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获奖短片揭开中国家庭之伤: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 奥斯卡获奖短片揭开中国家庭之伤: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奥斯卡获奖短片揭开中国家庭之伤: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

奥斯卡获奖短片揭开中国家庭之伤: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

前两天,看了斩获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包宝宝》,不到7分钟的短片,没有一句台词,却看得我心酸、感动、难受不已,作为一个中年老母,心里五味杂陈,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部有着浓浓中国风的短片,通过一个包子、一位母亲反应一个家庭最初的形态,让人看后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将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去。

影片开始,一位全职主妇过着平淡无奇、郁郁寡欢的生活。某天,她像往常一样,包着包子。

做好包子,老公囫囵吃了几个后,就拿起公文包出门上班了。

丈夫走后,主妇一个人心不在焉地继续吃着包子,突然,在吃到最后一个时,包子发出婴儿的哭声,紧接着开始长出手脚,变成了一个神奇的包宝宝。

主妇的态度也由之前的恐惧,变为惊讶、试探、欣喜……最后,激动万分地将这个包宝宝抱在怀中,母爱之心由此被点燃。

从此以后,她像所有初为人母的妈妈一样,对包宝宝百般呵护:

小心翼翼地喂他吃饭。

耐心地陪他玩耍。

欣喜地给他量身高。

心满意足地带他一起去买菜。

买他爱吃的面包。

一起坐公交车。

带他一起打太极。

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包宝宝慢慢长大了。

可是像其他孩子一样,包宝宝开始变得越来越叛逆。

他变得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踢足球,而不是跟着妈妈打太极;

他开始有自己的秘密,为了不想让妈妈听见,会关紧门和朋友打电话。

发现妈妈在门外偷听,会生气地关上门。

他会抛开妈妈,义无反顾地和朋友一起出去玩……

直到有一天,包宝宝带女朋友回家,并打算打包行李,彻底离开这个家。

妈妈望着这个曾经粘她、爱她的儿子,牵着女朋友的手,顿时惊恐万分。

她恳求儿子不要离开,三番两次地试图挽回儿子,奈何儿子去意已决,不断努力地挣脱她……

情急之下的妈妈,一把抓住包子把他吃进了肚子里,然后,开始嚎啕大哭…...

整个短片,看到这一刻,我整个人开始不寒而栗,难受不已,心乱如麻、莫名酸楚起来。

同为人母,我太知道那种不想孩子这么快就长大离开、恨不得能一直陪伴他的那种纠结心情。

我也太能理解那种,你在不经意间发觉孩子突然长大,离你渐行渐远时的怅然若失和心酸……

好在,妈妈醒来发现这是一场噩梦。短片最后,儿子回来了,母子间的隔阂在这一瞬间,冰释前嫌了……

小包子也带着女友回家,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包包子。

完整视频

看完这个短片后的这两天,我脑子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米粒身上。

想到我怀胎十月、九死一生地生下他,费尽心血地抚养他,呕心沥血地教育他,突然有一天他牵着一个我素不相识的女友站在对面,说从此要搬离这个家,心里多少都有些酸楚、难以释怀。

突然想起当初我和米粒爸结婚的时候,米粒姥姥和奶奶,还有我之前都没看到流过泪的米粒姥爷都落泪了,让我始料未及。

我和米粒爸都是很早就出国留学,和父母一别就是一年半载,那时候也没见他们如此伤感。

如今我结婚生子,回想他们那时的样子,才真正明白,年少时出国留学更多的只是距离上的分离。

而结婚成家,那就不仅仅只是距离上的分离,更多是意味着,我们从此要真正的“断舍离”,开始有自己的小家庭。

父母最大的感伤莫过于,你眼看着孩子的迹象从家里一点点消失:

阳台上不再晾着他的衣服,饭桌上少了副碗筷,房间里少了他的欢声笑语……

《包宝宝》这个短片,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很多人说,这个短片就是在批判母亲对儿子的控制欲太强……

作为一个中年老母,我有太多感同身受和惺惺相惜,我不想就此去批判什么,更多的我想带着一个反思的心态来理解这个短片。

我在看这个短片时,有一处自己的理解,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的意图。

整个短片儿子一直是以小包子的形态出现,虽然一点点在长大,但实际上在妈妈的心中还是一直把他当成小孩子。直到儿子带着女友要狠心离开,妈妈才逐渐接受孩子成人了,所以当儿子回来后,才成了正常的大人形态。

导演很形象化地呈现了,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都不肯承认孩子长大,不肯承认孩子有自己的意志和远方,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并放手。

短片还有一个细节,整个短片爸爸只短暂出现了三回。

第一回出现的时候,是他作为一个丈夫,全程等妻子一个人做好饭端上桌。

第二回出现的时候,是他作为一个父亲的形象,强硬地推儿子进入了妈妈的房间。形象地表现了一个隐形爸爸,在解决家庭关系问题上虚弱的蛮笨。

最后一回出现的时候,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包包子时,爸爸仍然是背对母子。

这个短片用温和的方式去展现中国式的家庭,父亲在家庭中的缺席,母亲对孩子的过度关爱和控制欲,以及最后终于扼杀了孩子,导致决裂。

我读过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里面关于婆媳矛盾的根源简直触目惊心:

不健康的家庭关系,一代一代环环相扣。

环节一:很多男人找老婆就是找妈,“新娘、新娘”,不就是找个新的“娘”么?

很多父母给儿子找媳妇的目的,就是想“有个人管着他点儿,以后照顾伺候他”。

所以一个好妻子的标准就成了:顾家、节俭、懂事、会操持家务、会照顾老公和孩子。

环节二:因为夫妻关系的基础就不是互相滋养平等相处的爱情,加上男人和自己母亲的紧密关系一直延续到小家庭里,婚后母亲和妻子一直在明里暗里争夺丈夫,造成婆媳关系紧张。而男人又一般采取逃避战略,不管不问,所以男人婚后和妻子关系渐渐冷漠,妻子缺乏精神寄托,心里空洞越来越大。

环节三:孩子的到来,及时填补了妻子内心的空洞,尤其如果是儿子,更是让感情空缺的妈妈视之为精神寄托,将全部身心投入在孩子身上。丈夫则更加觉得被妻子冷落,于是夫妻感情渐渐淡化。

环节四:在妈妈密不透风的爱和关注下成长起来的男孩,目睹了爸爸在家庭中对妈妈的亏欠,心疼妈妈,想要弥补妈妈,在处理老婆和老妈关系上倾向于母亲,造成妻子心里情感缺失,又把情感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去年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里面,朱雨辰的妈妈用她所有的时间无微不至地来照顾儿子,儿子的每一段感情都要插手干涉,可结果呢?儿子每天因为妈妈这份“沉甸甸的爱”而陷入孤单和被控制的漩涡中,焦虑而痛苦。

这是一个死循环,归根结底,就是很多中国家庭的根基不是夫妻关系,而是亲子关系。

这不就是现实生活中,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的悲剧吗?

让人警醒的是,妈妈不惜一口吃掉不听话的包宝宝,然后后悔痛哭。好在是在梦里,梦醒后的反思和放手,让她有重新弥补的机会。

可是,

在现实生活中被毁掉的孩子,永远都是弥补不回来的。

我想,这就是这部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立意和主旨吧。

看完这个短片,我有两点比较强烈的感想,想分享给你们:

1.妈妈不是保姆,妈妈是榜样。

杨澜有一句话,一直是我做妈妈的座右铭,我也一直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妈妈不是保姆,妈妈是榜样。

做妈妈是女人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但绝不应该是绑架一个女人的原因。

所以,我一直觉得,

女人还是要适度地“自私”一点,适度地“自我”一些。

千万别让自己活得越来越小,最后除了老公孩子,所剩无几。

蔡康永在《奇葩说》有一段讲婆媳关系的话让我很触动,我觉得这段话,也同样适用于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他说:

“如果要真正弱化婆婆和媳妇的这种对立的角色,更加需要女性的独立,只有每个女性的独立,就不会再只关注自己是婆婆还是儿媳,两方身份也会被弱化。

如果每个女性都有自己的生活意义,多层面的角色,那么这种特定角色才不会显得突兀强烈。”

2.认清亲子关系的真相

龙应台有一段话,随着米粒越来越大,我感触也越深刻: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

华为总裁任正非在某采访中有一段话,道出亲子关系的真相,我看后感触颇深:

“我觉得儿女最重要的是他们翅膀要硬,他们要自由去飞翔。他们飞得越高,跟我们的差距就越大,代沟就越多。”

“翅膀硬了,不听话了”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或抱怨,但仔细想想,这恰恰是孩子自我成长和走向独立的标志。

自己有了孩子,才得以在时间洪流的背面去品出一些自己爹妈的苦味来,这苦浅尝辄止不行,这苦是一生慢跑,是一座高山。

这大概是为人父母的宿命,正如那句话所说: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说到底,

为人父母最宝贵的爱,不是“爸爸妈妈为你付出一切”,而是“我给你最后的爱是给你自由。”

END

文|米粒妈(公众号米粒妈爱分享)

作者简介

@米粒妈爱分享

点击关注哦

),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0-3岁宝贝的科学养育、英文和数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3-10岁宝妈请关注:

米粒妈频道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关于朵多教育生命课堂

北京朵多教育专注于家庭职场、全人生命教育。公司主要策划、出版儿童、亲子、家庭婚姻职场相关书籍,辅以新生命成长相关课程培训。

朵多生命课堂以呵护每个生命如花蕾一样绽放为使命,并多多结果。造就生命,服务灵魂。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