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嫌老的不是你的年龄——写给年近四十而惑的职场人(下篇) 你被嫌老的不是你的年龄——写给年近四十而惑的职场人(下篇)你被嫌老的不是你的年龄——写给年近四十而惑的职场人(下篇)

你被嫌老的不是你的年龄——写给年近四十而惑的职场人(下篇)

《你被嫌老的不是你的年龄——写给年近四十而惑的职场人(上篇)》

(关注微信公众号:WennyStudio,回复“年龄上”查看)

,我们分析了年近四十职场人被企业和自己嫌老的原因,结论是:其实都无关年龄,只关乎生活态度,自我管理,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

主观上的问题解决了,今天我们尝试解决依然存在的客观困境:

我们是80后前期或70后后期出生

我们感觉到自己一把年纪了却在目前的岗位上晋升无望

我们为自己30多岁了还是光杆司令手下无兵而苦恼

我们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山大,公司却不是重组就是裁员,工作朝不保夕

我们在找工作时遭遇年龄歧视,被嫌老......

显然,我们的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我们需要做的是重新审视和规划自己。所以今天文章的逻辑是:

先帮助大家在脑海中认识并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再着重讲实现它的路径和方法。

首先给大家看一下职业规划中最常用的模型:车日路模型

一、车。车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已有的一切决定了我们是什么车,有人是越野车,有人是跑车。而年近四十的职场人拥有了什么呢?有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工作积累,有了圈子内的口碑和信誉,有了相对成熟和稳定的专业技能或管理技能,有了一定的人脉资源,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具体到每个人,各有各的差异。

二、日。那是我们的职业目标。

有人想做大牛级的工程师,有人想做优秀的管理者,有人想做出色的产品运营,等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你的每一个小目标是什么?你下一站目的地是哪里呢?

三、路。这是我们走向职业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会涉及到你在什么行业,什么公司,做着什么工作。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车”驶向“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

一、车不对路。

比如你本来是跑车,偏偏去走山路。相当于你本来适合做研发,却偏偏做着人员管理,你本来适合做PR,却做了HR。

二、你走错路了。

比如你本来是技术高手,却硬生生的做着人员管理,或者你选错了行业,选错了公司。

三、你车开得太慢了,动力不足。

也就是你现有知识和技能不足以支撑你走到目标,你需要升级自己才能马力十足。

这三种问题,映射到你职业规划的实操层面就是:

一、对职位和薪水不满意

二、对发展的平台不满意

三、对自己的能力不满意

四、对职业不满意

前两条是路径问题(路),第三条是自身问题(车),第四条则是目标问题(日)。

那么,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什么呢?无外乎四条:

一、内部晋升或转岗

二、跳槽

三、放弃现有职业,另辟蹊径

四、充电

接下来我们重点看看这四种让大家走出瓶颈的方法。相信,对于上述这些字眼,80后70后的职场人早就已经了然于心,但实际案例中,我们依然会迷茫地徘徊在岔路口,然后一闭眼一狠心......走错了。

一、内部晋升或转岗。

什么情况下考虑内部晋升或转岗。

很多人面对职场的不如意,首先想到的是跳槽,却没有想到企业内部的机会。如果我们只是对当前职位、职级或者薪水不满意,而对所在公司并未不满,那最好首先考虑内部解决。原因很简单,你已经切身感受到这里的好与坏,已经知道这里与你的个性和价值观是否匹配。同时,已经积累了自己的credit,熟悉这里的工作方式。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更容易在新的职位或职级上开展工作。

晋升或转岗的种类:

大致有如下三种:

1.专业领域的职级晋升:

比如,从普通工程师到资深工程师。大企业中,每年职级晋升比例是有限制的,大多也就百分之十几至二十几,小企业中,往往没有明确的比例限制,但晋升也只是对小部分人的激励。

2.跨专业领域的转岗:

比如,从软件工程师转成软件项目经理。这种转岗是知识与技能的交叉与跨界,在延续原有经验的同时赋予自己挑战和升级。比如一个工程师的职业目标是人员管理,但是他当前没有人员管理的经验,那可以通过自己的技术和沟通优势先从管理项目做起,在项目管理中积累起协调和组织人员的能力。

3.从专业到管理的岗位晋升:

比如,从工程师到研发经理的晋升。这是难度最大的,一是因为需要等待职位空缺的机会,二是因为工作内容质变,需要你充足的能力准备。

如何争取内部晋升或转岗的机会呢?

争取晋升本就是职场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如果在当前公司没有练就,到下家公司有朝一日依然会遇到同样的瓶颈。

1.知己知彼

这里不妨借用经济学的视角,用供给和需求的眼光去看待员工与团队及老板的关系——你的能力决定了你能为团队供给什么,团队和老板的目标就是需求。你要用你的供给去满足当前团队和老板最急需的,那就是最有价值的。而你体现出来的价值会让团队和老板给你提出新的需求。在满足这些新需求的过程中,你的自我技能和经验升级到可以提供更好的供给(你的职业在增值)。

2.沟通

在上述逻辑中,老板和团队最急需的是你最应该供给的。怎么知道老板和团队急需什么呢?你要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保持对团队目标和主管期望的实时更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保证和主管甚至和主管的主管之间顺畅的沟通。很多职场人,尤其是研发领域的,埋头于技术,没有抬起头来看看团队,想想公司,半年都不和主管谈一次话。如果你想晋升,就要多沟通,了解他们对你的反馈和期望,告诉他们你想要什么,一起结合双方的需要和供给制订你的工作计划。再一步步实现它。

有些人想晋升很久了,但是不和老板说,因为不好意思或不敢。说出来怕老板对自己有看法或者忌惮。我想说的是,

我接触过的所有成熟的管理者,都很希望了解团队成员心底的声音,因为他们需要借助达成你的个人目标去实现他的团队目标。他们对于手下优秀员工的转岗虽有万分不舍,却大都支持甚至助力。

因为人才没有流失到公司外,还经过他们的培养到了别的部门,大家都受益。而对于那些真的忌惮你有上升需求的老板,你即便什么都不说,你不是照样不会被晋升吗?

3.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有了晋升的想法后,你要审视你的能力,要为自己创造和抓住锻炼的机会。这种锻炼可以是主动帮助其他团队成员,培养团队的实习生或合同工,项目的管理,分享自己的工作技能和专长,主动承担些职责之外的工作等等。如果想转岗,就要拓展自己在公司的交际圈,和目标职位所在部门的人保持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做好随时申请空缺职位的准备。

4.时刻留意公司内部的机会

大多数公司招聘中的职位,如无特殊情况,都是同时会对内部员工开放,尤其是对于管理岗,一是内部员工更了解公司文化和工作方式,二是为了给内部员工提供上升和发展的通道。所以,如果你有了上升或转岗的念头,要关注你公司通过各种招聘渠道发布的空缺职位。

一家相对成熟的公司,管理岗流失的比率不会太高,这就意味着你的直线上司不会轻易给你腾出位置。但是这不妨碍你孜孜不倦的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无论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

二、跳槽

如果竭尽全力,内部找不到职业发展的机会,那你很可能需要考虑跳槽了。

跳槽,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以后我会专门撰文来写。今天只讲在跳槽过程中最容易踩到的雷区。

1.尽量避开真不适合自己的

在经济开放和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历史上的中国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并存着如此多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企业:国企、外企、民企、大公司、小公司、创业公司等等,百花齐放。我们的父辈绝对想象不到今天的我们会面临如此多样的选择。这些公司的环境、文化、工作方式、用人理念等都

天差地别

而对于一个人,很难做到在哪里都如鱼得水,总有一些水域不适宜你的生存。这些水域却可能是别人的乐土。前一阵子很知名的那个跳槽去国内某互联网公司的Amazon高管,几个月后他迅速离职。他的心路历程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在很多企业的招聘中,类似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比如某知名互联网公司新员工入职三个月内的离职率高达30%。而很多小公司更是半年就换一遍血。

面对这种情况,有人会将其归咎于某些人的适应能力差。但是我想说,对于一个年近四十的职场人士来说,你其实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就不要再给自己创造无谓的“锻炼”机会。在更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我们的热情和创造力才会被更大程度激发出来。这就像爱情,不是你不好,也不是我不好,只是我们在一起不适合。

亲爱的,你很好,可是我们在一起不幸福啊,分手吧......)

2.信息透明,避免失望与落差

跳槽过程中,因为双方未完全了解而导致入职后的失望与落差,比比皆是。

对于求职者,未明确的可能是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薪资福利,职位要求,职业发展等等。而对于未来雇主,可能并没有考察清楚你的实际能力,你的职业规划,求职动机,你对加班的耐受度等等。这些彼此的不了解可能是此前没有沟通到位,理解上的偏差,也不排除有意的误导。比如我一个好朋友,他此前在美国公司,前阵子应聘某国内公司,当问及工作时间,对方HR说他们晚上一般7点左右下班,项目需要时才加班。可是入职后,他很快发现所谓的“项目需要时”是天天都需要,他每晚快九点下班时别人都还没走。

所以在跳槽的过程中,双方有任何疑问都最好提前沟通清楚,否则,后患无穷。这会大大提高公司的离职率。公司和员工都是受害方。

3.不要因看不见的期望而无视看得见的落差

很多这个年龄段的人,会因为巨大的焦虑而对新机会过高期望和错误判断。比如因为在大外企没有机会晋升到管理岗,而把眼光放到小公司,拿到了同样不是管理岗的Offer。因为自信小公司里更容易脱颖而出走上管理岗,就接了Offer。这种情况下,十有八九在入职后很快发现自己也很难有机会晋升。因为,大有大的世界,小有小的江湖。

如果你这次跳槽就是为了升级到管理岗位,那就要一步到位。如果你是为了提高薪水,就不要为了数年之后才有可能兑现的股票而降低当前薪水。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我此前的文章《你知道自己值多少钱吗——跳槽时如何谈薪水》,关注公众号WennyStudio,回复“薪水”查看)

否则你在新公司极大可能会面临同样的困境。人往往都会恐惧看得见的痛苦,而去追求看不见的快乐,岂不知那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所以在决定跳往一家公司之前,要仔细想想你的车日路模型,你到底要走什么样的路,这条路上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你的底线。想承受新工作带来的好,就要做好承受他的坏的准备。

三、职业转换

这里,我把职业转换分成两种类型:被动和主动。

1.被动转换

我遇到过很多70后80后的职场人不情愿的想转行。归纳起来,主要原因为:他们是专业领域的人才,担心年纪大了不能再继续从事当前的职业。

比如现在很多软件工程师,本来很喜欢研发,但是担心年纪大了不好找工作,认为没人愿意雇佣一个四五十岁的工程师。其实我们都知道,在国外很多工程师都是可以一直干到退休的。在微软西雅图总部的园区里,透过一间间独立的工程师办公室的玻璃窗望进去,常常看到年纪很大的工程师在埋头写代码。

但是在中国,市场经济才是最近二十几年的事情,很多行业和职业都是在这些年兴起的,70后的职场人有些就是第一代的外企人,我们可能是第一批面临专业人才发展困境的职场人。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如下思考,仅是我个人观点。希望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我们可以放眼欧美,

欧美专业人才的今天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

所有新的行业和技术都是基于原有的迭代出来的

,所以不用担心你的知识和技能会突然在世界上失去了用武之地。比如,现在研发手机的人很多转战到了智能硬件领域。

知识和技能相较于基础理论和学习方法更容易掌握

,所以在工作中提高你最核心的理论基础,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会更容易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永葆长青。

四、事实上,我们已经开始看到很多四十多岁,甚至五十几岁的专业人才依然很抢手。我见过五十几岁的Java工程师,儿子都上大学了,自己还是只做技术,心外无物,绩效很好,每天都有猎头想挖他。

年龄不是问题,技术的积累和钻研才是杀手锏

2.主动转换

70、80后的职场人,受限于时代的限制,很多都没有从事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到了三、四十岁,很多人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并期望以此为业。比如我认识一个Oracle的Java大牛,最近辞职做起了航海。我还有一个好朋友,今年40几岁了,此前一直是外企研发经理。最近爱上了瑜伽,不但爱,还发现自己很有瑜伽天赋,所以她放弃此前的一切,在考取瑜伽教练资格。她对我说“生命不息,追梦不止。”

如果你也在这个年龄段发现了“真爱”,那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为什么不去追梦呢!

我们可能会感受到把兴趣变成职业的枯燥,可能会体会从头开始时经济上的捉襟见肘,可能会沮丧,但是如果不去尝试,会不会寝食难安,心有不甘?

开始新的职业,不意味着你从零开始,因为你的核心能力和你的人脉都会迁徙过来。追梦失败也不意味着你一败涂地,因为追梦途中你的核心能力在拓展。

四、充电

这一点,不用我来细说。在全球科技和经济日新月异的大潮中,作为职场人,“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难度却越来越大,我们需要持续充电!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只有不断充电,才能在职场中不断增值。否则,前面说的内部晋升或者跳槽都是纸上谈兵。

好了,文章写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在思考自己下一步的规划了?希望我的分享能对你有所帮助,哪怕只是一点点。我相信,当我们头发白了,心依然年轻,人生依然美妙。

那么,先让我们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吧:

停止空谈,开始行动!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WennyZhou(微信ID:wennyzhou1)

WennyZhou,资深招聘经理及猎头顾问背景,曾于世界500强欧洲,美国,及祖国的公司从事招聘工作。爱生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像爱生活一样深爱美好的招聘工作。

WennyStudio,雇主、求职者、职业顾问——3D视角助力职场,让伯乐遇见千里马。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