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拙著《武夫仁心:太平天子赵匡胤》,欢迎广大读者转载到朋友圈。公众号转载请在后台联系授权。
武夫仁心:太平天子赵匡胤
》之“搭起班子,坚守忠诚”:
★他是五代第二明君,却整天盼着来个接盘侠
★在那个年代,只拼拳头不拼爹
★此人从小生活在白骨堆积的城市,却立志要重现大唐盛世
★这位皇帝曾自己闯社会,挨坑挨揍,偷菜被抓,丢人丢到家
★两次走后门都失败,这个和尚却给他指了一条帝王路
★此人被骂了一千年,却做了许多别人做不到的实事
★论粗糙与慷慨,此诗可与《大风歌》并称“双璧”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造反!
★作为军事家,他打赢了政治仗
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是山寨版,真正发明原版的是他!
★周世宗的主力大军一触即溃,多亏这个打工仔“路见不平一声吼”
此人给朝廷练兵,却练出了称帝的班底,让袁世凯自愧不如
此文胜过《隆中对》,决定了三位皇帝的国策和中华国运
此人当皇帝前,曾飞马擒敌将,让南唐心惊胆寒!
有匪君子,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滁州城内,战火的创伤渐渐平复。前几日还惊慌失措不敢出门的老百姓,最近又恢复了正常生活。
正在城中巡视的赵匡胤会心一笑。他知道,百姓最怕的,是遭到自己这支军队的劫掠甚至屠城。
所幸,你们遇上了我赵匡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赵匡胤最痛恨武夫洗城,他当年不能阻止郭威洗劫开封,现在终于可以约束部下不让悲剧重演。不过,跟着自己玩儿命的兄弟也不能亏待。赵匡胤叫来小吏,命他到滁州府库里拿点丝绢,准备犒劳浴血奋战的勇士们。
没过多一会儿,小吏却空手而归。
赵匡胤目瞪口呆:怎么,府库给人抢了?
小吏摇摇头,哭丧着脸说:没有,是窦学士不让拿!
窦仪兄弟五人都中了进士。《三字经》里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说的就是窦家的事
窦学士?哦,就是前几天,主上派来登记府库物资的翰林学士窦仪啊。虽说他是皇帝身边负责起草诏书的重臣,不过他只是一介文人,还能拦得住我这个先锋大将?
刚打了胜仗的赵匡胤不以为然,决定亲自走一趟。
他带着几个亲信来到府库,却发现窦仪早就等在那里了。
窦仪儒雅如兰,却不怒自威又凛然不可犯。
赵匡胤愣在那里,仿佛手握长剑的是儒士窦仪,手无缚鸡之力的反而是自己。在浩浩正气的窦仪面前,赵匡胤根本不知如何开口。
倒是窦仪先打破沉默:“明公您刚攻克滁州时,就算把府库里的钱财拿光也无妨。现在,既然府库里的财物已经登记在册,那就是国家的财物了。没有圣上的诏书,您是拿不走的。”
窦仪的话铿锵有力,不容辩驳。赵匡胤顿生敬重之心,朝着窦仪深深一揖。
有匪君子,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这大概说的就是窦仪吧!
滁州风云际会
从府库回来的路上,赵匡胤一直在想:窦仪,一个文人,都敢在这乱世里主持公道;我赵匡胤堂堂武将,还能比窦仪差了?当务之急,是赶紧维护滁州的治安。兵荒马乱之际,不少人乘机作乱。赵匡胤通过约束将士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可不想被盗贼毁于一旦。
一阵搜捕,抓了一百来号。
赵匡胤看也不看,大手一挥,全部问斩。
——且慢!
突如其来的声音,拦住了赵匡胤这道关乎百人生死的命令。
顺着声音望去,但见一个年纪和赵匡胤相仿的人,正站在府衙大门处。那人面颊削瘦,眉峭如崖,目光如炬,一看就是个倔强主儿。
赵匡接过他递上的敕牒,方知这人名叫赵普,是朝廷派来协助自己的滁州军事判官。
——为何阻止行刑?
——人命关天,恐其受冤。
如果你以为赵普只读过半部《
》,那就太小瞧他了
在赵匡胤看来,这些人罪有应得,但在赵普的强烈要求下,赵匡胤只好对这一百多个嫌疑犯一一审讯,结果正如赵普所料,有十七八个人是无罪的。
第一次治理地方的赵匡胤大为惊讶,要不是赵普来得及时,自己得冤杀多少人啊!看来这理政的门道,远没有那么简单,怪不得一帮军人治国,把国家治得乱七八糟。
赵匡胤遂把赵普留在身边,决定跟他彻夜长谈。
赵普今年三十五岁,大赵匡胤四岁;祖籍幽州蓟县(今北京市),和赵匡胤的老家涿州很近;此后一家人逃难,在洛阳落脚,这经历与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很是相似。赵普出身小吏世家,曾是刘词的幕僚。刘词去世前,上遗表推荐才干出众的赵普,可惜没有得到朝廷重视。直到滁州攻克,在宰相范质的一再举荐下,朝廷才任命赵普为滁州军事判官。
长谈之下,赵匡胤更为惊讶,赵普的见识与谋略非一般小吏可比。两人一见如故,所论滔滔不绝,直把正午的太阳聊成了午夜的月亮,却丝毫没有困意。
从王朴的眼界与韬略,到窦仪的神采与正气,再到赵普的耿直与干练,赵匡胤渐渐觉得,文人并非都像陈学究那样,只知道之乎者也掉书袋;甚至也不像恩师辛文悦那样,只负责传道授业。在这个乱世,有更多的事情,恐怕只有他们才能完成。
从这时起,赵匡胤开始对文人另眼相看。
或许后人觉得,二赵的这次滁州风云际会太过平淡,它本应该像“三顾茅庐”一样,以不世的传奇为后人所仰慕。
于是,有关赵匡胤与赵普初见的各种传说,不胫而走。
有人说,赵匡胤在清流关下曾为皇甫晖所败,后来夜访村民而得赵普。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让他另走小路,攻破了清流关。由此成就了一番明主访贤逸的佳话。
有人说,赵普与赵匡胤是旧识,曾和陈学究一起做赵匡胤的老师,说起来算是帝师。
有人说,在赵匡胤参军之前,曾与赵普、弟弟赵匡义在长安的集市闲逛,偶遇陈抟老祖。陈抟预言匡胤兄弟荣登大宝,赵普位列宰相。
甚至官方史料上都记载,赵匡胤发迹前,赵普曾追随他游历。
这些小文人们不明白,他们编撰出的这些传奇,“奇”则“奇”矣,却远比不上历史上的滁州际会让人心动。
赵匡胤和赵普都是务实的人,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人,都是探索变乱为治的人,而他们的相遇,从始至终没有离开这三个关键词,根本用不着传奇故事来画蛇添足。
把老爹关在了门外挨冻
有了赵普的协助,赵匡胤在滁州的善后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滁州城的善政悄然在淮南流传开来。这天夜里,赵匡胤忽然接到牙校报告:行营马军副都指挥使正在城下,传呼开门。
爹?!
来者正是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如今的赵弘殷,已任龙捷右厢都指挥使,领岳州防御使,统领侍卫亲军的精锐骑兵,与赵匡胤官阶相同。此次出征,他又担任前线骑兵的副总指挥,真可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赵匡胤怎么也没想到,老父亲会在这个时候来滁州。他乐得一跃而起,急忙奔出府衙,准备出迎。
就在迈出府门的一刻,他的脚步却停了下来。
但依律,半夜没有特殊情况,城门不能打开。作为禁军将领、滁州统帅,赵匡胤怎能带头犯法?这一步要是迈出去,恐怕不待天亮,滁州城内,就会有士兵违反不许扰民的禁令。统帅既置国法于不顾,士兵干吗要遵守统帅的纪律?
如沐春风的笑容渐渐凝结成霜。就在脸色一变的瞬间,赵匡胤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被儿子关在城外挨冻,求此刻赵弘殷的心理阴影面积
潮冷的寒风不断钻入盔甲缝隙,残忍地啃食着筋骨。城楼上,赵匡胤见到了久别的父亲赵弘殷,他孤零零地伏在马背上,缩成一团,剧烈的咳嗽声盖过了寒风的咆哮,敲打着赵匡胤的心。
赵弘殷本来受命随韩令坤进袭扬州,但因染病,被迫北返。他路过滁州,听说儿子刚刚打了胜仗,特意赶来看看。
爹!赵匡胤的声音颤抖着。
二哥!在赵弘殷的脸上,没有凛凛的春夜寒风,只有融融的初春暖阳。
[汉语的“哥”来源于鲜卑语。唐宋时期,以家中排行加上“哥”字来称呼人,是一种很亲切的叫法。在宋代,弟可称兄为“哥”,兄可称弟为“哥”,甚至父母可称儿子为“哥”,皇帝也可称大臣为“哥”。参见李开周《宋朝的“哥”称呼》。]
赵匡胤咬了咬牙,他觉得自己太残忍了。他足足吸了一口气,鼓足勇气说道:“爹,父子虽是至亲,但城门开闭是国家大事,儿不敢奉父亲大人之命……”说罢,赵匡胤朝着赵弘殷深深一拜,头也不回地走下了城楼。
他怕再多看父亲一眼,自己就会忍不住去打开城门。
谁也没看见,就在赵匡胤转身的刹那,泪水夺眶而下。
鸡鸣外欲曙。彻夜未眠、一直等着鸡叫的赵匡胤,终于熬到清晨,他本能地奔到城门口,打开城门。赵弘殷已经冻得说不出话了,赵匡胤心如刀割,迅速将老父亲抬入府衙,悉心照料。
但寿州吃紧,郭荣一刻也离不开赵匡胤。滁州城的善后工作已经差不多了,郭荣派左金吾卫将军马崇祚前来交接,催促赵匡胤即刻返回寿州。
望着病痛中强打精神微笑的父亲,赵匡胤再度落下泪水。他握了握父亲那长满老茧的手,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滁州城。
欢迎关注刘史君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不一本正经,不胡说八道
历史真相,只有一个
“阅读全文”
,购买刘路
《武夫仁心:太平天子赵匡胤》
↓↓↓↓↓↓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4-24
04-24
03-09
04-24
03-09