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
一家一台戏,提起就来气。
又说:
一个家里八个天,家家有经念不完。
还说:
家家都有八出戏。
所为何来?一家人每天三顿在一个锅里搅稠稀,勺子和锅碗难免磕碰,别的不说,光是
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常言道:
家有十五口,七嘴八舌头;你要烙烙饼,他要喝稀粥。
有的也说:
家有十五口,七嘴八舌头;你要吃猪肉,他要喝烧酒。
这不就凑成
一台戏
了嘛!再说,家是温情的场所,不是讲理的地方。所以老话常讲:
说不清的是夫妻,算不清的是兄弟。
又说:
清官难断家务闲事。
然而,家事再
,也得号号脉。
.天下爷娘爱好的,向小的
父母与子女的矛盾,不在于看见哪个亲不亲(这不是问题),而在于看见谁更
。俗话说:
十根指头有长有短,一树果子有甜有酸。
又说:
花有个红的不红的,人有个能的不能的。
还说:
天下爷娘爱好的,向小的。
做父母的大多是偏向小的,疼爱好的,喜欢红的,待见能的。父母一旦有了这种倾向性,就会产生
偏心眼
,就会让不红、不能、
的儿女心生嗔恨。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教子》云: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其实父母偏谁向谁,也未必真能帮得上谁。老话常说:
一牛生九子,并排十张犁;老牛回头看,谁也替不下谁。
不过儿女们
的就是一份
父母的心
。好在
好花落叶不落根,亲人恼面不恼心
,随着儿女们年齿渐长
尤其是他们自己也做了父母,就会慢慢理解
父母也是凡人
,就会渐渐体味到父母的深恩。是啊!亘古及今,上往下亲,父爱如山,母爱似海,亲的是儿,热的是女,手心手背都是肉,牵肠挂肚一辈子!所以俗话说: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世上最疼爱者儿女。
又说:
爷娘想儿流水长,儿想爷娘筷子长。
还说:
父母死了一阵风,儿女死了摘掉心!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手足兄弟,至亲至密。然而,当兄弟长大以后,各自成家,分门立户,感情就不那么
了;加上有的兄弟分家,为三瓜俩枣争吵打骂,撕破面皮,刀割水洗,行同路人。俗话说:
弟兄分家转仇人,仇人为财结弟兄。
又说:
兄弟不贤良,隔门高打墙。
还说:
兄弟不和家业败,夫妻不和孩子歹。
兄弟之间的矛盾,就在于越是亲人,越生怨恨。唐
赵蕤《长短经
恩生怨》:
凡怨者,不怨于所疏,必怨于亲密。故知:怨也者,亲之也;恩也者,怨之所生也,不可不察。
兄弟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兄弟虽亲,但兄是兄,弟是弟,不能搞成
你的也是我的,我的也是我的
之类浑搅
一锅粥
。老话常说,
亲兄弟,明算账
弟兄生来两家人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这是实话实说,也是实情实理。我国传统文化讲
是父子恩义,
是兄弟情谊
讲的是
兄则友,弟则恭
”,“看哥哥
,敬嫂嫂
。当然,兄弟们自己闹腾归闹腾,对外还是合力同心的,正所谓
手掌朝里,拳头朝外
打虎亲弟兄,上阵父子兵
一家人臭嘴不臭心
。《国语
周语中》:
古人有言曰:
兄弟谗阋,侮人百里。
周文公之诗曰: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若是则阋乃内侮,而虽阋不败亲也。
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
至亲打不散,骨肉割不断。
.宾妯娌,赛姊妹
俗话说:
宾妯娌,赛姊妹。
在这里当
讲。清
俞樾《诸子平议
贾子一》:
亦一声之转,
宾妯娌,赛姊妹
,都是
的意思。但凡比较、竞争、嫉妒,皆由近处开始。古谚云:
炎凉之态,富贵甚于贫贱;嫉妒之心,骨肉甚于外人。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譬如姐妹们节假日一齐回娘家,你的
重啦,我的
轻啦,你争先啦,我拖后啦,眉高眼低,有喜有泣,总会生出点不爽不快来。不过,
兄弟亲骨肉,姐妹连肝胆
,争归争,竞归竞,争来竞去不就想争个先嘛!有道是,
同胞合母看娘面,千朵桃花一树生
。亲姐妹争高比低,终究挣不脱一个亲字。可是妯娌就不同了,来路不同心不同,因而妯娌之间往往意见多,矛盾深。俗话说:
兄弟易和,妯娌难处。
也说:
媳妇好当,妯娌难搭。
又说:
弟兄不和是妯娌的过,亲家不和女儿的过。
还说:
妯娌不同心,五鼠闹东京!
所以说,在一个家里,妯娌之间的团结至关重要。老话说得好:
兄弟和,顺气丸;妯娌和,家不乱。
.婆婆嘴碎,媳妇耳背
婆媳关系,有如天敌。其
有二:一是彼此都认为对方是
。俗话说:
女儿嫁出门,总是自家人;媳妇抬进门,还是外头人。
又说:
荞麦不是耧耩的,媳妇不是婆养的。
(耩,读
jiǎn
,动词,用耧播种曰耩)婆婆媳妇都明白,谁养的谁疼,不养的不亲。二是彼此都在
儿子(或丈夫)的感情,并由此而排演出了千奇百怪的
。俗话说:
媳妇是个锣,到处说婆婆;婆婆是个鼓,逢人道媳妇。
又说:
媳妇常说婆婆有,婆婆老嫌媳妇丑。
还说:
婆婆嘴碎,媳妇耳背。
在婆婆看来,从来都是
喊婆婆的多,疼婆婆的少
;在媳妇看来,压根儿就是
婆婆打破缸,做错也无妨;媳妇打破盆,惊来一家人
。其实,尽管婆婆和媳妇都是外娶的,但彼此却是一家人;况且,
三十年大路踩成河,三十年媳妇熬成婆
,媳妇总有做婆的那一天。俗话说:
双扇门,一合合,娶过媳妇搭婆婆。
又说:
媳妇贤良婆有德,婆婆有德媳妇贤。
还说:
婆爱媳,媳敬婆,亲亲热热合家和;婆骂媳,媳恨婆,吵吵闹闹家不和。
据老辈人传言,婆媳搞好关系的最大
媳妇要记住婆婆爱吃的,婆婆要记住媳妇爱穿的。
.两姑之间难为妇
俗话说:
小姑多,舌头多;大姑多,婆婆多。
又说:
两姑之间难为妇。
的确,夹在大姑子和小姑子中间的媳妇,是颇受
夹板气
的。尤其是小姑子,一般都有两个
荣誉称号
:一是妈的贴身
小棉袄
,因而娇宠跋扈,眼尖嘴快,铁心帮妈斗嫂子;二是捅炉扒火的
小火炷
,专司挑拨离间,搬弄是非,总能在妈嫂之间捅出火苗来。所以俗话说:
妯娌多了是非多,小姑多了麻烦多。
又说:
拔了萝卜田地宽,嫁了小姑嫂心宽。
还说:
小姑贤,嫂不奸。
.不是丈母娘看见女婿亲,是闺女连着娘的心
虽说是
女婿半个儿,有事他就来
,但女婿在丈人家向来没有什么好声口。俗话说:
女婿外甥是狗,吃了往家走。
又说:
女婿汉,真扯淡,全凭闺女两头窜。
还说:
女婿花了丈人的钱,毛驴吃了傍道的田。
更有甚者排比着数说道:
女儿哭爷娘真情真意,儿子哭爷娘惊天动地,媳妇哭婆婆虚情假意,女婿哭丈人老骆驼打屁。
好在丈母娘看见女婿亲,普天下的丈母娘都是女婿的
肉铫子
。(铫,此处读作
diào
,音如吊。
肉铫子
指炖肉、盛肉的小铁锅)老话说:
丈母见了女婿子,喜得转了腿肚子。
又说:
丈母见郎,搁奶放糖。
还说:
丈母看女婿,越看越中意;丈人看女婿,越看越来气。
丈母娘为啥看见女婿亲?就因为她老人家是过来人,深知
当一日闺女作一日官,做一日媳妇坐一日监
,也清楚自家女儿做人家的小媳妇,
起得晚了得罪了婆婆,起得早了得罪了丈夫
,更明白
女儿活到九十九,还盼娘家做救手
,她是在为自己的女儿做盘算啊!所以俗话说:
不是丈母娘看见女婿亲,是闺女连着娘的心。
又说:
岳母都见女婿亲,就怕女婿没良心。
.夫妻闹别扭,牙齿咬舌头
做丈夫的每每感叹:
一生儿女债,半世老婆奴。
做老婆的常常唠叨:
男人是天,儿女是地,风箱里的老鼠受的是两头气。
然而,
半世儿女,一世夫妻
父母是娘家,哥嫂是邻家
,自个儿的日子还得自个儿过。尽管说儿女情长,夫妻恩厚,但是过光景、度日月哪有个不磕碰的?老话常说:
江河不曲水不流,夫妻不吵不到头。
又说:
夫妻舌头一样长,口角纠纷不离房。
还说:
夫妻闹别扭,牙齿咬舌头。
夫妻口角,不是为了婆家的人,便是为了娘家的事
其实婆家与娘家,都是自己的家。本来嘛,夫妻是
,夫妻如一体,夫妻没有隔夜的火。小夫妻吵架不过是磨牙逗嘴,老两口拌嘴更有趣
——“
人老脾气怪,越吵越恩爱
!所以老话说,
夫妻吵架常事,旁人劝架多事
。夫妻间小打小闹不伤情,床头吵架床尾和,小吵如小别,小别胜新婚。夫妻相处的关键是,
同心莫猜疑,猜疑两分离
。俗话说:
夫妻同心,酸汤泡饭也是福。
又说:
夫妻和合鱼帮水,兄弟和合水帮鱼。
还说:
千好万好,不如夫妻白头到老。
.和平享厚福
一个家庭能够长久地平安兴盛,必须恪守二字真经:
。《礼记
礼运》:
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是谓大顺。
《礼记
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也,万物育也。
倘若一个家庭里的成员总是争吵打骂
窝里横
,那就永远也不可能平安兴盛。老话常说:
一人一条心,穷断骨头筋。
又说:
一日动干戈,十年不太平。
反之,如果一个家庭里的成员人人都懂得
家之肥,乃大顺
礼之用,和为贵
,那么这个家庭怎么可能不和美、不兴盛呢?俗话说得好:
和平享厚福。
”还说:“
人亲骨肉香,家和水也甜。
(剪纸选自网络)
《谚云》出品人:
李建永:
笔名南牧马,杂文家、散文家、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山阴人氏。曾在山西省阳泉市工作多年。2001年以“特殊人才”引进北京,从业媒体。著有散文杂文集《女人是水》《撒娇的流派》《白纸黑字》《母亲词典》《说江湖》《说风流》《中国杂文·李建永集》等多种。
戴东英:
笔名戴美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祖籍山东莱西,出生于内蒙古东乌旗,童年时代随军人父亲入晋,曾在山西省阳泉市生活、学习、工作多年,2001年调入北京。工作之余,习写散文。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人民公安报》《中学生阅读》等报刊。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