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许镇位于铜山区东部边缘,镇域东西相距17.9公里,南北相距13.6公里。徐州市规划的五个卫星城之一。东与邳州市碾庄、八义集镇交界,南部与单集镇接壤,西部与徐庄镇毗连,北部与贾汪区的塔山、紫庄镇为邻。
大许镇域的开发,有近千年历史。
2000年4月7日
,经江苏省民政厅批准,原大许乡和太山乡合并为大许镇,驻地在大许村,下辖37个行政村。
2002年1月20日
村级合并,全镇设大许、后王、朱庙、东探、西探、朱庄、邵楼、岳海、刘鹿、麻沟、团埠、太山、九山、河西、板桥、横山、梨园、简城、郑庙、沙庄、房亭、大吴和小墩23个行政村。
2006年6月
,镇政府办公楼迁至后王村境内。
大许行政村
辖大许、李瓦、黄楼、大王庄、小薛、大薛、韩庄、小孙庄、方刘等9个自然村。
大许村:
该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大移民,许氏祖先首先在此落户建村,起名大许村。当时的大许村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都在一个圩壕里面居住,也叫圩里村,后来圩外有人建房居住,叫小南庄。自从修了东陇海铁路,建大许家火车站,法国人在此建天主教堂后,村子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许村一直是乡、镇政府驻地,2006年迁建到后王村地盘。
大许家火车站
大许家火车站位于镇区南端50米处。火车站始建于1919年,至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车站中心里程为东陇海铁路188KM+278M处,车站占地面积3.2322亩,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
后王行政村
2006年起为大许镇政府所在地。由前王、后王、前火庙、后王庙、邵庄5个自然村组成。
前王、后王:
明洪武年间,有一王氏人家随着大迁徙的潮流从山西迁到横山村,在那里只住了三天就搬到了如今的前王自然村后边的高台上居住。这户人家在这里致富发家、人才兴旺,日子过得特别红火,在此方圆几十里地很有名气。
过到了鼎盛时期,此户人家为了炫耀富裕,便打起了响场(响场就是把场地掏空,用木板在一面支撑起来,到处挂满了铃铛,然后再用十匹颜色不同的大马,马脖子也系满了铃铛,让马拉着石碌磙,石碌磙上也挂满了铃铛,人们赶着马在场上旋转起来,气派非常壮观,声音也特别悦耳)。
在这一片地方影响较大,事后有好事者竟把此事上报到县衙,说王家有犯忌之举,于是县衙派人查办,王氏家人听说后纷纷逃离此处,有的逃到西边的麻沟村,有的逃到北边的塔山村、殷庄村。直到现在麻沟村和殷庄村的王氏后人认为自己的祖上是从前王分支过去的。
最后这里只剩下身有残疾的兄弟俩,不愿离开此处。他们兄弟二人相依为命,为了安全起见,兄弟俩一个搬到原址的南边(300米)住下,一个搬到原址的北边(500米)住下。后来兄弟俩幸免处置,就成家立业,兄弟俩居住的这两个地方慢慢地聚集人越来越多,就变成了村庄。在南边的村庄就叫前王家,在北边的村庄就叫后王家。
横山行政村
位于大许镇东北部,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因山体为东西走向而得名横山,故取村名为横山村。辖横山、河南王家、邵桥、吴山东、李山东5个自然村。
横山的故事
徐州东大塔山一带有九座红石山,横山是其中之一,由于山是东西横着的,起名横山。民间传说,长了横山头,不出天子出王侯。明朝洪武年间,朱洪武为保大明江山万古千秋,在此山上建了一座关帝庙,破坏风水。关帝庙附近栽一棵银杏树,这棵银杏树直到1967年才被红卫兵砍伐,砍伐时周长达5米之多,树高达15米有余。这棵树在太山街放了几年,后来解板做了沙庄闸的闸门。提起这棵千年银杏古树,人人惋惜。
梨园行政村
据传600多年前,村东有相当大的一片梨园,当时有李、王两家祖先在此居住,由此取名为梨园村。梨园村在大许镇最东北部,与贾汪区耿集办事处地临边,管辖梨园、前徐家、东北楼3个自然村,距大许镇政府驻地12公里,是大许镇的大蒜基地。
梨园村的芦苇编织,有300多年的历史。2009年,铜山县在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艺人王德胜被定为这项艺术的传承人。
邵楼行政村
邵楼村在大许镇的西南部,与单集镇交界,距大许镇政府驻地7公里,辖邵楼、宋庄2个自然村。
邵楼村:
起源于1369年明朝洪武二年,距今已有600年之久,原名孤堆村,当时驻有刘氏一族,因其孤单一丘,故名孤堆村。
明朝洪武二年邵氏康节祖二十世孙邵自大从河南洛阳安乐窝东迁于此地,据官方注册,因邵自大勤于垦荒耕田,经数世经营,置地千余亩安居于现在邵楼的西北角,又建楼房一座。而孤堆刘氏一族因匪患,一把火致人口灭绝,孤堆村不复存在,村名始被邵家楼取代,后又因朝代更替及对外联络方便,邵家楼被简称为邵楼。邵楼集是大许镇最早的集市,约300年历史。由于大许村起集,邵楼集逐渐冷清,与1970年被迫停止。
小墩行政村
辖小墩、前柳、中柳、后柳4个自然村。
据说,村名由来与秦汉之际的军事家韩信有关。韩信10万兵马东征,行至铜邳交界处,忽然探马来报,下邳涨潮,恐殃及至此,兵部不能前进,为防患于未然,韩信命部队停止前行,安营扎寨,并下令筑圩造墩,以防潮水来临时入墩避难。东边的墩子大,称之为大墩(在邳县境内),西边的墩子小,称之为小墩。
东探行政村
位于镇政府东南4公里,辖东探、桃园2个自然村。
东探村:
相传五代时期,后周大将赵匡胤的一个兵营驻扎在将墓山下的临阵头(现单集镇林头村),当时战情紧急,赵匡胤的兵将被围在将墓山,为挽回被围的局面,赵匡胤亲自率兵前去解围,当他率部东渡黄河行军约七十里时,探马来报,前面有两个村庄,是我军必经之路,这两个村的村民十分粗悍骁勇,需谨慎行军,赵匡胤闻言俯在马背上,不敢正视,慌里慌张,东探一头,西探一头,策马疾驰,一气跑到临阵头村。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大宋朝,定都河南开封,为宋太祖。民间流传一首歌谣:“赵匡胤下河东,东探头,西探头,一马放到临阵头。”不言而喻,东探头这个村名就由此而来。
刘鹿行政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公里处,东靠大许村,北紧靠323省道,南靠东陇海铁路,西部与徐庄镇接壤。辖刘鹿、孙庄、靖集和条脊4个自然村。
刘鹿:
清朝初期,有六个铁匠在此支炉打铁,做铁器生意,并建房居住,成家立业,建立村庄,原村名叫六炉村。因六炉与刘鹿谐音,又因刘姓居多,逐渐将庄名演化为今天的刘鹿。
太山行政村
位于大许镇政府驻地东约4公里处,323省道两侧。下辖太山、马庄、李庄、闫庄、西桃园、姜庄、龙集、吴庄和苗圃9个自然村。
太山村:
始建于约400多年前,原名叫可怜庄,由李洪俊和王氏两家族迁至此地定居,王家曾在此建庙,名曰泰山娘娘庙,后改为太山庙,庙址在现太山铸造厂北侧。1952年因九山村建小乡,太山庙被拆除建九山学堂。村庄因庙得名太山庙村,后来简化为太山村。太山村太山集市起源于解放后,是周围较大的集市,现每月15个集日,逢双日不逢单日。
马庄:
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扫帚专业村。扫帚加工业已有100多年历史。
朱庄行政村
距大许镇驻地8公里,辖朱庄、林河、小李庄、吴庄4个自然村。
朱庄:
因朱姓居多定村名朱庄,位于大许镇最南部,与单集镇接壤。
岳海行政村
位于镇驻地西南部6公里处,由小岳、岳海2个自然村组成。
据传,元朝成宗年间,有岳氏家族为了逃避当时的战乱,从陕西来到此地之后,开荒种田,经过800多年沧桑,繁衍生息至今,便形成了现在的村庄。小岳村是从清朝某年间,由岳海岳氏家族分一支迁到小岳村定居,距今有300余年的历史。
板桥行政村
位于大许政府驻地东北7公里,运河南岸,与贾汪区接壤。由板桥、东刘山、西刘山、田山、夹山、王庄、塔山街、庙西和横棒9个自然村组成。
境内有东刘山、西刘山、田山、夹山、大塔山5座山。因大塔山上明代建一座大庙,取名增福寺,成为佛门圣地;李氏祖茔名扬彭城,成为李氏后裔祭拜要地;又因村名与清代书画名人郑板桥同名,故名声大振,闻名遐迩。
板桥村:
因与大塔山上的庙西村之间有一条小河,为便于两村往来,明万历年间,百姓用木板搭一座小桥,故取名板桥村。
房亭行政村
距大许镇政府驻地8公里。该村由靳家村、房亭村、大刘村和小福庄4个自然村组成。
西衢法公禅师之塔位于房亭村境内。塔高3米,汉白玉石质,由塔底、塔座、塔身、塔帽和塔顶8个部分组成,据推测,该观音堂建于明末清初(1600年左右)。正面刻有“观音堂上第三代西衢法公禅师之塔”;一侧刻有“大清乾隆岁次乙亥仲春谷旦立”。据村民传说,观音堂当年房屋几十间,塑有许多神像,为佛门圣地,堂地50余顷,禅师几十人,烧香拜佛人之多,在当地屈指可数。2000年4月7日,撤太山乡并入大许镇,该塔被房亭村运回原房亭小学保管。西衢法公禅师之塔被定为县级保护文物。
简城行政村
位于镇政府东北部,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东与邳州市的才庄相连,323省道北2公里,二八河从村西纵贯。由简城、夏河、丁庄、后王家、胡家、后姚、青山,朱园、香棘园等村组成。
简城村:
简城村建于宋朝初期。赵匡胤打下江山,建立大宋朝,起初准备定都汴塘,开始建城墙,造宫殿。并在离汴塘20多里的南部建一座小城,也就是现在的简城村,只建一座小楼就停工了。后来因故西迁至开封,简城没建起来,人们在此建房居住,成了村庄,起名简城村,并起集,一直逢集到解放初期,现在,村民仍把村中的一条路称之为简城街。
丁庄:
丁庄没有丁姓人,可是没有一个姓丁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有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丁庄全部是姓丁的,200多口人没分家,一锅吃饭。以种地为主,家里还开染坊、油坊、铁匠、木匠铺,按照各人能力大小和爱好,分派做活,一切收入归一家之主掌管,设一个管账先生,家长说了算数。家里支一口大锅烧稀饭,几口小锅炒菜,十几盘鏊子烙煎饼,统一开饭,吃完饭各干各的活。一年四季穿的衣裳、鞋、袜,也是统一制做。一个小家庭一口住房,只准住,不准单吃饭,逢年过节送节礼也是统一标准,就像现在的军事化管理一样,想搞特殊也没办法。当时这个大家庭过得可红火了,人们都很羡慕,有人不满意也没有办法,传了十几代,没分家。
到了光绪年间,总老头去世,按理说该传到他的长子掌权,可是,老太太不让,她来掌管一家大权。老太太也是按照老头生前的管家方法管理的,可老太太压不住风,子孙们不服从,有的偷吃小灶,有的偷东西送给自己的亲戚,干活消极怠工,家境逐渐败落,纷纷要求分家。老太太不允许分,一气之下,下了毒手。这一天中午,做好菜饭,在开饭之前,老太太偷偷在饭锅里下了老鼠药,准备与一家人同归于尽,这个阴谋被做饭的一个媳妇看到了,告诉大家不要吃,吃了会毒死的。消息一传出,一家人闹翻天了,逼着老太太吃锅里的饭,老太太没办法只得自己吃下一碗饭,吃完就死去了。其他人都没吃饭,也没有一个人问老太太的事,把家里的财产草草分了,各奔各的亲戚,离开了这个庄子。
后来,姓李的一家人搬来居住,逐年繁衍,成了李家的村庄,丁庄的庄名一直没改,沿用至今。
青山村:
原是一个行政村,辖青山、宋园、香棘园3个自然村,2002年1月20日合并到简城村。青山村始建于2000多年前,相传由朱氏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
青山村内有一座青龙山,座落在北房亭河畔。山体为南北走向,山上的石头绝大部分为红质火石,唯有山的东南坡有一条石垅为青色石质,形似一条长龙,青龙山因此得名。青龙山自古以来有许多传奇故事在民间流传。
因青龙山与众不同,是座风水宝山,曾有风水先生说:“青龙山,石两样,不出天子出宰相。”周围有识之士从远地迁此建房落户,欲让其子孙后代成龙成凤,得高官厚禄,光宗耀祖,享荣华富贵。由此,青龙山村不断扩展,人口越增越多。传说青龙石逐年向前延伸,山前有一口大渊子,渊深莫测,有人曾撑船到此渊中心处,用二斤生丝线拴石下坠,不得其底。山上的青龙石每年延伸,若干年后,青龙头若伸到渊子里,山将会得水猛长高,天子就降临人间。
到了明朝,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观天象,看到南京北约700里处,有一颗星格外明亮,掐指一算,那里要出天子,改朝换代,于是向洪武帝上奏。朱洪武一听,吃了一惊,那还了得,立即下道圣旨,派军师刘伯温到青龙山破解风水,斩断龙根,保住大明江山万古千秋。
刘伯温带着三千兵马,一路巡查,终于在古房亭河东岸看到一座山,到山上一看,正是他所算之山。山虽然不高,却与众不同,首先是一山出红、青两样石色,青石垅活象一条大龙。山前古河流水,一口深渊可通东海,树木森森,山青水秀,风景宜人,真乃是一块风水宝地。如不斩断龙根,真龙天子出世,大明的江山社稷不会久远。确定之后,刘伯温命三千兵丁来到山的南麓,下令挖断青龙头,不让青龙向前延伸。村里人传说,挖的那口汪塘成了红色血水塘,至今水塘还是红色的。斩断龙根后,刘伯温生怕压不住青龙,又在山上建了一座庙,叫青山的泰山奶奶庙,彻底镇住了真龙出现。
风水被刘伯温一破,出不了真龙天子,保住了大明的江山。后来,住在山东坡的李姓出了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叫李小龙。这人读书如吃书一般,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他又是一个武艺高超的侠客,一进三刻能云游半个中国。有一年深秋,这里不很暖和。四人打麻将,李小龙输钱。他说:“众位略等片刻,我去取钱。”他出去没多大会回来了,头上的帽子和衣服上都是雪。他弹掉身上的雪说:“东北好大雪”。他到几千里路外偷钱回来了。李小龙盗花劫柳,抢人家的钱财,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李小龙罪孽深重,罪大恶极,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但是他武艺高超,无人能敌。有一年,村里人合谋,趁天黑,在他经常出没的地方下了天网,几十条大汉守候在那里,到半夜里,李小龙在外作恶回来,闯到网上。几十条大汉一跃而起,将其捉住,活活烧死。青山村从此太平。
麻沟行政村
辖麻沟1个自然村。
据说,秦汉之际,韩信因项羽不予重用,一气之下,投奔汉刘邦,与楚为敌。春,韩信率20万兵马,从彭城出发东征下邳项羽部,部队行军至麻沟一带,前方探马来报,项羽正率兵马西进,攻打彭城汉军。韩信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安营扎寨,修筑工事,堵截项部。开挖战壕,战壕上面用棍棒和麦草盖上。项羽的骑兵快速来到此地,未加提防,战马纷纷落入战壕,韩信下令弓箭手射箭,敌军死伤惨重,后面的残余队伍拓荒而逃,汉军大胜。后人在此建村,起名马沟村。时隔两千多年,淮海战役打响,国民党将领杜聿明、邱清泉、李弥率部东进,增援在碾庄被解放军包围的黄伯韬部。解放军在大许家布下天罗地网,麻沟一带挖出条条战壕,重兵把守,不让一个敌人通过。国军为了突围,须度过一手禅河,河上无桥,他们就把国民党战死将士的死体运到马沟村北的河里做人桥,但最终没有挽救他们惨败的命运,一万多人全部歼灭在大许家。邱清泉等人悔恨莫及:马沟马沟,真是一个麻烦的沟。后来马沟村就改名为麻沟村了。
也有另一种说法,从前村中有很多人种麻,麻和苘一样需要在水沟里沤熟方能剥掉其皮,晒干后用来搓绳。人们在村中挖一条沟,专门沤麻,故村名为麻沟。
团埠行政村
位于京杭运河南岸,北房亭河穿境而过,323省道北2公里,距大许镇政府驻地4公里。辖团埠、许台、丁楼3个自然村。
团埠村:
该村地处火石山地带,地下有红石岩。据传说,明朝洪武年间,秦、王、许、窦四家从山西移民到这里建村。黄河发洪水,大量泥沙把本来不高的小山淤平,成了地下山。发洪水时,只露出山头,周围都是洪水汪泽,北房亭河穿境而过,来往舟船只有在此高地周围停泊,船民靠岸定居。因泊船较多,当时称此地为船埠,船与团谐音,后来就演绎成了团埠。
郑庙行政村
位于大许镇最东部,与邳州接壤,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由郑庙、夏家、后刘、桃园4个自然村所构成。
郑庙:
清初,由郑、夏两家建庙,定村名为郑夏庙,后改为郑庙村。
大吴行政村
位于镇驻东南部10公里处,大吴村由大吴、沟上、闫楼3个自然村组合而成。
由于离周围集市较远,村民赶集十分不便,1992年大吴村起集,每逢公历2.4.7.9日逢集。
九山行政村
位于大许镇政府驻地东2公里,323省道和252省道交叉处,由大九山和小九山两个自然村组成一个行政村。
九山村:
因村中有一座红石山,且有九个小山头,故取名九山村。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烈日炎炎,地上草木干枯,人、畜无法生存,眼看着地球上人类就要灭绝。天神杨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担着两座山,手拿一根神鞭,追赶太阳。十个太阳被他打掉了九个,那九个太阳都落在了九山这一带,变成了九座红石山,拯救了天下黎民百姓。那一个太阳要不是躲在嫲嫲菜棵子底下,也被打掉了。那九座山也就是现在的大塔山、小塔山(在贾汪区塔山镇境内),刘山、田山、夹山、青龙山、横山、岱山(在邳州境内)和九山,九山是最小的一座山,且有九个小山头,人们在这里居住,庄名就叫九山村。
由于山体较小,村民长久开山踩石,年多日久,不但山头没有了,而且下凿四、五公尺深,成了一口大汪塘。清朝乾隆年间就是满池荷莲,村民管这口汪塘叫藕池。汪塘的西面是明朝建的一座寺院,叫香亭院,又名一手禅院。房屋百余间,塑有全神像,当年也是佛门圣地,且有集市。据说,乾隆下江南,在利国驿听说徐州东的九山村有一座大庙,并有“山下有水山上流”之美景,不顾随从官员劝说,决然来到九山观景。当他看到九山村五谷丰登,树木森森,池塘里荷叶碧绿,荷花飘香,鱼游浅底,香亭院香火缭绕,人们安居乐业,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欣然提笔,留诗一首:“树木森森人烟欢,只见庙貌不见山。十籽莲中鱼戏水,风吹荷花朵朵鲜。”这首诗后来请匠工刻在石碑上,保存几百年,至今很多村民会背诵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庙毁僧空,满池荷莲也不见踪影,唯有一口大汪塘在村当中,从不干枯,“山下有水山上流”的景色,是因为山在水底,水在山上。残存的破庙,改为学堂,建国后成为村小学校,原庙址成为村民居住地。
沙庄行政村
位于大许镇东南部,距镇政府8公里。由大沙庄、小沙庄和魏家3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设在小沙庄村。
东陇海铁路从村中横穿,二八河、一手禅河、北房亭河在此汇聚,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大沙庄在铁路南侧,村子比较小;小沙庄在铁路北面,庄子比较大,因此人们都说:“沙庄不大,小沙庄不小”;也有“大沙庄小,小沙庄大之说。”
小沙庄村东建一座无名烈士陵园,立一块墓碑,上书“淮海战役大耿庄狙击战烈士纪念碑”,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
河西行政村
位于镇北部偏西,距镇政府6公里,包括3个自然村,即宋庄、上河湾、河西3个村庄。
河西村是远近闻名的豆腐专业村。
西探行政村
辖西探1个自然村。
村内有枝子楼一座,为上下两层,共6间,墙体材料为青砖包土坯,白灰膏勾缝,房顶结构为木棒、青瓦,构造严谨结实。民传,西探枝子楼原为白氏家族所建,配有东西廊坊和五间大殿,塑有神像作为寺庙,村民惯曰白家楼,一曰白家庙。后契转为张氏祠堂,年代久远,无从考证何年所建。历尽沧桑,楼体斑驳,门窗早已破烂不堪,房顶坍塌,墙砖时有村民扒去镇邪。东西廊坊和五间大殿,建国后拆除。
1978年重修房顶,唯有枝子楼幸存至今。1953年4月8日成立西探乡,作为乡公所办公楼,撤乡后,作为西探大队办公室。村部选址新建后,此楼闲置,无人问津。张氏后人张世龙诗赞枝子楼云:画栋朝南乱紫云,雅名枝子寓人伦。乔直梓俯承天道,盖见芝兰满院春。
朱庙行政村
朱庙村位于大许镇区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由朱庙、姚庄、张瓦、小赵家4个自然村组成。
因清朝初期朱氏家族在村中建一座小庙,只有3间庙屋,有院子,供村民烧香拜佛,因朱家建庙得庄名朱庙。
近期内容精选
上新啦!徐州博物馆28日全新亮相,6大展厅小编带你提前逛
又到周末了,不如跟着徐州人,来这里寻觅槐花情结
五一小长假,避开人潮,徐州的这些地方可以看花海!
发现徐州那些特色书店!让心灵在文字中旅行,一起去打卡……
点击收藏丨2019年徐州文化旅游活动之春明季(4月22日—4月28日)
来源:铜山发布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4-24
04-24
03-09
04-24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