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这个地方在清朝时期,有三件事比较有名,一是乾隆南巡路过,二是嘉庆朝的“文楼汤包”,三是被称为清朝四大冤案的“淮安奇案”。“淮安奇案”发生在距今
212
年前,也就是
1808
年,那一年是清嘉庆十三年。
故事说来话长,咱们长话短说,以免列位看官看的累。简单一点说:嘉庆十三年,淮安水灾,一个叫李毓昌官员奉命到淮安检查赈灾事宜,查到山阳知县贪污受贿,结果被山阳知县灭了口,随后,淮安知府、江苏巡抚层层包庇,最后东窗事发,多位官员被严惩。此案因案情复杂、涉及面广,人犯之多而轰动朝野、震撼清廷,被称为清代四大奇案之一。
我一直犹豫,这就是一起普通的贪腐窝案,为什么史书上把它列为淮安“奇”案呢?
李毓昌是嘉庆十三年进士,这年冬,朝廷委派李毓昌以候补知县身份前往山阳县,视察赈银发放情况。到淮安的一路上,李毓昌看到一片凄凉景象,淮安百姓衣不蔽体,以草根树皮为食,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悲惨处境,使李毓昌触目惊心,从心里想为淮安的老百姓做一些事,落实到具体工作,就是公事公办,严格督促朝廷的赈灾银全部、如实、足额发放到位。
再来看看李毓昌查的对象——山阳县令王伸汉。王伸汉是典型的“雁过拔毛”的赃官,平日里就敲骨吸髓,鱼肉百姓,弄得怨声载道,臭名远扬。这样的官,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狗官”。对于王伸汉来说,他把淮安的水灾更是看成发财的好机会,一方面谎报灾民人数,冒领赈银,另一方面缩减实发数目,大事克扣。这一年,山阳县领到的朝廷赈灾款总共九万多两,这孙子私下就“咪”了二万五千两。再加上,上下打点,实际发放的赈灾银两可想而知。
被钦差李毓昌查到后,知县王伸汉可谓“软硬兼施”,没曾想李毓昌“软硬不吃”,结果王伸汉走了极端,居然买通了李毓昌的随从用砒霜毒死了李毓昌。
第二天,王伸汉带着两千两银子主动到淮安知府,向知府王毂“汇报”:钦差李毓昌“自缢身亡”。淮安知府王毂也是贪财好利之徒,因王伸汉经常“孝敬”,所以对山阳县格外青睐。两千两银子送上后,王毂答应尽力设法相帮。王知县松了一口气。
随后,淮安知府王毂带着仵作验尸。仵作并不知道其中的“划子”,实话实说,说尸体口鼻出血,疑似中毒。话一出,被王毂狠狠一批评,王毂的原话是:“既说缢死,又报中毒,自相矛盾,实属不学无术”。被领导这么一骂后,仵作开始揣摩领导的意思了,想来想去,直接上报“自缢而亡”。这一结论就这样被一级一级的报到了吏部。
这件事是怎么东窗事发的呢?转眼到了嘉庆十四年,李毓昌的叔叔李太清从山东到淮安山阳。在整理李毓昌遗物时,忽然从一本书中掉出了一张纸,他细一看,认出这是李毓昌笔迹,上面写着:“山阳知县冒赈以利陷毓昌,毓昌不敢受”等内容。此事败露,李毓昌的叔叔李太清一直喊冤喊到朝廷。
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嘉庆是一个怎样的人。嘉庆接棒乾隆后,贪污成风、江河日下,朝廷内的政治生态非常恶劣,嘉庆本人更是对贪污深恶痛绝,在位25年基本上就忙“反贪”一件事,这件事传到嘉庆耳朵里后,嘉庆生气了,嘉庆一生气,后果很严重。必须彻查此事。
经查:淮安知府王毂侵贪赈灾银23000两,淮安同知林永升贪污
1000
两,从江苏巡抚到山阳知县等数十人各贪污不等。处理结果如下:山阳知县王伸汉处斩刑,淮安知府王毂处绞刑,淮安同知(五品官员)林永升革职,遣戍乌鲁木齐,江苏巡抚汪日章革职,留河工效力,李毓昌的随从在李毓昌的墓前凌迟处死。
老倪快评:
“当官就是为发财”的封建思想何时能止?
乾隆末年,政治颓废,整个政治生态很不正常,国家机器锈迹斑斑。嘉庆接棒后,虽然诛杀了和珅,但是治标不治本,朝廷之风根本不是和珅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朝堂里的是非已经颠倒、黑白已经不分,而嘉庆本人又是中规中矩的性格,嘉庆最大的特点是,治理朝堂一切按照“祖制”,因此,在吏治方面很难突破自己。
嘉庆一朝是满清各朝中很有“特色”的一朝,经过乾隆末年的“洗礼”,嘉庆朝的官员基本是无官不贪,这一点说的毫不夸张,嘉庆的惩治力度不可谓不大,怪就怪在,砍掉一批又来一批不怕死的,“当官就是为了发财”的思想深入人心。“淮安奇案”之所以称之为“奇”案,是因为,嘉庆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山阳县令,为了掩盖贪污行为,居然用砒霜毒死了朝廷的“钦差”李毓昌,不仅如此,从江苏知府到淮安知府再到山阳县令,官官相护“防守”的如此严密,所以,嘉庆雷霆大怒,与此案有关的人,不管涉及到那个级别,全部办掉。
嘉庆想当然了。嘉庆朝的腐败不是哪个人的事,也不是哪条线的事,只不过山阳县令的事撞到了嘉庆的枪口上,天高皇帝远,出了山东,各地官员基本上都是一个思想,当官不发财,那么当官干什么?以至于到后来的道光、咸丰几朝,朝廷甚至连像样的军队都没有了基本的战斗力,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太平天国、白莲教等一系列农民起义事件。
“当官为发财”的思想,并非清朝独创,那是伴随着腐朽封建制度几千年而延续下来的荼毒,要想改变并非一朝一夕。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4-24
04-24
03-09
04-24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