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还需点睛,一双漂亮的眼睛无疑是五官中的焦点。但如果娇嫩的眼部出现了恼人的小颗粒,美丽自然大打折扣。不过,眼部“脂肪粒”并不一定都是涂抹眼霜,导致眼部营养过剩惹的祸。
“脂肪粒”是一种良性病变
“脂肪粒”之所以被称为脂肪粒,是源于“皮肤营养化”的说法。这种说法认为,由于涂抹了保养品,使眼部皮肤富营养化,造成脂肪堆积,因此一些女性下眼睑皮肤上经常冒出一些白色小颗粒,也就是“脂肪粒”。
医学上无“脂肪粒”这一病名。所谓“脂肪粒”,从医学上看,就是在眼睛周围发病并影响美容的两种良性疾病:粟丘疹和汗管瘤。粟丘疹是一种良性肿物或潴留性囊肿。任何年龄、性别都有可能长出粟丘疹。不过,通常来说,粟丘疹多见于女性,好发于面部,尤其是眼睑周围,呈乳白色或黄色,针头至粟粒大小,似小米粒埋在皮内,常为多发性,无自觉症状,皮疹发展缓慢,可持续数年。
汗管瘤也是好发于眼部周围的良性肿物。皮损为针头至粟粒大小扁平丘疹,直径一般1-3mm,质地较软,呈皮色或淡褐色。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有轻度瘙痒。
眼霜并非唯一“祸根”
眼部周围一旦出现脂肪粒,很多人就会将其归咎于近来使用的眼霜或者保养品上。事实上,脂肪粒不全是眼霜惹的祸。
眼部、面部出现油脂粒大多是由于身体内分泌有些失调,致使面部油脂分泌过剩。如果用的眼霜太油了,或者眼霜抹得不均都会造成脂肪粒的出现。此外,把面霜当眼霜,面霜太过厚重,眼部皮肤不能吸收,也会引起脂肪堆集,再加上皮肤没有得到彻底清洁干净,导致毛孔阻塞,很快形成脂肪粒。
致脂肪粒产生的“罪魁”
不良化妆习惯引起的创伤如果过度地使用磨砂膏或去角质产品,再加上手势不当,极容易在皮肤上产生微小的伤口,皮肤在自行修复的过程中,便会生成一个白色的小囊肿。
脂肪代谢紊乱当油脂无法均匀地分布,就会导致皮肤局部有过多的油脂分布,而另一方面皮肤本身可能缺乏油脂,从而造成脂肪粒的产生。
不适当的护肤品很多女性为了避免皱纹过早出现,盲目地以为质地很油的眼霜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其实,过油的眼霜很难令皮肤吸收,会让多余的油脂都堆积在眼部周围,产生脂肪粒。
频繁化彩妆缺乏清洁有些女性很喜欢在眼睛周围涂上厚厚的彩妆,缤纷靓丽的眼妆固然漂亮,但是事后清洁时往往又不够仔细周到,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毛孔堵塞,从而诱发脂肪粒的产生。
除了眼霜的原因外,皮脂代谢异常而剥脱的角质等代谢物未能及时排出体外而形成粟丘疹,属于皮内一些小囊肿,一般无明确发病原因,并不一定是涂抹眼霜引起的。很多原因都有可能导致粟丘疹,比如,毛孔堵塞、皮脂腺分泌异常就是比较常见的原因。粟丘疹为自行发生,少数患者有遗传因素,部分为外伤后引起,如擦伤、搔抓和面部炎症性发疹以后。
日常护理预防“脂肪粒”
脂肪粒一旦出现就很难消除了。事实上,通过科学的日常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脂肪粒”。在洁面时,最好使用无刺激性的洁面产品,注意保持面部清洁,尽量使眼部皮肤处于滋润的状态下。在眼霜的选择上,则应偏向于选择清爽的眼霜,不让多余油脂阻塞毛孔;使用眼霜时,不能用力,要轻轻地按摩,使皮肤充分吸收。眼睛周围的皮肤较薄,所以在使用祛角质产品时,注意避开眼睛周围,以免使眼部皮肤出现小裂口。
在日常保养方面,眼周应注意不要使用过油的保养品及眼部护理品,推荐用肌芙皙的喷雾和凝胶,它的核心成分是
III型胶原蛋白,成分简单安全又具有功效。
喷雾可以替代日常的“水”,凝胶可以替代日常的“
”以及“眼
”。非常的清透,不用担心长脂肪粒的问题,胶原蛋白的成分还可以淡化黑眼圈呦~
快快快~搞起来!
日常饮食上要少吃油腻食物,多喝水,适量排汗,让皮肤通畅地呼吸;不要过频使用去角质产品和磨砂膏。应使用涂抹开后呈水样或乳液型的眼霜,此类眼霜滋养成分较高且容易吸收。
此外,涂抹护肤品的手法很关键,应从内而外,以打圈方式,仔细地抹开、抹匀,再以食指和中指指肚,轻拍皮肤表面,直至感觉皮肤干爽、无油腻感。另外,还有些人觉得长过脂肪粒的部位,就不会再长脂肪粒了,其实,如果平日有不良饮食习惯,脸部皮肤保养方法不当,即使是同一部位,脂肪粒也可能反复出现。因此,在长过脂肪粒后,更要注意保养,防止脂肪粒再次爬上眼睛周围。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