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赈银,害清官,看嘉庆朝版“汉东大案”如何水落石出 贪赈银,害清官,看嘉庆朝版“汉东大案”如何水落石出贪赈银,害清官,看嘉庆朝版“汉东大案”如何水落石出

贪赈银,害清官,看嘉庆朝版“汉东大案”如何水落石出

话说清朝嘉庆十三年(1808年),江苏淮安府山阳县出现了一起被称为“清代四大奇案”之一的惊天贪腐案——淮安奇案。这场大案中,有忠有奸有慧有愚,复杂性和牵扯人员之多,绝不亚于《人民的名义》中“汉东省”的那些事儿。

那么,这个奇案是如何发生和昭雪的呢?

发水灾,贪官泯灭良心借机贪冒

当年,因黄河决口,江苏淮安地区顿成泽国,死者随波逐流,尸积沟壑;生者则饥寒交迫,缺衣乏食。嘉庆皇帝获知灾情后,立即下旨调拨钱粮,赈济灾民。

而在这样的严峻时刻,江苏淮安府山阳县知县王伸汉,竟然不顾百姓死活,利用放赈救灾之机,将领到的赈灾银九万两,足足贪污了两万五千两。

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和《文武职养廉俸薪表》等史料记载,当时,一个知县年薪约是七百两银子。可见,王伸汉一次就贪污了接近四十年的年薪,真真是大手笔。

那具体换算成今天的钱数是多少呢?我们且若按米价估算,在清代,除个别灾荒年外,一两白银的平均购买力约等于现在180元至255元人民币之间,也就是说,王伸汉仅这一次,就贪污了四百五十万到六百多万人民币。

如此嚣张,看来真得有一个反贪局局长来治治他的罪了。

防贪冒,清官受命查赈拒受贿赂

(李毓昌)

好在,下属会有何小动作,嘉庆皇帝是有精明预判的。为防止放赈官吏乘机贪冒赈银、中饱私囊,他特下诏两江总督铁保,令其委派得力官员赴灾区,查证放赈情况,并将调查到的结果俱实以报。

选派出的这员得力大将,就是时年三十六岁的新科进士,山东即墨人李毓昌。来到灾区后,他

“亲行乡曲,钩稽户口”

,经过三个多月细心查访,终于掌握了王伸汉的贪污罪行,于是

“俱清册欲上禀”

可是,还未等李毓昌上报朝廷,得知风声的王伸汉惶恐了起来。他设宴苦劝李毓昌道:你初入官场,还不知道做官的诀窍,你没有必要每天不畏寒苦地去查赈,那是

“慕虚名而失实惠”

,出力不讨好的呀。你要会当官,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接下来,王伸汉许诺,只要李毓昌放他一马,他愿奉上三千两白银。

但义正辞严的李毓昌当场就驳斥了他:当官贵在清廉,而你却克扣赈银,从饥民口中夺食,这是父母官所为吗?我不会愧对良心和你同流合污,我会向上级汇报此事的。

说罢,李毓昌拂袖而去,徒留下恼羞成怒的王伸汉。

诱以利,买通奴仆欲窃查赈清册

王伸汉想,既然软的不行,那就干脆杀人灭证据吧。他探知,李毓昌对其长随(奴仆)管束甚严,不准他们收受贿赂或干预公务,致使他们心生怨恨。于是,便心生一计。

王伸汉知道,李毓昌回督抚衙门复命的日子马上到了,他便让其心腹长随包祥,以厚利去拉拢李毓昌的长随李祥、马连升、顾祥等人,让他们偷出查赈清册。这样,即使李毓昌事后发现,也无时间再重新造册。而没了真凭实据,李毓昌也奈何不了他,甚至还有可能因办事不利而丢官。

然而,李毓昌却是个极其细致的人,他不仅将查赈清册保管甚密,令叛奴无从下手;而且,为了提防不测,他还写了份柬贴:

“山阳冒赈,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上负天子”

,秘藏于自己贴身衣物中,一旦自己发生了什么意外,朝廷可以第一时间拿王伸汉问罪。

下毒手,杀清官阻揭贪知府掩罪行

眼看李毓昌复命日子将至,王伸汉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派包祥与李祥等人联系,许以重金厚赏,让他们杀死主人,强取查赈清册。而三人,竟一口答应。

于是,一场谋杀朝廷命官的大戏就此上演。

首先,王伸汉按照官场惯例,在县衙设下酒筵,广邀士绅,为李毓昌“饯行”。李毓昌料想,众目睽睽之下,其不敢对自己下毒手,且碍于官场情面,自己又不得不赴宴。左右衡量间,他接受了王伸汉的宴请。

席间,王伸汉与当地士绅们曲意奉承,轮番劝酒,不知不觉中,李毓昌喝多了。回到住处,他口渴难耐,呼唤上茶,李祥马上将放了砒霜的毒茶端了上来。李毓昌一饮而尽,倒头便睡。不久,他毒性发作,七窍流血,腹痛难忍,倒地挣扎呻吟。

而在屋外窥探的三个叛奴,旋即鱼贯而入。他们先是合伙勒死了李毓昌,随后,李祥用李毓昌的衣袖擦净其面部血污,并悬尸于梁上,制造出悬梁自尽的假象。最后,在搜出查赈清册后,叛奴们悄然地离开现场。

次日清晨,李祥等人假装呼嚎,称李毓昌不知何故自缢而亡,并以保护现场为借口,不准他人进入查看。王伸汉听到信儿后,遂拜见淮安知府王毂,据实以告,并许以两千两白银请其帮忙遮掩。而利欲熏心的王毂,竟也应了下来。

掩恶行,惊天奇案匿踪迹

于是,两位贪官装模作样地来到案发现场,处置李毓昌“自缢”案。而验尸的仵作(古时法医)见死者颈部虽有勒痕,但面色青紫、七窍有血污,认为其并非“自缢”而亡,而是先中砒霜,后又遭人勒毙。

可是,当仵作刚开口说“尸口有血”时,王毂勃然大怒,斥责仵作不学无术,信口雌黄,将其一顿杖打。仵作无端受刑,为了保命,只好以“自缢”签报。

于是,两贪官据此向上级呈文,说查赈官员李毓昌自缢而亡。而这,竟然没有引起任何一位上级官员的怀疑。很快,总督铁保的批复到了,仅让山阳县处理后事。

王伸汉大喜,他马上找来棺木,将李毓昌收殓起来,并通知其山东亲属前来迎柩归葬。随后,他则“论功行赏”:先是如约给王毂送去两千两白银;接着厚赏李祥等三个恶奴:同时推荐李祥作了长州通判的长随,马连升作了宝应知县的跟差儿,对于自愿回乡的顾祥,他则多赏银钱,让其买房置地。

到这里,这场贪冒赈银、谋害命官的惊天奇案,似乎已经摆平了。恶人们开始弹冠相庆,不明真相的亲者们却奔走而哭。

柬贴现,族叔迎柩倪端生

但天理昭然,王伸汉等人在入殓李毓昌时,虽然换下了其旧衣,却并未发现那份秘藏的柬贴。

很快,李毓昌的族叔李泰清赶到山阳县。但他在收拾侄儿旧衣物时,却意外地发现了那份柬贴。加之王伸汉异乎寻常的热情和无故赠其一百五十两白银,更让他心生疑窦。尤其是当他不见侄儿的长随,且询问时,王伸汉说已妥善安置。

由此,李泰清断定——侄儿之死,必有蹊跷。但他却不露声色,带灵柩返乡。

回乡后,李泰清细说自己的经历和疑惑,而李毓昌的妻子林氏,也在丈夫的遗物中,发现了那件袖口有血迹的外衣。既然说是丈夫自缢而亡,那么这血迹从何而来?

李氏族人就此决定:自行开棺验尸。幸运的是,因当时正值寒冬,且砒霜又有一定的防腐作用,所以尸首得以保存较好。只见棺木中,李毓昌面色青黑,七窍有血迹,银针相探,针黑且屡拭不褪。就此,李氏族人断定,李毓昌是被人毒害而亡的。

告御状,奇案沉冤得雪

真相大白后,李氏族人一片哗然,李泰清带着诉状,和族人们凑足盘缠后,便自愿赴京城告状。进京后,他投状于都察院。很快,憎恶贪腐的嘉庆皇帝见到了其诉状。

众多疑点让皇帝断定,李毓昌之死

“必有冤抑、亟待昭雪”

,他下旨两江总督铁保,令其彻查此案,以期水落石出。但江苏方面,却敷衍拖沓,直到次年盛夏,案情仍无进展。

不得已,李泰清再往都察院击鼓鸣冤。这一次,皇帝闻奏可是大怒,随即下旨山东巡抚吉伦接手此案。此时,李毓昌尸身已成枯骨,但仵作勘验后得出结论:其骨骼青黑,显是砒霜中毒所致,而胸骨颜色未变,则说明毒药未浸入其胸部时,人已死亡。而且,服砒霜的人,剧痛难忍,不可能再有气力登高上吊,且打算上吊的人,又怎会提前服用砒霜?显然,李毓昌是被谋杀的。

皇帝立即下诏,逮捕该案相关人犯进京,由军机大臣和刑部会审。到了当年秋天(嘉庆十四年,即1809年),此案终于得以昭然于天下。

倡清廉,天理昭昭善恶终有报

如此轰动全国的大案,历时良久,终于还死者一个交代。嘉庆皇帝深感李毓昌清正廉明,特赐旷典,昭其忠烈。据《即墨县志》记载:李毓昌被追封知府衔,优加赐恤,嘉庆帝还御制《悯忠诗》三十韵,命山东巡抚刻碑立其墓前,

“褒忠殊荣异数,真旷典也”。

同时,因李毓昌遇害时尚无子嗣,嘉庆帝

“恩准将其侄李希佐继承为嗣,并加恩赏为举人”

以续其香火;又以李泰清侠义,赏为武举人。

至于贪官王伸汉,嘉庆诏令立即斩首,家产抄没充公,其四子均罚为军奴,发配新疆。其恶奴包祥,先处

“刑挟”

酷刑,再行斩首。而知府王毂,诏令

“绞立决”

“谋害其主,罪盈恶极”

的叛奴李祥、马连升、顾祥等人,诏令

“各重责四十板再行凌迟处死”

尤其是李祥,诏令将其押至墓前,凌迟处死后,再取其心肝致祭亡魂,

“以慰遗属哀痛、以消众人义

愤”。

对于两江总督铁保,帝斥其:

“昏愦糊涂至极……亦何堪忝列朝绅”

,一番痛斥后将其罢官,发配乌鲁木齐效力;又斥慢作为的江苏巡抚汪日章:

“如同聋聩,实属年老无能”

而革职回籍;此外,皇帝对江宁布政使杨护、按察使胡克家、淮扬道台叶观潮等失察官吏,也给予了相应处分。

如此,这起惊天大案最终得以昭雪。虽然牵涉人物众多,但朝廷仍对一切涉案相关人等做出了应有的处罚,可谓既是还李氏家族一个交代,也是给各官员一个警醒,更是抚百姓一个清明。

天理昭昭,善恶终有所报!

投稿邮箱:kaiwind123@sina.com

一经采用支付丰厚稿酬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