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熬夜吗】北京25岁博士猝死:“业界先驱”凌晨倒在实验室 【你还在熬夜吗】北京25岁博士猝死:“业界先驱”凌晨倒在实验室【你还在熬夜吗】北京25岁博士猝死:“业界先驱”凌晨倒在实验室

【你还在熬夜吗】北京25岁博士猝死:“业界先驱”凌晨倒在实验室

田肖华不断用双手或单手按头,他走到垃圾桶边呕吐,又踉踉跄跄走回窗边,坐到地上,躺了下去,像是不甘心,又坐起来,又躺下……最终一动不动。

7月17日凌晨,这位25周岁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死在了中国传媒大学实验室大楼的走廊。遗体被发现时,距离死亡已经过去5个多小时。

事件回放

7月17日(事发当天)

7月18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保卫处电脑前,肖莲和丈夫田波在看监控回放。

画面上是儿子田肖华死前最后的场景:

7月17日凌晨2点19分,田肖华从实验室二楼乘电梯来到五楼,低着头,走到电梯旁的窗户前,不断用手按头,有时候用两只手,有时用一只,大拇指扣在两眼之间。

他开始抽烟,一根接一根,大概是抽到恶心了,摇摇晃晃走到不远处的垃圾桶吐,又踉跄地走回窗边,坐在地上,躺在地上,坐起来,躺下去,像是不甘心,又坐起来,又躺下……直至一动不动。

播放监控的人提醒肖莲,田肖华大概是从3点30分开始就不动了。

7点14分,一位清洁工从电梯上来,没有理会,匆匆去干活。

这位女性清洁工张丽8月11日向澎湃新闻回忆,7月17号那天是周日,她比平常起得晚,7点多才来学校。难得的周末,她想早点把活干完回家。

出了实验室五楼电梯,张丽瞟了一眼窗边,有人躺着。她没在意,寻思:这人怎么喝多了躺这了?

她急着干活,怕把躺着的人弄醒,拖地时没敢拖那附近,动作也特意放轻点。

监控显示,7点40分,一个男生从对面电梯来到五楼,张丽叫住他。男生侧头远远望了一眼,似乎表示不认识,拐弯径直进了实验室。

张丽回忆说,这位男生她认识,所以她叫住他问:那人怎么躺那睡觉,是不是喝醉了,你要认识就叫他一下。

小伙子侧头看了对面窗边一眼,说不认识。张丽想不认识就拉倒吧,让他睡吧,活也干完了,下班回家。

张丽走后,五层只剩小伙子一人,他叫王永亮,是五楼实验室的学生,每天都很早来实验室。

监控显示,王永亮端着脸盆又出来了,不是去看田肖华,而是去厕所。从厕所出来,回了实验室。

王永亮8月10日向澎湃新闻回忆,他去厕所中途路经躺着的人,没靠近,远远看了一眼。他之所以那么确定躺着的人不是五楼的,是因为这层楼的人他都认识,每个人大体什么装扮也都知道。

他说当时没怎么感到奇怪,猜可能是个农民工,正好四楼最近装修。他看过楼下小树林里,中午有农民工躺在地上睡觉。如果不是农民工,就像清洁工说的,应该是谁喝醉了,过来找一空地睡觉。王永亮心里想着,还是不要靠近,万一他醒了可能耍酒疯。

监控画面上显示:8点20分,来了另一个男生,好像认识田肖华。他看情况不对,急忙去叫人。

同层实验室的师哥慌慌张张地找到了王永亮,说他们实验室的田博士躺在外面,让他一起过去看看。田博士?王永亮记起最近在网上看的技术博客,就是田博士写的。

王永亮万万没想到以这种方式跟田博士初次见面。他觉得不对劲,蹲下摸了摸田肖华的右手脉搏,发现整个胳膊都是硬的凉的。这时又来了一个男生,了解情况后开始报警、打120。

监控画面上:陆陆续续来了许多人,警察、医生、学生、老师……有的抱头痛哭,有的相互安慰……

(实验室五楼事发地,如今堆满了桌椅。)

7月16日(前一天)

田肖华2007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课程均就读于该校。博士研究方向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数字视频技术,今年开学后他即将读博三。

田肖华死亡前一天:

室友冯一鸣记得,7月16日早上8点,他出门去参加会议,走的时候田肖华还在床上躺着,问了他一句:“你要出门啦?”

往常,早出晚归的都是田肖华。他俩不是同一个学院,一个文科一个理科,年纪差一轮,生活方式也截然不同。文科忙在写论文时,理科忙在平时,田肖华基本每天早上9点去实验室,宿舍晚上门禁是22点,他大概21点回来。

在冯一鸣看来,室友的生活是缺乏情趣的。他不看电影、不打球、不去音乐会,不知道网络红人Papi酱和很火的韩剧《太阳的后裔》,也不谈个女朋友。每天晚上回来,在电脑上摆弄的也几乎都是程序或与专业相关的内容。

田肖华在学业上的确很钻研。9年来,他曾发表多篇国际会议论文,在香港等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撰写视音频技术博客,荣获2014、2015年度CSDN(中国软件开发者平台)博客之星。其中的视音频技术专栏,被称为视音频技术从业人员“优秀的参考手册”。

7月份进入暑期以来,冯一鸣发现室友有些反常。他开始睡懒觉,早晨经常睡到10点11点,问他为什么,田肖华说自己有点累。他不出门,甚至在宿舍连吃了几天泡面。

他的大学本科室友罗生回忆,今年5月末,他曾和田肖华见面,田提到接下来会忙起来了。

肖莲知道,儿子在课外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比如答应清华大学出版社出书。

7月15日晚上,田肖华在宿舍接连去了5趟卫生间。冯一鸣感到奇怪,推门进去一看,田肖华没上厕所,坐在马桶盖上抽烟。他平时不怎么抽,冯一鸣问他怎么了,他说自己抑郁了。再问为什么,说是因为女朋友的事。

冯一鸣像往常一样开导室友,帮他分析当前的首要任务:把开题报告写好、把没发表的论文发表、再找个好工作。末了还鼓励一句:“等你变强大了,后面会站一排女生。”

冯一鸣觉得自己的劝说是有效果的,室友应该听进去了。

在此之前的7月11日,田肖华跟朋友王文有过一次微信聊天。那天田肖华反常地拖延了工作,跟王文说中午午休了,最近身体不舒服。

在学校多处摄像头组合剪辑出的监控视频里,田肖华生命的最后一天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肖莲看到儿子7月16日15点半走出宿舍,去超市吃了快餐后去了实验室,17点多出校门,19点多回学校,拎着饭和饮料去学校小花园里吃饭,21点多从小花园出来。

她记起晚上20点多,和儿子通过电话。

肖莲在一家国企的研究院工作,当晚要坐凌晨一点多的飞机出差去国外。她临走前想着给儿子打个电话,暗自期待能收到上几句祝福话。但那天电话里,儿子没祝福什么,只说咱们各忙各的吧。

肖莲想,儿子周末没回家,肯定是有忙的事,说那行,两人就挂了电话。她没有察觉到儿子有任何异常。

生命继续快进。

田肖华晚上21点半回实验室,23点,另一个男生也进了实验室,大概3分钟后离开。晚23点到凌晨2点19分,田肖华去了四趟卫生间,开始每次大概几分钟,后来每次将近三四十分钟。再后来,他坐电梯去了五楼。

肖莲猜测23点多时,儿子就已经开始不舒服了,去卫生间未必真是为上厕所。他去五楼,大概因为五楼有个大窗户,可以透透气。

在几个小时的监控画面里,看起来不舒服的田肖华没有向人求救。肖莲认为,儿子是跑马拉松的人,一定是觉得再难,咬咬牙就能挺过去。

监控显示,当晚23点钟进实验室的男生,是那天晚上除田肖华以外最后一个出现在监控画面里的人。

他是田肖华的师弟王生。王生告诉田肖华父母,那晚他21点多从实验室出去时灯亮着,23点多想着来关灯,看见师哥还在,脸是红的,屋里好像还有酒味,他劝师哥早点回去休息,师哥说,他要等人。

王生回宿舍后给田肖华发了微信,问他是不是喝了酒,劝他早点回宿舍洗澡休息,田肖华“嗯嗯”应承着。

(田肖华的水杯,正面写着乔布斯的名言,背面写着“程序人生”。)

7月18日(

事发第二天

田波到五楼看儿子,遗体已经被搬走了。隐约中,他听到有人说儿子是喝酒死的。他记不得听谁说的,只是感觉那时候除了自己,其他人都这样想,老师也在讲。

他知道儿子不喝酒,家人过生日逼着他,最多只喝一罐啤酒。

田肖华去世一天后,肖莲连夜从国外赶回,丈夫田波在7月17日当天9点55分接到学校老师联络,让他来趟学校。他以为是骗子,给儿子回拨了电话,接电话的正是打电话的老师。他猜想儿子惹事让人逮起来了,手机都被没收了。

11点半,田波来到传媒大学。会议室里一群人在等他,警察跟他说,田肖华已经死亡了。

他整个人懵了,耳边回响着警察的声音:现场没有搏斗痕迹,不是他杀,要做进一步化验……

田肖华的本科室友罗生更早从微信群得知田肖华出事了。7月17日9点30分,大学本科班级群里,一位老师告诉大家田肖华走了,据说喝酒了,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比罗生早半个小时知道消息的,是田肖华室友冯一鸣。他在睡梦中被电话惊醒,理工学部的辅导员告诉他室友出了一点意外,让他去理工学部。前一晚9点多,他回宿舍没有看到田肖华,以为室友像往常周末一样回家了。

冯一鸣来到理工学部会议室,学部领导和警察正襟危坐。警察单刀直入:“田肖华平时喝酒吗?”冯回答,没怎么喝。

和他一起被叫去问话的,是最后见到田肖华的师弟王生。他告诉警察,他看见师哥脸是红的,还闻到了实验室里有酒味。

冯一鸣在当天下午2点41分群聊时,告诉其他同学:“理工学部的领导说是喝酒喝高了,还有心脏病。喝酒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失恋。”

据罗生回忆,雷不怎么喝酒,本科阶段同一宿舍,大家都知道,“他的酒量仅限于1瓶啤酒,白酒压根不沾”。

(田肖华实验室所在的二楼走廊。)

7月21日(事发后第四天)

7月21日,司法鉴定所出具尸表检验鉴定意见:田肖华心血中未检出常见毒物,可排除常见毒物中毒致死。尸表检验未见明显严重外伤,可排除外伤致死;结合案情分析,田肖华符合猝死。

这份鉴定意见没有提到酒精含量等相关指标,参与鉴定的法医对澎湃新闻称,“我们检测到什么东西就会写出来,既然没写,就是没有。”

尸体不解剖,具体死因无法确定。田肖华父母说,受不了儿子从头被剖开,他们相信一位熟悉的医生对儿子死因的分析。

这位医生是田肖华小姨带去看遗体和监控回放录像的,该医生是专家级别的急救科医生。她初步判断田肖华可能死于脑溢血,因为他出现的头疼、呕吐、脸发红等症状符合脑溢血症状。

(警方关于雷霄骅死亡的调查结论家属提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关于“过劳死”

"过劳死"实为"忽视死",害死人的并非工作劳累

“过劳死(Karoshi)”本就不是医学定义,“过劳死”的说法最早来自日本,而在日本,“过劳死”也是以“保障劳动者权利,规范企业责任”的法律概念出现的。

实验表明“过劳”难引生理异常,真正害死人的是基础疾病。

1966年日本对一名23岁健康男青年进行了剥夺睡眠实验,令其连续205个小时不睡觉,也未发现有生理异常,被试除情绪和注意力记忆力产生波动外其他一切正常。在后续的研究还证明,剥夺20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带来的状况,只要一次睡足12-14小时,被试状况就可以得到充分恢复。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专家简·费里斯的研究还表明,长期来看一个人每日睡眠时间保持在6小时就足够了,最多也不要超过8小时,他甚至认为相比充足睡眠,节制睡眠和适当活动对健康更有益。

最和“过劳”契合的“睡眠剥夺”实验也未能证明“过劳”会导致疾病,但学界对“害死人的不是过劳,是基础疾病”这一结论却有共识。台湾“劳委会”明确的指出了“有劳工因长时间劳动和高工作压力,导致遭遇异常事件、短期工作负荷过重,或长期工作负荷过重,诱发脑血管、心脏疾病,俗称为‘过劳’。”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台湾的统计,所谓“过劳死”的真实死因超过70%都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总之,“过劳死”大多是对原有疾病没有进行正确或及时治疗,再加上自己对身体症状的轻视或忽视,以致酿成惨剧。而工作压力、过度劳累、紧张应激充当的,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疲惫”到“过劳死”,只差6步

人体就像一个弹簧,劳累就是外力。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发生永久变形,免疫力大大下降,导致老化、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有五种疾病,容易导致过劳死。这五种疾病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另外,像消化系统、肾功能不全、感染等,也会导致过劳死。

心脏病专家称,因过劳猝死,又被称为“青壮年急死综合征”,即多发生于20-40岁的男性青壮年,多发生于凌晨2-4时,通常死前一切正常。80%的心脏性猝死源于心率失常。

①轻度疲劳:提不起劲儿,血液中氧气浓度与血糖值下降。

②身体发沉:昏昏沉沉的,莫名沮丧。

③精疲力尽:感觉体力透支,肩背、腰部酸痛疲倦,皮肤暗沉,暴瘦或肥胖,焦躁易怒,睡觉磨牙。

④小病不断:从长痘、口腔溃疡、牙周病、胃炎、便秘与食欲不振到轻度忧郁、焦虑,症状频发。这个阶段应及时到医院体检。

⑤大病缠身:可能诱发颈椎病、胃病、肾病、冠心病、脑血栓等大病,甚至罹患癌症。

⑥突发猝死:从发病到死亡一般仅在24小时内。

所以年轻人,你怕了吗

你熬夜吗?

“过劳死”并不是个例

《中国人健康大数据》出炉,数据显示:每年因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年轻白领居多。

2013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工作压力导致中国每年“过劳死”60万人,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平均每天超过1600人因劳累引发疾病离世。

中国内地上班族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中国内地上班族认为工作压力高的占75%,居首位,远超全球平均值48%。

“猝死”发生,有机会抢救吗?

猝死发生4分钟内抢救,约50%人可存活。

猝死发生要在4分钟内进行抢救,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下降10%。超过8分钟,大脑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即便抢回来也很可能变成“植物人”。超过10分钟,可以说回天无力了。如何预防和急救?看图学起来。

防过劳防猝死的大数据:

1、过劳死最需警惕:凌晨、厕所、青壮年

▶上海社科院曾对92个过劳死案例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IT行业过劳死年龄最低,平均只有37.9岁。

▶警惕一段时间:凌晨2-4时

30%的心梗病人都发病在凌晨4点左右。因为这个时间段血液粘稠度高,容易脑梗或心梗。

▶警惕一个地点:厕所

厕所一直是紧急情况频发的地方。心脏病专家表示,用力屏气排便时,腹壁肌和膈肌强烈收缩,使腹压增高,血压骤升可导致脑溢血,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及严重的心律失常,两者都可造成猝死。

2、广深上班族加班大不同

(虽是两个不同的统计榜单,展现的都是最真实的状况)

2015年3月,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发布《2014中国职场发展满意度报告》,对全国5000多名职场人士的大数据分析显示,广州职场人士周末加班时间最长,深圳工作日加班最严重。

广州职场人士周末加班时间最长,10%的人周末加班超过11小时,相当于北京与上海的2.5倍。32%的广州职场人士对职业发展表示“很不满意”或“比较不满意”,不满职场现状者居全国之首。

深圳职场人士工作日工作时间最长,每周工作日工作时长在60-80小时的占17%。此外,28%的深圳职场人士周末加班超过6小时。10%的人对职场发展“很不满意”,对职场发展极端不满者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占比最大。

3、过劳多伤身?从头到脚看过来

《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显示,76%的城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白领,过劳的近60%

深圳急救中心方面数据显示,猝死个案增多,以白领居多,且大多患有心脏基础疾病。这类猝死者从貌似没病到24小时内就去世,一般都早有心脏基础疾病或因脑血管先天畸形,压力过大突然破裂所致。

从中医角度看,熬夜和猝死有直接关系,因为熬夜直接伤肝肾,肝肾损伤直接影响心脏与中气,心肾不交,肾气损耗过度易猝死。因此如出现心绞痛、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平时应定期体检。

除了心脏疾病、脑疾病,过劳还会引发从干眼症、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抑郁症、三高到过劳肥的各种“伤身”状态。过劳白领、医生、媒体人和学生中,不少20岁的人颈椎像60岁的老人。

该如何避免“过劳死”?

日常中,应留意哪些预警信号?

家族历史中曾有年轻家庭成员在不明原因下突然猝死。

●运动﹑激动或受惊吓时曾有昏厥(晕厥)状况。

●运动时有恒常或不寻常的胸闷或气喘。

●有心脏病史,例如冠心病、出现过早期心绞痛等症状。

缓解熬夜伤害,你要这么做:

1、每天深呼吸5次

每天深呼吸5次能提高肺活量,增加脑供氧量,解除疲劳。反复进行吸气、呼气,每次3——5分钟。此外,还可以摄取少量甜食,迅速补充体能。

2、提高睡眠质量

有些人并非不睡,是睡眠质量不高,或者劳累过度失眠等,这类人要注意提高单位时间睡眠质量,即是延长深睡眠时间。

3、尽量不要熬夜

尽量不要熬夜,尽量不要熬夜,尽量不要熬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得已的熬夜,也要注意休息!

日常如何预防过劳死:

1.按生物钟作息

所谓生物钟,是指人体内各个器官所固有的生理节律。一个人应该按照自身的生理节律来安排作息,如果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觉,三餐不定时,则你将整天昏昏沉沉,疲惫不堪。

2.强化三餐营养

在安排一日三餐时,一要品种多样,二要各品种之间的比例均衡,偏废不得。当然,也不排除在保持“平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对营养物质作出某些调整,以便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

3.学会主动休息

人体持续工作愈久或强度愈大,疲劳的程度就愈重,消除疲劳的时间也就愈长。学会适时主动休息,不仅可保护身体少受或不受疲劳之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①重要活动之前抓紧时间先休息一会儿;

②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星期天应进行一次“整休”;

③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进餐和睡眠以外,还应规定一天内的休息次数、时间与方式;

④重视并认真做好工间休息。

4.定期进行体检

无论青年还是中老年人,也不论体力还是脑力劳动者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有关心脏的其他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发现疾病,不论轻重,都要及时认真治疗。

5.善于劳逸结合

要学会调节生活,短期旅游、游览名胜;爬山远眺、开阔视野;呼吸新鲜空气,增加精神活力;忙里偷闲听听音乐、跳跳舞、唱唱歌,都是解除疲劳,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疲劳症的精神良药。

6.坚持合理运动

现代人的工作往往有静而不动的特点,而最易使人疲惫的莫过于长期不活动。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分钟,或一星期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都是必要的。经常运动的人,肌肉的萎缩和力量的减退可推迟10~20年,血压可保持稳定的正常水平。运动还能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出,从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长期坚持健身跑和徒手体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工作能力会大大加强。

7.保持心情舒畅

不仅是体力不济会导致过劳,心理性过劳---失望、焦虑、恐惧、神情沮丧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现代心理学研究: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烦闷、懊悔、愤恨、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个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乐天派。

讲到最后,就拿这张图来结尾吧——

编辑|CC

来源|凤凰网等网络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