,集中在手、脚、口腔和臀部周围。
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还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接触被病人污染的物品传播。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机构易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15字防病口诀。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消毒等日常防护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
家长们要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尤其是3岁以下患儿,一旦孩子出现持续高热、并伴有手脚冰凉、抽筋、呕吐、肢体无力、表情淡漠等重症手足口症状时,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5岁以下幼儿自愿、自费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以预防EV71病毒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及其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二、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为柯萨奇病毒A组和肠道病毒71型。
主要患者年龄为1-7岁小儿,好发于春夏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
、厌食、呕吐等。
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腭垂的黏膜上可见多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
周围有红晕,1-2日破溃后可见小溃疡,疱疹也可见于口腔的其他部位,一周左右可自愈。
孩子得疱疹性咽峡炎后,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两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预防措施▶▶▶
尽量少带孩子到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有同伴患病,让孩子少与TA接触。
疱疹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要教育孩子戴口罩、勤洗手。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孩子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饭后记得喝水,少吃煎炸油腻的零食,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规律饮食。
让孩子多到户外运动,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同时避免感冒,减少患病机率。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家长应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三、蚊媒传染病
蚊媒传染病是以蚊子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常见的蚊媒传染病有登革热、乙脑、疟疾等。
▶登革热
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皮疹、出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下降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传播乙脑病毒的主要为三带喙库蚊,临床上以突然起病,持续性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或昏迷、惊厥为特征。
▶疟疾
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发冷、发热、出汗”是疟疾发作的“三步曲”。
预防措施▶▶▶
注重个人防护:房间可安装纱门、纱窗及使用蚊帐防蚊;室内使用蚊香、气雾剂等杀虫剂驱蚊、灭蚊;出行野外穿长袖长裤。
注重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卫生死角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周换一次水,并彻底清理积水,以消除蚊虫孳生地。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儿童要及时接种乙脑疫苗。
出国务工、旅游、求学者,回国后如有发烧,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尤其刚从非洲、东南亚等地回国,应主动告知医生在外国旅行工作史、蚊虫叮咬史,以便于医护人员排查,避免延误病情。
四、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动物咬、抓伤,或者人粘膜、破损皮肤接触了狂犬病动物唾液、组织等,引起发病,目前狂犬病仍然是可防不可治的,狂犬病病死率几乎为100%。
预防措施▶▶▶
被犬、猫等动物抓咬伤后应及时接种疫苗。一旦被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又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会得狂犬病。因此,被咬伤后,不要心存侥幸,一定要及时到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规范处理伤口并全程接种疫苗。
我区犬伤门诊为萧山区一院、二院及六院。
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应远离流浪犬,不要与猫、犬等宠物过分密切接触,不要做引起动物发怒的举动。
文明养犬,定期给犬类接种疫苗,不随意遗弃犬;拴好饲养动物,在电梯间及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
五、布鲁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患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烧、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肝脏和脾脏肿大和睾丸肿大等,严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而且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
患布病的动物是布病的传染源。羊、牛、猪是人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一般以4-8月发病居多。兽医、皮毛工人、牧民感染率比一般人高。
但每年都有因喝牛奶、涮羊肉、吃肉串患布病的病例。食用布病家畜的乳及其乳汁品易患布病。加工布病畜的肉类可直接接触感染,布鲁氏菌在生肉中可存活4个月,在腌肉和冻肉中可存活15-45天。因此厨师、售货员在切割、清洗、制作过程中如不注意防护,容易感染。
预防措施▶▶▶
不食用未经过煮沸或灭菌的奶和奶制品。
不食用患布病动物的肉及肉食品,牛羊肉煮熟后食用,生熟肉案板一定要分开使用,案板和操作容器一定要清洗并用热水烫洗,必要时消毒。
不使用患病动物的毛、皮,发现疫情的街道、养殖户的圈舍要进行卫生消毒。
-END-
关注萧山疾控,收获更多健康资讯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