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海】又是一年转湖时,在青海,感受神秘古老的祭祀仪式 【祭海】又是一年转湖时,在青海,感受神秘古老的祭祀仪式【祭海】又是一年转湖时,在青海,感受神秘古老的祭祀仪式

【祭海】又是一年转湖时,在青海,感受神秘古老的祭祀仪式

充满传奇色彩的青海湖

青海湖古称“西海”,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湖”,蒙语称“库库诺尔”,意指“蓝色的海洋”。青海湖周边曾是卑禾族游牧区,所以青海湖又称“卑禾羌海”,汉族人称“仙海”,到了北魏才更名为“青海”.

历代皇帝都视青海湖为神明并对青海湖题词、立碑与封号,而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经过日月山、倒淌河、青海湖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青海湖孕育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山海经》记载女神西王母就在青海湖。

青海考古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青海湖周边就有人类活动,从出土的石制刮削器、雕刻器和砍斫器得以证明,当时人类的狩猎活动,也证明了早在两万多年前青海广大地区气候十分温暖,森林茂密,水草丰美。

神秘的青海湖祭海:

青海湖祭海,不仅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一种民俗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其间包含着众多民风民俗,同时表达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

2008年,青海湖祭海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祭海就是祭祀青海湖,最初是蒙古族的传统。原来信仰萨满教的蒙古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尤其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神。在元代,蒙古族就有祭天、祭山、祭海之风俗,清代以来对青海湖的祭祀活动更具规模及宗教色彩,与此同时,环湖地区的藏族人也参加这项祭祀活动。

大规模的祭海活动起源于雍正年间。雍正二年,大将军年羹尧率部平定青海蒙古族首领丹津叛乱,追击叛军到青海湖时,大军饮用水开始出现短缺。而此时远处所来一队骑兵所骑战马中,有几个马蹄正踏到了地上泉眼,顿时喷涌而出的淡水解决了军队饮水问题。士气大振的将士们一鼓作气,歼灭了叛军。雍正帝听闻后,诏封“灵显宣威青海湖”,御赐神位,安放到青海海神庙内并诏于每年秋八月(农历七月十五日)定期祭海,从此便开始大规模祭海活动。

如今,青海湖的祭海仪式已全部藏化。对于藏族同胞来说,青海湖祭海是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就如同他们马年转神山,羊年转圣湖。而大规模的祭海仪式一年就一两次,如能赶上青海湖边8大活佛主持的祭海仪式,那便是三生有幸。

进入祭台的空门

祭海第一步,便是煨桑。

在湖四周的圣台上,点燃由茶叶、青稞炒面、酥油、松枝混合出来的东西,煨桑敬神。在煨桑同时,所有参加祭海的人都要顺时针地绕着桑台转3圈。一时间,法号齐鸣、风马纷撒,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煨桑结束,来自各寺院的活佛都要上祭台颂经,请求青海湖的神灵降福众生。接着带领祭海的人群向空中抛撒五色风马纸片,并向炉中倾倒食物。诵经完毕,进入祭海的高潮:给湖神敬献礼物。

这些礼物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五谷包(也称为宝瓶)。里面一般是五色粮食:青稞、小麦、豌豆、玉米、蚕豆。同时还将珊瑚、蜜蜡、玛瑙等碾成粉后和这五谷混合在一起,最后放入经幡,由活佛加持系带。这个时候,手捧五谷包等各种祭祀品的喇嘛和信众在活佛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向湖边奔去。

到了湖边,先由活佛诵经作法事,众喇嘛、信徒高举着祭品簇拥在活佛身后,得到活佛指令后,大家纷纷将祭品抛向湖中,霎时湖水浪花四溅,信徒呐喊欢呼声一片。据说,在将装宝瓶投入水中前一定要将其尽量塞满,因为塞得越满,沉得越快,就证明你的心意越诚,湖神也就越喜欢你。

与此同时,许多老人、妇女纷纷跪在湖边,摘下身上的护身符用湖水清洗,据说这天用湖水洗护身符,可保一年平安,还有许多小伙子骑着马下湖狂奔,同样也是想获得湖神的庇佑。

祭海后用湖水洗涤护身符与佛珠

“祭海”的另一项内容就是祈雨。据当地人讲,每年“祭海”后数小时必定降雨。

“祭海”结束后,湖边满地落下的是印有鹿马的红绿小纸片,这种小纸片便称之为“鹿马”。抛“鹿马”即是人向神传递心愿的一种方法,相传长着鹿角的神马能上天、入湖,能向神明传达信息。

“祭海”结束后,牧民还会举行赛马活动。

有关祭海的历史:

青海湖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仙海,历代统治者都有“祭海”的宗教政治活动。民间百姓也到湖边煨桑叩头,祷求诸神保佑平安。

从清顺治十年(1653年)至民国期间,青海湖历次祭海活动地点主要有三处:沙陀寺、克图垭豁和察罕城,其中克图垭豁遗址已无存。沙陀寺(原址)位于刚察县泉吉乡西南6公里的年乃索麻,南距青海湖1公里,清顺治年间建寺。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曾在此举行祈祷海神护佑活动

烘烤祭品

1980年,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视察刚察,此后佛教活动在环海藏族中渐渐兴起,祭海活动也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大多为以求平安为主的个人或民间活动,政府不再参与。

历史上,莲花生大师、竹钦郎格巴、夏嘎巴等不少高僧大德在青海湖海心山修行,埋有神圣佛法及珍宝伏藏,特别是作为竹钦郎格巴的寄魂湖而又被尊奉为"圣湖",进行煤桑祭海。

千百年来各族人民把青海湖尊为神湖。

藏民族在祭神、煤桑请众山神时,要请赤雪嘉姆神和阿尼玛卿神,祈求国泰民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特别到了藏历羊年时,人们成群结队来到措温波(青海湖)边,朝拜、转海、祭拉则,往湖里投放宝瓶和供奉龙食。这种祭海活动不仅民间盛行,中央封建王朝也很重视。

有关祭海活动,史籍上能查到的是在殷墟甲骨文卡辞中有"燎祭西王母"的记载。到了唐代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月,曾封青海湖神为广润王,遣使礼祭。之后由于变乱,曾一度中断。

在青海湖滨正式举行祭海,始于清代。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召集蒙古各部首领,会盟于察汉城;从政治上开始进行笼络活动。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蒙古亲王罗卡藏丹津反清,也在察汉城举兵会盟。

准备祭海用的祭品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钦差大臣到察汉城主祭。起初每年秋季由派出的钦差主祭,西宁办事大臣陪祭。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西宁办事大臣为便于向海神致祭,决定扩建海神庙,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竣工,作为固定的祭海场所。海神庙正殿三间,殿门及守庙兵丁的宿舍七间。正殿中立碑一座,上刻"灵显青海之神位"七个大字,庙前有"青海胜景"牌坊。

清代祭海时,例派钦差大臣,或西宁办事大臣主祭。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有时也派大员来青致祭,例为青海省政府主席致祭。

民国17年(1928年),西北军冯玉祥部属刘郁芬为巩固甘肃、青海地区的统治,派国民党甘肃省教育厅厅长马鹤天代表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专程来西宁祭海。

该图文均转自“达玉部落”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