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4
日,新华社播发的一则消息震惊国内商界: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均瑶集团董事长、中国著名民营企业家
王均瑶
因患肠癌,肺部感染后病情突然恶化,最终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于
2004
分在上海去世,享年
有关王均瑶身体状况不佳的传言,其实早在这条消息发布前数月,已在浙江和上海两地传播,但当最坏的结果突然出现,仍让很多人难以相信。当年
1000
多名浙商代表及商界人士出席了
王均瑶公祭大会
,现场一幅“一代骄子胆大包天名扬海内外;半世奇才领军浙商魂牵黄浦江”的挽联,道尽王均瑶短暂而传奇的一生。
王均瑶为何英年早逝?媒体们试图探寻答案,尽管所得到的说法不尽相同,但指向却基本一致:过劳死。《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说,“医学上的定论是,王均瑶死于肠癌并发肺部感染,但‘累死’一说在商人群体中心照不宣——在商场上纵横捭阖的胆大包天者没输给别人,只输在了自己手里。”
新华社一篇被广为采用的综述则认为,王均瑶的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在于他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其命运关系到身后企业的兴亡和家族的兴衰;另一方面,王均瑶之死不是孤例,而是一个现象,它反映出中国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在精神和体力上普遍的过劳状态。
年一晃而过。这
年间,因各种原因去世的商人名单不断拉长。
2005
日,著名艺术家、被认为是上海文化标志性人物的逸飞集团掌门人
陈逸飞
在拍摄电影《理发师》时,因劳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住院,
天后在上海辞世,享年
2005
日,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
孙德棣
因工作过劳引起癌症复发猝死,终年
2006
日,上海中发电气集团董事长
因患急性脑血栓抢救无效,在浦东仁济医院逝世,年仅
2008
*ST
北生董事长
何玉良
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由于病情恶化抢救无效辞世,享年
2008
日,同仁堂董事长
张生瑜
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
2010
日,北京江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民杀毒软件创始人
王江民
在钓鱼时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去世,享年
2010
岁的杭州道远化纤集团董事长
裘徳道
因肝脏移植手术失败去世。
2011
月,汉帛国际集团董事长
高志伟
因突发心肌梗塞猝然离世,终年
除了健康原因,另一批商人则以一种更悲情的方式踏上不归路。
2008
岁的温州老板、浙江云光泵阀制造有限公司创办人
朱吉光
服毒自尽;当年
日,浙江一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亚津
被公司员工发现在办公室自缢身亡;
2011
月,珠光集团浙江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
卢立强
投湖自尽;最触目惊心的一幕发生在
2011
年下半年爆发的温州民间金融危机期间,至少有
位温州老板被逼上绝路,跳楼自杀。
无论“过劳死”,还是自杀,其实都只是悲剧的结果。商人的殚精竭虑,最主要还是源自于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与危机,通俗点说,就是企业的健康是以企业家的不健康为代价的。商业环境如何不再“危机四伏”,商人在应对危机时怎样才能不再仓皇与脆弱,仍是值得深思的一个话题。
世上再无王均瑶
舒亚纳
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史上,“胆大包天”的王均瑶是一个标杆性人物。
自始至终,王均瑶都不是生意做得最大、最成功的温州商人。到
2004
年因患肠癌病逝,他从未在福布斯或者胡润版富豪榜上露过脸。他倒是两大榜单的慈善榜上的常客,胡润制作的
2004
年度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上,王均瑶排名第
位,胡润评估其捐赠额达
1120
万元,而在当年度的福布斯慈善榜上,王均瑶排名第
位,评估其捐赠额达
400
万元。不过,来自胡润和福布斯人士的说法是,王均瑶一直是富豪榜的候选人,但资产状况不便计算。
但王均瑶肯定是迄今全国知名度最高的温州人之一,让他暴得大名的,自然是“胆大包天”——包飞机。《中国模范生》一书的作者胡宏伟认为,正是王均瑶,将温州创业的草根时代推向了名人时代。他可能是最善于“弄出响动”的温州人。与绝大多数行事低调,习惯“少说话多赚钱”的传统温州商人不同,无论是登台亮相包飞机还是此后的大小生意,王均瑶总是能以“最开放的浙商”形象聚焦媒体的目光,谋事与谋势始终交织在一起。
【一】
王均瑶
1966
年生于温州苍南县大渔镇渔岙村一个普通渔民家庭,
岁辍学,
岁加入温州十万购销员队伍,离开家乡去湖南长沙一带推销不干胶。尽管年纪小,但在当时一道做生意的老乡眼里,“这孩子胆大,脑瓜子也灵光,一点不怯场,人家出个价格,他眼珠子一转就知道这笔生意划不划得来,能不能做。”
关于王均瑶包飞机,在媒体的报道中,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来自于
2004
日的《第一财经日报》。
1991
年春节,王均瑶走进上海空军某部航行处,对值班参谋说要包飞机到温州。一位领导模样的人出来看了看王均瑶,满脸狐疑地问:“小鬼,你爸爸呢?”“我爸爸等着我回家呢。”王均瑶从密码箱里搬出
万元。不久,王均瑶便乘坐中国联航的军用运输机运七飞机降落在温州机场。
第二个版本则流传最广,也最为人熟知。其过程是这样的:
1991
年春节前夕,已经在长沙跑了
年购销的王均瑶准备回家过年,因买不到火车票,就与一帮生意朋友从长沙包了一辆豪华大巴赶往温州。山路颠簸,把一伙人累得够呛,王均瑶随口感叹了一句:“汽车真慢!”旁边的老乡挖苦说:“飞机快,你包飞机回家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均瑶开始琢磨:我能包汽车,为什么不能包飞机?长沙一带的温州商人就有一万多,从长沙到温州陆路行程
1000
多公里,乘汽车转火车起码得要两天。如果开通一条空中航线,还愁没人坐?
他越想越兴奋。大年一过,王均瑶就一脚跨进了湖南省民航局。接待他的官员被吓了一跳,什么,私人包飞机?主意还出自一个嘴上没毛的农民?
但他的方案很诱人。由王均瑶承包长沙至温州的航线,每周两个航次。他必须按飞行架次、里程上缴营运费,而且是提前把承包款打进民航部门的口袋,盈亏自负。也就是说,王均瑶包飞机,民航部门包赚不赔。
说王均瑶胆大包天,的确一点没错。此前,王均瑶没坐过飞机。生平第一次见到飞机,是十几岁在金华市的公园里,和一架部队赠送的报废战斗机合了个影。他还问过大人,飞机上的人小便怎么办?
时任温州民航站站长的张德志回忆说,其实,在王均瑶之前,
1990
月温州机场刚建成开航时,温州乐清就有两个农民曾经包过杭州至温州的安
飞机。但很快,他们就以“非法经营”的罪名,被公安机关拘留起来,被无故关押了
个月。要知道,那时候,就是坐飞机也不是谁都可以的,连买机票还需要县团级以上政府部门的的介绍信。
这一次,王均瑶居然成功了。在盖了
100
多个图章后,他硬是在中国民航铁桶一般的大门上撬开一条缝。
1991
日,一架被王均瑶“包”了的安
客机从长沙起飞,
分钟后,稳稳地降落在了温州机场。一夜之间,
岁的王均瑶的大头照被登上了全国媒体的显著版面。王均瑶后来说:“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我的个人形象、人生道路都改变了。如果说人生是个大舞台,那一天,作为一名演员,我面试合格,被允许登上舞台。”
王均瑶的一夜成名自有他的道理。《中国模范生》作者胡宏伟分析认为,其包飞机的“奇迹”,彻底颠覆了千百年来面朝黄土的中国农民的形象。想想看,还有什么比“胆大包天”更能充分表现经历了改革洗礼的中国农民的新形象呢?无意间,王均瑶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精神图腾。他自己,也借势一步登天。
包机第一年,王均瑶就赚了
万元。
1992
月,王均瑶成立中国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相继开通了全国各大城市
多条包机航线。“包飞机”包出的第一桶金,王均瑶选择投在了奶业。他的判断是,“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个白酒年消费量超过牛奶的国家,年人均喝奶不足
公斤。富起来的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喝奶。”
不过,有媒体披露,王均瑶之所以动了投资的念头,是因为与航空公司的结算有三个月时间,有时候甚至是半年,这段时间他手中所掌握的资金不在少数,可以利用时间差进行新的投资,而且只要包机还在继续,手中这笔充裕的低风险流动资金就可以长期利用,于是他发展了奶业,后来又以每辆
万元天价拍下上百辆温州出租车经营权。王均瑶的商业才能由此可见一斑。
1994
年,均瑶乳品公司成立,这一次,已经擅于弄出巨大响动的他请来香港当红歌星张学友为自己推出的均瑶牛奶做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播出,
12.5
万元。
1995
年,王均瑶在整合航空和乳业的基础上组建均瑶集团。
年后,心比天高的王均瑶在上海浦东康桥开发区征地
270
亩,将均瑶集团总部移师上海。对于这次响动,王均瑶的解释是:“像很多老板一样,这辈子吃吃喝喝都有了,一年再赚个一两千万元,出出国,不是挺好的吗?可是我一到上海,就像一粒沙子掉到了一堆石头里,太微不足道了。在温州闭眼都认路的我,上了上海高架桥总下不来。为什么到这里?上海太像美国的纽约,它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
初到上海的王均瑶,一开始的新闻仍与飞机有关:
2002
月,均瑶集团以
1.26
亿元入股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持股
18%
,成为中国第一家入主垄断性民航主业的私营企业,一直在民航外围打转的王均瑶也藉此真正进入航空核心。他为此还在温州的一个论坛上,将一个飞机模型送给一位来宾,称之为“我自己的飞机”。随后,王均瑶又宣布投资
亿元收购并重新改造湖北宜昌机场。不过,这一计划最终搁浅,显示了中国民营企业进军民航业之路云谲波诡的另一面。
王均瑶让上海人近距离领略他的胆识和财技,是一场“烂尾楼战役”。这可能是有案可查的温州人成功操作烂尾楼的第一单。
根据当时媒体的记录,
2002
月,王均瑶突然出手
3.5
亿元从上海市政府直属的上海久事公司手中收购了位于繁华的徐家汇肇嘉浜路的烂尾楼金汇大厦。此楼高
层,总面积
万平方米,当时大厦的土建已经全部完工。王均瑶目标既定,速战速决。他只和久事公司当面谈判了三次,当年
月看中,
月谈判,
月签意向书,
月签约,
月办妥所有手续。
买下这幢楼之后,均瑶集团对其外立面及内部空间进行了调整和分割,并开始给写字楼重新定位,特别聘请了加拿大
WZMH
建筑设计事务所、香港戴德梁行、美国高纬物业等国际著名品牌公司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2003
月,经有关部门批准,精心策划的“上海均瑶国际广场”命名仪式在金茂君悦酒店举行。那场盛会被业内的朋友誉为“规格极高”,而对写字楼别出心裁的定位——徐家汇标志性“甲级
智能写字楼”也似乎非常有效,其楼价在命名仪式之后暴涨了近一倍。未经考证的说法是,此举还顺带拉动徐家汇地区的烂尾楼价格全线上浮
15%
左右。
均瑶集团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凌云介绍,该写字楼一半出租一半出售,每平方米售价为
1800
美元,折合人民币
1.4
万元。“这还是期房的价格,今后肯定还会往上走,”庞凌云对均瑶集团玩转资本让烂尾楼“咸鱼翻身”的战绩用了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最有说服力的是数字,
万平方,单价
1.4
万,扳脚趾头算算就知道了!”这一算结果的确惊人:王均瑶弹指间进账
亿元以上,资本回报率超过
200%
。并且,顺带搞得“外地来的”均瑶集团在上海名声鹊起,可谓名利双收。
2004
岁的王均瑶因晚期肠癌去世。他在病榻上完成的最后一件大事是为自己的“上市梦”起了个头。当年
日,均瑶集团从
家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斥资
亿元入主大厦股份的母公司——大厦集团,迈出上市的第一步。
日,也就是王均瑶去世后第三天,大厦股份发布公告称,均瑶集团将向大厦股份除江苏无锡商业大厦集团有限公司以外的所有股东发出全面收购要约。
月,均瑶集团完成大厦股份要约收购,正式进入资本市场。
【三】
作为最喜欢与记者打交道的浙商之一,王均瑶生前总是妙语不断,其中广为人知的一句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能只靠胆大妄为东奔西撞,也不可能是在学院的课堂里说教出来的,他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摸爬滚打,在风雨的锤炼中长大。”这句话中也有“胆大”二字,与他当年的冒险式的“胆大包天”形成了微妙的对比。
世上已无王均瑶。在他之后,我们遗憾地看到,几乎没有一个浙江商人再能在壁垒森严的完全垄断行业中激起波澜。如果说有,来自绍兴的原光宇集团董事长冯光成可能勉强算一个,这位如今身陷囹圄的落魄商人曾是“民企投资铁路第一人”。
冯光成所投资的是位于浙江西部衢州的衢(州)常(山)铁路。这条铁路总投资
6.75
亿元,
2005
月动工,
2007
月通车,是铁道部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其中,光宇集团占股
18.88%
,其他股东是上海铁路局、常山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和浙江铁路投资集团,分别持股
42.56%
31%
7.56%
。因为冯光成的加入,这条铁路被认为是国内首条民资参股的干线铁路。
冯光成在衢常铁路投资上一波三折。
2005
年该项目启动之初,光宇持股
32.5%
;不甘丧失话语权的光宇集团力争后,股权升至
34%
,赢得宝贵的“一票否决权”;但
2006
月,在出资
5000
多万元后,光宇集团决定不再追加投资,其所持股份降至
18.88%
,终失话语权。尽管如此,衢州铁路仍因为其头上的“民资光环”而备受关注。
不过,兜了一圈后,冯光成最终还是退出了衢常铁路。
2008
日,《东方早报》率先披露,由于光宇集团旗下的浙江水泥资产被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建材收购,其在衢常铁路的股份也随之转给后者,衢常铁路回归国资操控。该报道分析认为,由于铁路利益分配体制坚冰未破,民企投资铁路的回报前景不明,“民企没有定价权和控制权、回报收益不确定,是民企投资铁路的最大困惑”。
【四】
王均瑶病逝的第十天,均瑶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
岁的王均瑶二弟王均金从幕后走到台前,接任董事长,
岁的三弟王均豪成为副董事长。
与王均瑶的擅长交际、善于沟通不同,均瑶集团新掌门王均金在外界眼里却略显保守,“守业有余,创业不足”,因此对其能力揣测颇多。《第一财经日报》记录了一个这样的细节,在第一次记者见面会上,王均金为应对各方质疑,以一套
年前出版的,早已发黄的《温州日报》、《钱江晚报》等
份报纸作证,表明从航空到乳业再到地产,自己与兄长有着同样的经历。
王均金早年和大哥王均瑶一起在湖南做生意,后担任天龙包机公司总经理,接班前,他是均瑶集团的副董事长兼总裁。也许王均瑶的光芒实在太过刺眼,王均金这样的履历依然无法平息疑虑。
此时的均瑶集团堪称困难重重。“这个均瑶已经离开,那个名为均瑶的企业将何去何从?”《
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称,均瑶集团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尽管均瑶集团的乳业、航空业和置业等三大板块相对明晰,但从目前看,依然跋涉在一条“多元化”的道路上;二是,与大多数的温州草根民企一样,均瑶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报道在结尾再次发问:此均瑶已逝,彼均瑶是否将获得新生?
从王均金日后的商业逻辑看,他在那段最为艰难的岁月里,正是在这两大困局上证明了自己。
王均金的第一刀切在了多元化上。他回忆,“当时的压力最大的不是媒体传言的集团资金的压力,而是集团业务不够清晰、如何疏解多元化发展带来的压力。”
均瑶的产业涵盖了航空、航服、乳业、物流、酒店、房产、出租车、零售等多个行业——典型的非相关多元化。它是均瑶创业
年的产物,让王均金颇为费神,因为他很难一下子让别人明白均瑶是做什么的。
2005
月,王均金宣布,整合均瑶集团现有的服务业务,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用
年时间,使均瑶集团成为以上海为基地,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营业务的国际化企业集团。此举将均瑶时代相对模糊的定位明确化。
围绕这一定位,王均金开始对均瑶庞杂的产业战线进行收缩、调整。先是整合为航空、旅游休闲、营销服务、零售四大业务板块和置业、投资两大事业部,后又缩减为航空运输和营销服务两大板块。业务的选择标准,是固定资产效率高不高、占不占用很大资金,“现金流至上”。王均金对此的解释是,只有具备了强大的现金流,才能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进退自如。要想实现现金流的能力强,就必须实现企业轻资产,“我手里有钱,就不会跑到银行去贷款,国家调整利率政策,对于我们企业没有任何影响。”
与此同时,他开始尝试淡出经营层,留给自己更多“在外面看”的机会。
2005
月,均瑶集团引进“外脑”,原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黄辉出任这个家族色彩浓郁的公司
CEO
。正是在黄辉的协助下,王均金完成了均瑶集团的大胆转型。王均金后来说,黄辉给均瑶集团带来的是国际经验、系统理念和执行,包括把具体管理各个板块业务、抓执行的权利转移给黄辉后,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也有了更多机会做他想做的。“如果仅仅是站在上海,我只能看到公司在上海的运转。跳出经营层后,我看到的是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供需关系以及未来企业如何进行资源配置。”
当然最重要的是,王均金让王均瑶的“飞天梦”在自己手上得到了延续。
2005
月,均瑶集团获准筹建后来更名为吉祥航空的“东部快线”航空公司,注册资本
1.5
亿元。他甚至一度控股了国内首家民营航空公司——基地位于天津的奥凯航空公司。
2006
日上午
分,一架红色的空中客车
A319
飞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腾空而起——吉祥航空实现首航,目的地是当年王均瑶包飞机的肇始地湖南长沙。此时,距离王均瑶“胆大包天”已有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4-24
04-24
03-09
04-24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