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毕淑敏在《家中的气节》一文里说,家中无气节。虽然她紧接着就解释,她指的是家中的琐碎。但是,仍有许多人断章取义,他们据此以为给那些不讲理的家庭找到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并神气十足地推导出一个他们自己觉得非常正确的结论:家,不是一个可以讲理的地方。
其实,毕淑敏写此文的目的是意在告诉读者一个观点,对待家里那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家里人,尤其是夫妻之间,只要双方态度好,有话好好说,感情就不会因之而疏离,怎么也不会走到破碎的边缘。
有话好好说,当然是处理一切问题的正确姿态。问题是,这种姿态有没有边界呢?现实生活中的人,形形色色,古里八怪,你有话好好说,对方就是听不进去也不愿与你好好说,你怎么办?你好说歹说,人家就是不领你的情不买你的帐,甚至把你的好心当成驴肝肺,你怎么办?
琐事是生活的常态,生活大多是日常琐事的累加与延伸。面对日常琐事,我们到底要不要坚守气节,要不要讲道理呢?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如何处置琐事自然就会影响到家庭的幸福与婚姻的质量。感情的裂缝常常是因为一些琐事未处理好才产生的,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气节是志气和节操的混称。时髦点说,它是一个人为人处事时心中笃定坚守的那个度,说通俗点,就是宁愿被打死,也不肯跨越他心里认准的那条原则性的底线。
说家中无气节,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就等于说,家人之间要和平共处和睦相处,最终最好的选择是无度的妥协,没有原则可立,也无道理可讲。
男女好比东风与西风,家中人,尤其是夫妻之间,一旦遇到矛盾肯定是要化解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最后双方达成相压相忍的动态平衡。
但是,占上风取胜相压的那一方是不是真正掌握真理的那一方,占下风失败相忍的那一方是不是真正理亏的那一方呢?说家中无气节,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其意不外乎是在告诉你,讲道理伤感情,你最好睁着眼睛装糊涂,道理不能拿到家里来讲,如果放在家里讲,有理也是无理。
于是,现实中出现了这么一种类型的家庭,红芽章背妻谷罗错的一方永远妻谷罗错红芽章背,而且家里的大小事务还是由这一方执政的,另一方始终憋屈着苟延残喘。这种类型的家庭好不好呢?表面上也和气相安的,如果觉得憋屈的那一方心甘情愿,那对于那个家本身来说,外人是无权置喙的。但对于外人来说,这麻烦仍然存在,因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种家庭只要有炊烟升起就不可能与世隔绝。都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这类家庭就是一个让人不爽的细胞。
受这种家庭之害最重的除了其家庭成员,就是这类无理可讲的家人的亲戚。其害处可能不仅仅是物质上对你的占领,更可能是心理上对你的打击。有人说,最深的伤害来自最亲的人。
最深的伤害为何来自最亲的人?因为亲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白刀切水切不断,他们之间的伤害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那种痛是长期的,还有可能是伴随一生的。对于兄弟姐妹来说,因为血浓于水这种与生俱来的亲情关联,以及从小到大的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心理栽培,相信没有人骨子里会舍得放弃对兄弟姐妹与生俱有的浓烈关切之情。但是,生活是微妙而严酷的,在现实里我们经常看见,有好多兄弟姐妹间的感情是淡薄的,血,不再是血,它竟然远远比水淡。家丑不可外扬的千年流俗,让许多人尤其是夫妻间,觉得好多家中事除了隐忍还是只有隐忍,对外人只能三缄其口,相对无言,于是,这世上不知有多少家庭多少人,甘愿打掉牙齿往肚里吞,一生都在且行且痛着。这也是清官之所以难断家务事的因由。
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家中无气节,这套理念让一些人更加固化了所谓的烈妻拗子无法可教的思想。有人运气差娶了一个蛮不讲理的老婆(相反亦然),他就想,我再有理,也拗不过她,只有忍气吞声,反抗是无效的,是没有出路的,最好“做猪做狗”。当然,如果他心甘情愿“做猪做狗”,那于他又何尝不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幸福呢?问题是,在自己这个家里他可以自处,但他怎么可能切断它与外界的联系呢?从这种模式的家庭中走出来的人遇到问题,外人一般是不会多费口舌多花时间让他明理的,因为别人不可能陪着他成长。而他的亲戚,因为三番五次对其提出正确的意见都未被采纳,加上他没头脑有时甚至还曲解规劝者的心意,规劝者终于懂得朽木确实是不可雕的,于是,这种家庭里的人以后遇到麻烦事,他的亲戚便只有随顺由他,不再建言,不再出谋划策,省得吃了罗卜闹心。渐渐地,碰到这类家庭里的人与事,其亲戚有时甚至会避之唯恐不及。时间一长,亲情自然退化。
兄妹姐妹多的人,走着走着各自都成了家,各自的家都有各自的家庭气质,这气质可能相似,也可能截然不同。因何同一父母教出来的孩子,走着走着,气质就不同了,心就不在一块了呢?这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自身父母的教育,另一方面来自婚姻里另一半从小到大所接受的家教。
有些父母生了好几个孩子,因为做不到一碗水端平,犯了偏心病,总是对他们喜欢的孩子身上的坏毛病视而不见,不但不见,还心肝宝贝地贯着护着,而对不喜欢的孩子则冷眼相看,恶语相加,遇事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横瞪鼻子竖瞪眼,厉声责骂,这就导致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有的天生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有的先天营养不良,内心有强烈的挫败感。这就给孩子们预埋下了在他们各自成家后,一直无法友好相处的心结。现实生活中同室操戈兄弟相残的事例太多,其恶根都可以从他们的父母身上找到。
身为父母,如果喜欢的孩子就护短,不喜欢的孩子就打压,那等他们老了,即使子孙满堂,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常听人说,多子多孙多福气,其实不一定的。生一个孩子容易,教育好一个孩子那可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好的教育说白了,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人父母者如果处事无正确的立场,怀揣的是狭隘偏执的歪理死理,就不可能教育好孩子。也就是说,父母本身如果是歪瓜裂枣,想弯竹出直笋几乎是不可能的。偏心病没药医,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我们听过一些子女多的老人孤苦伶仃的故事,也见过一些儿孙多的老人的凄凉晚景。
从不讲理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比较自私,他遇事易生怨恨,他总是喜欢解剖别人却总是不解剖自己,遇到困难,自己无能为力时,总盼望他的亲人施以援手为之彻底铲除,他除了等靠还是等靠。亲人不是万能的,有时能为之解困除难,有时不能,解决得了的,他就高兴异常,但时过境就迁,少有感恩之心,一旦遇到亲人也解决不了的事,他就埋怨,就发作。这种人,十件事你替他做成了九件,只要有一件没办成,他就不领你做了那九件事的情,甚至一言不合就与你反目。如此对待亲人,亲情不疏淡才是怪事。
从不讲理的家庭长大的兄弟姐妹,父母在,还可以和稀泥,父母不在,从小被贯坏从小有优越感的孩子如果继续自负并甩卖优越,从小受惯了气的孩子就不会再忍受他的颐指气使,父母不在,一群面和心不和的孩子就不再有凝聚力,就成了一盘散沙,作鸟兽散。
从小在不讲理的家里成长的孩子,成家后还可能有个坏毛病,见不得其他兄弟姐妹的好。在他心里,兄弟姐妹的生活最好比他差,比他差的话,他还可能爆发出一些同情心,如果比他过得好,他的眼就红起来。见不得别人的好,喜欢锅里斗,喜欢同自己的亲人比本领,这是从不讲理的家里走出来的孩子身上常有也是比较明显的特点。
婚姻不完全是两个人的婚姻,它实际上是两个家庭的婚姻。男女双方三观一致,就幸福,不然,就生烦恼生痛苦。广丰有句老话,亨爹亨爹情,亨嫂弟妇外来人,说的是血比水浓,同时说的又是,与你不同环境长大的人,很可能不吃你这一套,难相处。后半句明显潜伏的意思是,各自成家后,兄弟姐妹的关系麻烦了,感情可能要打折扣了。
许多兄弟姐妹后来冒出的相互之间的龃龉,原因就出在把亨嫂弟妇当外来人看,而没有当自家人看,有距离感,有提防与戒备之心。这也是好多婆媳间常年处于战备状态的主要原因。一些当妈的老是觉得儿子自从娶了媳妇后,不再如以前那么听话了,老以为儿子对他的爱已被儿媳抢夺走了一大半,所以总看儿媳不顺眼,她不想想,这原本是做儿子的常情,儿子对她的感情其实并没有因娶妻而发生质变,量变是因为多了一个可爱的主体,只不过是因爱而分心因爱而分散了精力而已。失落原是人生的常态,更何况多了个女儿多了个宝,高兴还来不及呢,谈何失落呢?退一步讲,女人又何苦为难女人呢?如果天下婆婆懂得这个道理,一开头就把儿媳当自己的亲生闺女看待,那天下做儿子的就会少受许多夹板气,家庭的气氛就会融洽多了,社会也会跟着和谐得多。
婆媳相处的原则是婆媳通用的,因为婆媳关系是双向的,通用的前提只有一个,婆媳都是气清明理之人。热脸贴冷屁股是处不好关系的,虽然我们相信,爱出总有爱返时,但是,这中间的过程太长也太曲折了,一点也不好玩。
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后,相处得来的家庭之间,人会走动得多些,相处得差的心想反正各锅做饭,关门各过各的日子,如同树大开杈,各自生长。一些同门兄弟姐妹,因为处事原则与认知层次不同,隔阂很深积怨很重,无关涉双方必须见面协商处理的紧要事,平时几乎不串门不见面,甚至也有老死不相往来的。
事物总是具有多面性的,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利的一面,兄弟姐妹多不一定就能占尽人间的便宜。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但如果相处不好,那就糟糕透顶。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与别的关系不同,相处不好,有时却又必须聚首,可是,一遇上就好像与某人上桌打麻将一样,总是手气很背,老和不了,总感觉八字不合,磁场不对,一议事没谈几句就起烽烟,就崩盘,但又不能一走了之,这是很窝心的。有些人锱铢必较,一不如意,常常莫名其妙就往你身上泄气,会让你心很烦,伤很长的神。
家庭如水桶,一个家庭的总体素质综合得分多少取决于水桶里最矮的那块短板。夫妻之间,谁素质低,谁是那块不讲理的短板,谁往往就是这个家庭里唱戏的主角,身为长板的那个人,如果没有提携短板的耐心与艺术,却又下不了与短板说拜拜的决心,那这辈子就只有将就着过,就只好稀里糊涂地活着,清醒,只会陷入永不消停的痛苦。
家如果是一个可以不讲理的地方,那么,有人要是看走了眼,碰上妻东背垭不可理喻的那一方,那他这一世就成了苦命人。因为那一方会一直撒泼无懒下去,原来神清气清的他也会因长期生活在舌丁舌背不气清的氛围中而逐渐变得气不清。有理的人被无理的人牵着鼻子走,这个头真是开不得,头一开,以后的局面就无法收拾了,气清者被气不清者压倒一旦沿习成一种惯性,生活中神清气清的那些人是不想再搭理他们的。神气不清占上风的家庭中人,朋友少,即使有,大多也是一些神不清妻东背垭的人。
有人说,讨到一个不爱讲理的妻子,嫁了一个蛮横的老公,没办法的,你跟她(他)讲理,她(他)也听不懂,她(他)就一根筋。能这么说的人,起码认识上是到位的,曾经他应该也是作过努力要对方懂理,只是因为对方愚痴才收效甚微的,至少说明他目前还不是一个昏聩糊涂的人。一个人糊涂只有两种结果:一是做事容易犯昏,易出昏招,历史上,昏君易失江山;二是做人容易犯混,喜欢一条道走到黑。人非圣贤,父母有时也难免会说错一些话做错的一些事,糊涂的孩子分辨不清,即使分辨得清,也听其言行其事,一心一意做糊涂孝子,害得他的后代也成了是非不分不明事理的糊涂人。一个家庭里的人若走到这一步,再想缔造一个家族的辉煌就很困难了。
所谓富不过三代,无非是说那些为富就趾高气扬就目中无人就将军不懂城档的人,无非是说那些为富就气焰嚣张就飞扬跋扈就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而那些做人做事始终不昧良心,知天理顺大道而富,富而头脑清醒,富而通情达理的人,是不可能在短短几代之内就会让一个风光体面的家颓败成灰的。识势明理者,能谋事也能成事,富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者,天会保全。
有一些人之所以富,是因为手握公权而善于淘金,他们的富,富得来路不正,富得不讲公理,他们获得的显赫家势,如果不被他们自己亲手葬送,也会在他们只知去路不知来路的后代手里很快终结。短短几年里,我们坐视过多少家庭的生态演变史,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一个人的气节是从小培养成的,怎样的家庭教育成就孩子怎样的人生。不可想像,从一个不讲理的家庭里走出来的人,会对个人对家庭以及社会有负责任的担当。
家,当然应该是一个有谦让讲包容的地方,但,谦让与包容不等于一味的迁就,不讲理无原则的忍让,就会让有些人长出一身的戾气。
家风门风其实就是心风,风清才能气爽。家风推动社会风气。家不讲理,是家门的不幸,家风纯正,家门就平安,家门平安,就能给社会增添稳定与安宁。
有人说,生活的真相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但你一定能成为生活的真相。
讲理不一定能走遍天下,因为公正有时是会迟到的,公平的阳光也不可能时时刻刻普照万物。但一个人如果无明,不讲理,他的路肯定会越走越狭窄,早晚有一天会走进一条死胡同。不信,那就走着瞧!
作者:记忆不碎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