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茁拙】
「茁」是自然,是生生,是創造;
「拙」是渾樸含蓄中隱現動勢。
拙近母體而茁,即不自生而生。
東方的人文應是一種永續的回歸與創造!
轉自台北紫藤廬周渝老師
有感於周渝老師的這段話,
給這個民藝再設計的系列展覽起名為【茁拙】。
只有與天地共生,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創造就業機會,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環保生產模式,才會使得傳承有繼。
世界三大地毯之一
手工藏毯
,其柔軟、厚實、彈的觸感,其或古樸或濃郁的配色、圖案,以及歷久彌新的耐用性,都讓藏毯本身,不再僅僅是生活的實用品,更是具備了
藝術收藏品的價值
喀瓦堅是西藏地區
唯一一家專聘藏族手工藝人,向國際市場銷售傳統手工藏毯的社會企業。
格桑扎西,喀瓦堅手工藏毯的創始人。他這樣闡述自己和藏毯:「西藏遊牧生活決定藏族人的天性,殘酷的氣候、地理環境使
當地人更加貼近自然。他們淳樸、無畏、睿智,世代對佛教的篤信,賦予了他們佛的品質
這些造就了藏族人的
雙重性格:
一方面是
自由而大膽,
而另一方面則是
縝密而智慧。
這種性格特色
很大程度影響到藏族人對美學及裝飾藝術的觀點。
在他看來,地毯不僅僅是普通的家庭生活用品,更應該與非凡的民族藝術結合起來,「
成為世界瞭解西藏的一扇窗
格桑扎西的祖籍為雲南的香格里拉,其祖父為
著名的愛國華僑、茶馬古道最大的商家馬駐材先生。
比起《茶馬古道》電視劇描述的三江土司,格桑扎西更願意談起爺爺獲得的另一個稱號:
སྦྱིན་བདག་
(音:錦達),這個稱號來自民間,在藏語中意義接近
「佈施者」
他依然記得爺爺修好的一座橋梁,飛架大河之上,替代了原來危險的溜索。翻越喜馬拉雅,往來茶馬古道,爺爺歷盡艱辛積累下可觀的家產,又把它回饋給這條道路。富貴榮華,對格桑扎西影響最大的也許還是家中彷彿無處不在的藏毯,所有家族團圓同舟共濟的記憶,都凝聚在古老精美的藏毯上。在他六歲時,跟隨馬幫行走茶馬古道,走出香格里拉,在遙遠艱苦的路途中,
白天跋山涉水,晚上駐營躺在藏毯上,那一刻的溫暖和舒適,讓他終身難忘:「
藏毯,是伴隨著藏族人民的腳步,可以流動生活的家
,白天,他們在藏毯上接待客人、喝酥油茶,吃糌粑,夜晚,一張藏毯,就是他們溫暖的床。在遊牧區,在馬幫,白天,藏毯是馬背上的鞍驥,緩減旅途的顛簸、疲勞,夜晚駐營,藏毯又是他們安睡,保暖的家。」從一個孩子的眼中看去,比起受到許多宗教規約的塑像、唐卡,只是尋常家什的藏毯獨具創造力,格外生動自由。
格桑扎西的父親是第一批到昆明學習漢語的學生,對於古道遠方不一樣的文化總是充滿熱情。格桑扎西9歲那年,為了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決定跟隨最後的馬幫走出香格里拉,此後格
桑扎西在印度和美國接受教育,就讀於美國達特茅斯學院,
畢業後進入美國一家銀行工作,成為華爾街一名成功的銀行家。他將貫穿自己人生的精神DNA歸結為茶馬古道的精神:古道上的行者必須與同伴一起,親身經歷一切考驗,讓風雪激發內心的淳樸、無畏和智慧。
六十多年後,格桑扎西還能生動地模仿茶馬古道上迢遞傳來的銅鈴聲。系著銅鈴的轡勒與藏毯工藝相仿,精美可愛;騾馬額頭上還覆蓋著同樣編織而成的三角形「takyab」,吉祥的圖案讓每天冒險前行的趕馬人感到安寧。衝風冒雪的馬幫更離不開的,當然還是藏毯。它是一種隨時能夠陪伴主人出門的家當,無論那是節日近郊的「林卡」(藏族對郊遊宴樂的稱呼),還是充滿危險與挑戰的遠徵。有了藏毯,馬幫才能白天趕路時穩坐,夜晚露營時安睡。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文化邊界人,
一隻腳踏在東方,另一腳伸向西方。
我熱愛西藏,
更熱愛積澱藏民族厚重文化內涵的藏毯
格桑扎西對於民族文化的痴迷,投射在一張張精美的毯子上,在他的心中,藏毯彰顯了藏民族文化的內在價值。
在美國長大的格桑扎西從沒忘記雪域家園,家中鋪設的藏毯讓他感覺自己還在那片土地上行走。那些圖案與色彩點燃的心念越發深遠,如同趕馬人風霜往復,又開始惦念遠方。
1986年,格桑扎西回到拉薩遊歷,藏毯手工業的現狀卻使他震驚。
千年的工藝瀕臨滅絕,身懷絕技的手藝人只能改行從事低技術含量的工作;牧民辛苦採收的優質羊毛常常低價滯銷,
市場被大量做工拙劣、色彩黯淡的藏毯充斥
,他感到困惑,「西藏擁有世界最上乘的羊毛,難道織不出一流的地毯嗎?」
某種使命感降臨到格桑扎西身上,茶馬古道偉大的冒險和挑戰精神像銅鈴遙遠的召喚。
當年回到美國後,經過反復的思考,四十不惑的格桑扎西毅然辭去高薪工作,
回到故土開始復興古法手工藏毯
,這條顯然更加艱難孤苦的道路,他一走就走了三十年。
一個人外出分發傳單,下鄉培訓工人,克服重重困難才站穩了腳跟。1994年,格桑扎西在與當地的手藝人合作積累了
近十年的工作經驗之後,
在拉薩創辦了
喀瓦堅(藏語意為「雪山」)手工藝中心
以傳承和保護藏毯這種維繫這西藏過去與未來的藝術形式。
從原料到工藝,
他決心做出媲美傳統藏毯的產品。
格桑扎西走遍以藏毯編織聞名的甘孜、日喀則、乃瓊和拉薩,
尋訪技藝精湛的編織、染色手工藝人,並培訓出新一代傳承者,
使這種傳統手藝成為越來越多牧民賴以為生的活計。在他們質樸勤勉的雙手中,喀瓦堅藏毯再現了傳統藏毯的肌理和色澤,足以終身使用並傳諸後世,
達到了藝術收藏品的級別。
在機械化的今天,喀瓦堅秉承藏地千年的制毯傳統,以純手工打造具備傳世價值的精緻藏毯。
從梳理羊毛、紡線、手工染色、編織、清洗到後期修剪,每一步都由手工操作,保證了毯子超強的立體感、明艷的色彩、清晰的圖案和厚實柔軟的觸感。
格桑扎西說,曾有公司建議把機織藏毯當成手工的來賣,他斷然拒絕了,
「我要讓藏式地毯回歸到原有的高質量水平上」。
堅持選用純粹的海拔4000米以上的藏北高原羊毛。
這種羊放牧於高海拔乾旱草原,經過專業認證,與新西蘭和澳洲混種羊的機械加工羊毛相比,羊毛纖維明顯地更潔白粗長,彈性大,柔韌帶絲光。另外,角質膜厚、毛鱗片大的特性使它的著色能力優於普通羊毛。傳統藏毯柔軟彈性的觸感、古雅牢固的色澤及歷久彌新的耐用性正是由這種羊毛纖維的特性決定的。
羊毛處理的過程首先是需要
梳絨,紡線,再用純植物性的染料浸染
,不同色彩的毛線,全都有自己的編號,車間的牆上,依然保留英文的顏色標示,各種管理的細則。
雙面結扣,是手工藏毯獨特的編織法
,這保證了毯子的密實、厚重與耐用。
最後,才是平剪和清洗。每一道工序,都需要
全然的專注和匠心。
暴風雪中同行
由於內地市場的滯後,喀瓦堅一直更受外國市場歡迎。手藝人們捧出最優秀的藏毯,從華爾街富商、好萊塢明星到歐洲新貴,客戶穩步增加,喀瓦堅培養的手藝人也越來越多。他們歡迎其他藝人前來學習,在各地開發衛星工廠,只要能生產出符合高標準的藏毯,便由喀瓦堅負責收購出口。
風雲不測,1999年,喀瓦堅在世貿雙子塔開設的
豪華展廳在「911」中毀於一旦。
2008年後,外國遊客銳減,加上經營管理方面的一連串失誤,北京展廳也關閉了。未曾有的嚴冬讓本應給人們帶來溫暖的藏毯被凍結在庫房中。原來300多人的大型手工作坊,在動蕩中只剩下如今的25人。
還是會有人
堅持要頂風冒雪走下去。
左圖為普頓老師,右圖為
尼瑪扎西老師
普頓老師12歲開始在江孜學習編織藏毯,從事這項工藝已經三十多年。他伴隨喀瓦堅從初創走到現在,是喀瓦堅極為重要的一位技術專員,不但掌握著藏毯織造全過程所有工藝,還是修補、平剪等複雜技術的一流高手。普頓老師的善良淳樸有著非同尋常的感染力,路邊遇到的小鳥、螞蟻都能得到他的愛護,手工藏毯更是他的心中摯愛,他那驚人的記憶力正是從熱愛而來,可以隨時說出藏毯所需的任何色彩或圖案編號。普頓老師也承認手工編織藏毯是一件極其複雜而辛苦的工作,但
他希望自己可以堅持下來,這門承載著民族文化的技藝就可以傳給更多的人。
目前普頓老師的某些技術,廠子里只有他一個人掌握,他正期待著冥冥中的傳承人能夠早點到來。
尼瑪扎西老師現在是喀瓦堅的車間主任,同樣從12歲開始學習藏毯織造,從業也有三十多年了。忠厚朴實的尼瑪扎西老師毫無「主任」的派頭,他管理著車間大大小小所有事情,最苦最累的活總是搶在前面。他的理想是能夠堅守這份工作,因為他真的
非常熱愛這門傳統手工藝,不希望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失傳或沒落。
同時,負責喀瓦堅技術指導的尼瑪扎西老師盼望著孩子能上一個好學校,自己的一輩子都奉獻給了喀瓦堅及手工藏毯事業,他希望年老時能有一個好的歸宿和保障。
查斯和扁多這對夫妻檔,盡心盡力負責著廠子日常運行的許多瑣事。眼看幾十年風風雨雨,他們的孩子也已經在喀瓦堅長大。
喀瓦堅大院的第二層就是員工們的家,不少孩子都是在這裡出生長大的。
輝煌時期的喀瓦堅還曾有過自己的幼兒園。大院外有一片鬱鬱蔥蔥的草地,每逢節慶,手藝人們便扶老攜幼席地而坐,歡聚在一起過林卡,一派大家庭景象。
退休老員工如果無處可去,喀瓦堅便把他們收留下來,提供住處並安排導線等比較簡單的工作,支付相應酬勞,讓他們也能老有所為。
員工里年紀最大的老阿媽次拉,大家已經記不清她到底何時來到喀瓦堅了。次拉阿媽現在每天一大早起來轉經,午飯回來後與同伴安詳地在車間里導線,工作量是隨心而定的,沒有任何壓力。她戴著粉色的遮陽帽,一副鶴發童顏的可愛模樣,接受採訪時她說,現在一天不導線,就會覺得身上不自在。
手工地毯紡織車間里唯一一位男士名叫堅才,是位聾啞人,來自山南,在喀瓦堅工作4年了。
雖然是位男子漢,做起精緻的手工卻不輸給在場任何一位女士,他手藝精湛而且效率高,閒暇時會用手語跟大家交流,多數員工都可以理解他的意思,並用手語跟他交談、嬉戲。
喀瓦堅如今的經理王澤強,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格桑扎西與員工們過林卡,佈置了一個任務,設計一組藏毯的花紋。員工們躺在草地上,仰望藍天,雪山,白雲,放聲歌唱時,靈感頓生,於是就有了這樣一組作品
《尼拉姆》(藏語,翻譯成漢語,是「夢」的意思)
。用羊毛本色,直接編織出來,如此
抽象、簡潔、空靈又美好的大自然,讓人深深觸動。
喀瓦堅大家庭的守望
喀瓦堅工廠建立在一座寬大的
藏式四合院裡
,一層是製作地毯的各個工作室和展廳,由於製作工藝非常繁瑣複雜,這樣的工作室有七八間之多。倉庫里整齊堆放著各色毛線,全部擁有自己的編號。嚴格的管理體系以及品質保證,是喀瓦堅能夠堅持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大院的第二層就是員工們的家
,有些孩子甚至是在這裡出生長大的,輝煌時期的喀瓦堅還曾有過自己的幼兒園。大院外有一片鬱鬱蔥蔥的草地,每逢節慶,手藝人們便扶老攜幼席地而坐,歡聚在一起過林卡,一派大家庭景象。
通過和拉薩的殘疾學校以及青海偏遠牧區的學校合作,喀瓦堅
每年都在培養新的手工藝人,
並為他們提供充滿意義和價值的就業崗位。我們堅持
為所有的員工提供公正的薪酬待遇,住房、醫療保障等福利。
「沒有挑戰的人生,稱不上是真正的人生」,對於當初辭掉工作回到西藏重新創業,格桑扎西表示,他從沒後悔過。他還表示,願意成為傳播中國文化,弘揚藏民族藝術的文化使者,能夠向世界展現中國的物華天寶、燦爛文化,他樂此不疲。談到喀瓦堅的未來,格桑扎西的信念很堅定,因為他相信藏毯對於同樣從鄉土家族傳統中走來的現代中國,有特殊的價值和意義。隨著現代化進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離開家鄉走在路上,每一條交通要道都是這些闖蕩者的茶馬古道。格桑扎西老先生滿懷熱愛地講起藏毯對一個人的承托、提振與療癒:「
好的地毯,你進門應該對它合十說一聲扎西德勒。累了一天回來,脫鞋踩上去,它會給你按摩。
它把你的心提高了,讓你出門時沒有陰雨,看到陽光。」
在頌讚酒店的美麗的喀瓦堅藏毯
「手工藏毯是有溫度的,也是有靈性的!」王澤強這樣解說道。「目前,整個手工藏毯行業都面臨種種困難,市場無序,尼泊爾毯的低價競爭,手工匠人缺失等等,但我們會堅守,喀瓦堅已經做了30多年了,我們會繼續往前走。」這是
一個重塑匠人精神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會注重審美,懂得收藏。」
信念是珍貴的,但手藝不能僅靠信念傳承。沒有堅實的物質基礎,無法建立手藝傳承人的尊嚴和社會地位,手工藏毯就依然無法走出困境。如果真有一天藏毯廠解散了,這些父老鄉親們應當何去何從?藏傳手工地毯的未來又將如何?
喀瓦堅現在最大期待的事就是接到國內長期的合作訂單,有能力提高員工待遇,建立企業養老金制度,像愛護古董藏毯一樣守護手藝傳承人。
這樣的期待,已經成為喀瓦堅大家庭父老鄉親們共同的守望。
藏毯曾經代表家族的傳承,象徵團圓與記憶;現在,它也呼喚新世紀多元民族文化的圓融和智慧。藏毯和它背後的手藝人,期待著健全的組織管理和市場發展,走出新世紀的茶馬商道。
喀瓦堅相信,每一張地毯都具有它獨特的個性和靈魂。
懷著這份信念,在雪域高原守候。
願雪域的藏毯也為您所在之處帶去一份溫暖與心安。
很多時候,提到手藝再造,容易
讓人聯想到不那麼細緻的手工,以及特別鮮明的民族印記和不符合當下所需的功用。
通過這個展覽,我們希望讓大家可以倒轉過頭,看看我們少數民族用手藝守護家園的成功典範。那些美觀又經久耐用的高品質手作品。
手藝再造的意義決不止於
傳承和創新,
而在於用
可續的生產方式
給予惡劣自然條件下的低收入原住民
更多生活保障
保護當地的生態和水源。
讓我們給予他們
最大的敬意和感謝
感謝他們守護我們
共同的水源地,
共同的家園
展覽支持
藏區志願者、藏文化愛好者、攝影師五之
剛察阿雅克牛絨開發有限公司iYakSocialEnterprise
玉樹囊謙縣著曉鄉尖作村德迦環保學堂
央珂瑪手工氂牛奶皂
措瓦(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子民
媒體支持
刻畫視頻
【茁拙】
手藝守護家園之藏區手作織物展
展期:2017年10月10日——2017年10月29日
時間:11:00-20:00
地址:東城區安定門內五道營胡同59號
電話:010-64033900
NagQu·雲中店
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內五道營胡同六十七號
Tel:010-64033900,13691419596
67WudaoyingHutong,AndingmenInnerStreet,DongchengDistict,Beijing
NagQu·水月店
Tel:010-64033900
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內五道營胡同五十九號
59WudaoyingHutong,AndingmenInnerStreet,DongchengDistict,Beijing
北京頤和安縵酒店
AmanSummerPalace
北京市頤和園宮門前街壹號
Tel:010-59879089
1GongmenqianStreet,SummerPalace,Beijing
杭州法云安縵酒店
Amanfayun
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西湖街道法雲弄貳十貳號
Tel:0571-87329999
22FayunLane,WestLakeStreet,WestLakeScenicArea,Hangzhou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